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聲
內(nèi)容提要: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歷經(jīng)千年建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運河沿線的城市也因大運河而繁榮,江蘇的淮安、揚州、蘇州、杭州在古代并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東南四都”。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漕運還促進了這些城市貿(mào)易的發(fā)展,使得運河沿岸城鎮(zhèn)日趨興盛,促進了運河沿岸市場網(wǎng)絡的形成。千百年來,大運河存在的意義除了實際的運輸功能、對政治和經(jīng)濟的直接影響之外,也有不少文化意義,在運河區(qū)域形成了一條運河文化帶,隨著大運河的開通融會貫通。從明清到近現(xiàn)代,眾多畫家用濃墨重彩的畫卷描繪著大運河的美麗風光以及沿岸城市的風土人情,分析研究這些描繪運河的作品也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本文初步分析一些描繪大運河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仇英《清明上河圖》、張宏《閶門舟阻圖》扇頁、袁尚統(tǒng)《曉關舟擠圖》、王翚《康熙南巡圖》、徐揚《乾隆南巡圖》《姑蘇繁華圖》、王素《運河覽勝圖》、宋文治《今天的運河》《運河兩岸春意濃》。
關鍵詞:大運河;運河題材繪畫
大運河位于我國東部平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歷經(jīng)千年建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里程最長、開鑿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全長27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直轄市,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至今大運河的歷史延續(xù)已有2500余年。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了從末口到邗城(今揚州到淮安)的一段人工河道,這是史料記載大運河開挖的起始。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在湘、桂之間開鑿了靈渠,便于運輸;漢朝開鑿了槽渠;魏晉南北朝開鑿了一些地方性運河。到了隋煬帝的時候,修筑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京杭大運河初具形態(tài);唐宋時期對大運河進行了進一步的疏浚、修整和開鑿。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開鑿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自此京杭大運河直通南北,貨物可以從江蘇淮安經(jīng)宿遷、徐州直上山東,最終抵達北京。明清兩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運河漕運,設置了專門的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分別掌管運河漕運管理和運河水利管理。
城市的發(fā)展總是與交通運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扒Ю镩L河一旦開”,運河沿線的城市也因大運河而繁榮,江蘇的淮安、揚州、蘇州及浙江杭州在古代并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東南四都”。早在唐代時,李吉甫就曾指出:“東南郡邑,無水不通;天下貨利,舟楫居多。”[1]宋人張方平也表示:“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盵2]歷代文獻中“漕運”一詞頻繁出現(xiàn),僅《四庫全書》中就有700多條,可見其重要性。除了交通便利之外,漕運還促進了這些城市貿(mào)易的發(fā)展,使得運河沿岸城鎮(zhèn)日趨興盛,促進了運河沿岸市場網(wǎng)絡的形成。
