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興市鼓樓小學教育集團鼓樓校區(qū)(225499) 趙麗君
何為數形結合?數學家華羅庚有過經典總結:“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边@句話深刻揭示了數形結合的內涵。實際教學中,廣大教師正是明白這一點,才不遺余力地用“形”的直觀去彌補“數”的抽象,用“數”的嚴謹去彌補“形”的粗放,讓數和形完美結合,交相輝映,將數形結合的教學功能發(fā)揮到極致。由此,數形結合既是一種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同時又可以看成是揭示數學知識邏輯的有效手段。下面筆者將以數形結合為切入點和研究思路,對“倍數與因數”的教學進行改進。
【教學片段1】
師(出示圖1、圖2):某個運動會開幕式上,中日兩個國家的體育代表團分別站成兩種隊形,計算一下,中日兩國各派出多少人參加這次運動會的開幕式?
圖1
圖2
生1:根據圖1列隊的情況,可以算出中國代表團的人數為9×4=36(人)。根據圖2列隊的情況,可以算出日本代表團的人數為5×7=35(人)。
師:在9×4=36這個乘法算式中,按照以往的稱謂,相乘的兩個數9和4稱之為乘數,而相乘所得的結果36則稱之為積。在隊列中,9是每行站隊的人數,4則表示一共站了4行,36則是這個隊列中運動員的總數。
師:聯系今天學習的課題“倍數與因數”,請大家猜測,在計算圖1中國代表團的人數的乘法算式中,哪一部分是因數,哪一部分是倍數。
生2:在9×4=36這個算式中,4和9是36的因數,36是4和9的倍數。
師:現在請大家再次觀察圖2的隊形,重點關注行數、列數和總數,并對照匹配的乘法算式5×7=35,說說哪一部分是因數,哪一部分是倍數。
生3:列數5與行數7都是總人數35的因數,總人數35是行數5和列數7的倍數。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圖3)
圖3
【評析】倍數與因數是定義兩個自然數的倍率關系的,這種關系可以用乘法算式直觀反映出來。在自然數的乘法算式中,乘數和積就是因倍數關系的直觀體現。可見,這部分新知完全可以脫離乘法算式,只要乘法算式中的各數字為非0自然數即可。僅僅依靠這種形式上的關聯還不夠,運動會開幕式體育代表團隊形的情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借助圖形的直觀性從另一個維度呈現因倍數的關系:行數和列數是因數,隊列總人數為倍數,而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這樣一來,可以觀察出總人數就是行數和列數的整倍數,因為行數和列數以及總人數必須全部是整數。之后再來對照計算總人數的乘法算式,三管齊下,因倍數的概念就會非常清晰通透。這種融入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可謂匠心獨具,將陌生的新知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舊知中,毫無痕跡。
【教學片段2】
師:倍數與因數是兩個舉足輕重的概念,是分數運算中通分和約分的奠基內容,所以請同學們務必學好。
師:仿照前面習得的方法,請大家隨機寫出2~3個不重復的乘法算式,并在點陣圖(如圖4)中圈畫,然后與同桌互相說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圖4
師(出示圖5):這是“神算子”寫出的算式和配圖,正確嗎?如果沒有異議,請說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圖5
師:像這樣具備因倍數關系的數對多嗎?
生(齊):多。
師:誰能一口氣說完?
生1: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代數式表示,這樣可以代表所有存在因倍數關系的數對。
師:好極了!如果分別用字母a、b、c表示3個不同的數,如何表示它們之間的因倍數關系?
生2:a×b=c(a、b、c均為大于0的自然數),則c為a、b的倍數,a、b為c的因數。
【評析】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圈畫、列式、陳述”,其目的在于構建因倍數的幾何模型,即在點格圖中根據行數和列數來反映因數,用總數來反映倍數。借助這個幾何模型,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也呼之欲出——行數乘以列數等于總數,這就意味著因數乘以因數等于倍數?!吧袼阕印钡淖髌分校兄挥幸恍械?,也有列數大于行數的。這既提供了常規(guī)例子,又展示了特例——行數為1。在此基礎上,學生抽象出字母表達式,就順理成章了。顯然,教學片段1的情境以及教學片段2的“圈畫、列式與陳述”,只是從情境、圖形、語言和操作幾個方面讓學生理解概念,最后抽象出的字母表達式才是終極形式,字母表達式才是概念內涵的核心。那么,大費周章地運用這么多表征來讓學生理解概念有無必要?曾有美國權威學者采用圖6揭示概念的發(fā)展過程:“實物操作只是展示數學概念的初級形態(tài),圖像、語言、表達式才能起到抽象作用,并且深刻揭示概念內涵?!边@一觀點就是概念教學的燈塔:在教學中,任何一種表征都不應被忽略,各種表征應該串聯起來形成合力,幫助學生學會根據客觀需要選用合適的表征來理解。
圖6
【教學片段3】
師:以前學習的倍數,其實還可以用除法算式c÷a=b(abc≠0)表示,這里a、b、c的取值范圍不作限定,整數、小數、分數均可,只要不為0。今天學習的倍數則用乘法算式來理解,形如a×b=c的算式就可以表示因倍數關系,此處a、b、c的取值范圍是否還是那么隨意?
