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慧 閆靈靈
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以安澤縣城區(qū)中學課余體育活動開展狀況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等對安澤縣城區(qū)中學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近況進行調查,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歸納,總結概括,發(fā)現安澤縣城區(qū)中學課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安澤縣課余體育活動實施現狀研究結果發(fā)現:安澤縣城區(qū)中學的課余體育活動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存在內容單一枯燥且創(chuàng)新性差,學生參與度低;體育活動的硬件設施的管理及維護不到位;教師們教學觀念更新慢,缺乏交流平臺;課余體育項目缺乏系統(tǒng)完整的組織管理機構等。通過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探尋改進課余體育活動的有效方法,不但對安澤縣城區(qū)中學課余體育活動的未來開展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課余體育方面的內容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前言
課余體育活動是學校的主要構成部分,可以為學習者形成運動鍛煉意識從而奠定基礎。在智能手機,電腦等移動互聯網和信息高度普及的時代,當下我國大多數中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所接受和參與的教育活動現狀如何;大多數學習者在接受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原因主要有哪些;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解決的一些問題。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下的安澤第一中學、安澤一中初中部、安澤二中、安澤縣職高4所城區(qū)中學里的相關學校領導(4人)、體育教師(19人)以及學生(240人)為調查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針對本課題研究所需,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山西大學圖書館等查閱相關文獻,獲得與學校課余體育有關的資料,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撐。
2.2.2 問卷調查法
研究通過隨機抽樣,在4所中學的初一到初三及高一到高三各個年級抽20名學生發(fā)放問題答卷,調查目前課余體育的內容、形式、學生參與意愿、教師觀點等問題,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篩選,共19名體育教師的全部回收;共240名學生問卷,回收228份,有效數量215份,有效率89%。
2.2.3實地考察法
記錄與學校領導、教師的訪談內容,對學校課余體育開展的條件進行實地考察,收集素材,總結學校課余體育開展條件,發(fā)展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應對困境的有效方法。
2.2.4 訪談法
通過現場走訪和電話訪談對安澤縣部分的體育技術專家、學校的體育經營者以及運動隊教練員等進行了采訪和溝通,咨詢專家對課余體育發(fā)展的意見和建議,例如了解安澤縣城區(qū)中學課余活動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現在所處階段,要打破當下困境,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探索等等,將談話內容實時記錄。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學校師資現狀
安澤縣第一中學高中的在校學生人數為1300人,體育教師人數為4人,師生比為1:325;安澤一中初中部在校學生人數為1300人,體育教師數量為4人,師生比為1:325;安澤二中學校人數為1000人,體育教師人數為8人,師生比為1:125;安澤縣職高在校學生人數為88人,體育教師人數為2人。師生比為1:44。四所中學在校學生共3688人,體育教師人數共19人師生比為1:194。(初高中標準師生比例為1:300)
由上可知,安澤二中和安澤縣職高2所學校的此方面教師較安澤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的此方面人員更為充足,通過各學校的體育教師等人員的比較,發(fā)現課余體育活動組織的體育教師、班主任、舞蹈老師等的分配存在存在較大差異。
表1所示,安澤縣城區(qū)中學14名體育老師中,專項人數最多的是田徑,其次是籃球,總結四所中學的體育教師以田徑為主,缺乏排球、乒乓球、武術等其他專項技能的體育教師,教師資源的匱乏和不均,不利于成熟的課余活動系統(tǒng)的形成,中學生正處于對新異事物的好奇追求階段法,以滿足學生需求,符合學校體育標準為導向,創(chuàng)新課余體育內容形式等,是安澤縣體育教師目前課余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3.1.1 學校男女體育教師數量及比例
