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咽能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是古人傳下來的智慧。緩慢進食和充分咀嚼有助于防止肥胖和體重增加,這一觀點在一個世紀前流行開來,并在之后的零星科學研究中得到驗證。據(jù)報道,咀嚼食物的過程通常會增加與食物代謝相關的能量消耗,并增加腸道動力——這將導致攝入食物后體內(nèi)熱量增加,即食物誘導產(chǎn)熱(DIT)。然而,長時間咀嚼是如何在體內(nèi)誘導DIT 的還不清楚。
最近,日本早稻田大學的Hamada 博士和Hayashi 教授發(fā)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咀嚼和DIT 之間的因果關系。近日,這項研究發(fā)表在《科學報告》上。
DIT 也被稱為食物生熱效應,會使能量消耗高于空腹水平,是一種已知的防止體重增加的途徑。此前,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緩慢進食和充分咀嚼不僅會增加DIT,還會促進腹部內(nèi)臟區(qū)域的血液循環(huán)。盡管這些研究將咀嚼引起的DIT與腹部消化和吸收活動的增加聯(lián)系起來,但也留下了進一步探索的空間。
“我們不確定進入消化道的食物團是否導致了緩慢進食后觀察到的DIT 增加,此外,長時間咀嚼食物產(chǎn)生的口腔刺激是否會增加DIT”Hayashi 補充說,“若要將緩慢咀嚼定義為一種有效、科學的體重管理策略,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研究?!?/p>
為找到答案,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新研究,利用液體食物排除了食物團的影響。整個研究在不同時間進行了3 次試驗。對照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在正常情況下每30秒吞下20 毫升液體測試食物;在第二項試驗中,志愿者將同樣的食物放在嘴里30 秒而不進行咀嚼,從而在吞咽前延長品嘗時間;在第三項試驗中,志愿者以每秒1 次的頻率咀嚼20 毫升的食物30 秒,然后吞下。研究人員在進食前、后適時測量其饑餓感、飽足感、氣體交換變量、DIT 和內(nèi)臟血循環(huán)等變量。
在這些試驗中,饑餓和飽腹評分沒有差異。然而,正如Hayashi 所描述的那樣,“DIT 或能量在進食后增加,并且隨著每次味覺刺激和咀嚼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意味著不考慮食物團,口腔刺激(在口中品嘗和咀嚼食物的持續(xù)時間)會增加DIT。
隨著味覺刺激和咀嚼時間的延長,氣體交換和蛋白質氧化增加,內(nèi)臟腹腔動脈的血流量也增加。由于這條動脈向消化器官供應血液,因此在咀嚼過程中,上消化道運動對口腔刺激的反應也會增強。
該研究強調(diào),通過增加能量消耗,充分咀嚼確實有助于預防肥胖和代謝綜合征。Hayashi 總結道:“雖然每頓飯的能量消耗差異很小,但365 天的累積效應是巨大的?!?/p>
在強有力的科學研究支持下,緩慢進食和充分咀嚼可能是對體重管理的最新建議。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1/220112105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