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飛
摘要:目的 探討OCT聯(lián)合眼部B超在白內障術前眼底檢查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1月期間接收的92例白內障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運用超聲檢查、OCT檢查,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術前眼部B超檢查,觀察組運用OCT聯(lián)合眼部B超檢驗,分析不同檢查后患者檢出率。結果 92例患者103只眼通過病理學確診為白內障,其中OCT聯(lián)合B超的檢出率為73.79%,眼部超聲檢出率為35.92%,OCT檢出率為47.57%,后兩者相較于聯(lián)合技術操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檢查技術檢查滿意度上,OCT為96.12%,B超為91.26%,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OCT聯(lián)合眼部B超在白內障術前眼底檢查中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檢出準確性,為手術治療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持。
關鍵詞:OCT;眼部B超;白內障;術前;眼底檢查
白內障是眼科疾病中常見致盲問題,會對生活構成嚴重影響。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置入手術治療屬于相對常見的手術治療手段,一般可以達到較好的視力恢復效果。但有部分患者術后視力情況不佳,這與眼底病變狀況有關。本研究采集92例白內障手術患者資料,分析運用OCT聯(lián)合眼部B超檢驗后的檢出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1月期間接收的92例白內障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運用超聲檢查、OCT檢查。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齡60~74歲,平均(63.78±4.18)歲;共有白內障患眼103只。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得到手術病理結果確診為白內障;均同意檢查與手術治療,配合有關診治與研究工作的開展,簽署對應同意書;對患者的相關病史情況有清晰的了解,能積極反饋有關個人情況,沒有隱瞞病情;可以正常交流,不存在精神障礙與語言功能障礙問題;不存在嚴重的血液系統(tǒng)、腫瘤疾病、臟腑功能障礙疾病等。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術前眼部B超檢查。觀察組進行OCT聯(lián)合眼部B超檢驗。通過超聲做好對應的檢查,頻率9~13 mHz,輔助其保持仰臥位,同時進行眼部掃查。依據(jù)情況了解眼部晶狀體與眼底異?;芈暻闆r,可反復做3次掃查,提升檢查準確度。而后進行OCT檢查,深度控制在2.0 mm,掃查分辨率為5 m,橫向為15 m。同時引導患者保持坐位,瞳孔直徑保持2 m,靈活調控眼部高度,依據(jù)鏡頭情況調整頭部位置,做好鏡頭內注視點的注視,對應掃查視網(wǎng)膜與視盤。
1.3 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檢查患者檢出率與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不同技術檢出率情況
92例患者中,有103只眼通過病理學確診為白內障,其中OCT聯(lián)合B超的檢出率為73.79%,眼部超聲檢出率為35.92%,OCT檢出率為47.57%,后兩者相較于聯(lián)合技術操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1 不同技術患者檢查滿意度情況
在檢查技術檢查滿意度上,OCT為96.12%,B超為91.26%,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白內障屬于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問題,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由于影響視力水平而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滑,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嚴重受限,對患者個人、家庭、社會造成巨大壓力與負擔[1]。在我國范圍內,50歲以上的人群中,白內障患者比例相對凸顯,一般手術方式上運用超聲乳化吸除術結合人工晶狀體置入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視力水平。但是由于個體的眼部綜合情況不同,以及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差異,導致后期恢復情況也有一定個體差異[2]。相關術前檢查工作需落到實處,提升醫(yī)生對患者病情了解程度,為有關手術診斷工作提供參考,提升手術治療成效。
治療白內障的超聲乳化吸除術結合人工晶狀體置入術已經(jīng)逐步成熟,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同時手術并發(fā)癥小,整體手術風險小,患者評價好。在有關手術應用方面,術前了解患者眼底情況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患者術后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眼底情況好,進行手術之后一般可以達到較好的視力恢復效果。一般在術前開展常規(guī)檢查,眼部超聲檢查成本低,操作便捷,但是對眼底相對輕微的黃斑病變問題容易有漏診,進而導致后續(xù)術后效果不佳。眼部超聲的波能一般可以實現(xiàn)混濁屈光間質的穿透效果,可以了解眼球后部的結構情況,可以對白內障做直接的定性觀察。如果屈光間質有嚴重的渾濁情況,OCT以及常規(guī)的鏡檢都不能有效地觀察到眼底的具體情況,由此則需要眼部超聲做輔助觀察,知曉黃斑區(qū)的具體狀況,做出準確的術前判斷。如果有輕度的黃斑病變情況,眼部超聲則無法達到較高的檢出率。
