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福(甘肅省天??h新華中學)
目前初中數學課堂存在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等問題,阻礙了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高效學習。
為遵循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要求,教師應當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擺脫“板書式”課堂的束縛,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主動學習,從而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可以合理調整教材中的章節(jié)順序,根據各章節(jié)的難易程度和關聯(lián)度,重新梳理教學先后順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嘗試轉變傳統(tǒng)上先講授知識再講解習題的授課方式,為學生預留習題,讓學生自主預習知識并探究解題思路,這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解題思路和答案,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然后給出正確答案,并有針對性地講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確保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
案例教學法,即運用案例展示和分析知識,其特點是從實際案例出發(f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以此增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正數和負數”這節(jié)課時,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溫度計和電梯按鈕上的數字,你們會發(fā)現什么?與之前學習過的數字有什么不同?然后,筆者向學生展示了兩張PPT圖片,一張是天氣預報氣溫圖,另一張是銀行卡的支出明細截圖,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其中與此前學習的不同形式的數字。學生找出了帶有“-”的數字。筆者由此引出“負數”的概念,并為學生講授:大于0的是正數,小于0的是負數,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通過這樣的案例分享,學生能夠深刻理解什么是正數和負數。
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平臺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工具,將課程內容按章節(jié)分類上傳至信息技術平臺,還可以將與課堂練習題相關的案例分析和課外輔助教學資源上傳至信息技術平臺,讓學生在課后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下載相應的內容,自主復習。通過信息技術平臺的互動功能,學生可以突破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及時標記問題并請教教師。對于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預習后面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讓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基于對上述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教師可以建立一個綜合性教學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角度,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另一方面,學生角度,根據學生的課上表現和課下作業(yè)表現綜合評分。評價總分為10分。首先,根據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程度、學生小組之間的討論情況,學生回答問題的活躍度,教師自行打分,占總分的30%。如果課堂氛圍、師生互動、教學效果都非常好可以評3分;如果課堂上學生消極、不主動回答問題,整體課堂效果差則評1分。其次,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評價,占比40%,包括完成課后作業(yè)情況、新知識預習情況、獨立思考情況等評價指標,完成好的學生評4分,完成較差的學生評2分,沒完成的學生不評分。最后,采用章節(jié)檢測、隨堂檢測等考試的方式檢驗學習效果,此部分占比30%??荚嚌M分的學生評3分,達到及格線以上的學生評2分,未及格的學生評0.5分。該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清晰的認識。針對綜合評分低的學生,教師應當及時找出問題,并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
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并建設綜合性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讓教師的教學更加高效、新穎,促進學生積極地聽課;評價體系不再單純地唯分數論,而是以課堂上的綜合表現為參考,教師不僅能夠更加了解學生,也能夠抓住教學重、難點,最終達到提高初中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