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許淑瑤 韓 政
云貴高原的人們,將相對平坦的地方稱為“壩子”,初二女生張榮佳就讀的法帕中學(xué)就位于壩子上。但和大多數(shù)同學(xué)不一樣的是,她小時候生活在靠近邊境的大山里——勐戛鎮(zhèn)勐旺紅木梁村。這樣與另一個國度近在咫尺的村落,被叫作“抵邊村寨”,也往往意味著偏僻、相對落后。
身處一個小而溫馨的家庭,張榮佳從小和奶奶守在家中,而父親和爺爺則前往芒市打工。家里種著一些茶樹、玉米和自家吃的蔬菜。早晨出門,她靠在奶奶溫暖的背上,然后被放在田地上,看著奶奶忙活,偶爾幫奶奶采點茶葉,這是張榮佳關(guān)于三四歲時的一些朦朧記憶。再長大些,力氣變大了的張榮佳能幫著干些重活,鋤地,撒種,埋土,普通的家務(wù)勞動更不用說。
和種地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張榮佳的父親同樣做著一件從無到有、見證變化的事——建筑裝修,這是手巧勤快的父親跟著村里長輩習(xí)得的手藝??锤赣H像變魔術(shù)一樣變出漂亮的房子,張榮佳心中產(chǎn)生了一種無可比擬的自豪。她也跟著父親去過工地,為他人筑夢的背后,是不怎么美好的工作環(huán)境:塵土飛揚,烈日曝曬,收入也不穩(wěn)定。裝修用的油漆若沾上衣服,十分難洗,但張榮佳為父親洗衣時已經(jīng)掌握了訣竅:“很難洗的就先泡一會兒,再用刷子刷一刷?!比昙墪r,因為家中無人照料,父親就把張榮佳帶到工地上,她無意間平了平土,搬了搬磚,父親看在眼里,濕了眼角。而直面了父親的辛勞后,張榮佳也備感心酸。她知道,只有努力學(xué)習(xí),長大后才能為家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上初中后,張榮佳和奶奶暫住于法帕田園村的姑姑家。姑姑有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小學(xué)四年級。周末在家時,張榮佳做飯,打掃衛(wèi)生,輔導(dǎo)妹妹做作業(yè),晚上給奶奶捶背。番茄炒雞蛋、青椒炒肉、紅燒茄子、紅燒肉……張榮佳學(xué)會做的菜肴越來越多,而她早就習(xí)以為常的做飯,竟讓班上的同學(xué)們大為驚訝。這也讓她感到意外——畢竟這些生活技能,她和大山里的小伙伴們在小學(xué)住校時就掌握了!從山上搬下來之后,奶奶還會開墾親戚外出打工被閑置的空地,種上白菜、青菜、馬鈴薯、卷心菜等蔬菜。和童年一樣,張榮佳幫奶奶平土、除草,有時還會跟著奶奶去街上賣菜,于是就有了對菜價的熟稔于心。
這個14 歲的女孩也總能給家人帶來驚喜——除了優(yōu)異的成績,她一次次在演講比賽、繪畫比賽中獲獎。最近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張榮佳贏得了不錯的名次。回家向家人們報喜之后,她開心地為大家做了一頓飯,有水煮魚、紅燒肉、炒白菜、青椒炒肉等。所有人都為她感到高興,把飯菜吃得精光。“為什么不是他們給你做飯,而是你給他們做飯?”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張榮佳笑著說:“因為我想讓他們嘗嘗我的手藝,我的手藝也是有長進的嘛!”
當(dāng)父親一次次為別人的房子刷漆、抹灰、砌瓷磚時,張榮佳也在憧憬著屬于自己一家人的房子。新房蓋在田園村,父親已經(jīng)造了一兩層。在田地之外,張榮佳又多了一樁可以幫忙的事。將香噴噴的飯菜送到勞作的父親手中,她也時刻記在心上?!拔覊粝氲姆孔硬恍枰?、太華麗。我的房間里有一張書桌,上面擺著一些經(jīng)典名著。外邊有個小院子,我能在那里種菜。一家人和和睦睦地共同生活,就很好了。”盡管鋤地種菜在她心中被列為最辛苦的家務(wù)榜單第一名,她還是在夢想的房子里為它留了一席之地。
“我要種卷心菜、菠菜、青菜、白菜……”
至于為什么,這個早早當(dāng)家的田園女孩給出了最樸素、最真摯的答案——“因為這
些菜在市場上最好賣?!?/p>
成長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