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英
他翻開一張《河南日報》,順手指著一個事前做了標(biāo)記的字,問我:你認(rèn)得這個字(引者按,即“”字)嗎?……大約兩個星期之后,還是午餐時間。丁先生對我說,那個字找著了。“小王,那個字念mar,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
丁先生指出這是河南鄭州一帶的方言字。
(王廣義)于是加了例句:“大人說話,小孩兒別打岔,去 mar 玩兒去 !”
這是 1964 年秋的事。
筆者請教了河北、河南的同行朋友,從辛永芬、吳繼章、桑宇紅以及他們介紹的朋友那,得到了很多幫助。在此深表謝意。
我們先分析王廣義這例句中“mar”的意思:
大人說話,小孩兒別打岔,去 mar 玩兒去 !
這個mar,顯然是指示處所,地點。
1. 鄭州市
2. 洛陽市
3. 平頂山市
4. 許昌市
5. 三門峽市
筆者還想到:
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的地名,都有“××那(里)”的結(jié)構(gòu)、說法。例如:
河南?。〒?jù)《河南省地圖冊》):
杞縣:顧那(19頁)
孟州市:北那、南那(26頁)
臺前縣:張那里、丁那里、艾那里、高那里、韓那里(77頁)
西華縣:劉那、何那(125頁)
河北?。蹞?jù)《河北省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2001)]:
清河縣:梁家那、邱家那、華家那(44頁)
山東?。蹞?jù)《山東省地圖冊》(中國地圖出版社,2000)]:
梁山縣:尚那里、殷那里、路那里、孔那里、鄭那里(81頁)
東平縣:段那里(99頁)
作為處所指示詞,筆者又想到了遠(yuǎn)指詞“那”,也是讀m-聲母的。
進(jìn)而又想到了沈丹萍(2000)《唐山曹妃甸方言研究》記錄的遠(yuǎn)指詞“那muo213”和“那一mei213-21”(183頁),還有“那兒mer”(210頁)。例如:
還有河北同行提供的灤南遠(yuǎn)指詞mo313/mei53er0:
又《河北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2005)南皮方言(599頁):
這時,“娘”“媽”已經(jīng)成了指示詞、疑問詞的詞尾了,甚至是方位詞“下(哈)”的同義疊置。
還有一個視角。筆者查閱了江蘇資源集的材料,發(fā)現(xiàn)不少地點第一人稱代詞“我”就讀自成音節(jié)的鼻音“呣m、嗯n、我/吾?”,參見表1[據(jù)《江蘇語言資源資料匯編·詞匯卷(下)》(鳳凰出版社,2015)]:
又如河北等地方言“愛人/耐人”“敖包/腦包”這些詞中,?-/n-也不分。
還請同行朋友,特別是調(diào)查研究北方方言、河南河北方言的專家、學(xué)者,進(jìn)一步深入調(diào)查,甚或是搶救性調(diào)查。特別是聲調(diào),因為王廣義沒有記下。[1]
附記 黎語那遠(yuǎn)指
黎語的近指詞“這”nei2,顯然是來自廣州話的近指詞“呢nei55”的影響,而遠(yuǎn)指詞“ma2”正好和“”mɑr音近。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歐陽覺亞、鄭貽青《黎語調(diào)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3):
附 注
[1] 筆者海南師范大學(xué)同事馮法強(qiáng)教授,調(diào)查了駐馬店上蔡老鄉(xiāng)董云亭老師,當(dāng)?shù)亍啊眒ɑr53讀陽平調(diào)。表示門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