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篤偉
(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山東 棗莊,277000)
腦梗死是指由于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包括腦分水嶺梗死以及腔隙性梗死等。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80%,而急性腦梗死如果病情較輕、梗死面積較小,患者的癥狀相對也比較輕,一般表現(xiàn)為輕微的頭痛、頭暈以及肢體麻木無力感;而如果梗死的范圍較大,并且是在腦干、延髓、丘腦等重要的部位發(fā)生,就會影響到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從而導致患者在早期就出現(xiàn)程度比較嚴重的頭痛、頭脹、眩暈、肢體活動障礙、口眼歪斜、飲食嗆咳等異常癥狀,甚至部分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后出現(xiàn)偏癱或意識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早期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1-2]。目前臨床多采用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腦梗死,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是仍然難以滿足臨床對疾病治愈的需求,而隨著近年來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深入,阿替普酶藥物已逐漸應用于臨床靜脈溶栓治療中,該藥物能夠快速將血栓內的纖溶酶原轉化成纖溶酶,進行溶栓處理,促使患者纖溶狀態(tài)改善,效果顯著[3]?;诖?,本研究選取2019年12月~2022年1月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有效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2月~2022年1月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合不同的治療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40~79 歲,平均年齡(59.42±2.86)歲;體質量45~57 kg,平均體質量(51.06±1.68)kg;發(fā)病后入院時長為1~1.5 h,平均時長(1.25±0.12)h。觀察組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齡40~77 歲,平均年齡(58.46±2.79)歲;體質量45~60 kg,平均體質量(52.31±1.59)kg;發(fā)病后入院時長為1~2 h,平均時長(1.42±0.13)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內容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得到了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4]中關于腦梗死的診斷標準,經各項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者;②能配合各項腦梗死治療方案者;③意識清晰者;④此前無相關治療史者;⑤年齡40~80 歲者。
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臨床病歷資料缺失或丟失者;③存在精神疾病史和溝通障礙者;④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⑤對本次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者;⑥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⑦存在惡性腫瘤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結合發(fā)病時間實施搶救,維持患者體征平穩(wěn),及時吸氧,依據患者病癥予以對癥治療,并囑咐患者臥床休息。
對照組常規(guī)實施溶栓治療,應用尿激酶(生產企業(yè):青島康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010)靜脈滴注治療,10×105 U/次,與100 mL 濃度0.9%的氯化鈉溶液混合后使用,30 min 內完成用藥。同時結合患者病情繼續(xù)調節(jié)血脂治療、抗血小板治療等。
觀察組實施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給予患者注射用阿替普酶(生產企業(yè):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60054,規(guī)格:20 mg/瓶)靜脈溶栓治療,用法用量:每次0.9 mg/kg,且最大劑量不得超過90 mg,首先在1 min 內靜脈推注10%,然后將剩余的90%阿替普酶與25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滴注時間控制在3 h 之內,1 d/次,3 周為1 個療程,治療1 個療程后對結果進行觀察并分析。
①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5]、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slth Stroke Scale,NIHSS)。患者臨床癥狀(頭痛、眩暈、肢體活動障礙等)完全消失,NIHSS 評分在4 分以下時,表示患者接近正常情況,即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頭痛、眩暈、肢體活動障礙等等)有所改善,NIHSS 評分在5~15 分時,表示患者身體得到恢復,但并未達到顯效指征,即為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無法自理生活,NIHSS 評分在21 分以上時,表示患者疾病加重,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血脂水平評估。血脂水平評估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在治療前以及治療21 d 后進行此項內容的評估。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時間節(jié)點為入院時和治療結束時。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經患者同意后參考NIHSS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表進行評分,滿分為15 分,經由不同時間段評估,包括治療前、治療后7 d、14 d 以及21 d,分值越低,則表示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越好。④凝血功能情況。凝血功能評估指標包括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TT(凝血酶時間)、FIB(血漿纖維蛋白原)、AP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等。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以全自動凝血分析儀進行檢測,時間節(jié)點為入院時和治療結束時。⑤比較兩組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以全自動血黏度計、光學比濁法測定,時間節(jié)點為入院時和治療結束時。
所有研究數(shù)據均采用SPSS 23.0 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測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n(%)]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s,mmol/L)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s,mmol/L)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307.42±1.594.32±1.027.82±0.964.02±1.26對照組307.51±1.627.02±1.647.56±0.896.48±1.64 t 0.2177.6571.0896.515 P 0.829<0.0010.281<0.001組別例數(shù)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14 d 以及21 d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觀察組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7 d 治療后14 d 治療后21 d觀察組3012.34±1.06 8.57±2.136.03±1.24 4.32±1.98對照組3012.58±1.12 9.96±2.547.78±1.92 7.02±1.62 t 0.8522.2974.1945.781 P 0.3980.025<0.001<0.001?
