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是毛澤東誕辰130 周年。在17 歲離家之前,韶山就是毛澤東的全世界。他是普通的農(nóng)家少年石三伢子(毛澤東小名),但又有些特別——“性格倔強,從小就有斗爭性和反叛精神?!敝心洗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翔說。毛澤東的閱讀世界屬于那些英雄好漢——來自《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精忠岳傳》等小說。在學校,老師不讓讀,他用課本擋住偷著讀;在家里,父親不讓讀,他就用布把窗戶遮住,使外面看不見燈光。
《水滸傳》里聚集在梁山造反的人物,是毛澤東心目中的英雄。沒多久,歷史就從書頁中跳了出來,變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1910 年4 月,長沙發(fā)生饑民暴動。清政府派兵鎮(zhèn)壓,將暴動者的頭顱懸掛示眾。毛澤東聽說后為這些老百姓痛心?!斑@件事影響了我的一生?!倍嗄旰?,他向斯諾回憶這件事時,眼睛濕潤。斯諾評價他是一個“感情深邃”的人。
“毛澤東成長的年代,剛好趕上甲午戰(zhàn)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帝國主義侵略不斷加重。整個湖南,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非常尖銳,官逼民反的事件經(jīng)常發(fā)生。就像一個火藥桶,隨時可能引爆。”王翔說。
毛澤東拿到過一本關(guān)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威脅的小冊子。開篇第一句話帶給他沖擊:“嗚呼!中國其將亡矣!”不能守著老樣子不變了。他想,應該去外面看看了。湖南是維新運動的重要基地,他由此接觸了大量維新改良學說。他尤其崇拜梁啟超。梁啟超號任公,毛澤東特意為自己起了筆名“子任”。
21 歲的毛澤東
1911 年春天,毛澤東挑著鋪蓋和書箱,坐輪船到了更大的長沙,被湘鄉(xiāng)駐省中學錄取。辛亥革命的前夜,革命黨人十分活躍。毛澤東第一次看到革命派的《民立報》,接觸到了革命言論。得知黃興領(lǐng)導廣州黃花崗起義后,他興奮地在學校墻壁上貼了一篇文章,支持推翻清朝、建立民國。在學校,他帶頭發(fā)起剪辮子的活動。他剪完后,原本約定一起剪的幾位同學卻反悔了。他行事中帶著些少年意氣,決定和朋友采取暗中襲擊的方式,“有十個人做了我們剪刀下的‘犧牲者’”。
武昌起義后,在革命激情的感染下,毛澤東報名參加了湖南新軍,但只有半年。隨著清王朝覆滅,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毛澤東覺得參軍已無太大意義,決定“回到我的書本子上去”。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但也只讀了半年。他選學校有一套自己的標準,認為省立一中“課程有限,校規(guī)也令人反感”,索性不念,自學。
從新安巷的湘鄉(xiāng)會館到定王臺的湖南省圖書館,這個路線毛澤東走了半年。他每天早上進館,中午買兩個米餅當作午飯,一直坐到閉館,就像“牛進了菜園”。心氣高,敢折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很清楚不要什么,不停嘗試,總在進取,那時的“90 后”毛澤東度過了這樣的一年。
1913 年春,毛澤東入讀第四師范。次年,第四師范合并到第一師范,毛澤東被編入第八班,開始了在一師的歲月。
在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里,有一張毛澤東迄今為止最青春的照片——寸頭,大眼,兩頰鼓鼓的,帶著些學生稚氣。這是1914 年21 歲的毛澤東。
一師是毛澤東迅速成長的地方。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青年。他總在學校井邊洗冷水浴,在山中對著樹木大聲講話,對著狂風大聲叫喊。他的書籍總是圈圈點點,批注里大大咧咧寫著“荒謬”“不通”。他喜歡在深夜讀書,有一次因為棉被離油燈太近,引起過一場小小的火災。
這個時期的中國,處境愈發(fā)糟糕。內(nèi)有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軍閥混戰(zhàn)不休,外有日本強迫中國簽訂“二十一條”,列強虎視眈眈。彼時,新一代先進知識分子,如李大釗、陳獨秀,開始探尋國家在精神和思想方面落后的根源。
同窗好友周世釗發(fā)現(xiàn),毛澤東讀了《新青年》后,“讀韓(愈)文杜(甫)詩的興趣降低了”。毛澤東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成了我的模范”。
在一師,青年毛澤東的組織力和領(lǐng)導力也得到了鍛煉。1917 年10 月,毛澤東當選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部長。這兩個職務在過去都是由老師擔任的。
同年6 月,一師還開展了一次“人氣投票”活動。全校有400多名學生參加,毛澤東得票最高,49 票。在德、智、體三個方面都有項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膽識”一項,則為他所獨有,評語是“冒險進取,警備非?!?。
1915 年11 月,毛澤東給老師黎錦熙寫信提到交友:“兩年以來,求友之心熾,夏假后,乃作一啟事,張之各校,應者亦五六人?!笨释笥训拿珴蓶|,將此看作當時唯一一件暢快的事。這份尋友啟事言明了他的擇友標準: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最后一句化用《詩經(jīng)》:“愿嚶鳴以求友?!甭淇钍恰岸水嬌?。
在一師,毛澤東的朋友圈是逐漸擴大的。蔡和森、張昆弟、陳章甫、羅學瓚、周世釗、蕭子升、蕭子暲等熱血青年逐漸聚集在他的周圍。他們常常聚會,一起探討救國之路。
從1915 年到1917 年,經(jīng)過上百次的討論,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人決定成立一個組織,也就是以“革新學術(shù),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的新民學會。
1918 年4 月14 日,新民學會成立會上,大家選舉蕭子升為總干事,毛澤東、陳書農(nóng)為干事。不久,蕭子升去法國,會務便由毛澤東主持。這是一個嚴格的團體,自有幾條紀律:“一、不虛偽;二、不懶惰;三、不浪費;四、不賭博;五、不狎妓。”
1918 年6 月,25 歲的毛澤東從一師畢業(yè)了。畢業(yè)前夕,他在給黎錦熙的信中說:“對于宇宙,對于人生,對于國家,對于教育,作何主張,均茫乎未定……抑且太覺糊涂。以糊涂為因,必得糊涂之果,為此而懼。”
兩個多月后,為組織湖南學生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毛澤東和20 多名青年一同坐火車抵達北京,一腳踏入了那個風云際會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