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秋仁,詹 銳
(1.江西警察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2.景德鎮(zhèn)市公安局,江西 景德鎮(zhèn) 333000)
新時代開啟文化建設新階段,黨和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榮譽文化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國家層面修訂出臺了以“五章一簿為主干”①五章: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友誼勛章‘一簿:黨、國家、軍隊功勛簿。的功勛榮譽條例規(guī)范頂層設計②《國家功勛榮譽表彰條例》,2017 年8 月8 日起施行‘《中國共產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2017 年8 月8 日起施行‘《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2022 年2 月1 日起施行。,為傳承、規(guī)范、發(fā)展榮譽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社會正在推進形成崇尚英雄、尊崇榮譽、爭創(chuàng)榮譽的榮譽文化氛圍。作為榮譽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民警察榮譽文化,身處新時代偉大變革新征程中,如何深化認識警察榮譽的實踐需求、豐富價值倫理的多層意蘊,如何優(yōu)化警察榮譽文化的完善路徑,如何思考與人民警察這個英雄輩出光榮群體相協(xié)調的“警榮”與“榮警”問題,正是當下重要的學理命題和現(xiàn)實課題。
榮譽是國家或者有關組織,根據(jù)一定的程序對某種特定主體的活動進行良好評價,是公民、法人或群體在生產勞動及各項工作中成績卓著受到表揚、贊譽及獎勵。榮譽文化則是以榮譽為核心的文化叢和文化復合體。[1]榮譽(honour)是人格光輝的表現(xiàn)。其一,榮譽不同于名譽(reputation)。名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榮譽是內在的體驗。名譽是外界的贊許,而榮譽則是內部生發(fā)出來,與外界所給的名譽一起組合而成。其二,榮譽不是虛榮(vanity)。虛榮源自對社會的錯誤認識,常常表現(xiàn)在為滿足某種目的而沾沾自喜。愛慕虛榮的人一般會炫耀和夸大其詞,以博得他人的稱贊。那么,真正的榮譽必須滿足經過自身努力獲取、能夠保持尊嚴且尊重別人等條件。當警察職業(yè)與榮譽相結合,則引發(fā)警察榮譽的思考,警察榮譽可分警察個人榮譽和警察集體榮譽。和平年代,人民警察是一支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光榮隊伍。他們的警察榮譽將警察夢想和職業(yè)榮耀生動地寫在平安中國征程上,以順應新時代社會實踐需求。
道德教育的本質是對個體道德人格的發(fā)展方向加以引導,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理想道德人格。對榮譽的渴求是人的本性,每一個人都有向善的、向上的道德需求。榮譽制度對個人德行、社會貢獻加以認可和嘉獎,引導人們正確認識自我,增加人們的道德體驗感,帶給人們自尊感。自尊感一旦形成,就會對行為產生自覺或不自覺的約束,個體的自我調控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對社會環(huán)境保持自主性,對人格的培養(yǎng)產生積極作用,使個體有精神上的“獲得感”,使人的思想達到更高的境界,行為達到社會要求的狀態(tài),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2]
馬斯路需求層次理論闡明,個體需求在實現(xiàn)生存、生理需求基礎上,要追求尊重、自我實現(xiàn)等更高層次需求。這種追求層次由低到高,超越物欲感官等需求的精神需求,應合了向上向善的文化追求。社會學家帕森斯的A-G-I-L 框架是其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分析表明,整個社會行動系統(tǒng)以及個體、群體或社會組織,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結構,含有適應、目標達成、整合、模式維持等階段功能。[3]社會成員遵守社會榮譽守則首先是要適應道德環(huán)境、達到在社會中立足、立身以自保,不致于丟面子和丟尊嚴。其次,遵守道德榮譽守則,在社會接觸中建立社會信任和促進信念整合。最后,在榮譽理念的內化后,個人行動進入更高級的自發(fā)階段和模式維持階段。由此,作為社會人的個體或群體,其榮譽之立言立行,實為應社會生活中提升個人德行的需求。
