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艷梅 盛濤 邵歡 宋寶林 朱欣偉
慢性前列腺炎是發(fā)生于男性泌尿系統(tǒng)的炎癥性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多見,以反復尿頻尿急、排尿不盡、尿痛、會陰潮濕為主要表現(xiàn),發(fā)病率高且反復發(fā)作,治療難度較大[1]。慢性前列腺炎可分為細菌性及非細菌性,其中以非細菌性多見,患者血液中白細胞不升高,前列腺液培養(yǎng)陰性,嚴重時也可對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影響[2]。中醫(yī)認為濕熱、瘀血是慢性前列腺炎發(fā)生的重要病機,程氏萆薢分清飲具有清熱化濕、利尿化濁功效[3]。本次研究探討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聯(lián)合鹽酸坦索羅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濕熱瘀結(jié)型)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6 月至2022 年1 月嘉興市中醫(yī)醫(yī)院泌尿外科治療的慢性前列腺炎(濕熱瘀結(jié)型)患者128 例,年齡28~69 歲,平均(43.83±4.73)歲;體重55~80 kg,平均(67.93±4.72)kg;病程4~39 個月,平均(12.89±2.82)個月。分型:ⅢA 型77 例、ⅢB 型51 例。納入標準包括:①患者確診慢性前列腺炎(無菌性)[4];②患者年齡18~60 歲;③中醫(yī)證型濕熱瘀結(jié)型[3];④1 個月內(nèi)未接受其他臨床研究;⑤本次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簽署受試知情同意書。并剔除:①合并前列腺增生、惡性腫瘤、急性尿路感染者;②受試藥物過敏者;③肝腎功能障礙者;④精神障礙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6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予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0.2 mg 口服,每日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治療,方由萆薢15 g、石韋15 g、茯苓15 g、車前子(包煎)15 g、丹參10 g、石菖蒲10 g、萹蓄10 g、黃柏10 g、丹皮10 g、山茱萸10 g、蓮子心6 g、生甘草3 g組成。尿頻尿急者加金錢草10 g;腰膝酸軟加大熟地黃劑量至20 g;濕重者加佩蘭15 g。由我院中藥房統(tǒng)一提供中藥,每日一劑,每劑藥標準煎煮法取汁300 ml,分上午、下午兩次服用,每次150 ml,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指標改善情況;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改善情況;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D4+/CD8+、CD3+、CD4+細胞改善情況;④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5]、中醫(yī)癥狀積分[6]、最大尿流率改善情況。⑤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愈:治療后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消失;顯效:經(jīng)治療后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顯著改善,中醫(yī)總癥狀積分降幅95%~70%;有效:經(jīng)治療后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改善,中醫(yī)總癥狀積分降幅30%~69%;無效:經(jīng)治療后癥狀未改善[6]。
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設(shè)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MCP-1、TGF-β1、PSA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的MCP-1、TGF-β1、PSA比較
由表2 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前列腺液中MCP-1、TGF-β1、PSA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0.59、0.32、0.95,P均>0.05);治療后,兩組前列腺液中MCP-1、TGF-β1、PSA水平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5.84、6.96、7.72;16.06、20.65、16.31,P均<0.05);且觀察組前列腺液中MCP-1、TGF-β1、PS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12.18、10.11、11.44,P均<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前列腺液TNF-α、IL-10 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前列腺液中TNF-α、IL-10比較
由表3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前列腺液TNF-α、IL-10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0.54、0.43,P均>0.05);治療后,兩組前列腺液中TNF-α降低,IL-10 升高(t分別=10.65、-10.77;24.21、-21.92,P均<0.05);且觀察組前列腺液中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17.32、-12.30,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亞群比較見4
由表4 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CD4+/CD8+、CD3+、CD4+細胞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1.04、0.272、0.62,P均>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D4+/CD8+、CD3+、CD4+細胞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6.12、6.44、3.48;10.30、13.94、4.34,P<0.05);且觀察組CD4+/CD8+、CD3+、CD4+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5.25、6.09、1.95,P均<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亞群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IPSS 評分、中醫(yī)總癥狀積分、最大尿流率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IPSS評分、中醫(yī)總癥狀積分、最大尿流率比較
