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童 孔令新 白東海 魏賑權 王艷云 張南南 劉 昆
真武湯又名玄武湯[1],北宋林億等人校正《傷寒論》時,為避宋始祖諱,把“玄武”改為“真武”。玄武是龜蛇同體,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玄武是北方的正神,而北方屬水,玄武是北方的治水之神,四神獸之一?!遁o行訣五臟用藥法要》中指出:“玄武者,溫滲之方,以附子為主”[2]。真武湯是治水的主方。
《傷寒論》第82條:“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這個條文指出真武湯治療太陽病,太陽和少陰互為表里,太陽虛則治屬少陰,實際上真武湯是治療少陰病的方子,所以這個條文選用了真武湯。太陽寒水的底牌是少陰君火,少陰虛,所以發(fā)汗以后仍然不能解。心下是土的位置,土治不了水導致出現(xiàn)心下悸?!鹅`樞·本藏》記載:“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陽氣不足以后水飲便會內停三焦,從而導致出現(xiàn)“身瞤動”。
《傷寒論》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這個條文指出真武湯治療少陰病?!端貑枴嵴摗返谌恢赋觯骸皞蝗?,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四日太陰受之……五日少陰……六日厥陰”。當一個疾病兩三天還沒好轉,到第4日的時候便會發(fā)展到太陰,第5日的時候便會發(fā)展到少陰。危重癥就是疾病發(fā)展到少陰的表現(xiàn)。腹痛下利是陰寒病證,小便不利,是陰寒兼有水氣的表現(xiàn)。水寒之氣,外攻于表,則四肢沉重疼痛。
《傷寒雜病論》:“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術(二兩)生姜(三兩,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為半斤”。
真武湯由五味藥構成。五味藥的藥方,在《傷寒雜病論》中都是很神奇的,“桂枝湯”和“五苓散”都是5味藥。在《傷寒雜病論》當中,5代表土的數,土是生數。萬物土中生,后天之數,任何數如果不加5,他就不能成型。它是先后天的一個交接點,可以說人整個肉體的形成和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真武湯是5位數,就是土之數,土可以治水。真武湯就可以治水。正如《醫(yī)宗金鑒》所說:“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湯者,賴以鎮(zhèn)水之義也”。
真武湯方解:茯苓是松樹下面接的余氣。松樹壽命非常長,被稱作不老松,松樹的余氣結在樹的下面就形成了茯苓。茯苓具有利水的作用?!侗静菪戮帯穂3]指出芍藥味酸。芍藥的體是酸味,用是辛味。血不利,則為水。芍藥有破除瘀血、癥瘕作用,可以去水氣。白術甘溫,入脾土,可以健脾益氣,以土制水。生姜是辛味,辛味屬于西方,與西方肺金相對,所以生姜善于去除肺臟水飲。附片治療少陰,溫陽利水。
3.1 真武湯加姜辛味在真武湯的加減應用中,《傷寒雜病論》中記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這3味藥出自小青龍湯,張仲景治咳嗽的方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聚于胃,關于肺。干姜、細辛、五味子,辛味和酸味的搭配,兩個辛味,一個酸味,辛味可以補肺,酸味可以瀉肺。對于真武湯證出現(xiàn)咳嗽時,可以加姜辛味。
3.2 真武湯加厚樸杏子厚樸、杏仁是苦溫的藥,苦降肺氣,溫化痰飲。《傷寒論》太陽病指出“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對于真武湯伴有喘證的患者常加厚樸杏仁。
