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畢鈺,盧元峰,張愛華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暨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 護理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6)
目前,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急劇增加,已被認為是重大的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肥胖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為慢性復發(fā)性疾病[1],在我國50%以上的成年人都存在超重或肥胖[2]。肥胖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癥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會導致居民衛(wèi)生保健成本增加,社會醫(yī)療體系負擔加重[3]。通過飲食來限制每日熱量是肥胖指南推薦的主要減肥策略,但人們難以堅持,故堅持飲食減肥仍然是個挑戰(zhàn)[4]。因此,確定替代和可行的減肥飲食干預措施是公共衛(wèi)生優(yōu)先事項。限時飲食(time restricted eating,TRE)[5]是間歇性的禁食方案,它將每日進食時間窗口縮小至4~12 h,將夜間禁食時間延長至12~20 h,且允許在進食窗口隨意進食,這種減肥策略簡單易行且依從性高。但關于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干預效果目前尚有爭論。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干預效果,為制定相關人群的飲食護理方案提供證據(jù)。
1.1 檢索策略 兩名研究者獨立檢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Sino Med)、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數(shù)據(jù)庫中限時飲食應用于超重/肥胖人群的隨機對照試驗,英文檢索詞包括time restricted feeding or time restricted eating、overweight、obesity等,中文檢索詞包括限時飲食或限時喂養(yǎng)、肥胖、超重等。檢索時限為建庫到2022年7月。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類型: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2)研究對象: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年齡≥18歲;不服用減肥、降脂或降血糖藥物等;(3)干預措施:干預組采用限時飲食,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飲食;(4)主要結局指標:體重;次要結局指標:血壓、血脂、空腹血糖等。
1.2.2 排除標準 (1)重復發(fā)表;(2)非隨機對照研究;(3)數(shù)據(jù)不符合要求或無法轉化達到要求的文獻;(4)無法獲取全文;(5)偏倚風險高。
1.3 文獻質(zhì)量評價 根據(jù)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Version5.1.0[6]推薦的RCT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文獻進行質(zhì)量評價。全滿足標準為 A 級;部分滿足標準為 B 級;完全不滿足標準為 C 級。由兩名研究者獨立評價,交叉核對結果意見不一致時由第3名研究者仲裁。
1.4 文獻提取方法 對納入文獻進行資料提取,提取內(nèi)容包括納入研究的第一作者及年份、樣本量、干預方法及結局指標。
1.5 資料分析方法 利用Revman 5.3軟件,對于連續(xù)性變量,如測量工具相同,則采用加權均數(shù)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并以95%CI表示,根據(jù)c2檢驗和I2確定研究間是否存在異質(zhì)性,若P>0.1,I2<50%,各研究間無明顯異質(zhì)性,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若P<0.1,I2>50%,各研究間異質(zhì)性較大,選擇隨機效應模型。當異質(zhì)性較敏感時采用敏感性分析或亞組分析尋找異質(zhì)性來源。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文獻672篇,其中中文29篇,外文643篇。剔除重復文獻347篇;閱讀文摘刪除后,獲得37篇;通過閱讀全文,剔除29篇文獻后,最終納入8篇。
2.2 文獻的一般情況及質(zhì)量評價 8篇文獻[7-14],共有440例參與者。其中,干預組218例、對照組222例。納入文獻的一般情況及質(zhì)量評價見表1。
表1 文獻的一般情況及質(zhì)量評價
2.3 TRE對超重/肥胖人群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
2.3.1 TRE對超重/肥胖人群體重的效果 8項研究[7-14]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體重的影響,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干預組體重較對照組下降[MD=-2.95,95%CI(-4.36~-1.53),P<0.001]。
2.3.2 TRE對超重/肥胖人群血壓的影響 6項研究[7-9,11-13]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血壓的影響,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TRE對超重/肥胖人群收縮壓[MD=-3.15,95%CI(-4.82~-1.49),P<0.001]和舒張壓 [MD=-2.80,95%CI(-4.80~-1.53),P<0.001]干預均有效。
2.3.3 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空腹血糖的效果 4項研究[7-9,12]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空腹血糖的影響,I2=3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空腹血糖[MD=-4.71,95%CI(-5.80~-3.62),P<0.001]干預有效。
