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自然博物館正聯手為他們珍貴的藏品制作全球數字化清單,從蝴蝶標本到恐龍頭骨,應有盡有。
2023年4月,全球最大的數十家自然博物館公布了一項關于館內藏品的調查。這份全球清單包含了11億件藏品,從恐龍頭骨到花粉顆粒再到蚊子,無所不包。
這項調查的組織者在《科學》雜志上描述了這次工作,他們希望這項調查能夠幫助博物館聯合起來回答一些緊迫的問題,比如物種滅絕的速度有多快,又比如氣候變化如何改變了自然界。
“它給了我們大量情報,這下,我們開始考慮有哪些事情可以由多個博物館共同完成,這些事情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自然博物館館長、該項目負責人之一柯克 · 約翰遜(Kirk Johnson)表示,“這就是構建全球博物館網絡的理由?!?/p>
此前,科學家們曾創(chuàng)建過較小的藏品數據庫。但專家表示,這次的新成果包含28個國家的73家博物館,是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昆蟲學家艾米麗 · 梅內克(Emily Meineke)表示:“這項分析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其規(guī)模之大不曾有人企及?!辈贿^,她本人沒有參與這項調查。
調查揭示了世界各地藏品之間的重要差距。例如,相對而言,來自地球兩極周圍地區(qū)的藏品較少,這些地區(qū)尤其容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此外,昆蟲作為動物物種中最多樣化的群體,在藏品中的比例也過低。
梅內克博士表示,這項針對大型機構的調查也為針對較小機構的調查奠定了基礎,后者可能會帶來更多驚喜?!耙坏┻@些方法被應用到更小的藏品集中,其結果可能會讓我們更真實地了解全球生物多樣性。”她說。
自然博物館起源于15世紀,彼時它們還只是貴族的奇觀陳列柜,里面收藏著諸如獨角鯨頭骨或閃閃發(fā)光的水晶之類的珍奇。等到了19世紀,它們已經成為雇傭大量全職策展員的國家機構。
在博物館這一機構出現的早期,每當館內獲得一件新藏品時,策展員們通常會在紙條上簡單記下一些關于它的基本信息。這張紙條可能會被塞進一個裝有蝴蝶標本的盒子、或是丟進一個裝有鯊魚標本的罐子。隨后,策展員會將盒子或罐子存放于櫥柜中,并在賬簿上做對應記錄。
今天,自然博物館已經積累起了大量的藏品。僅史密森尼自然博物館就擁有148 033 146件藏品。近年來,一些博物館已經開始將他們藏品的資料上傳至線上。
例如,去年,美國國家植物標本館完成了將近400萬幅壓制植物照片的上傳。但自然博物館中的大多數藏品尚未被掃描并上傳到云端,甚至還未被記錄到在線目錄中。
約翰遜博士和其他博物館館長意識到,他們對自己館內的藏品都只有粗略的概念,對諸館之間共有的藏品的了解甚至更加模糊。
“我們突然想到,我們每家博物館都擁有這些令人驚嘆的資產,但我們沒有辦法對它們進行比較,”他說,“我們意識到,我們正掌管著這些充滿未知數據的王國。”
博物館館長們不想等待數年直到所有的藏品都數字化,他們希望現在就進行盤點。他們要求手下的策展員填寫一份調查表,描述自家博物館收藏了哪些類型的藏品——植物、真菌、化石等等。隨后,他們估算每類藏品的規(guī)模(有時僅僅是通過數櫥柜),以及科學家們是去哪里收集來的這些藏品。
策展員還提供了已經數字化的藏品數量、進行了DNA采樣的藏品數量,以及每家博物館內對不同物種群進行過研究的人員數量。各家博物館創(chuàng)建了一個在線儀表板文檔來探索這項調查的結果。
紐約市美國自然博物館的科學部門副主任邁克爾 · 諾瓦切克(Michael Novacek)表示:“這實現了我和曾擔任這一職務的其他人多年以來的夢想。”
約翰遜博士說,與其他物種相比,研究哺乳動物的科學家數量多得令人驚訝。他表示:“從數據里可以看出,溫暖且毛茸茸的東西對研究人員的吸引力是相當明顯的。”
相比之下,只有10%的博物館科學家研究昆蟲?!斑@有點少了,”約翰遜博士說,“昆蟲是陸地生物多樣性的最大組成部分,也是重要且龐大的授粉媒介和疾病傳播媒介。”
各博物館來自北極和南極洲的藏品則相對較少,這兩個地區(qū)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尤為嚴重。諾瓦切克博士說,記錄這些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對博物館而言十分重要,它能幫助人們了解生物多樣性如何隨氣溫上升而發(fā)生變化?!斑@是對行動的號召?!彼硎?。
了解全球各地的博物館缺少什么可以幫助它們規(guī)劃新的考察,從而填補這些空白。“我們也許能夠制定一個21世紀收藏計劃?!奔s翰遜博士說。
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作者卡爾 · 齊默(Carl Zimmer)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