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東, 王曉敏, 孫 杭
(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貴州 興義 562400)
鐵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為毛茛科鐵筷子屬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又名雙玲草、九牛七、鴛鴦七等[1]。在我國分布稀少,是特種植物之一[1-2],主要分布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湖北西北部及陜西南部[1]。鐵筷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散瘀等功效,對治療尿道炎、膀胱炎、跌打損傷、勞動損傷等有一定的療效[3],同時還具有強心、抗腫瘤等作用[4-5]。為使鐵筷子更好用于醫(yī)療事業(yè),需提高栽培管理技術,提高種植產量。目前關于鐵筷子栽培管理技術研究較少,試驗通過探究不同配方施肥對鐵筷子生長及生物量的影響,了解鐵筷子生理狀況和需肥特性,旨在獲得合理的鐵筷子栽培管理施肥方法,以期為合理開發(fā)特種植物鐵筷子資源提供參考。
試驗在銅仁中藥材種植基地完成。土壤速效磷含量6.4 mg/kg、速效鉀含量113.0 mg/kg、堿解氮含量136.5 mg/kg。
供試物:鐵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由銅仁中藥材種植基地提供,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長勢一致的鐵筷子。
供試肥料:有機肥(N+P2O5+K2O≥5%,有機質含量≥45%),購自陽谷億豐生物肥業(yè)有限公司;司爾特復合肥(總養(yǎng)分≥45%,氮-磷-鉀=18-12-15),購自安徽省司爾特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尿素(含氮≥46%),購自貴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過磷酸鈣(P2O5≥12.0%),購自貴州福泉市金星復合肥廠;鉀肥(K2O≥60%),購自青海香江鹽湖開發(fā)有限公司。
根據鐵筷子栽種以來的土壤養(yǎng)分測定數據和田間氮磷鉀肥效試驗,擬定了鐵筷子最佳施肥大配方,根據平衡施肥原則,計算出配方施肥方案,同時設置不施肥處理(CK),各小區(qū)面積60 m2。設置5 個施肥處理,3 次重復。T1,常規(guī)施肥(有機肥);T2,大配方1;T3,大配方2;T4,小調整。具體施肥方法見表1。10月采收后進行分株移栽,在次年3月開始調查及測定發(fā)芽數、株高、生根狀況等,所有數據均采用Excel 2010 和DPS 7.05 統(tǒng)計和分析。根冠比計算如下:
表1 各處理的肥料施用量
2.1.1 株高 由表2 可知,T1~T4處理的鐵筷子苗期、生長期的株高明顯高于CK,苗期、生長期T1處理的株高與CK 相比,分別增長37.0%、43.5%;苗期T1施肥效果明顯高于T2~T4,這可能與常規(guī)施肥中氮肥的施用量有關。表明,苗期和生長期T1處理對鐵筷子株高的提升有明顯效果。生長期株高,T4處理高于其他處理,T4處理與CK 相比,增幅達46.5%;T2次之,增幅為44.2%,推測是常規(guī)施肥不追施生長肥,鐵筷子在生長期營養(yǎng)協(xié)調作用所致。
表2 不同施肥處理鐵筷子的株高
2.1.2 苗期發(fā)芽數 鐵筷子主要以根入藥,發(fā)芽數多不利于藥材有效養(yǎng)分的積累和增產。但鐵筷子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6],發(fā)芽數增多,苗期鐵筷子的生長量和質量增加,有利于分株繁殖,促進種苗繁育,使鐵筷子后期增產。從圖1 可知,T1~T4處理最終發(fā)芽數均高于CK,即常規(guī)施肥和配方施肥均有助于鐵筷子發(fā)芽。T3發(fā)芽數高于T1和CK,表明,大配方2 施肥顯著提升鐵筷子的發(fā)芽數。合理科學的使用配方施肥有助于鐵筷子健康生長和育苗,尤其在育苗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吳才聰等[7-8]的研究發(fā)現相似,即配方施肥在肥料的配比、用量及運籌上比常規(guī)施肥更為合理科學,配方施肥有利于鐵筷子發(fā)芽。
