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陶淵明詩對初盛唐時期九月九日詩的影響

        2023-01-11 09:15:43佐野誠子李寅生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王績全唐詩茱萸

        (日)佐野誠子 著,李寅生 譯

        (1.日本名古屋大學 人文學研究科,日本 名古屋 464-8601;2.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以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為題材的活動和詩詞是比較多的。在重陽節(jié)時,人們就會進行“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等活動。當然,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詩句也是比較多的,這種風俗的實際狀況會因時代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一些差別。筆者在《六朝學術(shù)學會報》第十號發(fā)表論文《歲時記與歲時詩——六朝時期九月九日詩的兩種傾向》,就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在六朝時期的兩種類型進行研究,又就與唐代之后詩歌的不同做了闡述。六朝時期九月九日詩與陶淵明《九日閑居》中的吟詠菊、酒的詩已廣為人知,但在六朝時期與陶淵明類似的九月九日詩幾乎沒有,屬于孤立存在的現(xiàn)象(1)關(guān)于這個問題,長谷川滋成在其《陶淵明的精神生活》(汲古書院1997年版)已有所論述。。在陶淵明之外的詩歌中,有重陽節(jié)宴席上吟詠的公詩。然而,在這里吟詠的并不全是“登高”“菊花酒”“茱萸”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的風俗記錄可由歲時記和類書引用的資料中得到確認,至少這是在公共場合留下的記錄。正如這些記錄說明的那樣,進入唐代之后,“登高”“菊花酒”“茱萸”的風俗流行開來,詩歌也頻繁地吟詠這些內(nèi)容了。如前面筆者的論文所述,這些內(nèi)容變化的背景是六朝時期風俗的雅、俗問題,與陶淵明詩中出現(xiàn)的菊、酒等習俗是否一樣還有待于進一步推定。在南北朝統(tǒng)一之后的唐朝,六朝時期的雅、俗意識并沒有得到繼承,從類書和歲時記等文獻知識來看,為了引入這些風俗,現(xiàn)在看來類似的吟詠重陽節(jié)風俗的詩歌是否增加?由此還要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在前文的末尾提到的初唐之后以九月九日為題材的詩中,清楚地襲用陶淵明故事的詩有幾首,但因篇幅所限,其中的意義這里不做深入的考察。

        在唐朝時,以九月九日為題材的詩歌數(shù)量較多,筆者僅引用《全唐詩》的數(shù)量就達,300首以上。以此為對象的作品數(shù)量很多,還有因為受陶淵明影響的作品在初盛唐時期的類型問題,本文將以從初唐至盛唐為對象,對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受陶淵明九月九日詩影響的各種問題做一個考察。

        一、初唐九月九日的應制詩

        無論是六朝,還是在唐代,作詩有在公開的場合,也有在私下的場合。在六朝的九月九日詩中,陶淵明的情況有些例外,基本上陶淵明是在私下作詩的詩人,而其他詩人九月九日詩幾乎都是在公開宴會上作的詩。即使是在唐代,這兩種類型的詩還是有所區(qū)別的。首先看一下唐代應制詩中以九月九日為題材的作品。

        初唐時,應制詩創(chuàng)作特別盛行時期是在唐中宗李顯的景龍年間(707—710)。皇帝任命有詩才的人擔任修文館學士等職,讓他們舉辦宴會,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2)參見高木重俊先生《中宗時期的宮廷詩人》(《初唐文學論》,研文出版社2005年版)。該書在第396-400頁列舉了景龍年間舉行宴會時,應制詩作者的一覽表。。

        在初唐時期九月九日宴會上的應制詩中,現(xiàn)存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中宗舉辦的宴會上。中宗景龍二年(708)在慈恩寺、同為景龍二年九月在總持寺浮圖、景龍三年在臨渭亭,都舉辦過重陽節(jié)的宴會。此時創(chuàng)作的應制詩分別流傳下來的是30首、4首、24首(3)在《全唐詩》收錄的景龍二年九月的詩中,上官昭容與崔滌的詩為同一首。又,景龍三年九月的詩據(jù)《唐詩紀事》卷一記載,引用的是應制詩參加者的人名及所用韻字的對句。合計有24人,與《全唐詩》收錄的情況一致。但《全唐詩》除此之外還收錄有李嶠的《九日應制得歡字》。李嶠的“得歡字”,與宋之問為同一韻字,并且首聯(lián)相同。安東俊六先生在其《宋之問詩異說》(《杜甫研究》,風簡書房1996年版)中認為:此時宋之問不在長安,應以李嶠之作為準。。

