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芳
目前,有許多學者和教師強調(diào)讓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筆者認為,小學生尚未形成這種自律性行為,也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形成?;诖?,教師要充分樹立教育者和引領(lǐng)者的強烈責任感,樹立真正意義上“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本著打造開放、自由、愉快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讓互動式教學模式走進英語課堂,有力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讓英語課堂綻放精彩。
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形成濃郁的教學氛圍。教學氛圍的形成在于互動式教學活動的精心預設,更在于趣味化教學效果的生成。那么,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如何采用感性的教學策略來引發(fā)學生的良好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利用學生感性的英語學習教具、直觀的材料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進他們學習參與度的提升。
在趣味化英語教學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靈活多樣化的,而不是固有的模式。[1]特別是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之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采用音樂引入式教學、故事導入式教學、字謎激趣式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诖耍谧约旱挠⒄Z課堂教學之中,筆者能夠積極采用趣味化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互動學習,引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熱情,從而也造就了充滿活力的小學英語課堂。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英語《The king’s new clothes》一節(jié)課時,筆者就從學生的趣味入手進行教授預設,并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升了學生互動學習的效果。這一閱讀文本原本就是西方童話,并且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就已經(jīng)有所涉及,學生對此也是非常熟悉的。在閱讀學習伊始,教師就給學生播放一個關(guān)于“皇帝新裝”的短視頻,用幽默詼諧的動畫來展現(xiàn)故事內(nèi)容,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聲像圖文的音視頻故事中,勾起學生對于童話故事的再認識。在播放完短視頻之后,教師隨即提問:“What do you know from this story?”給予學生充分交流的時空,激發(fā)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也讓學生從思辨的過程中懂得:“To be sincere,to be able to face life calmly.Can not deceive yourself,to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with sincerity.”通過對短視頻的觀看、交流與思考,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互動,讓英語課堂更具有趣味性與生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選擇,既能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與英語思維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增強英語學習情感,潛移默化中滲透了品德教育。
簡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能夠賦予學習活動更多的趣味化特征,可以從教學方法入手,也可以從學習素材入手,還可以從學習方式入手…… 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開創(chuàng)合乎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互動式英語教學效果要能夠得到良好的體現(xiàn),不僅需要將課堂教學活動趣味化,還需要將學習活動游戲化,以順應小學生游戲化天性特征。游戲化英語教學活動能夠增進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深入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當然,游戲化教學活動也能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活躍英語思維,促進學生在游戲體驗中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
游戲互動是有效活躍英語課堂氛圍的方式。[2]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害怕進行英語表達,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學生英語語言的建構(gòu)能力較弱,不會表達;二是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信心不足,習慣性地回避回答問題。倘若英語教師不能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時間一長,這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在教學中融入了游戲化教學,迎合學生的天性特征,就可以讓學生獲得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就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英語交流互動,提升課堂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英語《Then and now》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lǐng)學生一起玩英語口語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習得英語語言的建構(gòu)方法,提升英語語言的建構(gòu)能力與語言表達的熱情,從而能夠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獲得快樂體驗。這一章節(jié)的重點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一般過去時與一般現(xiàn)在時的語法建構(gòu),在具體的英語語境中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與應用句型“There was/were…”“We didn’t have …”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能夠依據(jù)時間、年代來判斷英語語法時態(tài)。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游戲形式的多樣化,教師在這一部分教學時還要把具體的實物圖片用課件給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依據(jù)圖片進行問題的搶答,讓學生依據(jù)圖片來判斷正確的英語時態(tài),用英語來進行描述。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的四個小組,依據(jù)座次來進行合理劃分,設定為最后搶答正確題數(shù)最多的2個小組獲勝,而后再讓獲勝的兩個小組進行下一輪游戲的比拼——學唱歌曲“Changes in me”大比拼游戲。教師要求兩個小組的學生能夠在10分鐘內(nèi)完成歌曲學唱任務,比拼對于歌曲學唱的還原度,哪一小組學唱的還原度高,那一組獲勝。最后,教師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語單詞拼讀接龍,促進學生快速掌握單詞的正確讀法,鼓勵學生學會運用新學單詞進行造句。這樣的多樣化游戲教學,不僅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輕松快樂的感受,激起互動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語言創(chuàng)新意識。
眾所周知,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為此,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教師要能夠創(chuàng)新多種英語游戲活動,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引領(lǐng)他們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體驗,獲得英語知識的增長,從而增進對英語語言情感的理解。
