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貝爾斯
個人通過思考實現(xiàn)自我教育,由此把握歷史流傳下來的研究成果;不應簡單地將這些研究成果視為一成不變的學習對象。學習只是個人參與認知歷程的一個時刻,只有在加深個人思考的本己經驗中,這種認知歷程才是真實的。現(xiàn)存世界中沒有可以簡單學習并輕松掌握的東西。
由于一切認知都是在經驗與思考的合一中實現(xiàn)的,經驗與思考缺一不可。認知的廣度取決于經驗的廣度,同時也取決于對經驗加以追問和深思的程度。(W263)
學習是德性的保存??鬃铀斫獾慕逃?,是以學生的德性生活為前提的。年輕人應當敬愛父母兄弟,誠懇待人。品行不端的人將永遠無法得“道”。當看到一個學生大模大樣地坐在長輩的座位上時,孔子說:“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修身過程也包含技藝的學習:禮、樂、射、御、書、數(shù)。在此基礎上才能開始學習讀書。
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能意識到困難,并通過無盡的努力克服困難。好學者能日三省其身,能溫故知新,因為他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求學的道路并不容易:“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币虼?,年輕人在學習時要“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但是對擔心自己沒有足夠學習能力的學生,孔子說:“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边^失不應成為行動的障礙:“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彼澝雷铉姁鄣膶W生(顏回)“不貳過”。
在談到與學生的關系時,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钡疾榉绞揭膊⒉皇且蠹纯套鞔穑骸拔崤c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玻挥??!笨鬃硬蛔鲞^分的贊揚:“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p>
孔子描述自己的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注意觀察同行之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不是不知而作者:“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彼倪M步是與日俱增、隨著年齡而長進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一切學習的意義在于實踐?!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學習時,重要的是內在的養(yǎng)成?!靶∽樱『文獙W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與鳥獸草木之名?!薄霸娙伲谎砸员沃?,曰:思無邪?!?/p>
另一方面,人若不學習,美德便會隨之退化:“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治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p>
禮:禮俗可以保持秩序。引導人民的是禮俗而非知識。禮俗培養(yǎng)整體精神,而整體精神又轉而賦予禮俗以靈魂。個人唯有通過實踐社會團體的美德才能真正成為人。禮是對所有人的持久的教育。禮是生活的形式,它在生存的各個領域中營造一種恰如其分的氛圍,使人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事物、彼此信任與尊重。禮以普遍性引導人,而教育使禮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如此,普遍性便被視為自我本質的一部分,而非由外在強力構成的事物。(禮這種)形式帶給人堅實、穩(wěn)定與自由的感覺。(GP161)
孔子使人們意識到作為整體的禮,他對禮進行了觀察、收集和整理的工作。整個中國禮教世界呈現(xiàn)在眼前:行走、問候的禮儀,與人交往的分寸,以及在不同情境中具有不同的形式的禮儀;獻祭、慶典的方式;生死婚喪的儀式;管理的規(guī)則;工作的節(jié)律,一天、一個季節(jié)、一個生命階段的安排,持家之道與待客之道;為父者和司祭的責任;宮廷與官員的生活方式。紛繁復雜的中國生活秩序形式持續(xù)了數(shù)千年,深入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于其中的人們一刻不能違背它,一刻不能損害它。
但是,孔子所謂的禮并沒有絕對的性質?!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闭缂兇獾闹R一樣,缺乏充實其中的原初性、無助于人性實現(xiàn)的純粹形式是沒有價值的。(GP161)
“人而不仁,如禮何?”“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吾不與祭,如不祭。”(GP162)
只有現(xiàn)代心理學家才認為,當他們?yōu)槟橙俗龀鲨b定時,就算是真正了解這個人了。一個人的本來面目,只有在愛他的人眼中才會顯現(xiàn)出來;因為真正的愛并非盲目的,它恰恰使人的眼睛明亮。柏拉圖眼中的蘇格拉底,是真正的蘇格拉底——根據這一理念,色諾芬以一種清晰可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蘇格拉底。(GP244f.)
愛的維度一
愛將生命提升到了真正的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觀。
愛迫不及待地要在世界、教育與人類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并將其所見的本質印刻在此之中;根據柏拉圖的觀點,愛是對美的見證。
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人的潛能,愛會在相同的水準上與愛相遇;愛在與愛的交往中成為自身。愛的三個維度,即升華、實現(xiàn)潛能與成為自身,是其緊密相連而不可分割的部分。(W1008f.)
愛的施與,比如在教育中對年輕一代的愛護,并非屈身俯就——除非你被統(tǒng)治的欲望迷惑了內心或是僅為圖利而實施教育,它是一種自我升華。(W1009)
愛在相互存在中實現(xiàn),一個真實的自我與另一個真實的自我在彼此互愛中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切事物才能在存在的光輝中敞亮。(W1009)
一個自我與另一個自我之間愛的溝通包括了對一切事物對世界和對上帝的愛。隨著溝通內容的增多,溝通本身也愈加進展。溝通的達成有賴于客觀內容,而這些只有通過互愛的人才變得實在起來。(W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