大運河江蘇段沿岸的主要城市包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淮安等。歷經(jīng)多年,其他省份大部分河道已經(jīng)淤塞或者由于時代的發(fā)展而停用,唯有京杭大運河江蘇段仍然在發(fā)揮作用。大運河的江蘇段全長達到83公里,以長江為界,分為蘇南運河和蘇北運河。蘇南運河仍用于大宗建材等物資的運輸,蘇北運河則在北煤南運中發(fā)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千百年來,大運河存在的意義除了實際的運輸功能、對政治和經(jīng)濟的直接影響之外,也有不少文化意義,在運河區(qū)域形成了一條運河文化帶,這里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齊魯文化、吳越文化、燕趙文化在航道上交融共匯,隨著大運河的開通融會貫通。從明清到近現(xiàn)代,畫家們也在用自己的生花妙筆,用濃墨重彩的畫卷描繪著大運河的美麗風光,以及沿岸城市的風土人情。下面將分析一些描繪大運河的代表性作品。
(一)仇英《清明上河圖》
仇英繪制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圖1—圖3),從名稱上看,當然是模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畫北宋宣和年間清明時節(jié)東京汴河兩岸風光,來描繪當時(仇英所處的明代中期)蘇州城內(nèi)外的生活場景。這兩件作品被發(fā)現(xiàn)的命運也類似:均于1932年和其他一些珍貴書畫一起被溥儀帶到偽滿洲國都城長春,藏于偽皇宮圖書館中。1945年,溥儀企圖攜帶部分書畫逃往日本,在沈陽機場被截獲,這批書畫后來藏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張擇端本的《清明上河圖》被楊仁愷發(fā)現(xiàn),這也是我們熟知的歷史了。仇英的《清明上河圖》的流傳情況更清楚,可以說流傳有緒:晚明在項元汴手中,因此畫卷前后均有“槜李項氏士家寶玩”??;清乾隆年間入內(nèi)府,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畫卷卷首有“石渠寶笈”“乾清宮鑒藏寶”“乾隆御覽之寶”“寶笈重編”“乾隆鑒寶”印,卷后有“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印。1922年,溥儀以賞賜溥杰之名,將大量書畫珍品盜運出宮,其中也包括此畫。
仇英本《清明上河圖》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絹本,工筆重彩設色,橫987cm,縱30cm。表明作者的信息位于卷尾,畫家署“仇英實父制”,又有“十洲”“仇英之印”的印章。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后來調(diào)給了故宮博物院,仇英這件作品也算是遼寧省博物館很有分量的藏品。
仇英本《清明上河圖》(圖4—圖9)是一件風俗畫長卷,畫風細潤明麗,描繪了蘇州城內(nèi)外2200余人,這些人性別、年齡各異,涵蓋了士農(nóng)工商各行各業(yè)。這類風俗畫作品由于尺幅限制,自然不可能精細描繪每一個人物,但畫家仍然以簡練的線條精準繪制出人物動態(tài),并通過服飾、具體動作、道具等表現(xiàn)其身份;大的層次結(jié)構(gòu)上,主要以山、河、墻、橋分隔,正如文章的段落一般,條理清晰,連貫自然。蘇州城外便是大運河,仇英從城郊大運河的風光起筆,順著水流過虹橋,再畫到城門,進入市區(qū):“長洲茂苑古通津,風土清嘉百姓馴;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門五日一嘗新。市河到處堪搖櫓,街巷通宵不絕人;四百萬糧充歲辦,供輸何處似吳民。”[3]最終以蘇州西部城郊一段想象中美好的水上仙臺作為畫卷的結(jié)束,這正是蘊蓄著吳門畫派風流的明代中期蘇州城內(nèi)外的繁榮景象。
這件作品與大運河的相關之處,一是整幅畫卷以京杭大運河蘇州段貫穿全城,畫面可以說就是依運河沿岸風光展開的,卷首遠處是煙波浩渺的運河,航船揚帆,依稀可見;中景青山連綿(江南之地,其實應為土丘);近處綠樹發(fā)新芽,間雜幾株桃花盛開。右側(cè)一位牧童在牛背上橫笛吹奏,悠然自得,“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蓑唱牧牛兒,籬窺蒨裙女。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4]。楊柳飄蕩,春色煙雨迷蒙,正如詩人杜牧《村行》所描繪的江南農(nóng)村地區(qū)春日煙雨迷蒙的景象。左邊一名紅衣童子在放風箏,其他幾個孩子在嬉戲玩耍,童子左側(cè)有四只羊在草地上悠閑地活動。羊的數(shù)目“四”和陳居中《四羊圖》中是一致的,與我們熟悉的“三陽開泰”則不同,可見古人畫羊,四頭也是常見的數(shù)字。卷首近景是潺潺的溪水,流向城內(nèi),和遠處的大運河遙相呼應?!八背闪素灤┊嬅娴木€索,一條是城內(nèi)近景的支流,一條是城外遠景的大運河,讓畫面貫穿而富有活力。
