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肖宵
(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一部,河北 滄州 061113)
斗輪取料機,是一種在貯料場側軌道上運行,貫穿料場帶式輸送機中可通過斗輪取料、帶式輸送機輸送物料的設備。取料機作為取裝流程的源頭設備,其狀態(tài)好壞決定整條流程的作業(yè)效率。2016年,黃驊港取料機自動作業(yè)模式全面推廣,操作人員工作地點由原來單機司機室轉移至遠程集控室,通過集控室監(jiān)控界面結合視頻完成對現場單機的操作和監(jiān)控。取料機作業(yè)過程中,由于煤垛垛底設置厚度過小、堆場地面高低不平、大量流壓低臂架、臂架自落等各種原因,取料機在堆垛、作業(yè)過程中,均出現過斗輪啃地問題?,F階段,集控室操作人員作業(yè)模式為“一對多”,即一人控制一條流程中的多臺單機設備。取料機斗輪啃地時,遠程集控室無實時檢測報警,只能通過視頻系統(tǒng)判斷是否啃地,多數斗輪啃地問題無法被操作人員及時發(fā)現。長時間啃地導致輪斗變形,嚴重時可造成輪斗斷裂、脫落,甚至影響單機拉桿、司機室鋼結構等壽命,存在較大的機損隱患,極大地影響作業(yè)效率。后期維修過程中,平均每個輪斗維修至少需要維修人員4人,維修時間4h以及叉車配合,占用較多的維修資源。
黃驊港一期堆場共有6臺取料機和1臺堆取料機,均為斗輪式回轉、行走取料,7臺單機共取料作業(yè)58個場垛。作業(yè)過程中,7臺單機均出現過斗輪啃地問題,且單機不具備斗輪啃地檢測,實時報警功能。取料機斗輪啃地造成的主要問題為輪斗開裂、輪齒變形、輪斗脫落以及螺栓松動,長時間斗輪啃地會造成單機司機室、臂架斜拉梁等鋼結構震動、晃動,影響鋼結構壽命,存在較大機損隱患。統(tǒng)計2021年10月~2022年3月現場檢查人員發(fā)現的斗輪損壞(見圖1)及維修情況,共計上報斗輪問題35次,開展維修次數12次,維修時間約48h。目前,取料機作業(yè)時斗輪啃地問題發(fā)生較為頻繁,且啃地造成的斗輪問題較多,維修時間較長。
圖1 2021、2022年一期堆場斗輪損壞情況統(tǒng)計
針對近兩年取料機斗輪啃地問題進行收集分析,造成取料機斗輪損壞的主要原因為取料作業(yè)過程中斗輪啃地,而造成取料機斗輪啃地的原因主要有堆場地面不平整、取料底層煤垛垛底較薄、取料機臂架自落等3個原因。
取料機臂架自落常見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1)液壓缸密封不良造成內泄;(2)油管或者油缸有氣體,重載作業(yè)時造成臂架自落;(3)液控單向閥損壞或者雜質卡住閥芯,導致無法進行自鎖;(4)無桿腔溢流閥老化或壓力調定較小,負載過大造成無桿腔油缸溢流。如果俯仰液壓系統(tǒng)有泄漏,油缸就無法使臂架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近5年內,一期堆場7臺取料、堆取料機,平均每年出現臂架自落問題2次,均由于液控單向閥損壞和溢流閥老化造成,在不作業(yè)時也會出現臂架自落問題,設備管理人員可隨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處理。臂架自落問題發(fā)生概率小,且隨時發(fā)現隨時處理,其導致的斗輪啃地問題基本可控。
取料機斗輪啃地發(fā)生于作業(yè)底層時,為確保作業(yè)效率且兼顧流機攢垛需求,一般要求煤垛垛底厚度在40cm以下,對應取料機俯仰角度為0.4度左右。自動取料作業(yè)時,俯仰角度和目標位置的閾值為0.2度,造成俯仰最終停機位置距離地面高度和實際設定有誤差。根據前期數據收集,由于堆場不平整、取料機底層煤垛垛底較薄相結合因素造成取料機作業(yè)底層斗輪啃地問題所占比例高達80以上,由此確定取料機斗輪啃地主要原因為取料垛底較薄、堆場不平等現場和設備因素,結合集控室無斗輪啃地報警信號,無法及時發(fā)現、處理等人為因素,最終導致斗輪受損傷。
根據前期調查及分析,制定以下3個目標:
(1)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研究減少由于普遍性問題造成的斗輪啃地次數。
(2)設計斗輪啃地檢測裝置,實時檢測斗輪啃地狀態(tài),并將故障信號傳輸至遠程集控室。
(3)檢測斗輪啃地時,自動抬臂架,減少斗輪受損情況。