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活動應該情境化、生動化,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而,英語教師要能夠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化教學,讓英語知識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依據(jù)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來學習英語知識,利用已有的體驗來深度理解英語學習內(nèi)容,從而能夠讓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更顯趣味、更加生動。
生動具體的語言情境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強的語言交流真實感,能夠為學生造就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也更易于接受所學的知識。因而,在當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能夠改變教學觀念,善于創(chuàng)新情境化英語語言環(huán)境,促使學生能夠在直觀、感性的語言情境中來理解語言、增長知識、獲得英語情感。[3]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英語《Chinese New Year》這一單元內(nèi)容時,筆者積極地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促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理解與掌握這一單元的英語知識。教學中,筆者讓學生積極回顧具體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講述有關(guān)中國新年的知識,由此學生產(chǎn)生了更濃烈的興趣。同時,學生也都對中國的新年習俗有所了解,學習的難度也就相對小了很多。為了讓學生能夠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在新課伊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中國新年的習俗代表圖片,繼而播放一些關(guān)于新年祝福的短視頻,重現(xiàn)新年的喜慶氛圍。在營造的新年熱鬧的氛圍中,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想象出新年中自己會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吃哪些喜歡的食物等。在最后的“show time”活動環(huán)節(jié),筆者就能夠按照“Where am I going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will I do on the New Year’s Eve in China?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what are our customs? Where am I going to on the second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來說說自己在新年里是怎樣快樂度過的。通過具體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對英語閱讀文本就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快樂體驗。
情境化教學也是當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所常用的教學方法,更是順應學生感性思維的特征而產(chǎn)生的。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化課堂,不僅能促進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也讓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能夠持久保持,引發(fā)他們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投入積極的學習情感,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漸進式生長,全面提升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
英語教師要能夠積極做好學生的引導者與管理者,促進小學生在互動學習中培養(yǎng)好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形成自主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在互動學習中追求自我、戰(zhàn)勝自我,在英語學習中彰顯個人魅力。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英語中的《At Christmas》這一單元知識時,教師不僅要能夠引領(lǐng)學生熟讀本課的故事板塊內(nèi)容,掌握其中的新詞匯與短語,理解其中的語法知識,還要能夠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夠用引領(lǐng)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如,通過提問“What is the custom of having Christmas?”“Are these customs good?”“What customs are the Chinese countries in the New Year?”“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about Chinese and Western New Year customs?”等問題,給予學生更多思考與交流的時間,然后指名學生回答,他們便能從深度閱讀中了解西方過新年的風俗習慣,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特質(zhì)。由此,他們也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思考中獲得了英語知識學習的廣度延展。當然,也在英語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促進了英語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有力提升。
基于此,我們可以說,英語學習是一件具有可塑性的事情。從英語基礎(chǔ)知識的增長與基于能力的發(fā)展到英語文本背后所蘊藏的文化習俗與人文精神的理解,無比豐富著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認知與情感積累。所以,英語教師要能夠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領(lǐng)作用,促進學生在互動探究式學習中獲得英語深度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毙W生的英語學習需要付諸生活化語言實踐,需要在活動中進行體驗與感悟,這樣才能豐厚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才能提升英語綜合學習素養(yǎng)。因而,英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進行語言表演與活動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在感性的活動中獲得英語素養(yǎng)的更好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譯林牛津版英語教材《My friends》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閱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扮演Liu Tao與Wang Bing的英語交流對話中感受不同語氣語調(diào)的變化,豐厚英語的語言情感。在教學完這一單元內(nèi)容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英語對話練習,勾起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體會,讓他們回憶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交流對話,并用英語語言描述對話的過程,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在互動中對于英語情感的體驗與積累,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素養(yǎng)。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要能夠在豐富的活動中進行,要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從而能夠讓學生既獲得知識積累、又獲得學習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能夠深入落實互動式英語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讓英語課堂更顯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