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砌筑工程是基礎和主體工程中的一種結構類型,在磚混結構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行業(yè)也取得了迅速發(fā)展,砌筑工程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F(xiàn)如今,很多住宅工程都用到了磚混結構,國家有關部門和施工企業(yè)也十分重視冬期砌筑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由于砌筑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質(zhì)量參差不齊,施工人員的施工操作技術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砌筑工程在冬期施工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有些甚至成了質(zhì)量通病。如何有效防治這些質(zhì)量通病已成為施工企業(y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诖耍疚囊远谑┕て鲋こ藤|(zhì)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為研究主題,對其展開了相應的分析與探討。
砌筑工程在冬期施工時,通常會出現(xiàn)砂漿不飽滿、砂漿強度不符合相關施工標準的質(zhì)量問題。在工程施工中,對于這種常見的質(zhì)量通病,肉眼可觀灰縫表面光澤度較差,而且還會產(chǎn)生干燥與疏松現(xiàn)象。當施工技術人員對砂漿強度進行檢驗時,通常會發(fā)現(xiàn)部分砂漿易于松散和脫落,且灰縫砂漿用手指搓碾時也較易粉碎[2]。
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施工人員在攪拌砂漿的過程中摻入了過量的水泥,使得砂漿的含泥量偏多,或者是砂漿攪拌不均勻。
(2)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很多施工人員在攪拌砂漿時摻入的塑化材料或微沫劑的量都超過了規(guī)定用量,從而導致砂漿的強度不穩(wěn)定。
(3)施工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漏加了防凍劑,或者是防凍劑的摻入量不足,導致砂漿早期受凍,使砂漿強度達不到施工標準要求。
(4)施工技術人員并沒有完全按照施工制度或施工方案的要求來提高砂漿強度等級。
(5)施工技術人員未按冬期施工要求對砌體進行覆蓋保溫或回填防護。
(6)初冬時期或結冰時期,灰縫砂漿在早期具備一定溫度的情況下,易受冰凍以及溶解等交替影響而降低強度[3]。
(7)施工人員在砂漿稠度恢復到常溫狀態(tài)下進行施工,利用干磚砌筑,砂漿脫水較快,在水泥硬化過程中水分不充足,導致砂漿的強度不穩(wěn)定。
(8)材料計量不準確或水泥分布不均勻,也會導致砂漿強度無法達到相關設計標準[4]。
施工技術人員在攪拌砂漿前,應對用到的原材料進行嚴格的檢驗和計量。這需要施工單位結合砌筑工程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材料計量制度以及計量工具維修保管制度。對于石灰膏這種塑化材料,應調(diào)整標準稠度并對其進行稱量,然后再折算成標準容積。施工技術人員還需要合理計算相關參數(shù),例如需要精準計量水灰比,并嚴格把控其質(zhì)量,盡可能避免將水和干水泥灑在混凝土表面,增強砂漿的強度,減少裂縫的出現(xiàn)[5]。
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需加強對施工質(zhì)量的管理,同時管理人員還要定期抽查核實水泥、有機塑化劑以及化學附加劑的計量誤差,最大程度減少劑量誤差;并且以上材料的計量誤差不得超過2%,而對于水、石灰膏和沙子的計量誤差不得超過5%。
在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中,施工技術人員及有關管理人員應根據(jù)不同負溫條件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冬期施工措施。例如,針對一些外加劑的品種、摻入量、砌筑砂漿的等級和溫度等都應充分符合冬期施工的相關規(guī)定。當使用外加劑法,氣溫不高于零下15 ℃時,砌筑承重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應比在常溫施工狀態(tài)下增強一級[6]。
當采用凍結法展開施工操作時,尤其是日最低氣溫高于零下25 ℃的狀態(tài)下時,砌筑承重墻體的砂漿強度等級應較常溫施工狀態(tài)下提高一級;當日最低氣溫不高于零下25 ℃時,應將砌筑承重砌體砂漿的強度等級提高兩級。
