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中云(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 100084)
前幾天,我加了一位家長的微信,她很直率地說:“聽了您好幾天的網(wǎng)課,覺得您課講得不錯,但是發(fā)現(xiàn)您上課有一個問題?!蔽翌D時心里一驚,忙問:“您覺得我上課有什么問題?”她說:“您老是提問那幾個語文成績好的學生。我覺得您應該提問語文差的和上課容易走神的學生。因為‘好學生’已經(jīng)很喜歡語文,您不提問他們,他們也會跟著您好好學的。而語文差的孩子就不一樣了,您不提問他,他就會走神?!蔽姨貏e感謝這位家長提出的寶貴意見,我答應她,以后盡量均衡地提問,爭取每一個學生都提問到。事后,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反思:課堂上應該提問誰?如何提問?經(jīng)過思考,形成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要根據(jù)問題的難度來選擇提問對象。從問題的難度來看,一般來說,如果是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請語文素養(yǎng)好的學生回答,他們會因此獲得成功感,其他學生也會從他們的回答中學到一些東西。在面授的課堂里,拋出一個問題后,我會注意觀察學生的眼睛,請眼睛里閃著光、寫著“我會”的學生回答;而如果有些問題問的是剛剛講過的重點,目的是要提醒學生注意記錄并記憶的,我會請語文基礎比較弱且容易走神的學生來回答,以提示他這是學習重點。對于難度一般的題目,我會請中等生回答,他們一般會順利地答出,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如果是在線上,我一般會找語文素養(yǎng)好的學生來回答,以保證這個問題能被很快答出,從而能順利推進課堂進程。
其次,提問不是防止學生走神的神器。提問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走神,提問學困生防止他們走神偶爾一次還可以,次次用提問來預防走神,那么這個問題的價值就沒能體現(xiàn)出來。走神的學生不能全靠提問來拉回注意力,教師的提問要顧及全班學生和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那么,當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時走神了,這時候要不要用提問的方式來提醒他呢?這個需要看學生當時的情況。如果是女生,或是性格比較敏感、自尊心強的男生,我會采取統(tǒng)一提醒的方式:“大家要注意聽課。”或者輕輕走到他/她那里,稍加提示。如果是經(jīng)常走神且性格比較“皮實”的男生,我會突然提問他,警示他一下。如果不分對象地通過提問來提醒,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沒注意聽講而答不出問題,在全班學生的眾目睽睽下站著,會感到難堪,面子上掛不住,自尊心受傷害。
最后,根據(jù)問題的不同用途選擇提問對象。課堂上,有些問題是為了活躍氣氛,例如提問一個正走神的學生,他一時回答不出,但因為性格大大咧咧,也不會覺得難堪,大家一樂,正好都精神起來了。有些問題是一節(jié)課的焦點,這個問題一般要留給學生一些討論的時間,在學生與同伴或者在小組內(nèi)討論了之后,再找組員來回答問題。有些問題是任務式的,例如查背書或者檢查預習的情況,這樣的問題最好是隨機抽查,以提醒學生要提前準備。也有些問題是為某位學生量身定制的,因為昨天他的作業(yè)做得好,想要他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于是設計了這個問題。還有一些是當堂要做的練習,我一般會在前一天安排兩位學生提前做,請他們把答案發(fā)給我,這樣我會提前知道學生在做練習時會出什么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提問他們,讓他們展示思維過程,大家一起來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讓課堂更有針對性。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不是只有提問“好學生”或者提問“學困生”兩種選擇,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不同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tài)等,靈活選擇提問誰和提問的方式。在那位家長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記錄每堂課我都提問了誰,提醒自己提問的面盡量廣一些,給更多的學生展示自己、體驗成功的機會,使課堂提問發(fā)揮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