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以來的綿延歷史,民間所產生的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并且個個光彩奪目。
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xiàn)木雕魚。到了唐代,木雕工藝更是達到了發(fā)展的巔峰。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木雕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篆刻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結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yōu)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刺繡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兩三千年歷史。刺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如今刺繡在全世界也有很高的聲譽,刺繡也做到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剪紙
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是北朝時期的五幅團花剪紙。到了唐代,剪紙?zhí)幱诖蟀l(fā)展時期。南宋時期更是出現(xiàn)了以剪紙為職業(yè)的行業(yè)藝人。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手工藝之一,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和文化。
打草鞋
打草鞋是歷代農民流傳下來的手工技藝,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過去,農民常在農作時穿用,特別是雨天上山打柴時,穿著草鞋就不會打滑了。打草鞋手工技藝,屬于浙江溫嶺非物質文化遺產。
扎紙花
扎紙花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已在寧紹平原上流傳很久。在浙江紹興,每當人們做壽、喜宴、嫁娶時,會在傳統(tǒng)糕點,比如饅頭、壽面等上面插一朵朵彩紙手扎的禮花。手扎紙花能扎出各式各樣的花卉,如牡丹、月季、海棠等,形態(tài)各異,五顏六色,層次分明。插上手工紙花,賦予了各種傳統(tǒng)糕點以靈動和喜慶。
竹編
竹編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出現(xiàn)。最初人們?yōu)榱藢⑹S嗟氖澄锎娣牌饋?,就用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到了明清時期,竹編工藝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如今,竹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富有藝術觀賞性。
編斗笠
斗笠,又名笠帽、箬笠,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制而成。在江南農村一帶,幾乎每家每戶家中都有斗笠,既能遮陽,又能擋雨。而古詩詞中也說:“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p>
扎笤帚
在每個陜西韓城人的記憶里,都有一把用高粱糜子做的紅把笤帚,篾長30余厘米,把長約15厘米,紅裝銀鈴,承載著掃污除垢、吉祥納福等美好寓意。家家戶戶新婚嫁娶、嬰兒滿月、喬遷新居等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但扎笤帚費工費力,如同其他老手藝一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納鞋底
手工布鞋對許多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應該是無法忘記的物件了。錐子,是納鞋底必不可少的物件。鞋底厚實,必須用錐子扎眼,然后再用針線納好勒緊,一針一線,在巧婦手中一來一回熟練翻飛。鞋底要想納得平平整整,服服帖帖,針腳均勻細密,沒有多年的功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