由表5 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IPSS 評分、中醫(yī)總癥狀積分、最大尿流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1.11、0.44、0.52,P均>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PSS 評分、中醫(yī)總癥狀積分降低,最大尿流率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14.96、23.60、-8.45;30.39、35.04、-13.63,P均<0.05);且觀察組IPSS 評分、中醫(yī)總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最大尿流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13.15、17.39、-4.74,P均<0.05)。
2.5 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由表6 可見,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11,P<0.05)。
無菌性前列腺炎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類型,其比例高達90%,目前認為炎癥因子、氧化應激失衡等因素均與本病相關(guān)[5]。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長期存在微炎癥狀態(tài),控制炎癥反應是改善臨床癥狀的關(guān)鍵。男性膀胱、前列腺及尿道近端分布著豐富的α1受體,可分為三種亞型,研究表明前列腺炎發(fā)生與α1A 關(guān)系密切[6]。坦索羅辛可影響α1 受體,是臨床上常用的α1受體阻滯劑,但遠期療效有限。
Th1/Th2 失衡在炎癥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TNF-α 是由Th1 細胞分泌的關(guān)鍵性促炎癥因子,且穩(wěn)定性高,可使肥大細胞脫顆粒,還可活化巨噬細胞,刺激T 細胞產(chǎn)生,引起免疫損傷。IL-10 是Th2細胞分泌的抑炎因子,TNF-α、IL-10 失衡是炎癥反應的基礎(chǔ)[7]。MCP-1 是趨化因子CC 家族成員,與免疫反應、慢性炎癥關(guān)系密切,可促使疼痛介質(zhì)分泌[8]。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聯(lián)合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治療患者的前列腺液中MCP-1、PSA、TNF-α 低于單用鹽酸坦索羅辛患者,IL-10 更高(P均<0.05),表明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聯(lián)合鹽酸坦索羅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濕熱瘀結(jié)型)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
炎癥反應長期存在可引起纖維化,TGF-β1 是一種屬于蛋白超家族的多效性細胞因子[9]。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液中TGF-β1 成高表達,使細胞外基質(zhì)大量堆積,引起物質(zhì)成分甚至組織結(jié)構(gòu)改變[10]。免疫失衡參與慢性前列腺炎發(fā)展,免疫力降低時感染科反復急性發(fā)作,CD8+細胞有免疫抑制作用,免疫力降低時其數(shù)值升高,CD4+細胞有抗病毒、抗菌、抗炎作用[11,12]。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聯(lián)合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治療患者前列腺液中TGF-β1 低于單用鹽酸坦索羅辛患者,血清CD4+/CD8+、CD3+、CD4+細胞更高(P均<0.05),表明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聯(lián)合鹽酸坦索羅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濕熱瘀結(jié)型)患者治療中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本病隸屬于中醫(yī)“精濁”“淋濁”等疾病范疇,本病病位在前列腺,發(fā)病與脾腎肝相關(guān),縱欲過度、長期久坐、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調(diào)等因素均與本病相關(guān),受上述因素影響導致濕熱蘊結(jié)下焦?;蛘咄飧袧駸?,久治不愈,形成慢性。中醫(yī)認為,濕熱蘊結(jié)是發(fā)病的基礎(chǔ),濕為陰邪,性黏滯,可對氣機運行造成影響,故而小腹脹;濕熱蘊結(jié)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故而尿頻尿急;熱屬陽邪,常與濕邪夾雜,熱邪可損傷津液,耗傷氣陰。血液運行有賴于血管通暢。津液充足,津液虧虛則血液黏滯,運行不暢,導致瘀血內(nèi)生,因此濕熱日久常合并瘀血證;《圣濟總錄》中提出了濕熱致瘀是發(fā)病的重要機制。對于濕熱夾瘀證患者而言,濕邪頑固,熱邪暫時清除后濕邪仍存,然濕邪又可郁久化熱,導致疾病纏綿難愈,因此治療當以清熱化濕為本,在佐以化瘀之品,更符合治療需求。
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中萆薢清熱化濕、分清泄?jié)帷⒗?,為君藥;石韋清熱化濕、涼血消癰、消石通淋;車前子清熱化濕、補益肝腎、明目,使?jié)駸釓南陆苟猓皇牌鸦瘽耖_竅;萹蓄清熱化濕、利尿通淋,與萆薢合用則清熱化濕之力增;黃柏清熱燥濕、解毒消腫,善于清下焦?jié)駸?,上述藥物合為臣藥;茯苓健脾滲濕、安神;丹參性偏寒,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功效,促進瘀血清除,且可清除血熱,避免瘀血郁久化熱;丹皮涼血散瘀、消腫止痛,與丹參合用則化瘀之力增,且善于輕解血熱;蓮子心清熱解毒、安神、利尿,入腎、心經(jīng),促進熱邪清除,改善相火旺盛導致的遺精等癥狀;中醫(yī)認為腎虛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見病因,腎虛則腰膝酸軟甚至影響生育功能,導致陽痿早泄,同時久病多累及腎臟,山茱萸是中醫(yī)常用的補腎藥物。山茱萸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上述藥物合為佐藥;生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總之,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具有減輕炎癥反應,通過調(diào)節(jié)TGF-β1 有助于組織重構(gòu),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調(diào)節(jié)尿動力學指標等作用機制[13~16]。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治療患者治療后IPSS 評分、中醫(yī)癥狀積分更低,最大尿流率大于單用鹽酸坦索羅辛患者(P均<0.05),總有效率高達95.31%,表明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聯(lián)合鹽酸坦索羅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濕熱瘀結(jié)型)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調(diào)節(jié)尿動力學指標,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加味程氏萆薢分清飲聯(lián)合鹽酸坦索羅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濕熱瘀結(jié)型)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提高臨床療效。由于中藥的作用機制復雜,且本次研究時長尚短,對于此方還有一定的作用機制未進行研究,將在后期實驗中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