3.3 真武湯加肉桂古人認為顴骨是腎的色部,臨床當中,如果患者兩邊顴骨泛紅,是陽不入于陰的表現(xiàn),可加肉桂引火下行。
3.4 真武湯加黃連肉桂如果患者睡眠不好,夜夢紛紜,舌尖紅,失眠經常發(fā)生在少陰病欲解時(子丑寅時),也就是到晚上子時的時候,患者睡眠就不好??梢约狱S連和肉桂。黃連合肉桂是交泰丸。黃連苦寒降心火,肉桂引火歸原。
3.5 真武湯加桂枝甘草如果患者心陽不足,而且還自覺胸悶、心悸、心慌、頭暈,可以加桂枝、甘草,也就是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苓桂術甘湯和真武湯的合方臨床上應用是非常普遍的。
3.6 真武湯的合方《黃帝內經素問譯釋》[4]:“奇之不去則偶之”,臨床上復雜的疾病比較多,病性虛實夾雜,有時有外感,同時還有水液停聚,這樣合方運用較多。如真武湯合越婢湯:陽虛水停兼外有風邪的風水偏實證。真武湯合防己黃芪湯:全身水腫以下肢水腫為重,水腫從下往上的風水偏虛證。真武湯合當歸芍藥散:適用于血虛水停證。
真武湯應用廣泛,可以治療腎病、心腎綜合征、慢性腎炎、水腫,不勝枚舉,只要符合真武湯證,都可以用真武湯來解決,甚至有些頑固性便秘,只要是符合這個標準,都可以選用真武湯。應用指征:真武湯是治療太陽病和少陰病的方子。脈象方面:“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患者的脈是微弱的脈。舌象方面:舌質泛青,舌下絡脈常發(fā)紫瘀曲,舌苔白。望神方面:患者常是精神萎靡的,容易疲乏勞累。臨床表現(xiàn):手腳發(fā)涼。腿常水腫,皮屑很多,同時常有靜脈曲張。
5.1 慢性腎功能衰竭謝某,男,77歲。2019年7月4日(己亥年 六月初二 小暑前3 d)因“雙下肢水腫3年”就診?;颊哂?年前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查血肌酐偏高,為150 μmol/L,診斷為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在多家醫(yī)院診療,療效不著。2019年6月27日門診查:尿常規(guī):蛋白3+,潛血2+,白細胞3+,24 h尿蛋白:2.04 g/d,血肌酐:207 μmol/L,現(xiàn)來診,刻下癥見:雙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腫,倦怠乏力,腰膝酸軟,無心悸胸悶,無呼吸困難,無咳嗽咳痰,納差,大便干,日1次,留置導尿,右下肢間斷不自主肌肉痙攣及抖動。望診:面色黧,有水斑。舌脈:舌淡紫有齒痕,中有裂紋,苔薄白膩水滑,脈沉細弱。中醫(yī)診斷:水腫病,陽虛水泛證。西醫(yī)診斷:①慢性腎功能衰竭 CKD3期;腎性貧血;代謝性酸中毒。②2型糖尿?。惶悄虿∧I病。③梗阻性腎病 雙腎積水。④尿道狹窄術后。⑤前列腺增生。⑥左側大腦半球占位性病變;膠質瘤。⑦高血壓病2級 極高危組。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功能II級。中藥方藥選用真武湯加減以溫陽利水。方藥如下:茯苓30 g,生白術20 g,淡附片10 g,白芍 20 g,干姜20 g,黨參20 g,炙甘草20 g。煎服法:免煎顆粒,溫水沖服,日1劑,早晚1次,7劑。2019年7月11日二診(己亥年 六月初九 小暑后5 d)?;颊叻蒙戏?劑后雙下肢水腫減輕,倦怠乏力及腰膝酸軟減輕,眼瞼水腫減輕,未再出現(xiàn)右下肢不自主肌肉痙攣及抖動,現(xiàn)訴活動后氣喘。舌暗紫齒痕減輕,中間苔黃膩,脈沉細弱。予真武湯加厚樸、杏仁以溫陽利水宣通肺氣,方藥如下:赤芍15 g,生姜15 g,茯苓15 g,生白術10 g,淡附片5 g,厚樸10 g,杏仁10 g。煎服法:為免煎顆粒,溫水沖服,日1劑,早晚1次,7劑。患者服用上方7劑,水腫進一步減輕,喘憋消失,未再出現(xiàn)右下肢不自主肌肉痙攣及抖動,倦怠乏力及腰膝酸軟減輕,病情好轉。