仇英本《清明上河圖》與大運河的第二個相關之處,是畫面上描繪了很多纖夫拉船的景象。在當代,纖夫這一職業(yè)已經(jīng)基本消失,但從古代到近現(xiàn)代,當船遇到險灘惡水或擱淺時,不得不依靠很多人來合力拉船,纖夫這個職業(yè)也就應運而生了。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油畫杰作,仇英本《清明上河圖》描繪的纖夫則與之不同,絕不限于一個場景的特寫,而是貫穿整個畫卷,至少有四組:這些纖夫奮力拉拽著在運河中行駛的貨船,以及裝飾華麗的彩繪官船。拉貨船可以理解,蘇州地區(qū)商業(yè)繁盛,往來貨物極多;官船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大凡吳、楚之地作官的,都在臨清張家灣雇船,從水路而行,或徑赴任所,或從家鄉(xiāng)而轉(zhuǎn),但從其便。那一路都是下水,又快又穩(wěn);況帶著家小,若沒有勘合腳力,陸路一發(fā)不便了。每常有下路糧船運糧到京,交納過后,那空船回去,就攬這行生意,假充座船,請得個官員坐艙,那船頭便去包攬他人貨物,圖個免稅之利,這也是個舊規(guī)?!盵5]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的這段描述為我們提供了答案:無非為了免稅,增加運輸貨物的利潤。
遭運運輸者收入不高,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不得不從長途販運貿(mào)易的商品差價中謀取利潤。說得更清楚一些,就是官船私用,夾帶貨物,用漕運船運輸各地商品,這種行為從宋代到清代都是盛行不衰的。對于這種狀況,官方有時候比較寬容,比如宋太宗曾表示:“舟人水工有少販鬻,但不妨公,一切不問?!盵6]宰相呂蒙正也附和:“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盵6]明代中葉以后,漕船運輸客商貨物的現(xiàn)象更加普遍,弘治、萬歷等時期,朝廷多次發(fā)布禁令,表示漕運軍隊除自帶貨物外,如果幫商人運貨要予以嚴懲,沒收貨物,這也說明當時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在仇英筆下,漕運官船與私人貨船在蘇州城內(nèi)外運河上交織往返,仿佛可以聽見纖夫們喊著“嗨喲喲,嗬嗨”的沙啞的船工號子,號子聲聲在岸邊回蕩,也反映了底層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無奈與斗爭。畫面上還有運河兩岸眾多商船在此卸貨、裝貨的景象,都展現(xiàn)了運河在當時蘇州商業(yè)構(gòu)建和城市生活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仇英為“明四家”之末,在當時雖然是工匠出身,但是受到文徵明、周臣等人的賞識,又在大收藏家項元汴家中得以模仿歷代名跡,畫藝大進。“山水人物師周臣,工臨摹,落筆亂真。至于發(fā)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艷逸,無慚古人?!盵7]雖然仇英本《清明上河圖》與張擇端本在整體氣韻和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考慮到宋明繪畫的整體水平不同,仍然可算是一件不錯的作品,而且舊瓶裝新酒,為我們了解明代中期蘇州的社會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二)張宏《閶門舟阻圖》扇頁
《閶門舟阻圖》(圖10)是明代張宏71歲時繪制的一件扇頁作品,紙本設色,縱17cm,橫51.3cm。本幅畫家自題:“丁亥中秋,寓蔣氏釀花齋,同友游虎丘,返棹閶關,舟阻不前。偶有便面,作此圖以記其興,呵呵。張宏時年七十有一?!雹?/p>
張宏,字君度,號鶴澗、鶴澗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末蘇州畫壇的重要畫家??磥韯?chuàng)作這件作品時畫家心情頗佳,去虎丘游玩回到閶關的時候遇上了“堵船”,正好手頭有空白的扇面,于是揮毫落筆,對景寫生,畫了這件《閶門舟阻圖》,還特別用了“呵呵”表示自己的快樂②。張宏繪畫的一大特色就是寫生,喜歡從自然中汲取藝術(shù)養(yǎng)分,這和董其昌、“四王”這些“正統(tǒng)派”的理念和風格是迥異的。張宏的大幅山水畫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往往描繪層巒疊嶂,而這件小品反而有別樣的風致:水門之處,群舟蜂擁而至,爭先恐后,一時之間大家都無法通過。作品的虛實處理很不錯:近處主體是城門、城墻和群舟,為實景;右邊的運河、運河橋和行船,為次實景;城墻和房屋推向遠方,逐漸虛化,為虛景。這件作品的風格和宋人《西湖柳艇圖》等詳細描繪舟船的作品不同,反而類似近現(xiàn)代的速寫和水墨對景寫生,輕松活潑,繁密有度:舟船在水門已經(jīng)是繁密了,但畫面左邊的樹木、城墻上的植物依靠著色,達到了更深一層的維度,小小的扇面讓人覺得非常豐富耐看。