圖1 不同施肥處理鐵筷子苗期的發(fā)芽數
由表3可知,不同施肥處理鐵筷子植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不同。苗期以葉生長為主,此時,營養(yǎng)物質集中于葉,除配方施肥T2處理外,其余處理葉重>莖重,葉部重量占地上部分重量的52.7%~59.9%,可促進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使鐵筷子快速生長;生長期以莖生長為主,此時,營養(yǎng)物質集中于莖,莖重>葉重,莖部重量占地上部分重量的56.3%~63.4%,營養(yǎng)物質轉移至莖部積累,有利于鐵筷子莖部快速伸長。
表3 不同施肥處理鐵筷子地上部分的生物量
不同施肥處理的地上部分重量,苗期表現為T1>T3>T4>T2;生長期表現為T1>T3>T4>T2。生長期施用氮肥用量較大的T2、T3、T4葉重占比均較CK、T1大,且以T3為最大,T4次之。表明,配方施肥較常規(guī)施肥有助于增強葉片光合作用,從而增加葉重。
由表4 可知,隨著植株生育期的變化,鐵筷子不僅地上部分發(fā)生物質轉移,同時地下部分也發(fā)生物質轉移。鐵筷子干物質在整個生長周期內地下部分重量與地上部分重量的比例逐漸增加,即根冠比逐漸增加。苗期、生長期根冠比T1~T4處理均小于CK,且苗期、生長期分別以配方施肥T2、T1處理最小。CK根冠比在整個生育期內相對較大,是由于CK在沒有營養(yǎng)補充的條件下,植物只能通過增加根系來吸收營養(yǎng)物質。表明,在根類藥材栽培過程中適當缺肥有利于藥材根系生長。
表4 不同施肥處理鐵筷子的根冠比
配方施肥對鐵筷子生長及生物量影響的研究報道甚少,多見于藥用成分和藥理功效方面的研究報道[9-13]。影響鐵筷子生物量的因素有施肥量、施肥種類、種植密度、施肥時間、移栽時間等[14-15],試驗通過研究施肥對鐵筷子生物性狀的影響來確定最佳施肥方案用于指導鐵筷子生產。研究表明,配方施肥對鐵筷子株高的提升有明顯效果,在苗期以常規(guī)施肥T1(N 6.6 kg/667m2、P2O54.1 kg/667m2、K2O 4.2 kg/667m2)效果最好,較不施肥處理增加37.0%;生長期以小調整施肥T4(N 5.0 kg/667m2、P2O54.0 kg/667m2、K2O 3.5 kg/667m2)效果最佳,較不施肥處理增加46.5%。種苗繁育以大配方施肥T3(N 7.5 kg/667m2、P2O54 kg/667m2、K2O 4 kg/667m2)為佳,可增加發(fā)芽數;苗期以常規(guī)施肥T1(N 6.6 kg/667m2、P2O54.1 kg/667m2、K2O 4.2 kg/667m2)為佳,促進植株地上部分形成和健康生長,提高地上部生物量,該施肥處理的生物量為66.5 g;生長期以小調整施肥T4(N 5 kg/667m2、P2O54 kg/667m2、K2O 3.5 kg/667m2)為佳,保證植株健康生長,同時促進根系生長,該施肥處理的根冠比為0.72;鐵筷子以根入藥,生長后期少施或不施肥有利于根系生長,增加根冠比。
合理施肥對鐵筷子不僅能增產,同時能縮短鐵筷子的采收年限,種植戶在施肥過程中對鐵筷子肥料需求不了解,易造成資源浪費。制定合理施肥方案不僅能減少資源浪費,且能增加經濟效益。按照有效的施肥方案、合理的種植密度、適宜的移栽時間進行栽培,能提高鐵筷子生產及經濟效益。試驗通過配方施肥、常規(guī)施肥與不施肥對比發(fā)現,配方施肥有利于植株的生長;適當的缺肥可使根系生長增強,以達到增產的目的。目前,對鐵筷子的研究尚不全面,研究較突出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有藥理功效、藥用成分提取分析、花卉上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3-5,10,16],在生理生化、種植資源、應用推廣等方面研究甚少,可進一步探究,以提高鐵筷子應用價值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