觀察組凝血功能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凝血功能情況比較 (±s)
表4 兩組凝血功能情況比較 (±s)
組別例數(shù)PT(s)TT(s)FIB(g/L)APTT(s)觀察組305.96±2.488.16±3.721.52±0.37 12.09±2.68對照組30 11.58±2.06 17.89±3.14 3.46±0.59 29.27±2.31 t 9.54810.94815.25826.595 P<0.001<0.001<0.001<0.001
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組別例數(shù)血液黏度(mPa·s)血小板聚集率(%)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302.35±0.470.71±0.230.81±0.150.41±0.13對照組302.33±0.511.23±0.120.80±0.120.65±0.13 t 0.15810.9790.2857.150 P 0.875<0.0010.777<0.001
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進而臨床上產生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xiàn)。腦梗死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如血液成分的改變、血管壁病變等,在血管壁病變中,動脈粥樣硬化是最為常見的一個原因,該病因會導致大腦血管出現(xiàn)狹窄或是堵塞,從而引起腦組織供血供氧不足。血液成分改變則主要表現(xiàn)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血小板增多以及高黏血癥等,血液成分改變提高了血液黏度,阻礙了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多種病理機制作用下,導致了腦部血栓形成,從而誘發(fā)了急性腦梗死[7]?;疾『笕舨患皶r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極易造成患者腦組織壞死,從而造成患者血液硬化,甚至引起血栓,進而導致血管堵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為了有效改善預后,及時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8]。依據本病的病因、機制等,在治療中,應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溶栓治療、調節(jié)血脂指標等手段。
目前,臨床通常選擇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藥物治療、血管介入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方式對早期腦梗死疾病進行干預,并且,經臨床大量的研究數(shù)據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尤其是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早期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9-11]。阿替普酶是臨床比較常用的溶栓藥物,屬于纖溶酶原激活物,它主要是從蛇毒中將有效的藥物提煉出來,這類藥物在降低患者纖維蛋白原以及纖維蛋白等方面有著顯著作用,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機體血栓中纖維蛋白的溶解,促成血栓的消解,進而使患者血栓堵塞情況解除,改善臨床癥狀[12]。但是,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前需先對患者神經功能障礙較輕、無法明確發(fā)病時間、顱內存在動脈瘤病史或伴有癲癇發(fā)作等情況進行排除[13]。除此之外,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手段還具有操作簡單的優(yōu)勢,能夠快速使患者的腦灌注改善,從而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其病情康復,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進而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在最大程度上讓患者獲得利益,預后顯著[14-16]。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檢驗了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神經功能指標等多項臨床指標,結果均表現(xiàn)為觀察組數(shù)據更優(yōu),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方式相較于尿激酶治療方式,更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確保患者的生存率,而且還有助于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凝血功能等,促使患者身體加速康復,改善預后[17-18]。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經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有助于改善急性腦梗死結局,減輕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而且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以及凝血功能,方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