按:一診時,患者水腫,面色黧黑,脈沉細弱,為少陰病?;颊哂蚁轮g斷不自主肌肉痙攣及抖動,為“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的表現(xiàn)。下肢水腫為“小便不利、有水氣”的表現(xiàn),下肢沉重為“四肢沉重疼痛”的表現(xiàn),結合面色黧黑,有水斑,舌淡紫有齒痕,中有裂紋,苔薄白膩水滑,脈沉細弱,考慮陽虛水泛,故選用真武湯加減治療。另外,此患者舌頭中間有裂紋,氣短乏力,考慮“氣息惙惙”,陰精不足,元氣受損,加人參。脈細,考慮陰精不足,故加甘草,甘草與芍藥相合,可以苦甘化陰,另外芍藥甘草湯可以治療肌肉痙攣。人參、甘草形成了大玄武湯。用真武湯加減治療以后,病情明顯減輕,患者頭暈消失,水腫減輕,下肢抖動消失。二診時,患者面色黧黑有水氣的情況減輕,面色有光澤,是從陰轉陽之象,舌暗紫齒痕減輕,中間苔黃膩是水濕之氣從內向外出的表現(xiàn)?,F(xiàn)活動后氣喘,仿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意加厚樸杏仁。陰精見復,且有中滿之象,故去人參、甘草,另外也可以防止斂邪留邪。治療后患者病情好轉。
5.2 水腫于某,男,64歲。曾因前列腺增生、排尿無、夜尿頻在門診就診,給予瓜蔞瞿麥丸、腎氣丸、無比山藥丸等藥物治療后,患者排尿無力及夜尿頻改善。
患者再次于2019年12月5日(己亥年 十一月初十 小雪后14 d)就診。訴排尿無力較前改善,夜尿2次,雙側足踝部水腫,腰酸腿困,后背怕冷,腰痛,納可,大便可,日1次,舌紫苔水滑,舌體從上到下均有裂紋,脈沉弦細??紤]水腫病(腎陽不足、水飲內停),治以溫補陽氣、利水消腫,給予真武湯加菟絲子、黨參。方藥如下:茯苓30 g,生姜30 g,淡附片15 g,生白術20 g,赤芍30 g,菟絲子90 g,黨參30 g。煎服法:飲片顆粒,溫水沖服,日1劑,早晚1次,7劑。2019年12月12日二診(己亥年 十一月十七 大雪后6 d)。患者訴雙足踝水腫減輕,排尿較前有力,夜尿2次。納可,大便可。舌象及面色從陰轉陽,面色明亮光澤,眼神明潤。后背怕冷改善。舌紫苔水滑,舌體有裂紋,脈弦細。上方加巴戟天30 g,益智仁15 g,烏藥15 g,淡附片改為20 g,菟絲子改為30 g。方藥如下:茯苓30 g,生姜30 g,淡附片20 g,生白術20 g,赤芍30 g,菟絲子30 g,黨參30 g,巴戟天30 g,益智仁15 g,烏藥15 g。煎服法:飲片顆粒,溫水沖服,日1劑,早晚1次,7劑。2019年12月19日三診(己亥年 十一月廿四 大雪后13 d)?;颊咴V夜尿1~2次,足踝處水腫減輕,排尿較前有力,后背部怕冷緩解。納可,大便可。舌紫苔水滑,舌體有裂紋,脈弦細。上方加肉蓯蓉、枸杞子。方藥如下:茯苓30 g,生姜30 g,淡附片20 g,生白術 20 g,赤芍30 g,菟絲子30 g,黨參30 g,巴戟天30 g,益智仁15 g,烏藥15 g,肉蓯蓉15 g,枸杞子15 g。煎服法:飲片顆粒,溫水沖服,日1劑,早晚1次,7劑。治療后患者足踝水腫消退。
按:此患者足踝水腫,怕冷,舌紫苔水滑,舌體從上到下均有裂紋,脈沉弦細,為腎陽不足、水飲內停表現(xiàn),故選用真武湯治療,因患者乏力,舌體從上到下都有裂紋,考慮精氣兩虧,加入黨參,患者夜尿頻,脈細,考慮腎精不足,加入菟絲子。菟絲子可以治療夜尿頻,是陳士鐸的用法?!侗静菪戮帯穂3]記載菟絲子:“菟絲子入心、肝、腎三經之藥。益氣強陰,補髓添精……能斷夢遺”,二診時病情緩解,繼續(xù)加入巴戟天補腎填精,仿縮泉丸,加入益智仁、烏藥。《神農本草經》[5]指出巴戟天:“主……陰痿不起,強筋骨”,三診加肉蓯蓉、枸杞子進一步補腎填精。
真武是北方之神,與腎相應。腎為封藏之本,主生殖。真武湯是調氣化的一個方子,如果加入補精的藥物,比如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等,調氣化和補精,兼顧形和氣,可以治療腎精虧乏所導致的氣化不利的疾病,體現(xiàn)了“神氣形同調”的治療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