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粵北客家山歌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民族音樂的一塊瑰寶,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在文化和藝術多元化發(fā)展的新時期,筆者從文化價值、內容題材、藝術特色、傳播載體、學校的課堂引入普及等方面,探討如何更好的保護、整理粵北客家山歌,使客家山歌這一重要的粵北民族音樂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客家山歌;音樂特征;傳承;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046—03
粵北客家山歌歷史悠久,可以說與客家的民系共生共長。在中國歷史上,客家人的先祖原居住在黃河流域,后因戰(zhàn)亂、自然災禍等原因不得不遷徙??图蚁让裨跉v史上有過六次的大遷徙,而古中原的漢人與贛、閩、粵交界地區(qū)的少數民族長期在一起生活、生產、通婚,而逐漸融合、形成了具有獨特文化并以客家方言為主要特征的漢族支系——客家民系。在客家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大遷徙而來的中原漢人所帶來的先進的中原文化、吳文化,包括民歌與詩詞與本地的歌謠相融合,形成了客家山歌?;洷钡靥帍V東的北部,是嶺南的首地,過去中原人進入粵地之后第一個定居點就是粵北各地。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
經過各種地理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歷史的變遷,中原人來到了南方各地以后,從生產、生活方式、語言、文化等方面,與當地的原住居民進行了交流、融合。使得客家的文化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又融合了原有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粵北地區(qū),客家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中翁源、新豐、南雄、始興的客家人占該縣(市、區(qū))總人口的90%以上。特別在翁源和新豐,客家人較為集中,客家人都愛唱山歌,而客家年輕男女尤其能歌,如對歌、勞動歌、猜調、小調、謎語歌、勸世歌等等。有如此豐富而寶貴的粵北客家山歌資源,筆者希望通過采風實踐和調研等活動,可以在多元文化飛速發(fā)展的新時期,更好地保護和整理現有的客家山歌,結合新時期民俗音樂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適應時代變化。
一、粵北客家山歌的文化價值
文化是人類群體的精神世界的外在表達,是人類個體精神世界之間形成的群體化組織的結果。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于開拓人類新文明的樣式提供文化資源。而客家山歌既是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寄托。對于構建人民的精神家園,促進民族的團結友愛具有積極的作用?!芭嘤秃霌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1]客家山歌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和社會變革當中,有其特定的社會功能。一方面,客家山歌具有教化功能。山歌的內容有勸誡世人應知足常樂、勸善戒惡、孝順父母,珍惜時光等為人處事的內容。也有反對封建壓迫,爭取自由平等內容。另一方面在文化藝術方面來看,山歌也繼承了各民族民歌之精華,整個語言生動形象,語言豐富,歌詞里反應了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民俗知識?;洷笨图疑礁璁斨械母柙~、曲調等,都蘊含著地方民族的特色。另外山歌還有社交功能、娛樂功能,人們通過山歌以歌探情,以歌傳情。[2]在客家人的社會交際中,演唱客家山歌成為客家人聚會時的必備內容。總之粵北客家山歌作為粵北地區(qū)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承載著弘揚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粵北民俗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
二、粵北客家山歌的音樂特征
粵北客家山歌的內容廣泛,語言生動樸實,歌曲瑯瑯上口,通俗易懂,即興變化的手法較多,句式結構和節(jié)奏的變化都比較自由,旋律的起伏度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旋律以級進為主,跳進結合。[3]山歌主要有敘事性的“四句板”,每首山歌是四句,每句七個字,唱腔多為四聲羽調式和五聲徽調式為主,強調“徽—宮”“羽—商”四度音調,構成徵宮和羽商為主體的旋律色彩。徵宮調式主要表達低沉、埋怨、憂傷等情緒,羽商調式在音樂中通常傳遞了委婉流暢、溫柔細膩的音樂風格??图疑礁瓒嗖捎盟穆暋⑽迓?、六聲音階,在多達一百多種的曲調里面都有顫音、倚音、滑音等裝飾音。
客家山歌的題材涵蓋自然、人文、生產、民風民俗等,尤以情歌類、生活類為最。如情歌中就有贊慕、相愛、送別等內容。這些意蘊深刻、感情真摯的情歌,通過一詠三嘆的深情演繹,使聽眾贊嘆不已。情歌的修辭常用直敘、贊頌、傾訴、問猜、明喻、暗喻、誓愿、抒情、悲嘆等。在生活類山歌中,有針砭世態(tài)、娛樂游戲、節(jié)慶頌賀、表演等內容,唱詞有頌贊、賀拜、祝慶,也有戲謔、譏諷、咒罵、哭訴等??图疑礁璩=梃b和運用生動形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頂真、夸張、拆字、雙關、歇后語、諧音、直敘、比喻等,通過語言上的修飾,韻律上的調諧,使得山歌的韻味更加醇厚,藝術感染力更強。客家山歌伴奏樂器以二胡、笛子、三弦為主,后來逐漸增加了揚琴、木魚、嗩吶等,但流傳在民間的唱山歌,仍保留清唱風格。
