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雯 蔡立柏
無償獻血是指為挽救他人生命,獻血者自愿將自己的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yè),而不收取超過因獻血發(fā)生的必要交通、誤工等成本額度或報酬[1]。血液不能人工制造,只有以人道主義的奉獻而不是以經(jīng)濟報酬為目的無償獻血,才能確保臨床供應血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我國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現(xiàn)役軍人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率先獻血。研究[3]顯示,大學生是無償獻血的主力軍。但在最新調(diào)查研究[4]中發(fā)現(xiàn),在校大學生獻血群體中,再次獻血率僅為20%~25%,這表明無償獻血的宣傳并沒有深入整個大學生群體。關于在校大學生無償獻血[5-6],但較少有研究關注在校大學生無償獻血的體驗和感受方面。因此,本研究對參與過無償獻血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7],了解其內(nèi)心對無償獻血的體驗和感受,深度剖析其內(nèi)心真實想法和訴求,以期為高校開展獻血知識教育和相關部門制定更有效的無償獻血規(guī)范化流程、服務標準提供依據(jù)。
采用目的抽樣法,于2021年10月-12月選取河南某高校參與過無償獻血的18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符合無償獻血標準;(3)在校本科生;曾參與過無償獻血;(4)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在無償獻血后受到損傷導致極度排斥無償獻血。樣本量的確定以受訪者傳遞的信息重復出現(xiàn)、且資料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不再出現(xiàn)新的主題為資料達到飽和狀態(tài)[8]。最終選取18名本科在校大學生,受訪者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受訪者一般資料 (n=18)
1.2.1 確定訪談提綱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根據(jù)文章研究性質(zhì)和目的制定訪談提綱。訪談提綱最終內(nèi)容確定為:(1)談談您對無償獻血基本常識和相關法律知識的了解?(2)您怎么看待鼓勵公民無償獻血的措施?(3)您是否愿意再次參與無償獻血?如果不愿意,原因是什么呢?(4)無償獻血對您的生活或者身體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5)您是怎么看待相關部門所提供的政策與服務? 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嗎?
1.2.2 收集資料
本研究采用面對面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前研究者需向受訪者詳細介紹訪談的目的、內(nèi)容與方法,取得受訪者信任,并與其提前約定好訪談時間和地點。征得受訪者同意后,在訪談過程中采用錄音或文字記錄訪談內(nèi)容,并對雙方訪談的內(nèi)容保密。訪談中鼓勵受訪者充分表達,不誘導、不暗示受訪者,同時注意觀察受訪者的非語言性表達,如語氣、表情和情緒變化等。訪談時間為30~60 min。為保證受訪者隱私,研究結果均采用匿名方式呈現(xiàn),姓名用編號代替。
1.2.3 分析資料
訪談結束后24 h內(nèi),將訪談資料整理完善。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9]進行資料分析,仔細閱讀原始訪談資料,歸納出與主題相關的詞組或語句。與受訪者建立信任關系,資料整理時,針對資料中模糊不清的語句或者訪談疑點返回受訪者處再次詢問及核實,并對最終資料進行確認。
2.1.1 獻血常識缺乏
正常情況下,嚴格按照推薦獻血量進行捐獻,獻血后機體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血容量會很快得到補充,對捐獻者的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10]。這并不意味著獻血后可以忽略自身身體護理,獻血后應適當為機體補充營養(yǎng),部分獻血學生不了解獻血注意事項,缺乏獻血的基本常識。N6:“參加獻血時候,我謊稱自己吃過飯了,獻血后我就感覺頭暈眼花,特別不舒服,看來還是不能空腹去獻血?!盢7:“獻血那天的晚上,我去參加了夜跑,還泡了澡,然后就暈倒在浴室了。”N4:“參加獻血后,我當天直接去洗澡了,結果針眼發(fā)生了感染,又紅又腫還有硬結,沒想到這么小的針眼會發(fā)炎?!盢17:“如今新冠病毒那么嚴重,獻血后我身體素質(zhì)肯定會變差好多,我不愿意在這期間再去獻血?!?/p>
2.1.2 法律法規(guī)認知不足
對于我國公民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一部維護和保障獻血者及用血者權利的法律,其中第十一條明確指出,通過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于臨床,不得買賣。相關調(diào)查[11]發(fā)現(xiàn),僅有6.99%的學生了解無償獻血相關法律知識,可以正確理解其規(guī)定及內(nèi)涵。N1:“我只知道國家公布過無償獻血相關的法律制度,但在我以往所學的東西中沒有涉及相關知識點?!盢2:“參與無償獻血后,我主觀上感覺自己幫助了一些急需用血的患者,但并不清楚無償獻血有沒有法律支撐?!盢10:“我們獻血的時候是無償?shù)?,而患者用血卻是有償?shù)?,這真的符合國家的法規(guī)嗎?”
