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綠山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載體。習主席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全黨全國全軍的首要政治任務。對于軍隊院校和教育訓練機構來說,積極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是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神圣光榮的政治使命。堅定履行這一使命責任,應當強化擔當作為,在三化結合、加強頂層設計,三方聯(lián)動、把準內容要點,三字貫通、提升能力素質上狠下功夫。
習主席指出:“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體現(xiàn)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必須堅持黨對教材建設的全面領導,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體系化籌算、工程化推進和精細化實施相結合,才能確保教材準確傳授黨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做到體現(xiàn)國家意志。
(一)體系化籌算?,F(xiàn)代高等教育是以學科體系為支撐的,由此必然形成門類齊全、學段銜接的教材體系。習主席指出,“學科體系同教材體系密不可分。學科體系建設上不去,教材體系就上不去;反過來,教材體系上不去,學科體系就沒有后勁……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這一重要論述,不但揭示了學科體系同教材體系的辯證關系,而且還具體指出了我國教材建設的總體目標。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應把握好這一目標定位,按照學科門類、課程特點,堅持“思政課程為主、其他課程滲透、二者有機融合、所有課程貫穿”的原則,搞好分類規(guī)劃,明確任務重點、階段目標、進度標準,繪制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的體系建設布局圖,避免出現(xiàn)大呼隆、打亂仗、低質量等問題。
(二)工程化推進。工程化推進項目建設的方法,廣泛應用于現(xiàn)代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科學研究等領域,也是近年來我軍教育和科研領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質量的成功經驗。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雖然所涉教材的學科門類眾多、層次特點各異,每種教材進入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進入的政治標準要求卻沒有差別,必須突出講政治,嚴把質量關。因此,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應用好工程化經驗,堅持黨委統(tǒng)籌、機關協(xié)調、系室主建,出臺專項計劃,畫好施工路線圖、展開圖,健全組織領導、評審評比、成果推介等制度,整合力量資源,嚴格責任落實,一步一步朝前推,一張藍圖抓到底。
(三)精細化實施。習主席在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老專家回信中指出,要“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對建設高質量教材提出了明確要求,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必須牢固樹立質量至上理念,堅持精細化組織實施。要精細化抓好思想發(fā)動,講清重大意義和使命責任,最大限度調動編寫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精細化抓好組織領導,明確分工,細化責任,建立臺賬,做到立項有人管、過程有人查、成果有人推;要精細化抓好激勵措施,加大獎懲力度,對編寫任務完成好的人員要及時表彰獎勵,對編寫工作出現(xiàn)重大錯誤或者編寫質量粗制濫造等情況要實施問責;要精細化抓好服務保障,積極協(xié)調解決編寫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問題,為編寫人員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編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習主席指出:“我們的教育決不能培養(yǎng)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決不能培養(yǎng)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那將是教育的失敗?!蓖苿狱h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把準內容要點,加強政治機關、教學實體和教材小組三方聯(lián)動,守住教材建設的政治關、過程關、質量關和結果關。
(一)政治機關要發(fā)揮好把關定向作用。憲法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tǒng)、整體加以落實。加強黨對教材建設領導,落實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求,院校政治機關必須在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全過程中當好黨委的參謀助手,加強對規(guī)劃、設計、編寫、審核、出版、使用、推廣等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從政治上把住把好規(guī)劃計劃的設計關、編寫人員的素質關、教材成果的使用關,切實履行好把關定向職能。
(二)教學實體要發(fā)揮好組織審核作用。軍隊院校的系(部)、室等教學實體,是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組織實施者,是教材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也是教材建設審核把關的第一責任人。在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過程中,能否高質量完成編寫任務,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實體組織審核作用的成效。因此,教學實體必須嚴格按照院校黨委和機關要求,挑選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素質全面的精兵強將組成教材編寫課題組、教材評審專家組,統(tǒng)籌制定清單式編寫任務推進表,建立健全立項啟動、中期檢查、結項評審等制度,扎扎實實做好組織實施和內容審核工作,確保高質高效完成教材建設任務。
(三)教材小組要發(fā)揮好主觀能動作用。教材編寫人員是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工作的主體力量,也是編寫工作成效和質量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深刻、內容豐富、要點眾多,如何吃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要求,選擇好、闡釋好進教材的內容要點,考驗的不僅僅是理論功底,還有務實作風和精品意識。教材編寫是一項科學嚴謹、字斟句酌的工作,教材編寫小組人員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加強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領悟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強化務實作風和精品意識,始終秉持嚴謹求實的學風研風,堅決摒棄搬運工、傳聲筒的懶惰思想,深入調研、加強交流,用心打造、創(chuàng)新論著,切實做到精心、專業(yè)、守恒,切實編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因此,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必須著眼提升編寫者、審核者、把關者的能力素質,堅持“學思用”三字貫通,才能為高質量建設教材提供堅強保證。
(一)全面“學”,提升領悟力。學懂弄通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義,不能僅僅停留在學報告、讀原文上,應著眼提升領悟能力,加強全面學習。要堅持把學報告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起來,切實跟上習主席的思想步伐;要堅持把學報告與學習習主席在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在出席軍隊領導干部會議時的重要講話等最新指示要求結合起來,切實悟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和重點;要堅持把學報告與學習黨的二十大新修訂的黨章融合起來,切實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要堅持把學報告與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建設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聯(lián)系起來,切實深化對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理解認識。
(二)深入“思”,提升研究力?!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勤學與善思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輔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開來。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思考認知的過程,如果沒有思考,再好的精神也難以吸收,正所謂“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作為教材的編寫者、審核者、把關者,應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加強思考,并把思考所得與強軍實踐結合起來,形成理論研究成果,從而不斷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為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做好能力準備。
(三)鉆研“用”,提升表達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闡釋詞意豐富。如何用語言文字準確、規(guī)范、完整地反映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是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的關鍵所在。不論是教材的編寫者還是審核者、把關者,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都應始終以工匠精神和嚴實作風,加強對權威表述的字、詞、句的琢磨和推敲,緊密聯(lián)系這些權威表述在強軍實踐不同場合、不同語境下使用的確切含義,不斷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tǒng)進教材時,真正做到內容導向正確、引用材料權威、觀點闡釋精準、書寫行文規(guī)范,堅決防止出現(xiàn)曲解、誤讀、歧義甚至“低級紅”“高級黑”等政治問題。
黨的二十大精神包含多方面、多層次表述,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如何有機融入、全面貫穿新時代軍隊院校教材體系不僅是一項基礎性系統(tǒng)性工程,還是一項時間緊任務重的緊迫性工程。軍隊院校和教育訓練機構,只有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和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擔當精神抓緊推動這項工作,才能不負黨和軍隊的殷殷重托、不負廣大教員學員的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