        慈恩寺有大雁塔,高三百尺,為收藏玄奘三藏帶回天竺經(jīng)典的建筑物;總持寺為隋大業(yè)元年(605)隋文帝所建,浮圖為佛塔之意;臨渭亭是當時長安郊外的建筑,中宗經(jīng)常在此進行歲時行樂。只有臨渭亭之事記載不清,景龍二年慈恩寺、總持寺舉行的重陽節(jié)宴會是在塔上面進行的,屬于一種登高的行為。在實際的詩句中,也有散見的“登高”文字(4)如在總持寺所作的應制詩中,趙彥昭詩有“登高陟梵宮”(《全唐詩》卷百三)之句,蕭至忠詩有“登高凌寶塔”(《全唐詩》卷百四)之句等。。

        吟詠宴會的詩都是什么樣的呢?在景龍三年臨渭亭舉行的宴會上,主辦者唐中宗作《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全唐詩》卷二)。其序文是:

        陶潛盈把,既浮九醞之歡。畢卓持螯,須盡一生之興。

        人題四韻,同賦五言。其最后成,罰之引滿。

        “盈把”,典出于南朝宋檀道鸞《續(xù)晉陽秋》(5)《藝文類聚》卷四·歲時部·九月九日等所引。:“陶潛無酒,坐宅邊菊叢中,採摘盈把,望見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闭绾竺嫠觯谔拼旁戮湃赵娭薪?jīng)常使用陶淵明的這個典故?!熬裴j”,典出于托名晉葛洪所撰《西京雜記》卷一中,指正月開始制作、八月完成的美酒。對句中畢卓的故事,出自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篇等書籍的記載。晉畢卓曾說:“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柏浮酒池中,便了足一生?!比欢?,這些記載并不是與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有關(guān)的故事。

        在序文的后半部分,說明了作詩的原因。四韻五言,即作五言律詩,最后完成的要罰滿一杯酒。也就是說,如同六朝時期三月三日曲水之宴一樣,這里只不過是一種作詩的游戲。據(jù)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一載:韋安石、蘇瑰詩先成,于經(jīng)野、盧懷慎最后成,罰酒。

        中宗本人所作詩全文如下: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這首五言律詩最值得注意的是,頸聯(lián)的對句“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長房,指東漢的方士費長房。據(jù)吳均《續(xù)齊諧記》載:費長房有弟子桓景九月九日有大災,因作絳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便消除了災難。而“彭澤”,是指陶淵明一度擔任彭澤縣令時的稱呼。在這里,陶淵明與菊便聯(lián)系在了一起。第七句中的“龍沙”,是從前九日去登高時的知名場所(6)據(jù)《豫章記》(《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五、《太平御覽》卷三十二所引)記載:“龍沙在郡北。帶江沙甚潔白,高峻而陂,有龍形,俗為九日登高處?!边€有出典并不明確的類似表現(xiàn)有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三十九?!对フ掠洝穼佟端鍟肥凡康乩眍悾洖槔状巫谒?。。在唐中宗的詩中,引用的便是這個典故。

        初唐時,菊花酒、茱萸、登高不僅是由書籍中獲得的知識,實際上也是重陽節(jié)宴會上的風俗。其中的證據(jù)是,中宗每次都親自創(chuàng)作御制詩,而且在奉和的應制詩中也有大量這類習俗的反映。在這些詩歌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使用菊與茱萸的對句。如蘇瑰《得暉字》(7)正確的詩題應為《奉和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暉字》,因為其他作者的詩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由于場所不同,有的詩缺“奉和”二字),故在臨渭亭所作的應制詩詩題只有“得某字”的部分。(《全唐詩》卷四十六)有“菊氣先熏酒,萸香更襲衣”之句、韋嗣立《得周字》(8)在《文苑英華》卷一百六十九和《全唐詩》卷九十六中,第五至七句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作“秋變銅池色,晴添銀樹光。年年重九慶……”。(《全唐詩》卷九十一)有“枝上新萸采,樽中菊始斟”之句等。在臨渭亭所創(chuàng)作的全部24首應制詩中,實際上有11首是包含有菊和茱萸的對句。其他如閻朝隱《得筵字》(《全唐詩》卷六十九)詩中也有“茱菊酒”的表現(xiàn),詩中所言及的菊和茱萸或許是某個地方。這種傾向在景龍二年的第二次重陽節(jié)詩會中,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情況。