在當代,堵車已經(jīng)成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堕嬮T舟阻圖》上描繪明代中后期的蘇州地區(qū)發(fā)生“堵船”現(xiàn)象,自然和蘇州人口眾多以及運河促進的商業(yè)繁華有關。明中期以后,蘇州地區(qū)經(jīng)濟收入豐厚,生活狀態(tài)寬松自由,因此吸引了周邊地區(qū)很多人(多為破產(chǎn)農(nóng)民),城市人口驟增,規(guī)模不斷擴大:“隆、萬以來,生齒浩繁,民居稠密,幸享承平,足稱富庶,倘兵燹陡發(fā),驅(qū)民入城,無論鄉(xiāng)鎮(zhèn),即四郊外十里許,計男婦不下二十余萬矣。”[8]這個和清代中期揚州經(jīng)濟發(fā)達、畫家積聚的道理是一樣的。運河更是蘇州城市繁榮的必要條件。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為了方便將南方的資源運輸?shù)奖狈?,又開始疏浚運河,畢竟水路運輸比陸路的花費消耗要少很多。從永樂九年(1411)開始,明政府花費了大量人力清理山東境內(nèi)元末已淤廢的河床,修造了新渠、河壩和水閘,讓南北大運河重新貫通,有效促進了運河沿岸城市商業(yè)的發(fā)展。
(三)袁尚統(tǒng)《曉關舟擠圖》軸
《曉關舟擠圖》軸(圖11),明代畫家袁尚統(tǒng)繪,紙本設色,縱114.5cm,橫60cm。畫作上有自題:“曉關舟擠。丙戌秋日夏于竹深處。袁尚統(tǒng)?!雹?/p>
袁尚統(tǒng),字叔明,蘇州人,活動于明代中后期。他的畫路比較寬,山水、人物、花鳥都能畫,有不少表現(xiàn)民間生活的作品,生活氣息濃郁。畫家的名氣不大,不過國內(nèi)不少博物館都收藏有他的作品。
這件作品描繪了一個類似“單行道會車”的情景:閶門水道狹窄,稍大一些的官船大約只能容一艘出入。這一天晨霧迷蒙之際,一艘大型官船正要出門,而門外城郊的小販群舟則急于進城做買賣,雙方在閶門“狹路相逢”,官員立于船頭做大聲呼喝狀,而小船則根本不肯讓路,水門擁堵不堪,眾人都是寸步難行——正如今日窄道會車一般,看來總得有一方退讓,事態(tài)才能平息。至于“從人物形態(tài)的刻畫中體現(xiàn)出畫家對權(quán)貴仗勢欺人的不屑以及對百姓小民身處疾苦之境的理解與同情”④,筆者認為則是未必,畫家應該純粹地只是表現(xiàn)這樣一個場景,并沒有什么政治傾向。這件作品為縱構(gòu)圖,近景描繪水門處的擁堵,中景是蘇州城門和運河橋,遠景依稀可見虎丘塔,畫家也用了虛實處理的手法,但是不如《閶門舟阻圖》那么自然,在筆墨濃淡的把握上也要遜色于張宏一些。
蘇州閶門一帶,自古以來就是極為繁華熱鬧的場所,自從隋代京杭大運河修通后,這里就是江南地區(qū)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白居易曾經(jīng)登上閶門感慨:“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9]明清兩代,這里更是商賈云集、店鋪林立,曹雪芹的《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就贊譽閶門、山塘一帶“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商業(yè)如此繁榮,主要得益于水路發(fā)達?!敖娞K、松、嘉、湖四府地方,內(nèi)有太湖、傍山湖、陽城湖、沙湖、尚湖、昆承湖六處地方,廣闊約量三千余里。”[10]江南地區(qū)許多小的河流與大運河縱橫交錯,構(gòu)成密集的水運交通網(wǎng),江南各府因此形成富庶的商業(yè)城市圈,“天下之賦,半在江南;而天下之水,半歸吳會”[11]。
蘇州水網(wǎng)密布,外連京杭運河,閶門又在位于水陸交通要沖,外城河、內(nèi)城河、上塘河、山塘河幾股水道匯聚于此,沿岸碼頭眾多,納蘭常安曾經(jīng)感嘆道:“南廒在蘇城閶門外,為水陸沖要之區(qū),凡南北舟車,外洋商販,莫不畢集于此。居民稠密,街弄逼隘,客貨一到,行人幾不能掉臂……”[12]由此看來,《曉關舟擠圖》描繪的場景,應該是每天早上都能見到的。
蘇州位于江南運河與婁江交匯處,明清時期已經(jīng)是全國的棉絲織業(yè)生產(chǎn)和貿(mào)易中心、刻版印刷業(yè)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糧食市場。張宏《閶門舟阻圖》、袁尚統(tǒng)《曉關舟擠圖》都描繪了群舟爭渡的閶門城樓和門洞局部,從不同角度真實生動地描繪出當時蘇州水城繁榮興旺的場面。
(四)王翚《康熙南巡圖》
清初的“正統(tǒng)派”代表畫家、“四王”之一的王翚曾主筆繪制《康熙南巡圖》⑤,這件絹本作品歷時6年方告完成,包括12件長卷,詳細描繪了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整個過程,包括途中經(jīng)過的自然山川、名勝古跡,畫面自北京永定門開始,至濟南、泰山、宿遷、揚州、常州、嘉興、杭州、紹興,再經(jīng)金陵祭拜明太祖陵后回京城,沿途城鄉(xiāng)風光、社會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時的盛況,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于穿插變化,場面浩大,畫面繁復,是清代手卷中的鴻篇巨制。其中第六、第七卷描繪了運河的風光。