普通磚、多孔磚以及空心磚等在氣溫高于0 ℃的環(huán)境下進行砌筑時,施工人員可以在磚表面適當澆水,將表面浸濕即可,水量不宜過多。在氣溫低于0 ℃的條件下進行墻體砌筑時,施工人員可以不在磚表面澆水,但必須增加砂漿的攪拌稠度。另外,在冬期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人員在每日砌筑墻體以后,還應及時在墻體表面墊上一層覆蓋保溫材料;若基礎工程砌完,也應及時在其側面做好回填松土保溫操作。在較為惡劣的嚴冬季節(jié),針對毛石砌體、混凝土空心砌塊等,應禁止使用凍結法展開施工操作。同時,加氣混凝土砌塊承重墻體及圍護處墻體應盡量避免在冬期施工。
通常情況下,在冬季施工時砌筑工程對于灰縫的要求很高,施工技術人員應將灰縫厚度嚴格控制為8~10 mm,這也是確保冬期墻體砌筑質(zhì)量的前提基礎。
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砌筑墻體的施工通常會出現(xiàn)灰縫超厚的現(xiàn)象,很多石皮磚的厚度大多在600 mm左右,而大部分灰縫厚度都超過了13 mm。
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很多施工人員的思想觀念和認知存在一定偏差,認為砂漿厚度更厚才便于后續(xù)的施工操作;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和施工操作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造成灰縫厚度超出了相關標準和要求。
(2)施工人員在進行砂漿攪拌時的溫度偏低,砂漿稠度不夠,導致后期砌筑的墻體水平灰縫較厚。
(3)砂漿砌筑方法不符合實際的施工要求,且使用的操作工具尺寸較小。
(4)混凝土材料中通常都會含有泥沙等雜質(zhì),如果沒有對混凝土進行均勻攪拌,或是攪拌時間較短,而混凝土中的泥沙過于集中,振搗不出泥漿,就會在后期使用中出現(xiàn)水平灰縫超厚或墻體裂縫的現(xiàn)象。
施工單位應結合現(xiàn)有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zhì)情況和專業(yè)水平開展相應的冬期施工專業(yè)知識培訓,在培訓結束后,還要進行相應的考核,考核通過方可執(zhí)證上崗。施工企業(yè)的管理人員還應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根據(jù)《建筑工程冬施施工規(guī)程》(JGJ/T 104-2011)和砌筑工程的冬期砌體施工方案來開展具體的施工操作,并按照施工方案對施工人員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有效改變技術人員的不良操作習慣。
施工人員在攪拌砂漿時需合理控制水溫,盡可能控制在60~80 ℃,砂的溫度則應低于40 ℃。另外,施工人員在攪拌砂漿時,必須要按照流程依次進行,先投放水和砂,然后再加入水泥進行攪拌,砂漿隨拌隨用。同時,施工人員應盡量避免在灰槽中放入過多的砂漿,以免在冬季惡劣的天氣下凍結。砂漿的稠度應適當加稠,砂漿上墻的溫度應盡量保持在5 ℃以上。
在施工操作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采用合格的施工工具,使用皮數(shù)桿和大鏟等施工操作工具,采用“三一”砌筑方法進行相應的操作;且墻體的磚縫厚度應嚴格控制在10 mm以內(nèi),需要施工人員采用灌漿法及合適的工具來控制磚縫的厚度。針對于一些需摻入適量有機塑化劑的砂漿,施工人員也要進行合理適配,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把控好其劑量,有效提高砌筑漿的保水性和可操作性,盡量避免水平灰縫過厚的質(zhì)量通病。
在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過程中,由于天氣寒冷,可能產(chǎn)生結冰現(xiàn)象,部分施工技術人員并沒有對鋼筋進行相應的防銹和防腐處理,導致砌體內(nèi)的鋼筋腐蝕生銹。
在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準備工作中,施工人員或者管理人員并未將砌體的鋼筋防銹和防腐處理納入冬期施工計劃中,甚至很多施工管理人員不重視冬期施工砌體鋼筋的防銹處理,導致很多施工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也會忽略這一施工操作,最終造成工程質(zhì)量問題。
每年進行冬期施工操作之前,施工單位都應定期對施工管理人員與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專業(yè)培訓,促使其提高自身的質(zhì)量意識與管理意識,及時掌握和了解冬期施工過程中的一些施工技術要點和常見的質(zhì)量通病,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施工單位和施工管理人員不僅要建立健全冬期施工質(zhì)量管理制度,還需要根據(jù)施工技術人員的整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度,充分明確每個施工人員的責任和義務。
