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宇
黃克誠(1902-1986)
在我黨我軍歷史上,開國大將黃克誠享有崇高的威望,比他年長9歲的毛澤東都親切地稱他“黃老”。黃克誠不僅文武兼?zhèn)?、?zhàn)功卓著,對我軍的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還以剛正不阿、敢說真話著稱,堪稱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
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黃克誠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生活從簡,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
1977年,蒙冤18年的黃克誠重新?lián)吸h和軍隊的領導職務。從山西回到北京后,黃克誠開始住在干休所的一座樓房里,條件還不錯。但由于眼睛不好,上下樓不方便,后被安排到城里一處平房。房子是1949年建的,做了點簡單的維修就住了進去,雨季一到多處漏水。
管理人員申請了一筆維修經(jīng)費,黃克誠一看預算,一臉嚴肅地說:“不行,不行,好幾萬元呢,要辦多少事啊!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即使浪費一分錢,都愧對百姓!簡單修修,下雨和化雪時不漏水就可以了?!惫ぷ魅藛T拗不過他,只好按他的意見辦。一個修理工只用了半天時間,把漏水的地方修補一下就算行了。
冬天,黃克誠家里暖氣不足,年輕人坐在屋里也被凍得直跺腳。管理部門打算改造燒煤氣的鍋爐,但重新接煤氣管道需要一筆錢,黃克誠問管理部門,周圍老百姓能否用得上。管理部門說,投資太大,老百姓目前用不起。結果,黃克誠又不同意改造。
他的住房緊鄰大街,行人車輛噪聲較大,工作人員提議請管理部門調個安靜的地方。黃克誠說:“不要提,別人搬到這里不同樣吵嗎?”后來,根據(jù)秘書建議,管理部門擬將臨街的墻和門樓加高一些,并已備好材料。黃克誠聽說要花一兩萬元,又婉拒了。就這樣,直到去世前,他的住房始終未大修。
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黃克誠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上任伊始,黃克誠表示:“紀律檢查委員會要抓黨風,要整頓黨風,要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轉變黨風。黨風好了,黨就有希望?!?/p>
在他的參與主持下,1979年1月,中央紀委召開全體會議,研究制定加強黨的紀律教育和作風建設的具體措施。同年11月,由中央紀委起草的《關于高級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聯(lián)合發(fā)出。
《規(guī)定》對高級干部的衣食住行、外出休養(yǎng)、文化娛樂、遺屬生活等作出了十項規(guī)定,每一項都嚴格、具體、規(guī)范、明確,便于貫徹執(zhí)行。但《規(guī)定》剛頒布時,有些人重視不夠,中紀委很快就收到一封舉報信。
1980年1月,總參謀部發(fā)生人員變動,李達、張才千兩人調離,張震調入。主持總參工作的楊勇上將為了歡送兩位同事并歡迎張震,特地在京西賓館請他們吃了頓飯,花了400元。事后,楊勇讓秘書開了發(fā)票。而剛頒布的《規(guī)定》對請客有明確要求,“不準用公款請客送禮”。所以,這件事被人捅到中紀委。
黃克誠聽后非常惱火,說:“這樣做是違反《規(guī)定》的,必須認真查處!”秘書聞言,小心提醒道:“類似現(xiàn)象比較普遍常見,再說楊勇、張震都是您的老部下……”
黃克誠當然沒忘與楊勇、張震的交情,他們仨是槍彈雨林中拼殺出來的老戰(zhàn)友,是過命之交。但他不為所動:“一頓飯吃掉400元,一個農(nóng)民能掙多少錢?我們吃的喝的,都是他們辛辛苦苦生產(chǎn)創(chuàng)造出來的?!?,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僅要查,還要處理,誰出的主意誰掏的錢!”
楊勇心中頗有委屈,迎來送往是人之常情,怎么就鬧到要中紀委出面了呢?這時,有其他人來勸黃克誠,張震也主動請求承擔責任,飯錢大家分擔,低調處理就算了。
低調處理?黃克誠的態(tài)度是絕對不行。他知道老部下心中不服,于是親自給楊勇打電話:“聽說你官當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楊勇一聽老領導親自打電話,知道問題大了。他放下電話,立馬趕去黃克誠那里認錯:“公款吃飯的事我錯了,我做檢討了。你也不用查了,我出的主意我付的錢。”
“楊勇啊,請幾位老戰(zhàn)友、老同事吃頓飯說起來事情不算大,但中央有規(guī)定,發(fā)了文件,就要帶頭執(zhí)行!這不是400元錢的小事,是黨的高級干部工作、生活作風的大事!高級干部不帶頭執(zhí)行,剛制定的規(guī)定不就成了放空炮?黨風何時才能好轉?在端正黨風問題上,越是高級干部,越是老部下,才越要嚴格要求,否則怎么能服眾呢?”黃克誠語重心長道。
聽了這番話,楊勇徹底理解了黃克誠的良苦用心,他心悅誠服地從工資中拿出400元補交了飯錢,作出深刻檢查,并主動在總參發(fā)了通報。這件事旋即傳開,黃克誠的鐵面無私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平反冤假錯案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黃克誠晚年在中紀委工作期間,為甄別歷史遺留的案件,進行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他不僅聽取案件匯報,而且親自接待來訪者,處理群眾來信,督促有關部門抓緊平反、糾正。
長春的一位醫(yī)生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政治上受歧視,級別待遇長期受影響,精神上很壓抑,“文革”后多次向上級申訴無果。無奈之下,他試著向中紀委寫信申訴。黃克誠得知后,隨即給這個醫(yī)生所在的醫(yī)院黨委寫信,責成他們認真復查處理。醫(yī)院查清情況后立即上報,很快使問題得到解決。這位醫(yī)生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問題居然得到黃克誠的關注,且這么快就將自己背了20多年的包袱卸掉了。感激之余,他給黃克誠回了封信,表示要加倍努力工作,同時寄了一筐蘋果答謝。
黃克誠得知后,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回信告訴他,幫他解決問題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是應該的。現(xiàn)在問題得到落實,放下包袱好好工作就行了,不必送禮?!彼麌诟拦ぷ魅藛T:“蘋果要堅決退回去,一筐蘋果要花掉幾十元錢,一個普通干部一個月的工資啊!況且,不能助長這種風氣?!惫ぷ魅藛T十分為難,千里迢迢退回去,蘋果會爛的,但他們知道黃克誠的脾氣,不退不行,于是將那筐蘋果用手推車推到商店,請人家?guī)椭u掉,爾后將錢寄給那位醫(yī)生。
那段時間,經(jīng)常有老部下或他們的子女到家去看望,也有相識不相識的干部向他反映情況,求他幫助解決困難,落實政策,有的來時帶點水果之類的禮品。黃克誠一再囑咐身邊家人:“專程來看望的人,帶點水果之類的東西可以收下;但凡來求我?guī)兔k事帶東西來的一律拒收,當然按政策規(guī)定應該辦又可以辦的盡力辦,不符合規(guī)定的決不能辦。”
黃克誠晚年復出后一直在中紀委擔任領導工作,他時刻關心黨風建設,結合在中紀委工作期間接觸到的大量違紀現(xiàn)象,悉心研究,提出黨員應該具有的品德和風格,共十五條。他先后在一些會議上作演講,后又組織撰寫成文在報刊發(fā)表。他殷切期望,所有共產(chǎn)黨員在革命和建設偉大實踐中,嚴格進行自我改造;擔負領導職務的干部更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范行為,為增強黨性、端正黨風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