人民警察隊伍在發(fā)展歷程中,鑄就了非凡榮譽傳統(tǒng)。在血雨腥風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周恩來等人準確判明形勢,在共產黨的高級組織內決然成立保衛(wèi)機構中央特科。中央特科在當時白色恐怖環(huán)境下的斗爭,是中共黨史上壯烈而輝煌的篇章,也見證了早期人民保衛(wèi)工作的發(fā)韌和榮光。在危機四伏的原贛南中央蘇區(qū),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組織在軍隊和政權組織中普遍建立,保衛(wèi)了紅軍和黨的肌體,續(xù)寫了人民政權下的人民公安保衛(wèi)傳奇。后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安保衛(wèi)工作主攻鋤奸反特、整肅亂局,為鞏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保駕護航。人民警察隊伍在改革開放和當今新時代貢獻了平安中國、幸福中國的公安力量,涌現(xiàn)了眾多載入史冊的警察英雄模范。緬懷警察英雄,追憶光輝業(yè)績,正是延續(xù)紅色血脈、建設公安鐵軍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警察隊伍和公安工作系列講話中指出,人民警察要“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要著力鍛造一支有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的公安鐵軍”。這明確了人民警察隊伍要把建設新時代公安鐵軍作為使命和方向。過去的業(yè)績和榮譽終就代表過往,在新時代火熱的公安工作實踐中爭創(chuàng)新的榮譽,是薪火相傳繼承光榮傳統(tǒng)的需要,更是改革強警從嚴治警鍛造鐵軍的需要。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人民公安史從某種角度說就是一部書寫榮譽的艱難奮斗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這支警察隊伍,經受住了兇險惡劣的斗爭考驗,由小到大,由弱向強,靠的是融進血脈中的“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榮譽信仰。在洪水肆虐的災區(qū)抗洪,在罕見的南方雪災現(xiàn)場,在余震不斷的地震中心,在病毒流竄的抗疫一線等場域,人民警察將“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和無上榮光化作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實踐動力。這種戰(zhàn)勝艱難挑戰(zhàn)的生動實踐時時處處在發(fā)生。生活中其他領域道理亦然。運動界的中國女排屢創(chuàng)佳績,站在世界女排前列,始終能夠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挑戰(zhàn)。重要的支撐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她們已將“為國爭光”的榮譽信念刻在心中,在比賽場上一個個奮勇拼殺、共克強敵,用實際行動贏得一項又一項榮譽和獎項。前女排主教練郎平曾直言“我們的目標始終是升國旗、奏國歌”。榮譽之心助力中國女排,感動國人,贏得對手尊重。但人民警察創(chuàng)造榮譽的陣地不在賽場,而在守護社會秩序和人民權益的社會生活場域。新的時代條件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民警察必須有效應對可預見的和難以預見的多種艱難挑戰(zhàn),為捍衛(wèi)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迫切需要通過鼓舞士氣、激發(fā)斗志、崇尚榮譽催生強大公安力量和榮譽文化力量。
人民警察榮譽文化以人民警察職業(yè)群體為依托,以榮譽內核為特質,將職業(yè)群體與榮譽文化有機結合,兼具榮譽文化的共性和職業(yè)群體的個性。其文化表現(xiàn)形態(tài)可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也可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等。欲行其事,必明其意。在此不究文化形態(tài),重心在理解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多層意蘊。按照榮譽文化的知行邏輯和發(fā)展規(guī)律,擬從社會環(huán)境方面和警察隊伍方面,分四個互相促進、條件互補的層次剖析人民警察榮譽文化意蘊。
“不辨是非難處世,不知榮辱不成人”。處世格言直抒榮辱觀維系倫理意識、道德觀念、自身價值。榮辱觀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內容,“榮”指榮譽或光榮,“辱”指恥辱。榮和(恥)辱既用來表示他人做社會評價時產生的贊美或憎惡,也用來表示進行自我評價時的滿足或內疚的自我感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模式早已打下了“知榮明恥”的恥感文化烙印。知榮明恥,有了正確的榮辱認知,才能作出知恥尚榮的正確行為選擇。榮辱恥感文化思想在儒家和法家兩個思想流派中都有獨特的論述。儒家中孔子認為,知恥、遠恥為德行的起點及歸宿。荀子把榮辱分為兩種形態(tài),即“先義后利者榮,先利后義者辱”。孟子有云“羞惡之心”為“義之端也”。法家把“禮、義、廉、恥”當作“國之四維”。其中“恥”既是底線,也是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危的最后道德防線。[4]
