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曉妍 北京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
混合式學習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屬性十分契合,可以依托混合式學習,為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與實施提供任務情境、資源整合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混合式學習的優(yōu)勢,通過統(tǒng)整學習資源,提供多樣的學習媒介;設計學習情境,提供多樣的語言運用場景;拓展學習空間,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建立讀書共同體,提供多元的交互渠道和評價路徑這四個層面探索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實施的可行之路。
混合式學習是近些年來在信息技術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學習模式。有學者認為,“在混合式學習方式下,學生可進行部分在線學習,其間學生可自主控制學習的時間、地點、路徑或進度,另外也可以有部分時間在家庭以外受監(jiān)督的實體場所進行學習。它將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或科目時的各種模塊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整合式的學習體驗?!?/p>
混合式學習把傳統(tǒng)意義上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都進行了拓展,打破了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時空束縛,擴大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習效率。作為線上與線下自如結合的學習方式,其多平臺轉換、多交互渠道的特點,能夠彌補傳統(tǒng)單一化學習方式的不足,可以使學生獲得單一的線下學習無可替代的學習體驗。因此,混合式學習可以將學習資源、學習空間、學習方式與評價路徑等有機結合,特別適合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與實施。
下面,筆者以《昆蟲記》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設計為例,來談談混合式學習在初中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實施中的應用。
《昆蟲記》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定位 《昆蟲記》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普巨著,法布爾用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生動地描寫出來,揭開了昆蟲世界一個又一個奧秘。同時,《昆蟲記》還是一部充滿著文學趣味的作品,大量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讀來情趣盎然,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讀《昆蟲記》,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關注科學知識、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增進對科學的了解,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科學探索并不枯燥,科學世界多彩迷人,進而從閱讀中汲取人生智慧,讓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
《昆蟲記》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設計 基于《昆蟲記》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定位,我們確立如下學習目標。1.通讀整本書,能夠了解昆蟲的特點,把握昆蟲的習性,理解作者對昆蟲的情感。2. 能夠鑒賞作品文學性的表達(大量細節(jié)描寫以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文章科學性與文學性兼顧的特點。3. 能夠感受蘊含在作品中積極探索、求真求實、敬畏生命的科學精神與人道主義精神。
在上述學習目標的統(tǒng)籌之下,我們確定《昆蟲記》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總任務——探究科學性與文學性,體悟蟲性與人性,并具體設計了分項任務:任務一:學術小講堂——走近法布爾與《昆蟲記》,任務二:跟法布爾學探究與寫作(“昆蟲”百科知識競答、制作思維導圖、拍攝微電影等),任務三: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討論會——跟法布爾體悟蟲性與人性。
混合式學習助力《昆蟲記》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實施 一是統(tǒng)整學習資源,提供多樣的學習媒介。在上述任務一學術小講堂環(huán)節(jié)之前,教師需要先帶領同學們進行《昆蟲記》這部名著的導讀(一般在初一暑假前進行),依托假期閱讀任務單的設計與交流,使同學們在假期完成自主閱讀并在班級微信群內交流閱讀進度,這樣就實現(xiàn)了前期同學們的自主線下閱讀與在線交流的雙促進。等到同學們通讀完作品之后,通過在線分組,認領組內主題任務,進行合作分工,自行查找資料、制作PPT、準備展示,組內線上交流修改之后,開學后利用閱讀課的時間進行課堂展示交流。這樣的安排顯現(xiàn)出線下自主閱讀的紙質媒介和線上展示交流的互聯(lián)網媒介的融通結合,這樣的混合式學習既統(tǒng)整了學習資源,又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認識和思考。
二是設計學習情境,提供多樣的語言運用場景。語文學習任務群需要由相互關聯(lián)的學習任務組成,并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所以語文學習任務的設計,要特別關注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的語文實踐活動。而科學合理的混合式學習任務安排,能有效提供多樣的語言運用場景,有助于情境性語言實踐活動的實施。在上述任務二的分項任務拍攝微電影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感興趣的片段如《紅螞蟻》這一節(jié)后,摘錄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幾次障礙和遇挫后紅螞蟻的反應行為片段,并為其起一個“奪命金魚口”的主題名稱。有條件的同學甚至可以在課下抓拍到相關的鏡頭,再借助文本,為每一個電影鏡頭配上字幕,制作成微電影后上傳班級群在線共享,在線輸出真實情境下語言實踐的成果。混合式學習的方式可以打破時空的束縛,拓寬語言實踐與運用的場域,更適合多樣態(tài)的語言情境學習。
三是拓展學習空間,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盎旌鲜綄W習將課堂學習、在線互動、非課堂非在線自主學習三個模塊整合在一起,建構起學生完整的學習體驗。”這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多維的交流、展示的平臺,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上述學習任務群大部分具備展示、交流的屬性,這十分符合整本書學習任務群的實施原則,但如果僅靠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那將會使得八年級本就緊張的語文課時顯得更加捉襟見肘。因此適時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線上交流和合理利用物理空間進行線下展示,會給閱讀成果的固化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混合式學習的方式無疑是最好的實施途徑。
四是建立讀書共同體,提供多元的交互渠道和評價路徑。閱讀活動是讀者與作者、文本之間對話的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也是一個較長時間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其閱讀效果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因此,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的自覺性,需要建立讀書共同體,當前大部分研究一致認為教師、自己、同伴、家長多主體共同參與閱讀評價能有效促進閱讀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激勵閱讀行為的持續(xù)。而混合式學習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各類評價主體積極的正向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反思閱讀與學習過程,不斷進行方法的調整與改進。學生自主閱讀《昆蟲記》時,需要完成不同階段的閱讀任務單。任務單的設計重在幫助學生完善自我認知,并根據任務單的填寫情況調整自己的閱讀節(jié)奏。在《昆蟲記》導讀課后,學生需要關照目錄中自己感興趣的篇目閱讀,同時在“昆蟲”百科知識競答、“昆蟲外號”大比拼、建立昆蟲名片集、科學探究海報展等環(huán)節(jié)中,提煉昆蟲的特點,幫助了解科學事實,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習小組在線下進行組間評價,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由其他學習小組根據評價量表輪流進行多維度的評價。同伴對自己的評價,較自我評價而言,更為客觀和全面。在與同伴展示交流的過程中,實行互評,既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其實也是同學們互相學習、自主調整的過程。
此外,教師評價是學生最為看重的評價方式之一,因此營造外顯的良好閱讀氛圍并充分利用激勵性話語,來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非常重要。閱讀之初,幫助學生確定整本書的閱讀計劃,利用每周一次的任務單及讀書筆記進行抽查評價;記錄各類閱讀情況,鼓勵模范,及時表揚;對需要調整的學生及時告知并督促調整。依托這樣具體的有指導性的評價,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果。這也是混合式學習帶來的外顯性的效果。
總之,在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并實施的大背景下,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出現(xiàn),再一次印證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依托混合式學習來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更能發(fā)揮出混合式學習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