        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皇帝舉辦的宴會中,如類書和歲時記所記,流行的重陽節(jié)風俗確實是存在的。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南朝向北朝交替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文化斷層,從書籍中得到的知識可知并沒有形成新的風俗。正因為如此,菊才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九月九日的應制詩中。如中宗的序文和詩所示,在應制詩中由重陽節(jié)的菊聯(lián)想到陶淵明的故事和詩是否是作為其表現(xiàn)而出場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如中宗的詩所示,陶淵明與菊聯(lián)系在一起的表現(xiàn),并沒有出現(xiàn)在中宗之外的24人中。在其他場合的重陽節(jié)中應制詩中,大概的情況亦是如此。推究起來,在這些應制詩中并沒有使用典故表現(xiàn)的作品。涉及的有關(guān)詞語,因為景龍二年的重陽節(jié)是在佛寺中舉行的,使用的佛教用語較多,中宗雖然使用了陶淵明的典故,但有關(guān)茱萸的典故在費長房等人的作品中卻沒有看到。

        在這其中有唯一例外的,便是沈佺期的《得長字》(9)原文版本據(jù)陶敏注《沈佺期全集校注》,中華書局2001年版,卷三;《全唐詩》卷九十六。:

        御氣幸金方,憑高薦羽觴。魏文頒菊蕊,漢武賜萸房。

        秋變銅池色,晴添銀樹光。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頷聯(lián)的菊與茱萸相對,分別屬于用典的表現(xiàn)。魏文,即魏文帝曹丕。在《與鐘繇書》(10)《藝文類聚》卷四·歲時部·九月九日所引。中,曹丕吟詠了菊的長壽功效,并賜菊與鐘繇。菊蕊,為菊的花蕾。即使是在其他的應制詩中,“菊蕊”之語也顯得比較令人矚目,這些內(nèi)容也是六朝詩中看不到的詞語。許曼麗在其《重陽詩歌》中認為,菊花開為冬之始,九月重陽時期吟詠的菊花完全是不符合實際的,她對此提出了疑問(11)參見許曼麗《重陽詩歌——以詩語、歌語和節(jié)日為中心》,《慶應義塾大學紀要·語言·文化通訊》三十五,2005年版,第167-168頁。。尤其是長安,處于南朝首都建康以北的位置。重陽節(jié)時,雖然有人喜歡菊花,但菊花并未開放,這樣的狀態(tài)或許只能出現(xiàn)在宴席上了。漢武,即漢武帝劉徹,在《西京雜記》卷三中有九月九日武帝賜茱萸與宮人的故事。如此看來,使用與中宗不同的典故便包含有菊與茱萸了。

        那么,為什么其他詩人不使用這樣的典故呢?因為在臨渭亭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宴會的應制詩中,作詩是要使用韻字,詩歌創(chuàng)作的游戲性比較強。如果是競賽的話,在沒有考慮成熟之前作詩用典需要謹慎對待,否則不是浪費時間嗎?在整個的詩歌中,缺乏典故的表現(xiàn),推測這或許是物理上的限制。但即使是這樣,在景龍二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同樣是在重陽節(jié),類似的典故完全沒有出現(xiàn)在詩歌中(當然,創(chuàng)作應制詩有競賽的可能性)。以陶淵明開始的重陽節(jié)使用典故作詩的風氣并沒有進入高潮,作詩的條件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下面再看一下當時參加宴會詩人的技能。如按《唐詩紀事》卷一的記述,景龍二年于臨渭亭參加重陽節(jié)宴會的有韋安石、蘇瑰、李嶠、蕭至忠、竇希玠、韋嗣立、李迥秀、趙彥伯、楊廉、岑羲、盧藏用、李咸、閻朝隱、沈佺期、薛稷、蘇颋、李乂、馬懷素、陸景初、韋元旦、李適、鄭南金、于經(jīng)野、盧懷慎。除李嶠、蘇颋、沈佺期之外,其他人多為名不經(jīng)傳之人。這些在中宗文學集團的作詩者,是修文館學士的主要人物,在臨渭亭重陽節(jié)的宴會上,并不是人數(shù)眾多的大規(guī)模詩作之會。據(jù)《全唐詩》記載(12)參見高木重俊先生《中宗時期的宮廷詩人》(《初唐文學論》,研文出版社2005年版)。:數(shù)一下參加者現(xiàn)存的詩作數(shù)量,除了趙彥伯是超過20首達22首之外,其他人不過十數(shù)首,甚至僅有數(shù)首而已。其中竇希玠、李咸、陸景初、鄭南金、于經(jīng)野五人在臨渭亭僅作詩一首,楊廉在《全唐詩》中收錄,2首,為九月九日在慈恩寺和臨渭亭之作。

