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蕾
2023 年除夕夜那天,上海愛以德嘉可護理站護理員張文君一如既往,清晨出門,依次趕往一個個老人的家中,打招呼、接熱水、擦身體、換衣服、按摩,一小時的護理時長后,他匆匆趕往下一站,這是他再尋常不過的工作日常。
張文君是一名長護險護理員。2016 年,上海入選第一批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2018 年,上海開啟全面推行長護險制度。
當前在上海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的老年人數(shù)量已超40 萬,長護險也帶動了護工護理行業(yè)的發(fā)展,近幾年上海護工護理員隊伍人數(shù)不斷攀升,在這個被市場熱切需求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境的行業(yè)里,張文君找到了事業(yè)方向。
很多家屬第一次見到張文君時,會對他的年齡與身份感到詫異。37 歲的張文君是上海人,原先是一名汽車銷售,并一度因業(yè)績突出而晉升為管理層。在長年累月沖擊考核的日子里,張文君感到人生迷茫,正好妻子開始嘗試護理員的工作,也為他開啟了新職業(yè)之門。
照顧老人、收獲感謝,妻子稱贊這份工作的獲得感很足,也讓張文君鼓起勇氣邁開腿,交出辭職信試著成為一名護理員。
護理員在每一個家庭中是特別的存在,他們以陌生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為老人洗浴、按摩,照料他們最私密的生活,甚至參與這個家庭關于老人最后的生死大事。在老人與家屬真心實意的感謝面前,那些與大小便、身體惡臭作伴的日子,張文君覺得都不值一提了。
入行僅三年,張文君已備受老人與家屬好評,甚至多次被醫(yī)院誤認為是看護老人的兒女,“善良、耐心、良心好”是一位僅與他相處一個月的老人家屬李女士給出的肯定。
從最初因勞有所得的獲得感而滿足,到如今開始思考職業(yè)未來的發(fā)展,張文君有了自己的新思考,他向筆者講述了一個故事。
一位楊浦老人意外跌倒后開始臥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遞到床邊,老人的女兒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在陸家嘴,這位家屬也坦言“我可以請一個月的假來照顧爸爸,但是一個月以后呢?”
正是這句話讓張文君意識到,老人有需求,家屬有無奈,護理員的工作恰是彌補了這份空白,“長期請假,家屬也要崩潰,不請假,有些老人就會說子女不孝?!焙芏鄷r候他成為了雙方溝通間的橋梁,成為了很多個照護家庭的一部分。
工作中的張文君
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且老齡化程度最深,失能老人的照料和護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
上海愛以德嘉可護理站建站三年,曾是“零基礎”的張文君已成長為團隊小組長,參與了大量培訓,手持多本證書。他還對專業(yè)技能進行進一步提升學習,主動報名了大學護理專業(yè)的學習。
“我們護理行業(yè)以前的認知就是幫老人弄干凈點?,F(xiàn)在,雖然我們不是醫(yī)生,但是老人也會問我們一些很專業(yè)的問題?!睆埼木f道,尤其是意外突發(fā)的急救、術后的康復等,這些都是他正在努力學習的內容,“希望這個行業(yè)健康、良性地發(fā)展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