2.1.3 對捐獻血液的去向理解偏差
獻血后的血液首先在血站進行儲存,血站的工作人員會把血液進一步的加工、分類、檢驗、排除不達標血液,最后將其加工成紅細胞、血漿、冷沉淀等各種血液制品[12]。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用血時只需交付儲存和檢驗等費用,但部分獻血者對此理解偏差。N11:“我自己參與無償獻血時沒有向血站索取什么報酬,但是自己家人住院輸血還那么貴,血站賺了不少錢吧?!盢9:“血站采集的血液真的都能完全利用嗎?上次看到有人發(fā)視頻用血制品澆花,相關部門會不會為了達成一定指標而過多采集血液,造成血制品浪費?”
2.2.1 疼痛感
獻血時靜脈穿刺和拔針后按壓,獻血者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操作者不規(guī)范的操作手法、獻血者的緊張心理和按壓方式不當都會加重獻血者的疼痛感覺,造成無償獻血者經(jīng)歷不良體驗[13]。近三分之一的同學都表示,參與獻血過程時,自己疼痛感強烈。N1:“那個粗針頭扎進去的時候,我的身體不自覺地抖起來,我甚至能感覺到針尖在穿過一層層皮膚,直到血流出來,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針刺樣疼痛?!盢10:“那個針頭太粗了,看著就感覺疼,扎上覺得很疼,半天都緩不過來。”N15:“獻血拔針后沒咋按壓,就想著和打疫苗一樣,結果整個胳膊疼得抬不起來。”
語文教材中有許許多多堪稱細節(jié)描寫的典范值得師生學習和研究,教師應指導學生活學活用,讓筆下的人物或景物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活靈活現(xiàn),體現(xiàn)真實性、生動性和藝術感染力。
2.2.2 獻血權益未得到保障
采血護士是無償獻血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執(zhí)行者,獻血時,護士與獻血者的溝通交流必須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部門的規(guī)章制度下有序進行[14],以確保獻血者的隱私權、自愿權、對自身檢查的知情權等得到保障。但有同學反應捐獻血液過程中,有的護士未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語和行為,使獻血者的權益受到侵犯。N4:“那個采血護士并沒有聽我的意見,確定我符合400 mL的獻血標準,就直接采集了那么多。”N6:“自己有一些婦科疾病,看見獻血車就去咨詢護士這種情況能否獻血,她得知后很大聲地講出來,周圍的人那一刻都向我望來,我心里難受死了?!盢11:“獻血前體檢沒有通過,然后被拒絕了,但沒告訴我什么原因,我當時特別害怕,就去醫(yī)院檢查了好幾遍,結果顯示我沒啥問題?!?/p>
2.2.3 對獻血行為產(chǎn)生質(zhì)疑
無償獻血作為一項公益活動,應注重獻血者精神層面的收獲。但部分同學表示參與此項活動并沒有在精神上有所收獲,對這項公益活動的意義產(chǎn)生了質(zhì)疑。N15:“獻血后沒有特殊的感覺,沒有和急需用血的人產(chǎn)生共情,沒感覺自己實現(xiàn)了特殊的價值?!盢16:“只因好奇參加過1次無償獻血,也沒體會到自己所獻的血液有幫助到誰,醫(yī)院急需用血的人應該可以通過有償求血方式找到需要的血液吧。” N18:“現(xiàn)在都支持無償獻血常態(tài)化,這種政策真的能建立正常的獻血行為嗎?”