        在這些保留下來的詩歌中,詩人們的一個共同之處在于應制詩過多。當然也有在其他場合作詩的可能性,但因缺少評價,故未能傳之后世。從這一點來看,應制詩因為是為應制而作,如果在當時記錄了下來,便可以保存到最后。如沈佺期的詩作有名,像他這樣的人當場作詩會引經(jīng)據(jù)典,把所見所聞以對句的形式寫了下來。他的詩歌流傳方式大概是這樣吧!在這樣的場合中,中宗的詩作雖然有問題,但因為是皇帝的御制,事前已經(jīng)有了準備,或事后也有修改的可能。實際上,中宗的后宮上官昭容、中宗及皇后韋后、女兒長寧公主和安樂公主的詩作,均有可能出現(xiàn)代筆的情況。

        再看一下于另外場合所作的“應制詩”。如下一節(jié)所述,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的詩歌中佳作較多,但多為吟詠望鄉(xiāng)的內(nèi)容。但應制詩則不同,它不只吟詠望鄉(xiāng)。無論能否參加宴會,人們都以能夠參加由皇帝主辦的宴會而感到榮耀。在重陽節(jié)的聚會上詩人們以什么為主題創(chuàng)作呢?正如前面魏文帝《與鐘繇書》所說:“思食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服用菊花之后,可以達到長壽的效果。詩人們雖然吟詠了重陽節(jié)的情形,但在詩的結(jié)尾卻表達了對皇帝的祝福長壽之意。前面沈佺期詩中的第八句“日月奉天長”,便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夠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天長地久。閻朝隱《得筵字》(《全唐詩》卷六十九)的尾聯(lián)“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表達的意思也是如此。說到底,這種宴會始終充滿了快樂。因為無酒而感嘆的陶淵明的故事和詩,在這里是完全不存在的。由于這個原因,在應制詩中使用陶淵明的典故會多少有些顧忌,這樣的推理也是成立的。

        二、登高的感慨

        從九月九日的應制詩來看,類書和歲時記所寫的重陽節(jié)風俗從初唐皇帝舉辦的宴會上就已經(jīng)進行了。在私人的場合中,吟詠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的詩歌有哪些呢?

        唐代的九月九日詩也有佳作,在膾炙人口的作品中,以思念家鄉(xiāng)的內(nèi)容居多。而最有名的莫過于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3)《王右丞集箋注》卷二百十八,以下簡稱“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的自注是“時年十七”,按通行的說法,是王維因參加科舉考試于開元五年(717)在長安時所作。

        在中國,登高之后一般會發(fā)出很深的感慨(14)關(guān)于中國古代登高行為的歷史及文學表現(xiàn),參見宇野直人《登高的變遷》(《中國古典詩歌的手法與語言——以柳永為中心》,研文出版社1991年版)及瞿明剛《試論中國文學的登高主題》(《江海學刊》1994年第2期,總第170期)。。登高的風俗在古代是與正月初七的人日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到了唐代則和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此時,登高既有皇帝舉辦的宴游之會,也有朋友、同士之間的遠足(15)參見中村喬《中國的年中行事》(平凡社1998年版)。。登高沒有朋友相伴時,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詩人而言,便會特別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感嘆個人孤獨的同時,便作詩以為排遣感情(16)松田稔在其《唐代登高詩起源考》(《漢文學會會報》二十一,1975年版)一文中認為:到了唐代,登高的風俗已與九日詩聯(lián)系在了一起,唐代離開故鄉(xiāng)的詩人較多,因此望鄉(xiāng)之念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吟詠的詩歌中。。

        王維還有《奉和圣制重陽節(jié)宰臣及群官上壽應制》的五言古詩(《王右丞集》卷十一∕《全唐詩》卷百二十七)。這是于玄宗皇帝時所作的應制詩,末尾二句是“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菊花節(jié),即重陽節(jié),每年都要舉行,群臣在柏梁臺奉承漢武帝作詩之事也被寫入詩中。當然,望鄉(xiāng)之思并沒有出現(xiàn)在詩中,與作詩的場面相比,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生了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兄弟”詩中并沒有菊花出現(xiàn),但王維的這首詩屬應制詩,因此,王維本人要把重陽節(jié)與菊花聯(lián)系在一起。在私下的場合,如前所述,應制詩中的菊與茱萸的對句幾乎是沒有的。這樣的風俗并不是不流行,而為了追求自由的表達,則要避開對句的形式。也可能是需要避忌的作品得到優(yōu)秀的評價才被保留了下來,這大概也是自然之事了!

