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豪 劉妲妲 司梁燕 梁棟
作者單位:450000 河南鄭州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感染科
患者,男,21歲,2021年10月3日因“乏力、腹痛、腹脹半月余”來我院就診。腹部CT、彩超均提示:腹腔積液,肝膽胰脾未見異常;腹水結核桿菌抗體弱陽性,結核γ干擾素釋放試驗陰性。診斷為“結核性腹膜炎”,給予規(guī)范四聯(lián)抗結核(異煙肼、利福噴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療,腹水完全吸收,不適癥狀明顯改善后出院,院外繼續(xù)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自訴服藥不規(guī)律。
2022年2月28日,患者因“腹痛、腹脹1周”再次入院。1周前無誘因出現(xiàn)腹痛、腹脹,并進行性加重,伴惡心,無嘔吐、腹瀉、尿頻、尿急、心慌、胸悶、氣短等不適。體格檢查:體溫:36.7℃,脈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94/70 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體型消瘦,雙肺叩診呈清音,兩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腹平,未見腸形及蠕動波,全腹有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陰性,肝濁音界正常,無肝區(qū)叩擊痛,腸鳴音正常。
輔助檢查:白細胞6.54×109/L、中性粒細胞73.7%、血小板374×109/L、血沉21 mm/h、超敏C反應蛋白27.78 mg/L、白介素-6 12.70 pg/mL、降鈣素原 0.43 ng/mL;腹部CT示:①肝右葉多發(fā)低密度病灶,肝包膜增厚并包膜下積液(圖1);②網(wǎng)膜囊增厚、滲出并腹腔多發(fā)淋巴結腫大(部分融合、鈣化)、盆腔少量積液(圖2)。為進一步明確病情,經(jīng)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同意后,行肝臟穿刺及腹膜穿刺,結果回示:(肝組織)穿刺肝組織中見肝細胞增生,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匯管區(qū)見炎細胞浸潤,局部見干酪樣壞死,結合TB-DNA檢測結果符合結核病變(圖3)。免疫組化結果顯示CD34血管陽性、Ki-67陽性5%、Glypican-3陰性、AFP陰性、CK7局灶陽性、CD10陽性;(腹膜組織)纖維組織增生伴慢性炎及急性炎,局部干酪樣壞死,結合TB-DNA檢測結果符合結核病變(圖4);(肝組織、腹膜組織)TB-DNA檢測結果均陽性。遂明確診斷為“肝結核”,后患者及家屬要求出院到當?shù)亟Y核病??漆t(yī)院進一步治療。
討論近年來,已有效控制的結核疫情再度加重,肺結核及肺外結核發(fā)病率、發(fā)病人數(shù)均呈上升趨勢,但肝結核仍較為罕見,文獻中鮮有報道[1-2]。一方面,肝臟的特殊性使得結核桿菌感染肝臟后難以形成病灶。肝內(nèi)庫普弗細胞作為體內(nèi)最大的巨噬細胞,擁有強大的吞噬功能;不同于外周組織,肝臟內(nèi)T細胞CD4+∶CD8+=1∶2.5,CD8+T細胞所占比例更高,針對細胞免疫為主要方式的結核,CD8+T細胞能發(fā)揮其細胞毒性作用;此外,膽汁能抑制結核菌。這都使得肝臟具有強大的免疫功能,減少結核桿菌入肝后形成病灶的可能性[3-5]。另一方面,肝結核臨床癥狀不典型,檢驗、影像表現(xiàn)特異性低,除肝臟穿刺外,肝結核缺乏有效確診手段,容易漏診、誤診[6-7]。該患者腹部CT提示肝右葉多發(fā)低密度病灶,需與肝囊腫、肝膿腫、肝臟腫瘤等疾病相鑒別,最后依據(jù)腹穿及肝穿,取得病理結果后確診。
圖1 肝右葉多發(fā)低密度病灶
圖2 腹腔淋巴結腫大、鈣化
圖3 肝臟穿刺病理(HE染色×200)
圖4 腹膜穿刺病理(HE染色×200)
結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腹腔內(nèi)結核主要經(jīng)由肝動脈,也可經(jīng)由門靜脈或淋巴系統(tǒng)侵入肝臟形成肝臟結核桿菌感染,當患者免疫力下降時形成結核病灶[8-9]。該患者第一次住院時腹部影像學檢查均提示肝膽胰脾無異常,即肝臟無明顯結核病灶,至第二次入院時發(fā)現(xiàn)肝臟病灶,進而確診肝結核。此患者肝結核的形成原因多考慮為出院后未規(guī)律服藥,存在少服、漏服等情況,加之患者免疫力低下,有結核桿菌侵入肝臟形成病灶,亦不排除肝結核在首次入院時已發(fā)生,只是尚未形成明顯的病灶的可能。
肝結核患者需給予對癥治療及抗結核治療,整體治療時程長,經(jīng)抗結核治療后一般可痊愈,部分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或有明確手術指征的肝結核,可行抗結核聯(lián)合手術治療,以防止病情加重[10-11]。
綜上所述,肝結核作為臨床罕見病,癥狀、體征多樣,檢驗、影像等表現(xiàn)特異度低,誤診、漏診可能性大。針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有肺結核或肺外結核患者,應注意完善相關檢查以排除肝結核,必要時可行肝穿刺明確診斷。治療上要向患者強調抗結核的足量、全程、規(guī)律的重要性,防止結核進一步進展。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