遺憾的是,《康熙南巡圖》(圖12)現(xiàn)已不復完整,尚存十卷(含殘缺本):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卷藏于故宮博物院;第二、第四卷現(xiàn)藏法國巴黎的吉美博物館;第三卷現(xiàn)藏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第七卷現(xiàn)收藏于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博物館。第六卷的情況異常復雜,目前看來應該在多位不同藏家手中,且收藏情況很可能仍然在不斷發(fā)生變化。⑥第五、第八卷則一直不知所終。⑦
《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描繪的是康熙從瓜洲渡江,登金山、路過常州府的經(jīng)過。殘卷上標有“常州府”的畫面,可能是今常州西瀛里一帶。城外描繪的是運河兩岸的情景,商鋪林立,阡陌縱橫,農(nóng)田密布;運河中舟楫往來,水運興盛。行人、工匠、商販,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清代初期常州一帶運河兩岸的風貌。
《康熙南巡圖》第七卷縱67.8cm,橫2195cm,卷首題:“皇上自無錫縣經(jīng)滸墅關,駕蒞蘇州之閶門,見人民繁盛,街衢湫隘,特簡儀從入城??N紳士庶以及白叟黃童,無不感沐深恩,歡欣鼓舞,焚香結(jié)彩,夾道跽迎,雖幸往來駐蹕覲堯天,而愛戴之誠,倍深踴躍,懇留法從至再至三。一時擎漿獻果、呼嵩頌德之情,繪圖難盡。此皆我皇上軫念吳民,蠲賦除租有加無已,浹洽于人心所致也。若夫虎丘一阜,萬姓建亭紀盛,恭祝萬壽,并施之毫素云?!盵13]無錫到蘇州這一段,山丘、運河、溪流、橋梁、民居、城墻、商鋪、農(nóng)田等盡現(xiàn)于畫面之上。從虎丘開始,畫面主體變?yōu)檫\河,沿著運河往東,沿途建筑逐漸密集,直到規(guī)模宏大的閶門,也就是之前介紹的《閶門舟阻圖》《曉關舟擠圖》表現(xiàn)的地方。運河碼頭上鋪著地毯,康熙端坐在一艘篷船內(nèi),看來正準備登岸,城墻附近多位大臣跪于道旁,恭候康熙皇帝駕臨。蘇州城內(nèi)市井繁華,畫面最后為蘇州織造府,也就是當時康熙的行宮。
(五)徐揚《乾隆南巡圖》《姑蘇繁華圖》
清代宮廷畫家徐揚也有兩件與大運河相關的作品:《乾隆南巡圖》和《姑蘇繁華圖》。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途中寫詩520余首,從中選出12首令徐揚根據(jù)詩意畫圖,最終呈現(xiàn)的作品共十二卷,“分別是:啟蹕京師、過德州、渡黃河、閱視黃淮河工、金山放舟至焦山、駐蹕姑蘇、入浙江境到嘉興煙雨樓、駐蹕杭州、紹興祭大禹廟、江寧閱兵、順州集離舟登陸、回鑾紫禁城”⑧?!肚∧涎矆D》徐揚繪制了兩個版本,一個是1764年至1770年繪制的絹本,現(xiàn)已散佚。⑨我們今天熟知的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紙本十二卷,是1771年至1776年受命重新完成的。
《乾隆南巡圖》(圖13)總長154.17米,也是一件鴻篇巨制。該圖描繪了乾隆巡視江浙的情景,真實地反映18世紀中葉中國從北京到江南地區(qū)沿途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狀況,可以說我們今天可以從它和《康熙南巡圖》中追尋“康乾盛世”的社會風貌?!肚∧涎矆D》對水系的描繪也很多,包括黃河、淮河、長江,以及西湖、南湖、大運河的壯麗景色,同時其中“駐蹕姑蘇”卷描繪了蘇州城外大運河的景象。
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又名《盛世滋生圖》,圖14、圖15)的創(chuàng)作時間長達24年。徐揚是蘇州吳縣人,就住在閶門內(nèi)的專諸巷,對蘇州附近的建筑、民風習俗等自然熟稔,加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在這件描繪家鄉(xiāng)景致的作品上傾注了很多心血。該作的創(chuàng)作從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開始,圖縱5.8cm,橫1225cm,從長度上說,比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長一倍多,也略長于仇英的《清明上河圖》,現(xiàn)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姑蘇繁華圖》表現(xiàn)了清代中期閶門至楓橋十里長街上商賈輻輳、百貨聚集的盛況。據(jù)記載,當時這里各種店鋪多達萬家,覆蓋各行各業(yè),各省商人在此都有會館,“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14]。畫面“自靈巖山起,由木瀆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從太湖北岸、介獅何兩山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zhuǎn)山塘橋至虎邱山止”⑩。蘇州城水系與運河相連,畫面上自然也少不了古渡行舟、貨船往來的景象。
