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瑩
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小學生的閑暇時間明顯增加,由此引發(fā)的問題也不少,加強閑暇教育勢在必行。我校通過開展家庭科學小實驗,引導孩子們度過充實、有趣、有意義的閑暇時光。
開展家庭科學小實驗,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強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還可以增加親子互動,實現(xiàn)家校共育。既然家庭科學小實驗有這么多優(yōu)點,那么教師在開展活動時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在實踐中總結的幾點原則。
要想吸引學生廣泛且長期參與家庭科學小實驗,實驗材料簡單易得是關鍵。學生如果連實驗材料都無法獲得,怎么可能參與活動呢?
在我校,學生參與的家庭科學小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基本都是常見的生活必需品,如白紙、筷子、杯子、大米、礦泉水瓶、報紙、鉛筆、水盆、棉簽、墨水、牙簽、肥皂、糖、雞蛋等。教師打破常規(guī)思維,將這些日常生活用品重新組合應用,引導學生完成一個個有趣的實驗,寓教于樂,豐富學生生活。
家庭科學小實驗是學生度過閑暇時間的有益活動,也是科學課在課后的有效補充。為同時達到這兩個目的,實驗內(nèi)容的設計要堅持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的原則。
比如,四年級上學期“筷子的神力”小實驗讓學生親眼看到大米與筷子之間強大的摩擦力,有助于學生學習《科學》第三單元第五課《運動與摩擦力》中摩擦力的知識。還有“制作我的小樂器”實驗,這本是《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八課的課堂任務,但由于學生制作樂器的想法不一,且所需材料多樣,課后制作反而更方便。在家里,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尋找材料制作樂器,效果更好,同樣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家庭科學小實驗作為連接科學與生活的橋梁,必須遵循實驗內(nèi)容生活化的原則。學生通過家庭科學小實驗認識生活、熱愛生活,同時又通過做實驗學習科學原理,提升學習科學的興趣,一舉兩得。
通過學習《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莖和葉》,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植物莖的作用是運輸水分,而我們平時所吃的芹菜剛好是植物的莖。于是,我倡導學生在家里做“變色的芹菜”小實驗:將芹菜放入帶顏色的水中,4個小時后可明顯發(fā)現(xiàn)芹菜變色了。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既鞏固了“莖運輸水分”的科學知識,又巧妙地將科學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主動探尋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體現(xiàn)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類似的實驗還有“冷熱兩墨水”,通過這個實驗,學生知道了水分子在熱水中的運動速度比在冷水中的運動速度快,因此,如果我們扭傷了,24小時內(nèi)應該冷敷,而不應該熱敷,冷敷可以抑制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腫脹加劇?!白约簞邮制怀睢毙嶒炛校瑢W生利用鮮檸檬、涼水、糖、小蘇打、玻璃杯等材料做出了碳酸飲料,還通過實驗知道了小蘇打和檸檬汁混合時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真是一舉兩得。
在提升學生參與家庭科學小實驗的積極性時,實驗內(nèi)容是否有趣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教師在安排實驗內(nèi)容時,需要綜合考慮學段、性別等因素,力求每個學期的實驗內(nèi)容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感興趣的,同時照顧男女生的興趣差異?!皫щ姷臍馇颉薄翱蓯鄣母∷ 薄安噬谋А薄八哪Хā薄安屎缙俨肌钡葘嶒炇桥容^喜歡的?!皶噪u蛋的瓶子”“熔巖燈”“氣球火箭”“燒不壞的氣球”“跳遠的乒乓球”“神奇的水袋”等實驗是男生感興趣的。
學生不僅要能夠自己獨立完成實驗操作,還要自主探究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因此,實驗內(nèi)容還須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由易到難。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五年級實驗的難度明顯高于四年級,如“隱藏的冰激淋”小實驗,看似簡單,但其實是對《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光的折射原理的拓展。再如實驗“小人復活了”,學生通過實驗認識了白板筆的墨水配方,了解成膜劑、剝離劑等概念。
表1 我校四、五年級家庭科學小實驗目錄
不同內(nèi)容的家庭科學小實驗采用不同的結果呈現(xiàn)形式。對于操作類實驗,教師建議學生將實驗過程拍照或者錄像上傳到班級群相冊,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實驗成功的喜悅感。對于制作類實驗,教師建議完成的學生將作品帶到學校,在課堂上展示匯報,借此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種植類實驗,如《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要求學生種植鳳仙花,且種植過程持續(xù)一個學期,學生則可以以種植日記、種植報告、鳳仙花生長記錄表等形式呈現(xiàn)結果。
總的來說,利用閑暇時間開展家庭科學小實驗,是一種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的方法,貫徹了“玩中學”“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實驗不僅充實了學生的閑暇生活,還使學生從中學習了科學知識,培養(yǎng)了自己的興趣,為今后各學科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