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寧孑 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學生成長的需求。學生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可以獲取成長的能量,提升文化自信。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剪紙藝術在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能給人美感,還能憑借其豐富的題材,給人們以文化的浸染。因此,在高職美術課堂中引入剪紙藝術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有效發(fā)揮剪紙藝術的作用,在教學中應該對其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剪紙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以紙張作為加工對象,創(chuàng)作人員通過剪刀對紙張進行裁剪,從而得到圖案。剪紙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在這一時期民間就已經出現(xiàn)了剪紙藝術,人們通過象征、諧音等表達方式,以剪紙為載體進行情感的傳達。在之后的發(fā)展中,剪紙不斷發(fā)展,題材日趨多樣化,給人們以視覺的美好享受。根據用途的不同,可以對剪紙進行細化:一是張貼使用,這是最常見的剪紙類型,通常是張貼在門窗等處;二是擺放使用,這類通常用在嫁妝、貢品等上;三是刺繡底樣,通過刺繡應用到服飾上,作為服飾的點綴;四是作為印染的板紙,通過印染在被罩、包袱等處進行裝飾。當前,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剪紙藝術發(fā)展出不同的流派。
剪紙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承載了中華文化,兼具文化特色和藝術美感。剪紙藝術還具有很強的生活功能,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飽含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F(xiàn)在剪紙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提升藝術作品韻味的同時,又能促進剪紙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加強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剪紙藝術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從神話故事、日常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而這也造就了其題材豐富的特點。高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剪紙豐富的題材進行利用。剪紙藝術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如剪紙作品中的福字,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而福字中內嵌的童子手持如意寓意吉祥如意。因此,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使用剪紙藝術,不僅能提升作品的藝術性,還能推動剪紙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以題材多樣的剪紙作為靈感來源,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實現(xiàn)作品的多樣化。
剪紙藝術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學生在欣賞剪紙作品時能提升審美能力。很多高職院校學習美術的學生都是進入高職后才開始接觸美術的,基礎比較差,鑒賞能力比較弱,會影響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對藝術作品的鑒賞。在美育過程中引入剪紙藝術,從學生熟悉的藝術形式入手,不僅能拉近學生與藝術作品的距離,而且可以在操作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這一藝術形式。
剪紙來自人們的生活,對人們的生活進行裝點,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美術功底比較差,如果只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學生難以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剪紙的可操作性更強,學生能快速上手,在實踐中容易掌握這一藝術形式。將剪紙融入美育課堂,學生能在剪裁過程中感受到剪紙藝術之美,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
對于藝術生而言,創(chuàng)作靈感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剪紙憑借其多樣化的造型、貼近生活的取材等多重優(yōu)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這一藝術形式,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剪紙藝術起源于人們的生活,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共鳴。剪紙藝術的構圖、線條具有借鑒意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剪紙可以對美術的構圖、線條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方便應用于以后的學習。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使學生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當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了自己的認知以后,在學習中會自覺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并且應用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來。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引入剪紙藝術,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為學生的美術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設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又要兼顧剪紙藝術的特性,真正實現(xiàn)二者的融合。另外,還要確保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剪紙藝術為載體,以美術教學為核心,使學生具備“識美”“能做”“能用”三層能力。就不同層面的教學目標而言,又有具體的要求。
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識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展示剪紙作品(見圖1、圖2),使學生有機會領略到剪紙的魅力,多角度認識剪紙藝術,并且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不同剪紙作品的看法說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實現(xiàn)審美能力和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
圖1 剪紙《荷風送?!?徐雨瑩/作
為了幫助學生培養(yǎng)“能做”的能力,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預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剪紙,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將剪紙藝術應用到不同的藝術形式上,在操作的過程中零距離感受剪紙藝術的剪裁技巧和美,也使學生的學習從紙上落到實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能用”的能力,教師應該挑選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教師的眼光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因此教師要把好關,使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不僅能做,還能靈活應用。
教學內容的選擇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增強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高職美育課堂中引入剪紙藝術時,要重視引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先對學生講解剪紙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對剪紙的發(fā)展歷史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之后再進行實際操作的講解。在講解吉祥圖案時,可以講解吉祥圖案的發(fā)展歷程、具體內涵,引發(fā)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此同時,剪紙的藝術流派眾多,教師應該根據地域選擇學生熟知的剪紙藝術流派,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這一文化形式。
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包括對美術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剪紙藝術的靈活應用。因此教師在開展評價活動時,要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既關注學生的鑒賞能力,又關注學生的應用能力、美術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使最終的評價既能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剪紙藝術、學習美術的積極性。還可以設置一些探究性強的任務,讓學生在探究中對剪紙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認知。
將剪紙藝術與高職美育課堂相結合,要凸顯剪紙?zhí)厣寣W生從剪紙中感知到藝術美。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生對剪紙的了解程度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了解學生對剪紙的偏好,從而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選擇合適的剪紙作品,使教學內容受到學生喜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要組織多種類型的藝術鑒賞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積極探究剪紙藝術,在合作探究中對剪紙藝術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為后續(xù)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線條時,可以以剪紙為例,讓學生深刻理解課堂內容,促使學生快速成長。
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難以達到讓學生精通這一藝術形式的目標。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剪紙藝術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的課外活動,近距離接觸剪紙藝術。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大師的剪紙作品,使學生鑒賞這些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學校可以搭建平臺,組織剪紙社團,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可以不斷了解剪紙藝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向民間手藝人學習剪紙藝術,通過多種途徑掌握這一藝術形式,實現(xiàn)融會貫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組織類型多樣的美術活動,如在特定的節(jié)日,組織學生剪紙,并在家內進行張貼,或者組織剪紙比賽。在特定的主題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作出各種作品,最后評比出優(yōu)秀作品并在學校展示,借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靜下心來,學習剪紙知識,促進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自豪感,實現(xiàn)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美術教學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合,已經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美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將剪紙藝術引入高職院校教學中,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系統(tǒng)傳承剪紙藝術,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和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而言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在將美術教學與剪紙藝術結合的過程中,要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真正發(fā)揮剪紙藝術的美育功能,實現(xiàn)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