清代的宮廷繪畫整體水平不及前朝,大多氣韻、用色俱俗,用筆、造型刻板。單就繪畫藝術(shù)性而言,《康熙南巡圖》《乾隆南巡圖》等作品并沒有太多值得關注的地方,遠不能與張擇端、仇英、張宏等人的畫作相比;但是因為其記述了重要的歷史事件、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依然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和社會研究的價值。而《姑蘇繁華圖》色調(diào)更清雅一些,人物雖然有12000余人,但是造型都比較自然,房屋、橋梁、城墻、古塔、貨船等皆造型精致,也不像那兩件南巡圖那么刻板,藝術(shù)水準顯得相對高一些。
(六)王素《運河覽勝圖》
之前介紹的幾件作品都是描繪蘇州景象的,其實揚州也是大運河沿岸的重要城市,煙花三月,騎鶴下?lián)P州一直是古人所向往的。揚州地處運河咽喉之地,隋唐大運河開通后就成為全國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之一。南北商人和物產(chǎn)匯聚,人稱“揚一益二”,繁盛天下第一。明中葉后,鹽業(yè)和漕運興起,揚州再次繁華起來。清代揚州鹽商數(shù)量眾多、資產(chǎn)雄厚,吸引周邊地區(qū)的畫家紛紛前往揚州賣畫,形成了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畫派。孔尚任稱:“東南繁華揚州起,水陸物力盛羅綺。朱橘黃橙香者櫞,蔗仙糖獅如茨比?!睋P州博物館收藏有清代畫家王素的《運河覽勝圖》(圖16),就是一件描繪揚州邵伯鎮(zhèn)的運河風光、市井風情的風俗畫作品。
王素(1794—1877),揚州人,晚清揚州地區(qū)有一定知名度的畫家,特別用功臨摹華喦的作品,花鳥小品風格清新,有一定藝術(shù)水準。王素自認為書法功底較差,每天早晨都要臨帖數(shù)百字,無一日間斷。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攻克揚州,王素避亂遷居邵伯,目睹當?shù)氐氖芯L光,畫成此圖。當時京杭大運河上的商品貿(mào)易繁盛,北方運載大豆、棉花、淮鹽等物資的商船為了避開風浪,經(jīng)常將貨物卸到邵伯碼頭,邵伯遂成為南北物資集散的重要碼頭之一,又是水陸交通的樞紐,邵伯老街也因此興旺起來,成為王素筆下豐富的素材。2009年,揚州博物館購回此畫。11
王素《運河覽勝圖》縱90cm,橫174cm。畫面主體是一座橫跨在運河之上的拱形大橋,各種船只或穿行于河面,或停泊于岸邊,除了商船、貨船、打魚的小舟,還有一種特色“黑屁股船”——高郵漕船。以前高郵臨近的其他縣的人總拿這個外號來打趣高郵人,汪曾祺在《故里三陳》里就提到了這種船:“黑屁股指的是一種救生船。這種船專在大風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作黑屁股。說的是船,不是人。”碼頭上的搬運工人忙于裝卸貨物,街道邊商鋪林立,商販們正在賣力吆喝。這件作品用色淡雅,配景的樹木、花鳥勾勒精細,可能是臨摹華喦較多的緣故,王素的花鳥水準比人物更高一些。
(七)宋文治《今天的運河》《運河兩岸春意濃》
在現(xiàn)代,新金陵畫派的代表畫家12宋文治也有一些表現(xiàn)運河的代表作品。宋文治(1919—1999),江蘇太倉人,得陸儼少、吳湖帆等名師指導,195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受傅抱石影響,一生致力于山水畫創(chuàng)新。宋文治各個時期的作品風格迥異,早年學習“四王”,重視筆墨,作品空靈疏秀;然后轉(zhuǎn)益多師,到中年時筆墨勁健,氣格高邁,雖然多畫江南景致,但也善作高遠、深遠之景,融合南北山水畫派的風格,作品時代氣息濃郁;晚年又力求突破,衰年變法,嘗試沒骨潑彩。20世紀80年代以后,張大千、劉海粟等國畫大家都在潑墨潑彩上有新的探索,這可能是受到水彩畫的一些影響,比如宋文治是看了歐洲水彩畫展后吸收了一些養(yǎng)分13[15]。張大千、劉海粟的潑彩更注重激情流露和偶然所得,宋文治則更重視與傳統(tǒng)勾勒、皴擦技法的結(jié)合,顯得工致一些,格調(diào)清新,意境空蒙迷茫。