眼部超聲與常規(guī)的腹部超聲原理具有一致性,一般是通過探頭將超聲波傳遞到眼球,然后通過扇形的波形設置進行掃描,通過眼球內部界面做對應的反射回聲,然后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高度回聲光點,然后再由這些回聲光點呈現(xiàn)出對應的二維聲像圖。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做特殊的準備就可以進行檢查?;颊叩臋z查配合度相對較好,過程中沒有任何痛苦,操作簡便。將探頭輕壓在患者眼瞼上,讓其閉眼,依照醫(yī)生的指示做對應眼球轉動,然后醫(yī)生就可以進行全面的觀察檢查。在超聲檢查過程中,需要做好有關注意事項說明指導。如果患者存在眼部外傷,如角膜穿孔、角膜潰瘍穿孔破損、眼球破裂沒有愈合或傷口縫合等情況,不可以做眼部超聲檢查。正因為其廣泛可適用,在眼科中一般發(fā)揮了較好的眼部情況觀察作用。例如,在白內障患者中,可以較好地了解其眼內屈光間質混濁情況。同時可以用于對肌內附著處鞏膜裂傷情況的診斷,了解其球內異物情況的定位。該診斷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顯示金屬以及非金屬物質;了解異物位置處于眼球壁或者眼球內、眼球外具體定位情況;操作簡便易行,沒有創(chuàng)造性,體感舒適度好;可以做動態(tài)變化情況觀察,了解眼內腫瘤、腫物的具體密度,漿液性、出血性病變。因此,在有關眼部疾病的診斷上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眼科OCT技術屬于眼科影像診斷技術,一般用于視網(wǎng)膜疾病、黃斑病變、視神經(jīng)疾病、青光眼等疾病的診斷技術,具有不接觸眼部、無創(chuàng)的診斷技術優(yōu)勢??梢郧逦鎰e眼部組織病變情況,其應用性相對較廣。能了解視網(wǎng)膜血管病變、視網(wǎng)膜視細胞病變診斷情況,對于80%的眼底疾病可以做出明確的診斷。該技術的檢查費用也相對較低。對白內障、玻璃體渾濁等情況有較好的檢查效果。一般情況下,都集中在檢查眼底黃斑,可以清晰了解黃斑裂孔大小情況。
眼部超聲與OCT技術為常見的檢查方式,各有自身的優(yōu)勢[3]。眼部超聲是基于聲波技術來穿透患者眼部混濁屈光間質,對眼球后結構做更為清晰的展現(xiàn)。其檢查成本低,操作便捷,可以清晰展現(xiàn)有關眼部狀況的影像效果,影像的組織穿透力好。但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4],該技術操作過程中需要引導患者閉眼,不可以進行眼球精準定位操作。在檢查中,超聲的分辨率相對較低,如果屬于輕度眼底病變,檢查的敏感度較低,因此容易存在漏診問題[5]。如果運用OCT檢查技術,可以展開眼部組織橫截面相對高分辨率影像分析操作,觀察視網(wǎng)膜微小組織病變狀況;同時可以定位病變位置,清楚反饋具體病變層次。該操作不會對患者構成組織創(chuàng)傷,同時檢查可以在其注視狀況下進行,做好后極部視網(wǎng)膜檢測區(qū)域定位[6]。但該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因為屈光間質混濁而導致檢測結果偏差[7]。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兩種技術結合能有效提升白內障檢出的準確性,減少結果偏差[8]。
從本研究結果中,92例患者103只眼通過病理學確診為白內障,其中OCT聯(lián)合B超的檢出率為73.79%,眼部超聲檢出率為35.92%,OCT檢出率為47.57%,后兩者相較于聯(lián)合技術操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檢查技術檢查滿意度上,OCT為96.12%,B超為91.26%,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园l(fā)現(xiàn),兩種技術的價值已經(jīng)十分的明顯。在檢查的體驗感受上,多數(shù)患者較容易接受,同時對檢查結果也較為滿意。在應用上能盡可能減少漏診率。因此可以多采用技術的聯(lián)合,充分發(fā)揮各技術的優(yōu)勢。相比較而言,眼部OCT對視網(wǎng)膜組織相對輕微病變有高度敏感性,由此讓醫(yī)生更為精準地了解光感細胞內外結膜盤病變狀況。常規(guī)檢查也可以對眼底正常情況作出提示,OCT檢查則可以了解其眼底黃斑囊樣水腫狀況,眼底病變的檢出率也相對更準確。如果眼底有出血或者屈光間質渾濁相對嚴重,則會導致OCT檢查在成像方面的質量受到影響干擾。OCT檢查可以更好地了解相細微性的黃斑區(qū)病變情況,同時可以做追蹤性觀察,確定玻璃體視網(wǎng)膜的手術方法,對手術效果做評估等。通過光波檢查的OCT探查技術本身缺乏足夠的穿透力,當組織有較高的水腫情況,病變厚度相對更突出;且出血相對更多時,光波衰減情況則更快,深層組織所需要的成像也會受到一定干擾。由此導致晶狀體透光性相對不足,OCT也無法得到很好的成像。眼部超聲技術則不會有此方面的局限與困擾。因此,兩種方式可以互相支持與輔助補充,提升有關檢查工作的全面性,提高有關眼部檢驗的病變檢出率,減少漏診率。在白內障手術之前,開展眼底問題檢查工作是基本操作,能全面地探查眼底狀況,為后續(xù)的手術方案做參考,提升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術后視力水平。
綜上所述,OCT聯(lián)合眼部B超在白內障術前眼底檢查中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檢出準確性,為手術治療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娜,米強,魏俊花,等.64例成熟期白內障患者行B超術前眼底檢查及術后干眼癥給予杞菊地黃丸聯(lián)合玻璃酸鈉治療效果[J].醫(yī)學美學美容,2021,30(10):109-110.
[2] 齊玉帥.OCT+B超在白內障患者術前眼底檢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1,5(23):130-131.
[3] 葉瑞珍,許敏.OCT聯(lián)合B超在白內障患者術前眼底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健康必讀,2021(13):287-288.
[4] 王進.OCT聯(lián)合B超在白內障患者術前眼底檢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21,5(12):169-170.
[5] 楊穎秋,李永蓉,戴維.Daytona超廣角激光掃描眼底成像系統(tǒng)在白內障患者術前檢查中的臨床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21,42(12):60-63.
[6] 程萬英,張亞妮.歐堡Daytona激光掃描檢眼鏡在白內障術前檢查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1,37(18):107-108.
[7] 蘇舒,吳絲,吳堅,等.白內障患者術中實時眼底檢查的可行性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20,38(4):331-335.
[8] 鄭磊,張國明,甘潤,等.超廣角激光掃描檢眼鏡與傳統(tǒng)彩色眼底照相在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術前視網(wǎng)膜出血診斷中的應用[J].眼科新進展,2020,40(7):64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