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幼兒品德教育;繪本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優(yōu)秀的品德,只有從兒童還在搖籃之中時開始熏陶,才有可能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碧幵趯W前期的兒童,是品德教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其所處的年齡階段和生理階階段是各種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但當前幼兒園品德教育現(xiàn)狀并不理想:德育內(nèi)容陳舊,教育方式單一;幼兒品德的養(yǎng)成缺乏主動性和實效性,難以內(nèi)化成自身的素養(yǎng);家長普遍重知識輕德育,沒有形成德育共識。因此,探究幼兒品德教育的教學資源和教育策略成為改進幼兒德育的需要,以提高幼兒德育的實效性。
由于3~6歲幼兒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對諸多抽象的道德概念尚不能準確理解,因此,幼兒品德教育必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內(nèi)容和方法必須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愿意接受的;更要服從幼兒的道德發(fā)展規(guī)律,注意調(diào)動幼兒的主體性。繪本作為幼兒園中重要的教育資源,其畫面生動形象,內(nèi)容富有兒童情趣,內(nèi)涵富有哲理,受到廣大幼兒的喜愛,對幼兒起到豐富情感、啟迪智慧等積極作用。我們應充分挖掘優(yōu)質(zhì)繪本的教育價值,發(fā)揮繪本的故事性、情感性,發(fā)揮故事人物的正面影響,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
(一)情境式閱讀。幼兒認知更多地來源于實際生活,與幼兒日常生活相貼近的繪本情境,更能令幼兒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在繪本閱讀中思考與反思,將繪本中的品德要素轉化成自身道德認知。如繪本《小豬,別哭了》中遇到困難就哭鼻子的小豬是許多幼兒成長中的縮影,更激勵幼兒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遇到困難不要總哭鼻子而是想辦法解決。
(二)主題式研讀。以繪本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極大地挖掘了繪本中蘊含的豐富的圖文信息,拓展生成了多元活動,讓繪本閱讀延伸到五大領域的學習與探究中去,不斷深化幼兒對繪本的感知、體驗與領悟,內(nèi)化為自身的道德知與行。如班級以繪本《螞蟻與西瓜》為主題,生成了一系列探究活動,通過觀察螞蟻、探究螞蟻的生活習性、模仿螞蟻進行合作游戲等活動,讓幼兒更好地體悟繪本中小螞蟻身上的“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zhì)。
(三)體驗式閱讀。品德的形成需要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要授之以知、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挖繪本的教育價值,不應僅停留在字面上的閱讀,而應注重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維度去體驗閱讀,讓幼兒主動參與、親歷探究,通過觀察、思考、合作、感悟、搜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閱讀和體驗相互作用下,獲取新的知識和良好品德。如結合繪本《盤中餐》中一粒米的生命之旅,幼兒在班級植物角嘗試種稻米,親身體驗了種植一粒米的艱辛與不易,從而更能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學會“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美德。
除此之外,繪本引發(fā)和生成的豐富活動還可以拓展到家庭的親子閱讀中去,讓家庭共育形成繪本德育的合力,讓幼兒在繪本品德內(nèi)容的引導下,內(nèi)化成初步的道德意識,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商文媛.當代我國幼兒德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燕山大學,2017,12.
[2]汪筱華.幼兒園德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5.
[3]杜明麗.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24(06):99-101.
[4]阮素蓮.提高幼兒品德教育實效 切實改善德育自身[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30(09):7-8.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4.09.072.
[5]潘婷.有效推進幼兒品德教育工作[J].家長,2019(01):72+74.
[6]林蓉.幼兒品德教育的不足及其改進[J].文教資料,2018(01):161-162.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直屬機關幼兒園 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