20世紀50年代新山水畫崛起,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關系,當時不僅要求改造傳統(tǒng)的國畫,而且要求對整個舊的文藝樣式——包括傳統(tǒng)文人閑逸狀態(tài)進行改造,讓文藝關注社會、為時代現(xiàn)實服務。畫壇也隨著出現(xiàn)了一批與時俱進的畫家,用畫筆描繪前無古人的時代新貌,宋文治《今天的運河》(圖17)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說近景右側(cè)的田間小路、耕牛還讓人感受到幾分農(nóng)耕時代田園牧歌的氣息的話,中景現(xiàn)代的水門、大壩、蒸汽船、變電站等元素,實實在在將我們帶進了工業(yè)社會。這些現(xiàn)代元素和傳統(tǒng)山水畫的結(jié)合一直是個創(chuàng)作難點,畫家在這里用的是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近景田壟、農(nóng)人、耕牛、篷船這些不顯得突兀的傳統(tǒng)元素為實景,用船只運送大量木材彰顯新時代建設的主題;中、遠景的現(xiàn)代元素則虛化處理,配合運河廣大的河面,畫風清麗典雅、秀逸明快。
宋文治喜愛描繪江南春天,特別是太湖的風光,人稱“宋太湖”。1962年他創(chuàng)作了《江南春朝》《太湖之濱》等作品,開始了描繪江南水鄉(xiāng)的創(chuàng)作?!督洗撼贰霸鞅槐本s寶齋復制成木版水印發(fā)行,一下賣完,再版又賣完,接著又再版,先后竟達十余次?!督洗撼返玫搅巳藗兊臍g迎和喜愛,購買該畫的還有不少是外國友人”[15]。宋文治1964年創(chuàng)作的巨幅作品《江南三月春意濃》,成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中巨幅蘇繡的畫面。1984年,宋文治還創(chuàng)作了《運河兩岸春意濃》(圖18)。這件作品和《江南春色》相似,湖面遼闊,細雨蒙蒙,綠田瀕水連天,飛鳥點點,輕舟靜泊,桃花紅遍山巒,黛色的房頂,白色的粉墻,一片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光。只是構(gòu)圖變?yōu)樨Q構(gòu)圖,視點更高更遠,運河呈S形蜿蜒而下,平添了幾分氣魄。
當代詩人有一首《七絕·大運河》:“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笔堑?,無論是南行還是北歸,京杭大運河從頭到尾都是祖國的河川,而最美的一段,就在江蘇境內(nèi),就在歷代畫家生花妙筆描繪的畫卷之中。
注釋
①尺幅數(shù)據(jù)和題跋文字參見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該作的藏品介紹。
②古人也經(jīng)常用“呵呵”,是表達一種源自擬聲詞的快樂情緒,如《晉書·石季龍載記》:“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尸,大笑而去。”歐陽修的《與王幾道一通》:“幾道未嘗為此詩,落意便爾清遠,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窮,何不戒也。呵呵?!?/p>
③尺幅數(shù)據(jù)和題跋文字參見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該作的藏品介紹。
④引自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該作的藏品介紹。
⑤參與繪制的畫家還有冷枚、王云、楊晉等。
⑥根據(jù)原所有人的遺囑,這件第六卷本被分割成四段,分別給了四位法定繼承人。然后被切割流傳的四件殘本在不同財產(chǎn)繼承中有的再度遭到被分割命運。第六卷卷首(長362cm)的一段曾經(jīng)在2010年于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現(xiàn)身,以3650萬港元的價格被拍走;美國鳳凰城的派普夫婦所藏長475cm的一段殘本,是1988年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得的第六卷卷末。這段殘本隨后被藏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博物館,然后2016年再次于紐約蘇富比亞洲藝術(shù)周期間現(xiàn)身拍場。2013年,法國波爾多阿蘭·布里斯卡迪厄拍賣行拍出《康熙南巡圖》第六卷長247.5cm的殘本。2014年,法國波爾多阿蘭·布里斯卡迪厄拍賣行又拍出了兩件主動送拍的《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殘本,其中編號21長258cm;編號22長328cm。據(jù)分析,《康熙南巡圖》第六卷目前只缺少長度分別為2~3米的兩件殘本。最后兩件殘本,應該可以追溯至1939年那次財產(chǎn)分割后第四位繼承人的 家族。
⑦關于《康熙南巡圖》各卷的下落,故宮博物院該作的介紹頁面存在錯誤,其表述為:“十二卷圖現(xiàn)已不復完整,尚存九卷,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卷藏于故宮博物院;第二、第四卷現(xiàn)藏法國巴黎的吉美博物館;第三、第七卷現(xiàn)藏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p>
