湯霞
“老師,我經(jīng)常會給自己列學習計劃,但最苦惱的是列了很多計劃,完成率并不高,這讓我感到很沮喪,如果連自己定的計劃都完成不了,那還能做好什么事呢?”
兵兵來到咨詢室分享他的苦惱,他希望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自律地完成學習計劃,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其實如果我們?nèi)f事都依靠自控力的話,會非常消耗心理資源,人也非常容易疲憊,更好的方式是在無須強迫自己的情況下,只是出于習慣就能“輕松做到某事”用好習慣代替自控力,把節(jié)省下來的心理資源用來應對更具有挑戰(zhàn)的任務。
“兵兵,你通常是怎樣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的呢?”
“嗯……我是間斷性的,某一天想起來了,就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如果今天完成得還不錯,就會比較有成就感,繼續(xù)堅持;如果某天完成得很糟糕,心情會很差,可能就放棄了;等哪天心血來潮,又會重復前面的過程,所以我真的很沮喪?!?/p>
“確實聽起來這個過程不太愉快,但也別灰心,好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境?!?/p>
“老師,怎么樣才能養(yǎng)成落實計劃的好習慣呢?”
在心理學上,習慣是刺激和反應之間穩(wěn)固的聯(lián)結。比如,經(jīng)常使用手機的人,一天之內(nèi)會無數(shù)次看手機,即使不接電話或處理要緊的事,每過一會兒也會不由自主地看,這就是習慣。根據(jù)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溫迪·伍德(Wendy Wood)的統(tǒng)計,在一天里,我們大約有40%的行為都屬于習慣性動作。這些習慣性動作猶如一個個小模塊一樣,相互拼接在一起。當我們養(yǎng)成某些習慣之后再去做一些事,就覺得一切都自然而然,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這就相當于節(jié)省了很多的自我控制資源。
“兵兵,老師建議你從今天開始養(yǎng)成制定‘每日計劃’的習慣,在一天開始的時候,列出你當天想要完成的任務,并按重要性進行分類,優(yōu)先完成當日重要的計劃,可以嗎?”
“好的,我想想。今天最想做的是整理數(shù)學錯題集,然后還要預習下周的學習內(nèi)容,如果還有空余時間,就背一下英語單詞吧?!?/p>
“兵兵,這里老師再提醒一點:你每天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一定是小而具體的,即要具體到可以操作、可以觀察和驗證、可以形成習慣的。這樣你才會更有目標感,同時也更容易得到正向積極的反饋,以鼓勵自己持續(xù)堅持。”
“這樣啊,那我的今日計劃是整理本周4次數(shù)學考試的錯題,預習數(shù)理化明天的新課,熟記10個英語單詞。”
“兵兵,你做得很棒。不管完成效果怎樣,請堅持每日制定小而具體的學習計劃,這也是一個好習慣的開始?!?/p>
“嗯,今天的計劃聽起來就很容易完成,謝謝老師?!?/p>
生活中每一個行為的發(fā)生,都會刺激我們的大腦產(chǎn)生一個電波。而當一個習慣形成后,大腦中的神經(jīng)元之間就會形成一條通道,并且這個習慣堅持越久,需要的心理資源就越低,這個通道就越寬,傳遞信息的速度就會越快。因此,一個好的學習計劃,要與已有的好習慣結合起來,或者幫助我們逐漸養(yǎng)成好習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