當代中國已站新的歷史方位,價值觀受到西方功利主義等文化沖擊,我們的榮譽文化必須正本清源,立足傳統(tǒng)榮辱文化,與時俱進、賦予新的內涵。人民警察榮譽文化要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榮辱與榮譽基因,煥發(fā)出當今時代特色;要學思踐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榮辱觀,弘揚社會主義榮辱文化主旋律,以倡導的核心價值為榮而躬行,擊敗各種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亞文化;要強化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內務條令等規(guī)范的執(zhí)行力和影響力,在社會環(huán)境中樹立起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知榮明恥、崇尚榮譽的文明形象。
在社會環(huán)境方面,人民警察榮譽文化在知榮明恥(辱)基礎上,需要繼續(xù)豐富更深一層內容:崇尚榮譽。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建設目標之一就是樂見社會風氣呈現(xiàn)知榮明恥、崇尚英雄、禮贊榮譽、學習警察英模的生動局面,空氣中洋溢著崇尚榮譽的氣息。當然,形成如此榮譽文化濃度絕非朝夕之功,務必一茬接著一茬干、久久為功。好在國家自上而下國家榮譽體系和榮譽文化導向日益明晰,人民警察隊伍內外在工作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時空節(jié)點能體驗到越來越濃的警察榮譽文化。以清明為例,國家將此傳統(tǒng)節(jié)日以法定假日加以強化,突出清明節(jié)厚植祭奠先烈、緬懷先人、英杰崇仰、崇尚榮譽的榮譽文化價值。廣大人民警察、輔警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不畏艱險、恪盡職守、日夜奮戰(zhàn),取得了黨和人民贊譽的成績。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廣大人民警察的汗水及至鮮血和生命?!斑@些年來,每當看到公安民警舍生忘死、感人肺腑的事跡,我都深受感動;每當聽到公安民警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赴湯蹈火、流血犧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2017 年5 月19 日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飽含深情贊譽和親切關懷。崇尚榮譽,見賢思齊,以警察英模和警察榮譽為閃亮坐標,發(fā)揮榮譽引領示范作用,人民警察榮譽文化今已初成景象,未來可期。
愛惜榮譽是警察隊伍方面主動作為、良性發(fā)展的榮譽文化層次之一。榮譽文化蘊含無形的精神力量。前文已述,崇尚榮譽的引領示范,接續(xù)論及榮譽文化的約束規(guī)訓。榮譽制度及文化設置代表國家意志,設置一套意識形態(tài)導向明確的制度,為人們提供什么被唾棄、什么被贊譽的行為準則,發(fā)揮社會主導意識形態(tài)中的榮譽文化的約束、規(guī)勸和訓誡功能。人民警察隊伍在警察榮譽文化發(fā)展中應以主體姿態(tài)豐富榮譽文化約束規(guī)訓內容。
1.呵護警察榮譽。警察榮譽是人民警察的第二生命。榮譽的背后是奉獻、創(chuàng)造、甚至犧牲,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務必信加愛惜,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呵護警察榮譽,讓警察榮譽之花更加燦爛芬芳。
2.保持警察榮譽。警察個人及集體以榮譽為新的起點,高質量地推進各項工作,發(fā)揚和保持警察榮譽就是為切實豐富警察榮譽文化作貢獻。今年清明節(jié)央視新聞聯(lián)播報道,幾名警察烈士子女繼承父輩榮光從警,重啟了父親生前使用、犧牲后封存的警號,將凝聚警察英烈精神的警號佩掛胸前。這不僅僅是一個儀式,一則新聞,還是央視媒體參與警察榮譽文化營造和榮譽傳承保持的務實之舉。
3.警察榮譽不容損害。當今社會中還時常出現(xiàn)貶損警察榮譽的亞文化及惡劣現(xiàn)象。有的造謠、傳謠,有的惡意攻擊,有的歪曲否定,有的惡搞輕謾,嚴重損害警察形象和警察榮譽文化生態(tài)。任何正義組織和公民都不會容忍警察榮譽文化生態(tài)破壞,愛惜榮譽,人人參與,人人有責。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人民警察核心價值驅動下,廣大民警創(chuàng)立新的更大的榮譽是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落腳點,是提升人民警察榮譽文化增量和質量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榮譽文化知行結構的最高層次。
