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可
在當下的音樂課堂中,學生唱歌多以模唱為主,教師對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關注較少。對于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識譜知識和技能是必要的,這對音樂學習大有裨益。在日常教學中,筆者關注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并總結了以下經驗。
1.先聽后唱,培養(yǎng)音樂的耳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擁有音樂的耳朵對于音準的把握尤為重要。此外,小學低年級學生音樂理解能力不足、音樂經驗較少,沒有辦法直接開始視唱訓練,所以聽的環(huán)節(jié)就更顯重要。
培養(yǎng)聽的能力,要求學生不著急唱,先整體聽,再部分聽,當學生對音高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再去嘗試演唱。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如:在學生聽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手畫一畫旋律線,讓其感受音高變化。
演唱時,教師要提醒學生盡量找到不同音高的位置,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統(tǒng)一唱單個音,讓學生在聽自己唱與別人唱的過程中來判斷自己的音高是否準確。
2.聽唱結合,認識音符
要唱準音符,唱名的學習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聽覺辨別力和記憶力很強,在這個時候學好唱名,可以為以后的音準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般而言,音樂課中的識譜教學通常放在歌曲旋律學習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里進行,而筆者在本文中提到的視唱練習,是貫穿于每一節(jié)課的,是在學生了解每個音的唱名的基礎上一步一步跟進的。
筆者將每個音的唱名介紹給學生,教授唱名和字母譜。此處,筆者建議教授字母譜,因為字母譜與拼音類似,學生容易接受。
每節(jié)音樂課前,筆者先帶領學生演唱C大調音階,可以用字母譜顯示:d rm f s l t。在長期的演唱中,學生能漸漸找到音階中每個音之間的距離,當這種距離成為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音準問題就能很容易解決。
3.難易結合,唱準三度音程
由于三度音程在小學低年級出現得較多,音階練習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加大難度,練習三度音程。三度音程練習可按以下方式進行:以圖1為例,教師帶領學生先寫下左邊第一個音d,然后帶領學生一起向上做三度音程,得到m,然后寫第二個音r,向上做三度音程后得到f,以此類推。這樣的練習,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音程,進而在理解中演唱。
(圖1)
需要注意的是,練習三度音程要以激發(fā)興趣為主,由易至難,且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造成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因長時間的練習而消耗殆盡。
4.多樣輔助,鞏固音高概念
利用科爾文手勢輔助教學。熟練掌握手勢可以加強學生的識譜能力。在一開始練習音準時,教師不要過早地出示字母譜,可以借助科爾文手勢,帶領學生練習音準。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科爾文手勢,當熟練至教師給出一種手勢就可以跟著演唱,或教師給出一段旋律,學生聽到后能用手勢表現并唱出來,就可以著眼于學生演唱速度的提升。當學生掌握科爾文手勢后,他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用手勢創(chuàng)造新的旋律,這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借助節(jié)奏、節(jié)拍游戲輔助教學。在每堂課的音程訓練結束之后,教師可安排進行簡單的節(jié)奏訓練。首先是認識節(jié)奏,會讀節(jié)奏名,學生能模仿并重復教師示范的節(jié)奏,如:四分音符就用拍手來表示,二分音符拍手并在自己面前畫圈,如果碰到前八后十六的音符就用拍手加上單手輪流拍腿表示。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很好地認識節(jié)奏。
接著,可以進行一些節(jié)奏游戲。如節(jié)奏傳遞,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寫下一段節(jié)奏,傳遞給小組中的一個學生,再由該生傳遞給下一個學生,只用拍手拍腿等方式傳遞。等到最后一個學生展示時,請其他小組來判斷是否準確。
最后是熟悉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旋律特征,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在常規(guī)課的最后加上這一環(huán)節(jié),如將二拍子的歌曲換成三拍子來演唱,在知道旋律有所變化后,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心理節(jié)奏,迅速跟唱。
字母譜與五線譜結合教學。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就筆者的教學而言,筆者上課時基本采用字母譜和五線譜,在一年級剛入學時主要用字母譜教學,到了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逐漸滲透五線譜教學。在視唱練習時,學生先從字母譜加節(jié)奏譜開始,然后就同一旋律,學生熟悉字母譜后再進行五線譜的學習。后期在音階以及音程的日常練習中,可以將字母譜換成五線譜,讓學習循序漸進,逐漸從字母譜過渡到五線譜。
識譜、唱譜是打開音樂學習大門的鑰匙。當然,在小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識譜、唱譜教學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不能機械訓練,要保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