2.3.1 時間因素
大學生無償獻血的主要場所為校園內(nèi)無償獻血車。以河南某高校為例,既往每年校園內(nèi)會安排2次無償獻血活動,但因疫情原因,獻血活動開展次數(shù)減少甚至取消。且每次采血等待時間較長,部分學生課程學習和無償獻血車采血時間沖突,導致未能再次參與無償獻血。N10:“因為疫情,基本上沒有機會出去獻血,獻血車在校內(nèi)籌集血液時,我恰巧課程安排比較滿,就沒有參加?!盢3:“每年2次的獻血日排隊的人還是比較多,我當時有活動,不想花費大量時間排隊就沒有再參與無償獻血?!盢18:“學校對于疫情防控要求嚴格,大二大三這兩年的獻血活動都取消了,我也很少有時間能夠出校門進行無償獻血?!?/p>
2.3.2 心理因素
無償獻血中的不愉快經(jīng)歷可導致獻血者產(chǎn)生心理陰影,使其對獻血產(chǎn)生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拒絕再次參與獻血活動。N13:“參加獻血時太緊張了,那個工作人員干活又毛毛躁躁,我就有些反感了。”N12:“我第1次參與無償獻血的時候,一看到血液從我身體里面流出,身體就控制不住地顫抖(臉色快速變得蒼白)。”N14:“我感染了梅毒,肯定是上次獻血引起的(情緒激動,提到獻血活動時呈現(xiàn)厭惡表情)。”
2.3.3 身體因素
無償獻血對參與者身體有一定的條件要求,部分同學因為個人身體條件發(fā)生變化,不再符合無償獻血的標準,導致無法再次參與獻血活動。N2:“我在最近1次主動參與無償獻血時被告知自己不符合無償獻血的標準,可能是因為這段時間一直在減肥,自己的體重達不到獻血的標準?!盢5:“在今年下半學期的無償獻血中,血站采集我的血液進行檢查后,以短信形式告知我的血液不合格,我才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p>
2.4.1 獻血相關服務規(guī)范化
血站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能夠與獻血者、社會公眾、醫(yī)院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15]。訪談中部分同學認為血站的監(jiān)督工作不夠完善,造成他們對血站的信任度不夠,這需要采血機構的審核更加嚴謹,提高大學生對采血機構的信任度,以此提高大學生自愿獻血率[16]。N11:“他們組織采血活動時沒有監(jiān)督嗎?整個流程亂糟糟的,搞了半天還是沒搞懂?!盢13:“獻血主管部門是一直沒有提意見的通道嗎?我想給他們提點意見結果沒找到渠道?!盢9:“明明和我同一批獻血的人都可以在官網(wǎng)查詢到獻血信息,但是自己的卻顯示并未參與,感覺很不嚴謹。”
2.4.2 獻血獎勵政策便民化
適當?shù)墨I血獎勵政策可以提高無償獻血者的積極性[17]。在訪談中有參與者表示,相關部門發(fā)布的獻血獎勵政策中獎勵兌現(xiàn)步驟極其復雜。N11:“我之前搜了一下有關無償獻血的獎勵政策,發(fā)現(xiàn)血站當初承諾的優(yōu)惠政策很難實現(xiàn),這就讓我不太相信采血機構,感覺在哄騙獻血者。”N9:“有朋友在醫(yī)院因為輸血花了很多錢,他之前有參與過無償獻血,結果在報銷的時候想用這個優(yōu)惠就特別麻煩,最終放棄了使用這項獎勵政策?!?/p>
2.4.3 護士專業(yè)技術熟練化
護士是血站工作的主力軍,其各項護理行為對獻血者的體驗有著巨大的影響。調(diào)查[14]顯示工作年限久的護理人員更受獻血者的歡迎,此類護士有較豐富的經(jīng)驗,提供更好的情緒護理,減少獻血者的疼痛,使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保持舒適。N7:“當時給我采血的護士和我媽媽年齡差不多,我們一直在聊天,整個氛圍讓我感覺很放松?!盢16:“他們血站是故意讓護士來采血練技術嗎(情緒激動)?找血管找了半天,結果還是沒扎上?!?/p>