在山歌的唱詞方面,粵北客家山歌繼承了傳統(tǒng)的賦、比、興三種手法和雙關、對偶、比擬、排比、蟬聯等表現手法,內容題材廣泛,大量運用民間俚語、鄉(xiāng)村典故、風俗民情,通過不同的藝術修辭手法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勤勞的客家人在田間、在山頭、廣場上,都喜歡亮起歌喉唱山歌,以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淳樸的情感??图疑礁璧母柙~也注重押韻,一般是第一、二、四句的末尾為同韻平聲字,第三句末尾為別韻仄聲字,當演唱者在用客家方言演唱時是很押韻的。這些曲風淳樸,風格多變的客家山歌,與客家民人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生活方式以及語言、文化、風俗等關系緊密,逐步發(fā)展成了客家民俗文化一大特色。
三、粵北客家山歌的發(fā)展現狀
粵北客家山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與娛樂功能,內容豐富,意境優(yōu)美,形式多樣,可以說是客家人主要的文娛生活,現在依然有不少中老年客家人喜愛唱山歌。以翁源為例,文化館成立了客家山歌協(xié)會,各鎮(zhèn)區(qū)和村莊紛紛成立了山歌表演隊,每年均在當地組織多場客家山歌表演;當地文化部門送戲下鄉(xiāng)時,每場次均有山歌表演。近些年來更演變成山歌熱,在廣場、公園、街頭巷尾、城鎮(zhèn)、農村、河兩岸早晚均可聞優(yōu)美的山歌聲。歌者有男有女、年齡多在50—70歲之間,有歌頌祖國繁榮昌盛高亢嘹亮的山歌,有祝愿人民生活美滿幸福抒發(fā)情感的山歌,當然也少不了纏綿委婉的情歌,內容豐富,多姿多彩。每天早晨都有人在這里唱歌、對歌,人數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后來的幾百人,這么多的山歌愛好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山歌集。這對于豐富客家人的文化生活及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粵北客家山歌全面記錄了客家人的生活。山歌是客家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好客的客家人聽到客家山歌就親熱起來,聽著熟悉的客家鄉(xiāng)音使客家人有歸屬感。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粵北客家山歌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一)粵北客家山歌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粵北客家山歌的歷史悠久,作為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客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保護客家文化有重要意義。傳承與創(chuàng)新粵北客家山歌,有利于保存我國多樣性的民族文化??涩F在粵北客家山歌也面臨著困境,這種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現在的受眾人群以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為主,隨著信息時代人們獲取多方面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年輕一代對多元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傳統(tǒng)客家山歌缺乏創(chuàng)新,載體過于單一,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要保存下來,并在城鎮(zhèn)當中普及,必須要讓年輕人了解熱愛傳統(tǒng)的客家山歌才能更好的傳承下來。在多元文化社會環(huán)境中,粵北客家山歌要在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基礎上主動融入當代社會,才能更好地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以往山歌的創(chuàng)作都是以生活中的經歷為素材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的,現在應適當采用一些現代歌詞寫作常用的手法,如:設問、反語、聯想等。其次歌曲內容應該與時俱進,反映當下生活,引起人們的共鳴。這樣才能突破局限性,增進傳唱度,更好把粵北客家山歌傳承下去。