生1:我認為不作限定,整數、小數、分數均可,只要不為0。
生2:不對!這次學習的倍數與以前學習的倍數大有不同,此處的a、b、c必須為非0自然數。
師: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3:我們是在點陣圖中提煉因倍數概念的,行數、列數、總數都必須是非0自然數,這是常識。
師:“倍數”與“倍”只有一字之差,它們到底有何異同?
生4:從數量比較上看,它們反映的都是兩個數的倍率關系。不同點是,“倍”是一個廣義寬泛的概念,其中的“數”可以是所有數型,只要排除0;“倍數”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其中的“數”嚴格限定為非0自然數,規(guī)定極為嚴苛。
【分析】“倍數”是什么?要向學生說清這一概念,不能僅靠范例,因為范例只是一面之詞,容易讓學生“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如果此時與相近易混的概念“倍”做一番比較,那么學生的眼界和思路將會更加寬闊,看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全,分析問題時會更全面。通過比較辨析,學生弄清二者之間的異同點。相同點是都表示兩數的倍率關系,都可以用乘除法算式表示。不同點僅僅在于稱呼和取值范圍的不同——“倍”只要不為0,所有數型都可,因為這是由除法的性質決定的,除法算式的結果可以是整數、分數、小數等各種形式,“倍”就是除法算式中衍生的一個概念,除法算式才是“倍”這個概念的母體;而“倍數”的概念則是由特殊的乘法算式決定的,特殊之處就在于是計算圈畫出的點子圖的總數時,行數、列數必須都是整數,所以這里的數只能是非0自然數。通過對比辨析,學生調用在點子圖中積累的直觀經驗論述了因倍數概念的內涵本質。在此,借助直觀的點子圖還有另一好處,那就是讓“0除外的自然數”這一規(guī)定顯得合乎情理。
【教學片段4】
師:點子圖幫了我們的大忙,有了它,因倍數概念就非常淺顯易懂,以后找倍數就可以回想點陣圖。請大家思考一下,借助點陣圖尋找某數的倍數,其實是對應地先確定什么,再找什么?
生1:先確定一行的點數,再逐步遞增行數計算總數。
師:下面請大家依據他的描述,自己動手圈畫一下,試著找一下7的倍數。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播放課件,最后得出圖7)
圖7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請歸納找一個非0自然數a的倍數的方法。
生2:a×1,a×2,a×3……
生3:依次找a的1倍、2倍、3倍……
師:根據自然數的定義,倍數的數量是無限多的,有最小的倍數,一個數的最小倍數就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評析】“圈畫點陣圖,并嘗試找出7的倍數”的活動,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找倍數的直觀方法,進一步領悟倍數的概念;另一方面,在這種直觀操作中,找倍數的方法也不言自明:一個數就是每一行的點數,倍數就是在不同行數下的總點數。通過圈畫,學生會發(fā)現,求一個數的倍數,就是將這個數量不斷復制,復制一次就有一個倍數出現,倍數可以無限大,這映射到乘法算式里就是將目標數從小到大不斷連續(xù)乘以自然數——從這個數的1倍開始找起,接著找它的2倍、3倍……同時,倍數的特征也一覽無余:一個數的最小倍數就是它自己,倍數可以無窮大,相鄰兩個倍數的相差值是它的本身。
因倍數本是一個代數概念,這個概念的內涵本身并不復雜,可以直接借助乘除法算式來定義,只不過,一旦與乘除法發(fā)生勾連,那么概念的范圍勢必會受到學生前認知的干擾,而倍數是專門針對非0自然數設計的,也就是只有正整數乘法算式中,才可言倍數概念。這樣一來,學生的理解難度就會驟然加大。在教學中利用數形結合之后,倍數概念必須定義在非0自然數范圍內就顯得天經地義,因為任何隊列的列數和行數以及總數都必須是正整數,這是與客觀現實相適配的。因此,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理解倍數概念可以精準揭示概念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