        在陶淵明本人保留下來的作品中,并沒有在九月九日身上插著茱萸之事,也沒有登高。由此看來,九月九日登高思念家人和朋友的詩與陶淵明并無聯(lián)系。王維的“山東兄弟”也沒有陶淵明的影子,但在重陽節(jié)時陶淵明也有言及九月九日的詩。

        崔國輔《九日》(《全唐詩》卷百十九)詩出現(xiàn)了登高和菊的內(nèi)容,并且也言及了陶淵明: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xiāng)。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崔國輔是舊、新《唐書》中均無記載的人物,但據(jù)《新唐書》集部·別集類所著錄的《崔國輔集》及《文獻通考》卷二四一集部·詩《崔國輔集》所附的注記可知,他是開元十三年(725)的進士,歷任許昌令、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其后因事被流放竟陵郡(湖北省)。如果說這首詩為在湖北之地所作,結(jié)句的“三年楚客”便說明在此已經(jīng)流放三年了。

        陶淵明對王弘的贈酒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這酒送到了自己居住的地方。與陶淵明相比,崔國輔流落異鄉(xiāng),因此不免悲從中來,淚灑衣裳。

        三、籬與菊

        從九月九日詩中的“登高”“菊酒”“茱萸”三個要素來看,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菊酒”。

        還有全面利用《續(xù)晉陽秋》王弘送陶淵明酒的故事而寫的詩。王績《九月九日贈崔使君善為》(《東皋子集》卷中∕《全唐詩》卷三十七)約作于貞觀七年(633)前后(17)創(chuàng)作年代的推定,據(jù)康金聲、夏連保校注的《王績集編年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王績因為仕于隋朝,入唐后不仕,于是過起了隱居生活。為了表達對陶淵明的尊敬之意,便積極地言及陶淵明之事。其尊敬陶淵明的理由,便是認為陶淵明是與世俗社會決絕、過著隱居生活的先達(18)關(guān)于王績把陶淵明看做是最早的隱者,并且對其傾心之事,參見高木重俊《王績的文學》(《初唐文學論》,研文出版社2005年版)。道坂昭廣在其《論王勃、楊炯心中的陶淵明形象》(《未名》十二,1994年版)第四節(jié)中認為:王績所憧憬的陶淵明在六朝作為隱者的形象并沒有什么變化。。

        野人迷節(jié)候,端坐隔塵埃。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jié)回。

        映巖千段發(fā),臨浦萬株開。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

        詩題中提到的崔善為,為當時屬于王績居住的龍門(山西)下面的秦州(19)據(jù)《舊唐書》卷百九十二“隱逸傳·王績”載:“王績,絳州龍門人。”但據(jù)《舊唐書》卷三十九“地理志”載:“龍門……武德元年于縣置秦州,領(lǐng)龍門、萬泉、汾陰四縣。貞觀十七年,廢泰州及芮縣,以龍門、萬泉屬絳州,汾陰屬蒲州?!饼堥T一度屬秦州。知事。在王績的別集《東皋子集》中,王績友人呂才寫的序文有如下一段:

        貞觀中,京兆杜松之、清河崔君善繼為(20)原文的“為”字缺遺,今據(jù)事實增補。本州刺史,皆請與君相見。君曰:“奈何悉欲坐召嚴君平!”竟不見。崔、杜高君調(diào)趣,卒不敢屈,但歲時贈以美酒、鹿脯,詩書往來不絕。

        贈詩的崔善為雖然沒有直接見到王績,但在每個季節(jié)都會給王績贈送禮物,而且詩書往來不斷。這首詩談到了自己與崔善為的關(guān)系,并且也列舉了陶淵明與王弘之事。末尾的“無人送酒來”,或許是婉轉(zhuǎn)地表達了向崔善為乞酒之意吧(21)崔善為的答詩是《答王無功九日詩》,見《全唐詩》卷三十八。!王績好酒,而王績的侄孫王勃卻用陶淵明的故事寫下了對贈酒表示感謝的五言絕句(22)王勃的《九日》詩是:“九日重陽節(jié),門門有菊花。不知送來酒,若個是陶家。”。

        又,在九月九日詩中還經(jīng)常有言及“東籬酒”的各種表現(xiàn),這些詩當然是源自于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五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是《飲酒二十首》其五只有菊花出現(xiàn),并沒有直接與重陽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說到《飲酒二十首》的話,其二應該是與重陽節(jié)有著很深的關(guān)系。