(二)充實山歌的音樂元素和豐富表現形式,利用媒體推動粵北客家山歌的傳播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時期,要更好的保存與發(fā)展粵北客家山歌文化,要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利用多樣化的手段盡力保存和發(fā)展客家文化,要與時俱進。應拓寬客家山歌的歌曲素材與表現手法。山歌的創(chuàng)作素材要緊跟時代的腳步,要貼近生活,引起聽眾的共鳴。隨著新時期的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人文風情、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的更新,當代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通俗易懂,還要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傳唱下去。創(chuàng)造者要推陳出新,吸收新觀念、新視覺、新的表現形式來增加他的吸引力。例如像具有時代氣息的翁源客家山歌《圍屋圓圓一家親》,就使用了群眾熟悉的客家山歌素材,通過節(jié)奏的運用和調式的變化,讓山歌的旋律優(yōu)美流暢,體現了客家圍屋團團圓圓一家人,好客的客家人一家親的和諧大家庭。高吭嘹亮的曲調唱出了客家人的精神與風采,客家年輕姑娘們熱情舞動,以輕盈的舞姿襯托起客家人的柔情與婉美。受到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廣泛好評。并在“2015廣東客家山歌大賽表演賽”中得到了金獎。這種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的新客家山歌,更具藝術感染力,傳唱度很高。通過這些新客家山歌,我們可以了解到粵北客家人在歷史進程中,隨著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隨之而產生的變化與發(fā)展,看到了粵北客家人所積累的文化底蘊。也更深刻地將粵北客家人的情感表現民俗民風展現出來,對粵北客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揮與發(fā)揚起到重要作用。
在這個網絡、信息發(fā)展極速前進的時代,對粵北客家山歌的傳播,可以借助媒體的平臺,進行宣傳和推廣。充分應用手機APP如抖音、騰訊微視等短視頻平臺,一方面可以宣傳以客家山歌為主題的客家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可以將這種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文化保存下來,并共享資源。還可以拍記錄片,介紹粵北翁源、始興等地方的客家山歌藝術特色,當地的地域風俗、語言、地理環(huán)境等,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讓人們了解、認識客家的文化和民俗音樂。還可以設計一些介紹客家文化和知識的網站或者是公眾號,運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把新客家山歌上傳到網絡上,使更多的人認識與了解客家山歌的魅力。
(三)把粵北客家山歌引入到學校課堂當中
要使得客家山歌能繼續(xù)傳承與發(fā)展下去,靠的就是年輕一代的關注與喜愛,只有讓我們的青年一代對客家山歌乃至客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傳統(tǒng)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才能后繼有人,傳的更遠。針對中小學生來說,在學校開設客家山歌的課程,通過教師的傳唱,學生多聽多看,學習本土的鄉(xiāng)土音樂教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客家山歌的相關知識,才可能熱愛它。而在地方師范院校,其作為教育傳承的重要載體,應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到地方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能將粵北客家山歌融入進音樂專業(yè)聲樂教學和演唱當中,大力拓展各地區(qū)客家山歌教學資源庫,加深學生對粵北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便于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粵北客家山歌的挖掘和收集整理的活動中,讓學生和老師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原生態(tài)的演唱方式,直接感受客家山歌帶給人們的愉悅和快樂。學校也可以要請一些山歌表演者到學校展演,通過不同的形式普及粵北的客家山歌,為客家山歌的傳承培養(yǎng)接班人。
五、結語
粵北客家山歌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民族音樂的一塊瑰寶,客家山歌與客家民系共生共長,其傳播面之廣,影響之大是很多地方山歌所不能企及的??图疑礁璧膬热輳V泛,語言生動樸實,歌曲瑯瑯上口,通俗易懂,即興變化的手法較多,句式結構和節(jié)奏的變化都比較自由,旋律的起伏度小。在文化和藝術多元化發(fā)展的新時期,積極探討粵北客家山的藝術特色、傳播載體、發(fā)展規(guī)律等,對人們更好地了解粵北客家山歌,傳唱客家山歌、傳承與發(fā)展客家文化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胡希張,余耀南.客家山歌知識大全[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4.
[3]黃少紅.論廣東傳統(tǒng)客家山歌的藝術特色[J].貴州大學學報,201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韶關學院校級科研重點項目“文化生態(tài)視域下粵北禮俗音樂傳承與發(fā)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019S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