安澤縣四所城區(qū)中學19名學校體育老師中,僅有兩名是女性,作為一名女性體育老師,教學有很多優(yōu)勢?,F在,學生們都喜歡時髦的運動,例如健美操和瑜伽,對于女性體育老師來說,她們可以利用母親的天性與女孩進行交流,運用所學知識,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例如,女孩具有獨特的青春期生理特征,她們的性格安靜,害羞,并且由于缺乏身體衛(wèi)生知識,她們害怕在例假期間進行體育鍛煉,但可以告訴她們科學和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調節(jié)和緩解身體不適,還有利于身體健康。男老師有些東西不容易說,而女體育老師也能得到女生的信任也給學校女生生理方面的教育提供了一些方便。所以,僅有兩名女體育教師的現狀對當地女學生的成長沒有好處。
3.1.2學校體育教師專項技術
安澤縣城區(qū)中學19名體育老師里,有13名教師具備了專業(yè)的技術:9名田徑比賽專項、2名籃球比賽專項、1名健美操比賽專項和1名羽毛球比賽專項的體育老師。從上表可以看出,這四所中學的體育教師以田徑為主,缺乏排球、乒乓球、武術等其他專項技能的體育教師。
通過訪談的方式獲得數據可以了解到除體育教師外,學校領導人也認可課余體育活動對積極意義,豐富多元的體育活動不但對學生的圣體素質具有積極意義,而且有利于緩解學習疲勞、開拓思維,并且在活動過程中給予學生的自我表現平臺,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符合國家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且在參與過程中間接的增進師生情誼,課余體育活動的發(fā)展完善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2 課余體育硬件條件
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fā)現,安澤縣四所中學,中安澤縣第一中學的場地條件最好,有田徑、籃球、乒乓球臺、室內體育場等,而場地條件最差的職業(yè)中學僅僅有一片羽毛球場地、籃球場地、器械體操區(qū),學校間的差距較大,安澤一中初中部和安澤縣職業(yè)中學這兩所學校都需要繼續(xù)增強田徑場地的建設,籃球場地的基本滿足需求,但是學校的籃球場地都是在硬水泥地上進行刷漆后使用為主,在場地質量方面有待提高,
3.3 安澤縣城區(qū)中學課余活動現狀
3.3.1 課余體育活動的時間
由安澤縣第一中學夏季學生作息時間表得安澤縣城區(qū)中學的學生星期一至星期五時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在校內,不允許外出,此時的學生正處于豆蔻年華,懵懂少年,其實很難調整自己的時間。我經過實地調查,四所學校都安排了課余活動時間,其中以安澤第一中學為例,學校的學生課程表上早操和課間操共45分鐘,三餐共一個半小時,雖然學校在作息表上標注了這些時間,但實施情況不樂觀基本都是自己活動。
3.3.2 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學生每天主要是課間鍛煉,這些學校都有常規(guī)的早操和課間操,沒有其他新內容的延伸。學校希望通過組織體育比賽,如秋季運動會等,使得同學們不僅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展現自我、增強凝聚力,還可以使同學錘煉意志并提高學生的團結意識。但對于學校來說,運動會和體育競賽是比較大型的體育活動,由于精力和資金有限,所以本地舉辦這些體育活動的次數是非常有限的。
3.3.3 課余體育活動組織類型
由表2可知,盡管在學校的強制要求下學生必須早上鍛煉,但是學校一天中安排的課余體育活動總時間卻只有45分鐘并不能確保學生的陽光體育運動。安澤縣城區(qū)中學的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方法主要是全校組織,而實際進行活動時卻以學習者個人活動為主,這種個人活動有益也有弊,好處是可以使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弊端是造成了學習者得不到科學全面的訓練等問題。
3.4 學生課余活動現狀
3.4.1 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狀況
表3顯示,在74名自主參加活動的學生中,主要是以每次運動10-30分鐘和一周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為1-3次的居多,這種運動頻率雖然對學生的身體發(fā)展有一點益處,但都沒有達到每天鍛煉一小時,所以效果甚微。
3.4.2 學生對課余體育的認知
將發(fā)放的問卷整理篩選后發(fā)現,215名學習者中40%的人十分喜歡課外體育活動,45.58%的人喜歡體育活動,14.42%的人不喜歡體育活動。初中一年級學生中有43.31%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很少,只有15.69%。非常喜歡和不喜歡的課余體育活動的學習者在進入初中二年級后的人數呈下降趨向,初中三年級與初中二年級相比,態(tài)度是非常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的比重也都走下降趨勢。通過訪問獲悉,在初中三年級的學生由于體育入學考試的要求和高三年級要進行高考升學的原因,一些學生在強制鍛煉中逐漸發(fā)現了參與體育鍛煉使他們的學習更有效率和對生活也產生了有利的影響,所以增加了一般喜歡的人數的比重,隨時間的增長慢慢改變了他們對課外體育鍛煉的立場。