⑧十二卷內(nèi)容題名參見國家博物館《乾隆南巡圖卷》介紹。
⑨絹本《乾隆南巡圖》“回鑾紫禁城”卷(又被稱為“返回京師”卷)藏于故宮博物院,第三卷藏于法國尼斯市魁黑博物館,第四卷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第十卷藏于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另有一卷收藏在法國某私人手中。
⑩引自徐揚《姑蘇繁華圖》卷尾畫家自己的題跋。
11這幅作品曾流落到海外,先被日本商人收購,又輾轉(zhuǎn)流到英國。2007年11月,英國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時,被旅英收藏家錢偉鵬以2萬英鎊購得。
12新金陵畫派以傅抱石先導,有錢、亞、宋、魏四家,后又有亞、宋、魏、陳之謂:指的是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陳大羽。
13宋文治之子宋玉麟曾回憶此事:“有一次,父親在江蘇省美術(shù)館觀看歐洲的水彩畫展,回到家里后十分激動,立即在他的畫桌上鋪開色紙作畫?!鹅o泊》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畫面上兩棵偎依在一起的小樹,以及銀灰色的基調(diào)和靜謐的氣氛,一看就是從西洋繪畫中吸收過來。父親戲稱其為‘拿來主義?!?/p>
參考文獻
[1]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448.
[2]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六十九[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18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549.
[3]唐寅. 六如居士全集七卷[M]. 刻本. 鎮(zhèn)江:文成堂,1885(清光緒十一年).
[4]徐倬. 御定全唐詩錄:卷七十三[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3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337.
[5]馮夢龍. 醒世恒言:卷三十六[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808.
[6]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十五[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14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486.
[7]朱謀垔. 畫史會要:卷四[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6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543.
[8]范濂. 云間據(jù)目抄:卷五“記土木”[M]. 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125-126.
[9]白居易. 登閶門閑望[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255.
[10]況鐘. 況太守集:卷九“興革利弊奏疏卷下”[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94.
[11]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卷二十五[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64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381.
[12]范金民. 江南社會經(jīng)濟研究:明清卷[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6:1039.
[13]聶崇正. 談康熙南巡圖[J]. 美術(shù)研究,1989(4):45.
[14]孫嘉淦. 南游記:卷一[M]//沈云龍.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編313—314號. 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8.
[15]宋玉麟. 憶我的父親宋文治[J]. 書畫藝術(shù),2000(5):3.
約稿、責編: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