1.創(chuàng)造榮譽端口前移。警察(公安)高等院校目前已經成為警察隊伍新警補充的主渠道。在正式入警之前的警察院校學習階段,就啟動和強化學警創(chuàng)立榮譽的行動習慣和行動自覺。例如,在學業(yè)成績、業(yè)績競賽、紀律作風、安保實踐等創(chuàng)立榮譽,為夯實職業(yè)使命和職業(yè)榮譽打下堅實基礎。
2.個人集體積極創(chuàng)立榮譽。廣大人民警察努力踐行愛國、愛崗和忠誠、為民的核心價值,在警務工作中積極爭先創(chuàng)優(yōu),以標桿思維創(chuàng)立新的榮譽,為人民警察榮譽文化大廈添磚加瓦。在抗擊新冠疫情戰(zhàn)役中,人民警察這支榮譽之師每天都在演繹火熱公安精彩故事,警徽閃耀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耙咔椴煌耍觳煌恕?,“警榮我榮”的莊嚴承諾生動詮釋了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意蘊。
從榮辱認知的知榮和引領示范的尚榮,到約束規(guī)訓的惜榮和價值驅動的創(chuàng)榮,人民警察榮譽文化意蘊層層遞進、互為條件、共同促進。意已明,行必堅,“警榮”還需“榮警”,人民警察榮譽文化豐富發(fā)展要付諸行之有效的完善路徑。
“警榮”這一意蘊豐富的文化目標需求側的實現(xiàn),務必通過供給側改革,逐步完善警察榮譽文化的“榮警之路”。
1.對標國家榮譽體系完善制度設計。國家近年來加快了構建國家榮譽制度體系的步伐。從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功勛獎勵制度”,到2012年十八大報告提出“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形成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造活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yōu)勢”。2015 年12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5]特別是2017 年7 月以后,由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制度頒布了黨、國家、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和授予辦法,總體上形成了統(tǒng)一、規(guī)范、權威的國家榮譽表彰制度設計。制度是文化的演化形態(tài)和組成部分。警察榮譽文化的完善應該納入國家榮譽文化和制度總體框架中統(tǒng)籌推進,確保警察榮譽文化建設的系統(tǒng)性、權威性和規(guī)范性。
(1)建立公安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功勛榮譽表彰委員會。對標“國家賽道”,由專門委員會來完成警察功勛榮譽表彰專門工作,以專業(yè)權威的評選表彰引領警察榮譽文化向好向縱深推進。
(2)除了明確警察榮譽獎勵表彰項目及層級外,要進一步明確人民警察遂行什么的工作標準和使命要求,符合什么樣的具體條件,可以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和國家勛章以及“七一勛章”等,強化警察榮譽的社會認可度和國家影響力。
(3)建議將現(xiàn)有《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儀式規(guī)范(試行)》(2017 年)更名為《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授予辦法》,使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的授予對標國家“五章”授予辦法,重新整合警察榮譽儀式和榮譽授予的具體內容,保證人民警察榮譽授予對標國家榮譽授予的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
2.借鑒其他領域榮譽文化建設經驗。完善人民警察榮譽文化,除了立足自身改革發(fā)展以外,必須堅持兼收并蓄方法,借鑒其他領域榮譽文化建設經驗。
(1)積極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榮譽文化的先進經驗成果。軍隊在榮譽文化建設方面有光榮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可資借鑒。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fā)《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更是對軍隊榮譽文化的一次全面重塑和規(guī)范。例如,軍人榮譽回歸打仗;等級差異設置;鼓勵戰(zhàn)位立功;改進獎勵程序等方面樹立了榮譽文化的旗幟和典型。