        水質(zhì)管理:田間水層始終不能低于溝面。高溫季節(jié),適當灌水調(diào)水溫,避免燙死泥鰍。若水質(zhì)較差,選用水質(zhì)改良劑和微生物制劑調(diào)水、改水。

        在《文選》卷二十三中,《飲酒二十首》中的其五、其七被收錄在“雜詩”二首中,《飲酒二十首》從總體來看并沒有表明季節(jié)。在表現(xiàn)菊花季節(jié)的詩中,重陽節(jié)的菊花又與東籬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籬菊”詩語便已出現(xiàn)在庾肩吾、庾信父子的作品中了,這些作品有對重陽節(jié)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但詩題中并沒有明確出現(xiàn)重陽節(jié)之語。江總《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詩(23)《陳詩》卷八;創(chuàng)作時間如按傳記事實來看,當為入隋后所作。為登高后所作,所吟詠的“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是把九月九日與籬菊最早聯(lián)系在一起的例子了(24)參見大上正美《〈飲酒〉其五試解》(《阮籍·嵇康的文學》,創(chuàng)文社2000年版)。但大上的論文認為,江總詩中的“籬下菊”并無陶淵明的意識。。

        在唐代的九月九日詩中,并沒有在籬菊中單獨描寫籬下盛開之菊的即興之例。來看一下孟浩然的《途中九日懷襄陽》(25)《孟浩然集》卷三/《全唐詩》卷百六十作《九日懷襄陽》。:

        去國似如昨,倏然經(jīng)杪秋。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閑池上樓。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

        襄陽(湖北)為孟浩然的故鄉(xiāng),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孟浩然已經(jīng)離開了故鄉(xiāng)。按此推斷,在玄宗的開元盛世時,孟浩然或為參加科舉考試而去了長安,結(jié)果可能因為沒有做官回家時所作吧!

        峴山,為襄陽的山名,孟浩然在故鄉(xiāng)時經(jīng)常與友人多次登臨此山。宜城,為湖北省的城市,是著名的美酒產(chǎn)地。葛強,晉將軍山簡的部下,山簡喝醉后,曾聯(lián)系葛強,人們?yōu)橹鞲?,事見《世說新語》任誕篇。又,山簡擔任襄陽刺史,晉習鑿齒《襄陽記》(《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四十三等所引)記載了他與劉弘等同登望楚山,參加九月九日宴會之事。

        這首詩雖然選取了與故鄉(xiāng)襄陽有關(guān)的地名和典故,但“籬下菊”卻是襲用了陶淵明之事。陶淵明隱居的柴??h與孟浩然的故鄉(xiāng)襄陽,在地里上是分離的。

        即使是借指他鄉(xiāng)之事,在唐代九月九日詠“籬菊”的詩中,不僅有這方面的內(nèi)容,還有更多的詳細描寫。如李嘉裕的《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全唐詩》卷二百七)中的“籬邊黃花為誰開”和杜甫的《九日寄岑參》(《杜詩詳注》卷三/《全唐詩》卷二百十六)中的“是節(jié)東籬菊,紛披為誰秀”等便是如此。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五的“東籬菊”給人不是寂寞的印象,如果了解陶淵明全部作品的話,就會從其孤獨的詩人形象中想象(26)關(guān)于陶淵明的孤獨感,有以斯波六郎的《論陶淵明的孤獨感》(《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巖波書店1958年版)為主的多篇論文。到“東籬菊”或許也是寂寞的。在與九月九日無關(guān)的唐代詩歌中,“東籬菊”的出現(xiàn)并不全是描寫寂寞(27)如盧照鄰《山林休日田家》中“南澗泉初冽,東籬菊正芳”等,表現(xiàn)的是個人生活的一面,描寫的是田園生活的悠閑。詳細內(nèi)容參見道坂昭廣《論盧照鄰眼中的陶淵明形象》(《人文論叢【三重大學】》十二,1995年版)第三節(jié)。,九月九日雖有感傷的成分,但或許并不一定用菊來表現(xiàn)。

        與九月九日有直接聯(lián)系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那就是菊在東籬也有不開的情況。因為不能牽強附會地聯(lián)系在一起,與陶淵明有關(guān)故事的文章只是把菊從東籬菊中替換了下來(28)類似的詩收錄在李嶠的詠物詩中,張庭芳對唐代人物注釋的寫本流傳到日本(胡志昂編《日藏古抄李嶠詠物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這其中有關(guān)“菊”的詩“今日黃花脫,無復白衣來”之句,據(jù)張庭芳的注釋:“陶淵明九月九日采菊東籬下,江■(這個字難以判斷,從內(nèi)容來看應為“州”字)刺史王弘使著白衣來載酒來”。其事典出《晉書》。又,《太平御覽》卷三十三引《續(xù)晉陽秋》《藝文類聚》作“宅邊菊叢中”“宅邊東籬下菊叢中”。。

