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宏|文
筆者認為,對于上級單位如何參與下級單位安全管理,可以概括為“管管理、檢檢查、考考核”,換而言之就是要明確層級管理。圖為某企業(yè)應急演習現(xiàn)場。(圖片由龍鋼公司能源管控中心提供)
筆者認為,對于上級單位如何參與下級單位安全管理,可以概括為“管管理、檢檢查、考考核”,換而言之就是要明確層級管理。
第一,管“管理”。實踐中,基層單位往往可能會因為能力或重視不足等因素,導致安全管理缺乏力度,甚至失控。所以對基層單位的各項管理措施,上級單位必須要有一個適度的督導管理,具體來說應包括五方面:一是要看是否正確貫徹落實了上級精神,以確保下級與上級單位保持一致;二是要通過對下級單位的抽樣調查,看上級精神與本單位實際的結合程度,避免生搬硬套;三是要發(fā)揮上級單位站位高、視野闊的優(yōu)勢,及時向下級單位推介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和科學技術,推動安全管理提升;四是要對基層單位的安全管理績效進行評判比較,取長補短,整體推進;五是要積極實地調研,認真聽取基層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安全管理的決策部署,做到持續(xù)改進。
第二,檢“檢查”。如果說管理是綜合手段,那么檢查則是一種相對直接的方式。有的單位提倡上級單位要做“服務員、教練員、裁判員”的角色,也就是要起到服務、指導、判定基層單位的作用。對此,筆者認為,上級單位還可作為“質檢員”的角色。作為上級單位的檢“檢查”,則應主要看基層單位的安全檢查是否像匯報材料,是否按規(guī)章制度要求執(zhí)行,簡單來說,就是查“做了沒有,做好好了沒有”。這通常需要從下級單位提供的檢查臺賬中抽取一定數(shù)量比例到最基層單位走訪驗證一下,防止弄虛作假。這種類似于質檢員的抽樣調查方法,既能避免大量干涉下級單位安全管理,又有利于督促下級單位工作做實。
第三,考“考核”。一個全面、客觀、公正的安全考核體系,不僅能夠真實地反映一個單位安全管理的實際情況,為下階段的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參考,而且還可以定性或者定量某單位和某個人的安全績效,通過對考核結果的合理應用,起到獎優(yōu)罰劣,促進安全管理的作用。作為上級單位對下級單位安全管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監(jiān)督安全考核,具體來說,一是要看安全考核體系是否全面、合理,如果從一開始就走偏了,那得到的結果必然不會客觀公正;二是要看是否真正按照考核體系公平公正地進行;三是要看考核的結果是否與評先樹優(yōu)以及經(jīng)濟獎勵與處罰、職務調整等掛鉤,不能“只判決不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