另外,施工企業(yè)和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將砌體內(nèi)的鋼筋防銹處理及防腐處理納入冬期施工計劃、技術交底、施工準備工作以及施工質(zhì)檢項目中,并要求施工人員高度重視鋼筋的防銹處理。施工技術人員可以在砌體鋼筋內(nèi)刷上一層防銹漆或防銹涂料,也可以涂刷瀝青,以此避免鋼筋出現(xiàn)生銹現(xiàn)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還應在配筋砌體中適當摻入一些氯化鈉和亞硝酸鈉等外加劑拌制砂漿,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鋼筋生銹,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防凍效果。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砌體里外兩層皮也是冬期砌筑工程常見的質(zhì)量通病。通過剖視截面可以發(fā)現(xiàn),墻體里外兩層互不連接,自成一體。此現(xiàn)象通常在片石砌體中更為常見,這是因為石砌體的承載能力相對較差,缺乏一定的穩(wěn)定性,在受到水平推力時很容易傾斜,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坍塌現(xiàn)象。
(1)選擇的材料不合理。在冬期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員為了趕進度,通常會忽略對于材料的選擇和采購,選用材料時過于隨意。部分施工人員為了施工方便甚至選擇一些片石進行相應的施工操作,這種材料體型過小,每皮石塊的壓搭也比較少,在施工操作時很容易造成砌體的橫截面上下形成通縫。
(2)砌筑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在冬期對砌筑工程進行施工時,施工人員的砌筑方法不正確或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也容易造成墻體里外兩層皮的現(xiàn)象。尤其是施工技術人員采用過橋型、填心以及雙合面砌法時,通常會導致砌體發(fā)生這種質(zhì)量問題。同時,施工人員若采用翻槎面、斧刃面、鏟口面等砌筑方法展開具體操作,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砌體的穩(wěn)定性,造成質(zhì)量問題威脅到施工人員和用戶的人身安全。
為了有效避免這一質(zhì)量問題的產(chǎn)生,施工技術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充分注重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施工人員還應合理搭配使用大塊和小塊石料,盡量縮小砌體的縫隙,必要時用小塊石堵塞相應的空隙。在填補縫隙時,施工技術人員也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四碰頭”現(xiàn)象,即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4塊石料形成一個十字縫。
在冬期施工中,每皮石料砌筑時需要間隔一定距離(一般應為1~1.5 m)丁砌一塊拉結石,而且拉結石的長度也應滿墻,上下皮需適當錯開,使其逐漸形成梅花形狀。
若砌筑的墻體過厚,可以用兩塊拉結石進行內(nèi)外搭接,搭接長度應盡量大于150 mm,且其中一塊搭接石的長度應大于砌體厚度的2/3。
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施工技術人員應嚴格按照砌石操作的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進行。對于一些塊石和料石,施工技術人員可以采用丁順組砌與順疊組砌的砌筑方式進行相應的施工操作;對于片石,可以采用交錯組砌的砌筑方式。
墻體砌筑槎口部位磚渣填砌現(xiàn)象較為嚴重,且留槎部位接槎砂漿不符合相關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通常會隨意留直槎,留槎的灰縫不順直,導致墻體的拉結性能減弱。
施工人員對于留槎形式與抗震性能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知,在施工中習慣留直槎,且在留直槎時,往往會漏放拉結筋,導致接槎磚上部的灰縫難以塞嚴。
加強施工技術人員對留槎形式的正確認知,保證正確操作。施工前,應對施工留槎進行統(tǒng)一考量,對外墻大角的墻體砌筑操作要做到同步砌筑,盡量不留槎。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留槎,使留槎形式符合相關要求。若留斜槎確有困難時,應留引出墻面120 mm的直槎,并按照相關的施工規(guī)定和要求來設拉結筋,促使咬槎磚縫便于接砌,以保證接槎的質(zhì)量,有效提升墻體的整體性能。
砌筑工程在冬期施工時,通常會發(fā)生水平灰縫過厚、砂漿強度不夠等質(zhì)量問題。施工人員應根據(jù)砌筑工程冬期施工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科學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提升冬期砌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