        四、彭澤令陶淵明

        在六朝時期,與作為詩人、文學家相比,作為隱者的陶淵明更為人們所熟知,《宋書》的隱逸傳也曾經(jīng)給他立傳。

        九月九日詩中引用陶淵明故事的典故雖然是在唐代以后,但實際上不局限于六朝時期吟詠的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的詩,把陶淵明的故事和陶淵明詩作為典故的表現(xiàn),還有襲用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記》(29)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參見釜谷武志《六朝時期的陶淵明評價》(《未名》七,1988年版)。。

        陶淵明的形象進入唐代之后開始發(fā)生了變化。如按道坂昭廣先生的研究,從呼為陶征士的隱者和田園詩人人物像,到稱呼為彭澤令的變化,是把注意的焦點放在了陶淵明內(nèi)在的一面上(30)參見道坂昭廣《論王勃、楊炯心中的陶淵明形象》(《未名》十二,1994年版)。又,道坂在其論文中認為:紀昀在對《文心雕龍》的眉批中介紹,陶淵明的稱呼在六朝時是“征士”,但到了唐朝時呼為“彭澤”,這不單是稱呼的變化,也反映了人物形象的變遷。。他被描寫成即使是擔任了“彭澤”縣令的官職,也要守住精神上的充實人物。

        唐代的九月九日詩,變成專指陶淵明本人的詩語,作者是把贈詩的對方看做是與陶淵明一樣的人物了。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全唐詩》卷百五十五)寫道:

        且與近尋陶彭澤,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晚年隱棲于少室山(河南省)。登高的望仙臺,為漢文帝時所建。文帝因為是迷信神仙的人物,所以從第一句至第六句都使用了這方面的典故,而第七句出現(xiàn)了所指陶淵明的彭澤之語。詩題中的劉容,其人其事不詳。明府,指郡守和縣令之類的官職,或認為知事比較準確。由于這個原因,才使用了彭澤令(令,與宰同義)這個名稱。王績把自己比喻成陶淵明,把對方比喻成王弘,而在這首詩中則是把對方比喻成陶淵明,一起飲酒成為其中的誘因。

        蕭穎士《重陽日陪元魯山德秀登北城,矚對新霽,因以贈別》(《全唐詩》卷百五十四)詩具有明顯的意圖,他是把對方比喻成陶淵明了。詩題中提到的元德秀,為當時的魯山縣(河南省)令。蕭穎士與他一起登城,在臨別之際作了這首詩。按照蕭穎士的自注,元德秀有隱棲之意,故寫詩相贈。開頭的六句描寫的是秋雨之景,之后描寫的是:

        彭澤興不淺,臨風動歸心。

        從知事有隱棲之志的內(nèi)容來看,元德秀以陶淵明為榜樣也屬于自然的聯(lián)想,或許元德秀是一位高潔之士。這首詩總體是一首五言古詩,末尾也表達了蕭穎士自己的隱棲之意。

        如這二首詩所示,陶淵明作為人們熟知的人物在唐代固定地稱為彭澤令已沒有異議。如果把陶淵明精神在內(nèi)的人物評價也包含于其中,以此來比喻對方應該是沒有什么惡意。

        再來看一下詩人把自己比喻為陶淵明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人物形象與稱呼稍稍存在著差異。李白《九日登山》(《李太白集注》卷二十/《全唐詩》卷百七十九)開頭的八句提到了有關(guān)陶淵明之事,他把自己比喻成陶淵明: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按照王琦所說,這首詩是李白與宣城(安徽省)別駕一起登上新筑的臺時所作,據(jù)說詩題缺一部分內(nèi)容,因為自己是“不得意”之人,因而無酒。繼之描寫了宴會中的情形,吟詠了宴會之后的寂寞,最后的“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發(fā)出了宴會時還沒有發(fā)出的聲音。