2.3.4 TRE對超重/肥胖人群血脂的效果 5項研究[7,8,11-13]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影響,TRE對低密度脂蛋白 [MD=-0.03,95%CI(-0.18~0.12),P=0.68]干預無效果。6項研究[7-9,11-13]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高密度脂蛋白的影響,I2=52%異質(zhì)性較大,進行敏感性分析,發(fā)現(xiàn)異質(zhì)性主要來源于Gabel[7]的研究,剔除該研究,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TRE對高密度脂蛋白 [MD=0.02,95%CI(-0.05~0.09),P=0.59]干預無效果。6項研究[7-9,11-13]評估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甘油三脂的影響,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甘油三脂[MD=0.07,95%CI(-0.03~0.16),P=0.18]干預無效。
2.4 敏感性分析 對各結局指標進行敏感性分析,剔除了對合并效應量影響較大的研究,確保了結果的可靠性。
2.5 發(fā)表偏移分析 由于本研究納入文獻量低于10篇,因此無法通過漏斗圖法檢驗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提示可能存在潛在的發(fā)表偏倚。
2.6 安全性 本研究納入文獻中沒有受試者因飲食問題退出研究,有4項研究[7,11,13-14]的受試者出現(xiàn)一些輕微的不良反應,如頭暈,頭痛,惡心和腹瀉等,但均在干預前期發(fā)生,當受試者適應飲食之后不良反應均減輕或消失。
3.1 TRE能有效控制超重/肥胖人群體重 比起體重不足,肥胖增加了不同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多種病癥的可能。本研究顯示,相較于常規(guī)飲食,TRE有效控制了超重/肥胖人群的體重,與Pellegrini等[15]研究結果一致。晝夜節(jié)律的破壞是造成肥胖的主要誘因,而TRE正是通過控制進-禁食時間來調(diào)整晝夜節(jié)律達到減重的目的[16],此外恢復和維持腸道菌群以及脂肪消耗也是減重的原因[17]。目前,臨床上減重標準飲食策略是熱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最新研究[18]表明,盡管TRE與CR相比干預效果并不顯著,但TRE的依從性較高,因此比CR更有利于減肥。而目前有關TRE試驗的干預周期均較短,本研究僅有一篇文獻[9]干預時長達6個月,因此TRE的長期效果需要更多研究進行驗證。此外,臨床上醫(yī)護人員往往對外科住院超重或肥胖患者關注不足,而該部分人群出院后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仍存在營養(yǎng)風險,影響臨床結局[19],提出正確飲食指導是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TRE不需設備和專業(yè)知識護理人員較易掌握,可以結合外科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TRE的健康宣教及指導。
3.2 TRE能有效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血壓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本研究顯示,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血壓干預有效,與既往研究[20]結果一致。TRE引起血壓下降的機制尚不明確,目前有兩種常見的解釋:一是胰島素含量的降低引起血壓下降,二是TRE將鹽攝入量集中到白天,晝夜節(jié)律系統(tǒng)上調(diào)促進鈉離子排出[21-22]。Gabel等[7]指出,一些刺激性的飲品(如茶,咖啡等)可能會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進而影響血壓,但TRE并不限制該類飲品,因此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倚。此外,盡管納入文獻中血壓值選取3次的平均值,但并沒有提及測量血壓的具體時間,而血壓一天波動范圍較大,因此合并效應量后結果可能會存在一些偏倚。這也提示我們今后研究過程中,盡量統(tǒng)一測量血壓的時間點,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3.3 TRE能有效控制超重/肥胖人群的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后早餐前的血糖值,是最常用的血糖檢測指標[23]。本研究顯示,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空腹血糖干預有效,與Lin等[24]研究結果一致。TRE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β細胞功能,進而改善血糖[25]。受晝夜節(jié)律影響,進食窗口的選擇會對血糖產(chǎn)生不同影響,何江華等[26]指出,進食窗口在16:00之后對血糖無效果甚至起反效果。一項系統(tǒng)綜述[27]表明,TRE的進食窗口在18:00前對空腹血糖的干預有效。這提示醫(yī)護人員采用TRE時應注意進食窗口的選擇,使干預效果達到最大化。
3.4 TRE是否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血脂有待進一步驗證 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結局的獨立預測因素[28]。本研究顯示,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血脂干預無效。目前,臨床上關于TRE是否改善超重/肥胖人群血脂的結論尚不一致,在大多數(shù)TRE研究中,血脂水平?jīng)]有出現(xiàn)顯著變化[29-30],最常見解釋為TRE通過調(diào)整晝夜節(jié)律改善體內(nèi)代謝,而脂質(zhì)晝夜節(jié)律存在廣泛的個體變異性,因此對個體產(chǎn)生的效果并不一致[31],建議今后開展更多研究驗證TRE對超重/肥胖人群血脂的效果及機制。
3.5 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大多數(shù)納入的研究樣本量小且文獻質(zhì)量均為B級,提示結果可能會有偏倚。其次,大多數(shù)研究是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的,導致無法分析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長期益處。
飲食指導是護理人員健康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顯示,與常規(guī)飲食相比,TRE對超重/肥胖人群的體重,血壓和空腹血糖干預有效,且安全性較高。目前,TRE作為一種較新的飲食模式還未受到護理人員的廣泛關注,因此護理領域研究者應積極開展相關研究,為護理人員今后對超重/肥胖人群飲食指導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jù)。此外,本次研究的結局指標主要關注于超重/肥胖人群的體重、血壓、血脂、血糖等客觀指標,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加關注于超重/肥胖人群的情緒、自我效能、生活質(zhì)量等主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