堆場不平整和取料機作業(yè)底層垛底較薄是造成斗輪啃地的主要因素,從這兩個方面著手研究,制定預防斗輪啃地的措施。堆場由于煤垛堆存時間、堆存重量不同,普遍存在首位兩端的堆場比中間堆場高,同一個垛位內外兩側比中間位置高的問題。從2016年開始,黃驊港一期堆場陸續(xù)開展維修,堆場底部平整度明顯提升。取料機自動作業(yè)時,以壩基為基準線,每臺取料機控制程序中,均有一個垛底厚度調整參數,一般為-2.1~-2.4,當該參數調整時,取料機對應所有垛位的垛底厚度均會發(fā)生變動,造成垛底厚度高低不同。設置垛底參數過小,部分垛位取料作業(yè)時會出現斗輪啃地問題,設置垛底參數過大,部分垛位底層作業(yè)完畢后垛底厚度超過40cm較多,對后續(xù)流機攢垛帶來一定困難。設備維護人員針對該問題編寫了分場垛垛底厚度調整程序(見圖2),取料機對應每個場垛均有一套獨立垛底厚度參數和俯仰下軟限參數,當取料機對應某個場垛作業(yè)時,控制程序能夠定位場垛信息,獲取取料機取料該場垛作業(yè)時的垛底厚度參數以及俯仰下軟限位參數,實現了取料機不同場垛作業(yè)不同垛底厚度的功能??刂瞥绦蚓帉懲瓿珊?,取料機對每個垛位進行測試,記錄作業(yè)每個垛位的最優(yōu)參數,取料機再次進行作業(yè)時,能夠按照最優(yōu)參數自動作業(yè)。通過以上兩個措施,取料機斗輪啃地次數大幅度減少。
圖2 分場垛垛底厚度調整程序
取料機斗輪啃地預防性措施實施完畢,設備維修人員研究設計斗輪啃地檢測裝置,用于檢測實際斗輪啃地時,將信號傳輸至遠程集控室并自動進行臂架上仰動作,減少斗輪啃地造成的鋼結構損傷。
在取料機上進行斗輪啃地測試,測試實際啃地過程中設備各機構狀態(tài)。測試取料機作業(yè)過程中和對垛過程中兩種常見的啃地狀況,得出最終結論為斗輪啃地時,臂架大幅度晃動、振動,左右不規(guī)律晃動,實際取料機行走、回轉、俯仰動作及取料過程中,無明顯晃動、振動情況。根據測試結果,確定通過檢測晃動及振動情況來實現斗輪啃地檢測。制作合適的斗輪啃地檢測裝置,共測試兩種裝置。
裝置一由底座、合頁以及擋板組成,將底座安裝于取料機司機室內部,當取料機斗輪啃地時,整套裝置隨著臂架晃動,振動強度不足以觸發(fā)擋板。裝置二(見圖3)由滾珠、滾珠承載平臺、漏斗、檢測限位、滾珠收集盒等組成,將接近開關安裝于漏斗路由出口位置,用于檢測滾珠信號,接近開關檢測信號接入取料機控制系統(tǒng)中,能夠讀取接近開關實時信號。滾珠共計8顆,直徑為12mm,滾珠承載平臺直徑為6mm,將該裝置安裝于司機室斜拉梁上,當斗輪啃地時,裝置隨斜拉梁上下晃動,滾珠從承載平臺掉落,通過漏斗下部路由進入收集盒,在程序中成功讀取到滾珠掉落信號,該信號可作為斗輪啃地報警信號。
圖3 斗輪啃地檢測裝置二
根據實際需求編寫程序、遠程集控室畫面及報警功能。程序編寫主要完成以下對滾珠信號采集及處理、斗輪啃地檢測裝置投入/切除、設定檢測裝置啟動條件、裝置誤報警檢測、滾珠重置提醒功能、斗輪啃地檢測報警以及檢測啃地自動抬臂架功能(見圖4)。程序編寫完畢,斗輪啃地檢測裝置具備檢測各個方向傳來的震動信號,能夠將報警信號傳輸至遠程集控室,并及時控制臂架上仰,避免長時間啃地造成機損。測試斗輪啃地檢測裝置穩(wěn)定性及報警信號。取料機正?;剞D、俯仰及作業(yè)過程中,滾珠無掉落情況,斗輪啃地時,啃地檢測裝置遠程能夠報出“取料機斗輪啃地報警,請現場核實”報警信息(見圖5)且臂架自動上漲2度。斗輪啃地檢測裝置投入使用后,和分場垛垛底調整系統(tǒng)進行閉環(huán)連鎖,底層取料作業(yè)過程中,如出現檢測到斗輪啃地報警信號,則將當前垛底厚度增加0.1度進行鎖存,取料機在當前場垛進行第二次作業(yè)時,自動通過調整后的垛底參數進行對垛,實現堆場垛底厚度自動調整功能。
圖4 斗輪啃地檢測裝置功能圖
圖5 遠程集控界面斗輪啃地報警及臂架自動上仰
取料機斗輪啃地檢測及垛底調整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運行情況良好,斗輪啃地次數下降明顯,取料機鋼結構得到有效保護。斗輪啃地檢測裝置的基本原理為檢測斗輪啃地時引發(fā)的設備振動,可以研究更為便捷、以數據判斷為主斗輪啃地檢測系統(tǒng),例如,加速度傳感器和應變傳感器是機械結構健康監(jiān)測中普遍使用的振動傳感器,其作為診斷機械裝備結構損傷的工具,能夠精確收集機械裝備運行過程中的振動信號,通過傳感器測試振動曲線,設置斗輪啃地報警條件,可減少硬件系統(tǒng)安裝與人為干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更多高科技產品能夠運用于取料機保護系統(tǒng)中,提前預警減少取料機鋼結構損傷,避免出現顛覆性機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