(2)“跳出大陸”看警察榮譽文化。積極吸收國外警察榮譽文化和港、澳、臺地區(qū)警察榮譽文化有益成果。借鑒不同制度下和地域上警察榮譽文化好的做法,借他山之石促進人民警察榮譽文化改革發(fā)展,才能事半功倍。
(3)“跳出行業(yè)”看警察榮譽文化。放眼公安機關及人民警察之外,地方政府、其他團體及行業(yè)在榮譽文化構建方面成果與經驗也十分豐富多樣。例如,應急管理部門、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教育部門、團組織、工會等部門團體的榮譽文化頗具特色。尤其是中華全國總工會評選“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團中央、全國青聯(lián)評選“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廣泛影響勞動者、青年群體投身崗位、報國創(chuàng)譽。警察榮譽文化的完善既要學習他者有益經驗,又要對接本行業(yè)之外的榮譽端口、暢通交融的向上向好渠道。
建設人民警察榮譽文化,要充分體現(xiàn)我國公安工作中政治建警的優(yōu)勢、為民服務的宗旨、犧牲奉獻的傳統(tǒng)和從嚴治警的方針等特點,彰顯新時代榮譽文化的公安職業(yè)特色。
1.公安姓黨。忠誠是人民警察發(fā)展征途中永遠不變的底色。對黨忠誠是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生長基因。歷史與現(xiàn)實已經證明,公安工作的發(fā)展必須堅持政治建警不動搖,確?!暗栋炎印庇肋h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人民警察要在取得業(yè)績、創(chuàng)建榮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zhí)行力,不斷錘煉黨性,切實增強“對黨忠誠、公安姓黨”在人民警察榮譽文化中的歷史認同、現(xiàn)實認同、情感認同和政治認同。
2.公安為民。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也是一切公安工作的宗旨。人民警察要在執(zhí)法與服務的警務實踐中強化宗旨意識,堅守“立警為公,為民服務”,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依靠人民的力量,為人民群眾紓困解難、保駕護航。黨章明確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闭礆v史經驗教訓表明,群眾路線在公安工作中何等重要。人民警察與人民群眾是魚水關系。人民警察為人民、愛人民,反過來人民群眾就會更加支持公安工作。一切公安工作業(yè)績和警察榮耀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榮譽文化的創(chuàng)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和為民服務要義,凸顯人民警察的為民宗旨、為民情懷和力量源泉等因素。
3.勇于奉獻。人民警察在和平年代犧牲最大、奉獻最多,不怕危險、勇于奉獻,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由一代代警察接續(xù)奉獻不斷積累豐富,理應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唱響新時代警察奉獻之歌。為維護社會秩序和安全,人民警察勇于奉獻自己的汗水、智慧、甚至生命。在危機四伏的禁毒一線、上海世博會、中共建黨百年慶典、北京冬奧會等現(xiàn)場,以及武漢疫情、上海疫情以及各地疫情抗擊前線,閃耀的“警察藍”成為了一道人民心目中的安全線和風景線。新時代人民警察榮譽文化應該大力弘揚人民警察不怕勞累、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以這種寶貴的精神滋養(yǎng)榮譽文化之樹。
4.法紀嚴明。人民警察崇尚榮譽、愛惜榮譽,成為名副其實的榮譽之師,有警察隊伍紀法嚴明的鮮明特點和優(yōu)良條件。崇尚榮譽,愛惜榮譽,那是因為對榮譽心存崇敬、對紀律法律心存敬畏。禁止的決不越雷池一步,必做得一絲不茍,鼓勵的全力以赴,爭創(chuàng)更大警察榮譽。紀律挺在前面、法律至上理念早已根植于人民警察的紀法文化之中。紀律、法律就是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繁榮的規(guī)矩鐵律和重要保證。鐵規(guī)長牙,禁令生威,從嚴治警一刻都沒有放松,一刻也不能放松。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要馳而不息地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和法治建設,以嚴明的紀律法律底色催化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的成色。