本次訪談發(fā)現(xiàn),在校大學生對無償獻血這項公益活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認知缺乏,主要表現(xiàn)在對國家公布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獻血制度認知不全、對無償獻血的基礎身體要求不了解,缺乏獻血后自身身體護理的意識,這與曾偉明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赡芘c高校對無償獻血的宣傳不到位、沒有充分引導學生學習無償獻血的法律知識有關。青年大學生是國內(nèi)滿足無償獻血條件的一大新鮮活力,是無償獻血的重要群體之一。青年大學生健康有活力,有較高的社會素養(yǎng)。建議高校將無償獻血納入到青年大學生的知識教育體系,重視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可在校內(nèi)開展紅十字會講座,開展無償獻血主題海報設計大賽,組織學生去血站參觀等活動,以鼓勵大學生主動了解無償獻血相關內(nèi)容,提高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度。
在校大學生在參與無償獻血時會有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如對獻血衛(wèi)生狀況的擔憂、對工作人員不良態(tài)度的反感、首次獻血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對社會急需血液人群缺乏共情等。這與趙杰[19]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采血護士應積極關注大學生獻血過程中的心理狀況,提供細節(jié)化服務,將心理護理貫穿于整個獻血過程,及時掌握獻血者情緒的細微變化,向獻血者解答疑惑。同時采血工作人員還需積極向獻血者傳播無償獻血的正性社會價值,以激發(fā)學生對急需用血人群的同理心,使其明白自己的獻血行為能幫助他人,甚至可以搶救重癥患者的生命,體會自己的社會價值所在。此外,還應積極落實無償獻血奉獻獎及用血相關優(yōu)惠,為大學生群體再次獻血提供心理支持,減少獻血者的流失。
本研究通過對無償獻血者訪談研究分析得出提高采血機構服務質(zhì)量是在校大學生的共同期望。這與杜蘭英等[20]的研究結果一致?;诳蛻魸M意度理論可知,采血機構的服務是否到位,是決定大學生獻血體驗好壞的直接影響因素[20]。采血機構服務不僅包括對獻血者進行獻血知識普及、身體檢測和規(guī)范地穿刺采血,而且應包括采血過程中對獻血者給予充分尊重、耐心解答其疑問、對獻血者進行情緒安撫、熱情地與其交談、保持操作環(huán)境干凈整潔等諸多方面。無償獻血包括捐獻血液前各項登記表的填寫、身體情況檢測、獻血中的穿刺采血、獻血后休息指導以及事后領取營養(yǎng)品或答謝物品等一系列流程。在經(jīng)歷一系列繁鎖流程下,獻血者若未明確獻血動機,遭遇不周到的服務態(tài)度或采血者專業(yè)技能不足均會導致其對無償獻血的認同感降低。因此,要加強采血機構工作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提升血站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建立健全、規(guī)范監(jiān)督機制,并將采血機構服務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納入部門管理。激勵構建“極簡”獻血基礎檢測流程,縮短獻血者的等待時間,也可適當播放一些音樂,細節(jié)化改善獻血環(huán)境。采血機構也可以制作一些有無償獻血意義的標志性紀念小禮品來感謝獻血者,采用激勵措施來增強獻血者的獻血自豪感,以此間接提升再次獻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