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個節(jié)約達人,她覺得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奶奶常常對我們說,每一樣東西都來之不易,只要能節(jié)約就不該浪費。
以前,我們喝完飲料,就將飲料瓶直接扔到垃圾桶。奶奶看到后,都會把飲料瓶揀出來,放進大號垃圾袋里。后來,奶奶用紙盒做了一個“飲料瓶回收專用箱”,將喝完的飲料瓶放進去,時間一長,竟積攢了不少瓶子?;厥諒U舊的飲料瓶,慢慢地成了全家的習慣。
有時,家里打印文件,會有一些印壞的紙張,數(shù)量并不多,可奶奶還是舍不得扔掉,總是把它們裝訂起來:“這些紙只用了一面,另一面還可以用,比如用來記記賬?!?/p>
奶奶處處節(jié)約,看似“小氣”,但有時奶奶很慷慨。鄰居上門借個蔥,拿個姜,奶奶總說:“都是鄰居,這點東西還啥!”小區(qū)為了優(yōu)化環(huán)境動員大家募捐,奶奶把攢了半年的廢舊飲料瓶換來的錢全捐了。
奶奶就是這樣一個人,該節(jié)約時節(jié)約,該慷慨時慷慨,她是在教我們做人??!
老師總評
葉曉玥的習作突出奶奶的性格特點,寫出了奶奶既節(jié)約又慷慨的個性。其中列舉典型事例,善于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葉庭語的習作突出堂姐的愛好特點來寫,介紹的三個方面都很有說服力,塑造了一個“植物控”形象。重點介紹堂姐用樹脂材料做植物標本的事例,讓人物形象變得豐滿立體。
【作者系江蘇泰興市河失小學三年級學生,指導并置評:何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