儀式呈現(xiàn)文化表達。格爾茲認為儀式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產物。[6]貝爾把儀式描述為“集體信念和共同理想產生、實踐和確認的方式。[7]儀式的社會學意義與文化價值很豐富。典禮儀式不僅僅是特定世界的肯定,更是構建特定社會的工具,可以區(qū)分群體成員和群體邊界,可以促進群體之間的認同和團結?,F(xiàn)有事物的秩序是通過儀式活動對道德強化的再確認。在儀式中,文化懷有自己的夢想,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實現(xiàn)這些夢想。在這個互相循環(huán)的過程中,日常生活活動與儀式在現(xiàn)實和想象中互為實現(xiàn),互相創(chuàng)造。[8]
警察榮譽儀式的發(fā)起者和對象皆為警察,儀式舉行的過程讓警察榮譽文化獲得活力與生機。2017 年2 月起實施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儀式規(guī)范(試行)》對入警宣誓儀式、授予(晉升)警銜儀式、表彰獎勵儀式、從警特定年限紀念儀式、退休儀式、因公犧牲民警送別儀式、公安英烈緬懷儀式等七種重要儀式的程序和實施要求作出了比較明確的規(guī)范。公安民警榮譽儀式有利于凝聚警心、激勵斗志,加強公安隊伍正規(guī)化建設;有利于增強公安民警職業(yè)歸屬感和榮譽感,構建豐富的警察榮譽文化。然而,要發(fā)揮榮譽儀式在豐富警察榮譽文化中的最大社會效用,必須配套完善榮譽儀式的尊崇保障。
1.嚴厲懲處侵害人民警察名譽、榮譽的違法犯罪。民警名譽榮譽應受到社會尊崇、受到法律保護。對損害民警名譽、榮譽的違法犯罪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教育一片。民警可以流汗、流血,但不可以寒心而流淚。
2.優(yōu)化獲得榮譽的個人或集體的惠警保障。譬如,現(xiàn)有《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獎勵條令》應設專門條款對接其他有關社會榮譽獎勵概述性通道;根據(jù)現(xiàn)實變化修訂獲獎待遇規(guī)定;建立榮譽累加遞進的增長機制,多創(chuàng)小榮譽,可成大榮譽;建議將警銜津貼納入退休工資;推出景區(qū)對公安民警免收門票等暖警措施等。公安民警尊崇榮譽、愛惜榮譽、創(chuàng)立榮譽并不以獲得更多利益為目的,越是如此,全社會越是要不遺余力愛警惠警,切實提升警察榮譽的儀式感、自豪感和尊崇感,讓警察榮譽文化形成良好的社會生態(tài)。
立足當前,優(yōu)化警察榮譽輿論宣傳,是增強警察榮譽、完善警察榮譽文化的重要手段和路徑。通過不斷優(yōu)化輿論宣傳,展示人民警察榮譽歷史、榮譽模范、非凡業(yè)績和榮譽故事,提振警心士氣,提振人民群眾對警察榮譽的認同感,濃厚警察榮譽文化氛圍。
1.打造警察榮譽文化媒體集群。運用報紙、期刊、雜志、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建設融合發(fā)展的警察榮譽文化輿論宣傳平臺。廣泛宣傳報道警察榮譽文化史實、人物與事跡,弘揚警察精神風范,塑造新時代警察榮譽典型,展現(xiàn)警察榮譽文化媒體的強大力量。
2.警察榮譽文化輸出更多精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手即精品。挖掘警察榮譽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感染力,適時推出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警察榮譽精品力作,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聽沖擊力震撼受眾心靈。
3.調整幾個輿論宣傳偏向。
(1)警察榮譽人物的塑造宣傳應摒棄“圣人”思維,沒有缺點的“圣人”過于高遠。宜回歸“凡人”思維。警察榮譽文化中可以趕學的“凡人”榮譽典型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用。
(2)警察榮譽文化宣傳中的“悲情”偏向要轉至“溫情”偏向。以往警察榮譽文化中過于偏重警察流血犧牲的宣傳,偏于“悲情”。應該注意大力宣傳人民警察愛崗敬業(yè)、創(chuàng)新?lián)敗崆榉?、警民一家親的“溫情”事跡和文化氣氛。
(3)將警察榮譽夢置于偉大中國夢之中。社會學的想象力原理告訴我們,思考人物與事件務必置身于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中。警察榮譽文化輿論宣傳中需要將守護人民幸福安康和社會安定有序的警察榮譽夢,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把握宏大敘事,警察榮譽文化匯入國家榮譽文化主流,共圓警察榮譽夢與偉大中國夢。因此,踔厲奮發(fā)的新時代召喚人民警察群體內外為了“警榮”和“榮警”,或記錄、或體驗、或陳情、或明理、或塑魂,以實際行動推進新時代人民警察榮譽文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