3.5 體育經費不足
據采訪,學校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當地教育局、焦化廠、學校后勤收入(師生食堂、校園超市)和社會捐贈,財政局的撥款和后勤的收入都與學校的實際學生人數有關,學生人數對學校后勤收入
有直接的影響。調查顯示,除了安澤第一中學和安澤第二中學的1000多名學生外,只有88名學生的學校很難維持正常的開支。
3.5.1 體育場地器材浪費以及缺乏
四所學校的運動場館很小,數量少且有的場地以及器材質量不符合標準,運動器材簡單,數量少,不能滿足學生運動的需要,并且有的器材因長久不使用和保護措施不到位而造成老舊及影響使用。
3.5.2 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及學習負荷重
對于學生來說,雖然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天中至少有三個小時的空閑時光,但是為了鞏固知識,提高成績,老師們都會課下布置一些作業(yè)然后在課上再講解,學習者就要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完成作業(yè),為了提高成績,從而削減空閑時間。
3.5.3缺乏能力較強的體育教師引導
體育教師也應像其他主課老師一樣給以他們教研聽課,進修、訓練和相互交流的機遇并不斷精進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專項技能的同時其他專項技能也要雨露均沾,學生者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組織有趣的課余運動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運動興趣以及吸引學生參與課余運動和提高學生運動的學習動機。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安澤縣城區(qū)中學的師生對于課余體育活動的認識不足,四所學校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甚少,評價體系不完善,并且通過問卷及訪談等了解到,學校領導對課余體育的積極效益持認可和支持態(tài)度。
(2)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匱乏,例如一些排球,足球,籃球等有些陳舊爆皮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建設標準也不夠嚴格,師資水平有待提高,體育教師專項比例失調,缺乏系統(tǒng)完整的體育教師組織管理系統(tǒng)等。
(3)課余體育活動所需的教學組織方法以課間自由練習為主,體育競賽、運動會的舉行相對較差,也和當地資金有限有關,活動內容過于簡單,不利于提高學生興趣,學習者在參加了學校的各種活動后,課余體育教育效果的收效甚微。
(4)造成學校課余體育活動進展緩慢的因素是資金匱乏,學校體育經費短缺且資金規(guī)劃不明確,場地器材與需求差距較大,傳統(tǒng)升學觀念等主觀意向的影響,硬件設施不足及維護保養(yǎng)混亂,缺乏專項人才及組織教師培訓等等。
4.2 建議
(1)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和完善考核制度,激勵機制及監(jiān)督機制,實現校園管理與本地教育部門的密切配合,教育部門在積極宣傳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法規(guī)的同時,根據當地學校的具體情況,探索一套符合當地的特色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法和計劃時,要更加注重課余體育的內容與質量,這就需要與當地體育教師進行深入交流與討論。
(2)提高當地體育教師的招聘的技能標準,從根本上實現體育教師高教學技術及組織規(guī)劃能力,每學年,農村教師都有參加培訓的機會,可以相互交流,共同進步,不斷學習新知識,在此過程中更新觀念,增強教學組織能力。
(3)建設和完善校園體育設施和場地,注重對體育設施的維護及保養(yǎng),新增部分體育設施,創(chuàng)新和使用體育設施,及時清理廢棄的體育器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
在體育場館方面,安澤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于場地或者人數有限學??梢圆唤ㄔO大型體育場館,但可以相應增加一些小型的體育場館的數目,如果資金不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和老師可以利用現有的一些運動器材進行創(chuàng)新,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探索可以開發(fā)其他一些常用功能的設備,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設備,如舊輪胎拖跑、鉆孔、攀巖、自制毽球、自制沙袋等。希望優(yōu)質的場地,創(chuàng)新的設備以及具有個人魅力的全能體育教師能夠引起更多的學生參加到活動中,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以及運動動機。
(作者單位:1.山西師范大學;2.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