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榆龍 陸文武 成文廣 羅健華
(珠海市斗門區(qū)僑立中醫(yī)院骨一科,廣東 珠海 519100)
髖部骨折是臨床常見骨科疾病之一,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好發(fā)于骨質疏松、高齡、腦卒中后遺癥等人群,且具有臥床時間長、并發(fā)癥多、預后較差等特點。近年來,隨著快速康復理念(ERAS)在外科醫(yī)學領域廣泛應用,本研究將其應用于髖部骨折,可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期康復。但受限于髖部骨折獨特生理解剖特征、術后長期臥床等特點,易出現(xiàn)術后疼痛、患肢腫脹、關節(jié)功能減退等問題,繼而影響術后康復質量。中藥熱奄包外敷借助中藥和熱熨手法,可加速骨折術后康復進程[1]。本研究觀察了加味四子散熱奄包治療結合ERAS 應用于老年髖部骨折術后的康復效果,旨在探討中醫(yī)特色治療對其患肢大腿周徑、術后疼痛程度、髖關節(jié)功能、下床活動時間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 月至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62~78 歲,平均(70.25±2.13)歲;分型:股骨頸19 例,粗隆間21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64~79 歲,平均(71.33±2.52)歲;分型:股骨頸17 例,粗隆間23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ERAS 干預:(1)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且無嘔吐癥狀,可間斷給予少量溫水,若吞咽無異常,術后4h 給予少量流食,6h 后給予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術后24h 恢復正常飲食。(2)術后采用預防性和治療性鎮(zhèn)痛護理,根據(jù)VAS 疼痛評分,在鎮(zhèn)痛泵使用基礎上,遵循階梯化疼痛護理管理,術后首日疼痛程度VAS≥7 分者,遵醫(yī)囑使用低劑量的強阿片類藥物或強阿片類藥物;VAS 4~6 分,給予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VAS 1~3 分,采用轉移注意力方式進行疼痛管理。(3)術后24h 協(xié)助患者接受被動鍛煉,術后48h指導進行CpM 鍛煉,術后72h 協(xié)助患者在助行器下進行下床活動,根據(jù)康復情況,適度適量進行負重行走訓練;此外,另需叮囑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不可劇烈活動,不坐低矮凳子,避免過度負重。(4)術后如需引流,根據(jù)引流量于術后2d 內拔出引流管。(5)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訓練,引導科學排出痰液,預防肺部感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同時進行肢體按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定期翻身,做好皮膚管理,預防壓瘡。(6)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優(yōu)勢和可能取得的效果,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疏導安撫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輔以加味四子散熱奄包干預,取藥:紫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吳茱萸各75g,紅花、沒藥各50g,王不留行、五靈脂40g,加粗鹽250g,炒后將諸藥研成粉末,裝入布袋并扎緊備用。使用時用微波爐加熱至70℃,待熱庵包溫度適宜后,外敷腫脹部位,20min/次,2 次/d,自術后當日開始外敷,外敷時注意避開切口,待藥袋溫度變涼后撤掉,連續(xù)干預12d。
1.3 觀察指標 (1)腫脹程度觀察 監(jiān)測兩組術后第5d 患肢大腿周徑,測量部位為膝上20cm 處。(2)實驗室指標觀察 兩組術后第5d 抽取外周靜脈血,應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CRp 水平。(3)下床活動時間觀察 記錄兩組下床活動時間。(4)疼痛程度觀察 監(jiān)測兩組術后第3d、7d、12d 的疼痛程度。參考《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疼痛程度,總分0~10 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嚴重。(5)髖關節(jié)功能觀察監(jiān)測兩組術后1w、2w、1 月、2 月的髖關節(jié)功能。參考《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7 個維度,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髖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或配對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患肢腫脹程度比較 術后第5d,觀察組患肢大腿周徑(42.07±1.75)cm,小于對照組(47.27±1.63)cm(P<0.05)。
2.2 兩組術后CRp 水平比較 術后第5d,觀察組血清CRp 為(6.81±1.27)mg/L,低于對照組(15.72±1.76)mg/L(P<0.05)。
2.3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5.78±0.82)d,短于對照組(10.36±1.59)d(P<0.05)。
2.4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術后第3d、7d、12d的VAS 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各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術后各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髖功能康復效果比較 兩組術后1w、2w、1個月、2 個月的Harris 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各時間點Harri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術后各時間點Harris 評分比較(,分)
髖部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見損傷之一,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臨床致死率和致殘率居高。有研究報道,髖部骨折1 年后死亡率可高達14%~36%[2]。分析是可能是由于高齡患者身體功能減退,多伴有基礎病,對手術耐受度降低;髖關節(jié)特殊生理解剖特點,骨折后不易愈合,且需長期臥床休息,致使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術后部分肌肉、神經(jīng)損傷或缺如、術后疼痛、患肢水腫等,會影響患者主動下床活動意愿,并易引起患肢活動功能障礙;圍術期身心不良應激,降低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3]??梢?,在髖部骨折術后加強管理,加速康復速度,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則突顯得尤為重要。
ERAS 理念是指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的管理理念,在圍術期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相關風險因素,減輕手術造成的身心應激反應,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加快患者術后康復,最大限度促進臨床轉歸[4]。本研究采用ERAS管理,讓患者早期恢復正常飲食,并結合良好鎮(zhèn)痛管理和早期去除留置管方式,并減少術前心理應激反應,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主觀能動性,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以緩解患肢腫脹,縮短康復時間,促進患者及早下床活動,改善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5]。
中醫(yī)認為,髖部骨折后經(jīng)絡受損,血不循經(jīng),溢于脈外,瘀滯于肌膚腠理,瘀積不散引起肢體腫脹,此外經(jīng)絡受損,血瘀阻塞經(jīng)絡,并阻滯氣機,而不通則疼。本研究當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為治法,促使經(jīng)絡通、氣機暢,腫痛自消[6]。采用加味四子散熱奄包外敷,組方中的紫蘇子行氣通絡,散寒祛濕;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白芥子疏通經(jīng)絡,消腫止痛;吳茱萸散寒止痛;紅花、王不留行通經(jīng)活血;沒藥散瘀定痛,消腫生肌;五靈脂行血止痛;粗鹽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將上述諸藥制備成藥包加熱外敷,通過熱能促進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滲透進腫脹部位,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循環(huán),促進局部新陳代謝,促進腫脹消退,緩解疼痛,減輕局部嚴重反應,加速骨折術后康復。
CRp 是重要的急性期反應蛋白,能反映創(chuàng)傷應激程度的炎癥水平和機體應激水平。骨折術后早期鎮(zhèn)痛可加速康復,減少疼痛刺激引發(fā)的糖代謝異常、血壓升高、機體代謝紊亂等問題,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Harris 評分是臨床評價髖關節(jié)功能的有效測量工具,適用于各種髖關節(jié)疾患的療效評價,強調疼痛和功能的重要性。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血清CRp、患肢大腿周徑、各時間點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下床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各時間點Harris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相較于ERAS 管理,加用加味四子散熱奄包外敷,可促進患肢消腫,抑制CRp 表達,緩解術后疼痛程度,縮短下床活動時間,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
綜上,加味四子散熱奄包結合ERAS 應用于老年髖部骨折術后,能減輕患肢腫脹程度,減輕術后疼痛,減少應激反應,利于術后下床活動,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