        在不是九月九日詩的李白詩中,也有把對方比喻高潔陶淵明的情形,而且這種比喻陶淵明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31)大石根文次郎的《陶淵明研究》(早稻田大學出版社1967年出版)第三篇“歷代人物、文學評論研究”李白項,介紹了相關(guān)的實例。。在九月九日的詩中,既有把陶淵明與自己合體表現(xiàn)其人品高潔的一面,也有把自己比喻成懷才不遇之人的一面。同為李白所作的《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李太白集注》卷二十一/《全唐詩》卷百八十)詩的末尾,有“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之句,說明在戰(zhàn)亂的年代東籬之下的陶淵明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正如蕭士赟所評價的那樣:“此言淵明不足群者,蓋用武之時,儒士必為所輕,太白其以淵明自況乎?”作者似乎把自己的無力也比作陶淵明了!雖不是九月九日的詩,李白《感遇四首》其二(《李太白集注》卷二十四/《全唐詩》卷百八十三)也有東籬之菊無人采的描寫,發(fā)出了自己為世所棄的感嘆(32)李白《感遇四首(其二)》(《李太白集注》卷二十四/《全唐詩》卷百八十三)詩:“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

        五、結(jié)語

        在唐代的歲時詩中,有關(guān)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的詩與其他歲時詩相比,其存在感較大。在有代表性的唐詩選集《唐詩選》《唐詩三百首》中,收錄有每個歲時的數(shù)首詩,《唐詩選》收錄九月九日詩八首,其他如人日、清明、三月三日詩各一首,《唐詩三百首》中收錄有九月九日詩三首,其他如八月十五、除夜、寒食詩各一首。與其他歲時詩相比,選的這類詩還是比較多的。吟詠悲哀內(nèi)容的詩較多,為文學表現(xiàn)增加了深度,由此也引起了令人感動之事。

        為什么重陽會引起悲傷之情?因為秋天是草木枯萎、生命力衰弱的季節(jié),它與登高習俗聯(lián)系在一起,發(fā)出的望鄉(xiāng)之念的感慨比較多。在陶淵明詩等豐富的典故中,其表現(xiàn)具有多樣性,不僅帶來了深度,而且產(chǎn)生了很多佳作。

        進入唐代之后,九月九日詩表現(xiàn)的陶淵明故事、詩歌已成為典故,其中的習俗也有了一些變化。無論是皇宮,還是私人的場合,沿襲的仍然是六朝時期一般的菊酒習俗。而同樣一般的身插茱萸之事,雖然作為《續(xù)齊諧記》中費長房故事和漢武帝故事的典故,但出現(xiàn)的并不多,與陶淵明相比出現(xiàn)的頻率是極端少的。也就是說,陶淵明其人及其故事從隱者與飲酒的角度來看,其表現(xiàn)是被利用而已。

        說到菊,就會想到陶淵明,王弘贈酒于陶淵明的故事和陶淵明詩(《文選》所收《飲酒二十首》其五、其七)的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初盛唐時期的九月九日詩沿襲了陶淵明《九月閑居》詩等故事,才出現(xiàn)了如此的表現(xiàn)。

        陶詩讀后令人感到世界、宇宙之廣,進而產(chǎn)生了對生命的感慨,但在唐代的九月九日詩中,吟詠廣大世界中的孤獨之作卻不少。

        在唐代詩人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陶淵明印象,這些印象在詩人的生涯中得到了變化。探究九月九日詩中陶淵明的影響,可以看到受到他影響較大的作品較多,本文在此不再贅述。本文沒有選取的中唐以后的作品也有研究的必要。

        猜你喜歡
        王績全唐詩茱萸
        《全唐詩》中的汴河人文風物
        江蘇地方志(2024年5期)2024-01-01 00:00:00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jié)——登高遠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卻為何
        隱士王績的詩酒人生
        飲食科學(2018年8期)2018-11-22 02:43:26
        隱士王績的詩酒人生
        學生之友·最作文(2017年11期)2018-01-11 17:00:29
        《全唐詩》里的中秋節(jié)俗(節(jié)選)
        一束茱萸滿鄉(xiāng)情
        唐代箏曲的風格及其美學意蘊
        藝海(2015年4期)2015-11-02 16:02:56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偷v|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亚洲免费黄色| 蜜臀av中文人妻系列|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人成午夜免费视频无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下载| 青青草免费在线手机视频| 亚洲av一区二区在线|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下载 | 色男色女午夜福利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日本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av瑜伽|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香蕉视频|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有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精品午夜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不卡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色哟哟|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香蕉成人免费大片| 成人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丝袜长腿美臀在线观看|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 丰满熟妇人妻无码区| 国产性感午夜天堂av| 欧美奶涨边摸边做爰视频| 在线va免费看成| 婷婷第四色| 加勒比av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AV在线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