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經(jīng)受不住金川梨花節(jié)的宣傳效應,與文友楊素筠相約去看傳說中的梨花國。
出發(fā)時,高原的陽春三月尚處在一年中的暴雪期。從千畝雪原穿越長江分水嶺查真梁子、綿亙不絕的梭磨大峽谷,橫跨火苗旺盛之地馬爾康,進入了極為陡峭險峻的大渡河岸。一路沖擊眼眸的是散落在青山綠樹中的村莊、碉樓和綠茸茸的麥田。
那次的金川一行,純屬走馬觀花的行走。眼里、心里、嗅覺里除了梨花的白就是梨花的香。從道路兩旁零星的樹到咯爾、沙爾滿山滿坡的樹,怎么看都比來時路上的高原雪還要純粹透徹。
素筠提前跟州攝影家協(xié)會采風團聯(lián)系好了,讓我們名正言順地參加了采風活動。同行的還有我的姐姐和小弟,小弟是此行專屬司機,還兼攝影任務。我們每人交了兩百的伙食費,在飽覽梨鄉(xiāng)深處詩意風光的同時,吃了頗具農(nóng)家特色的午餐和晚飯。但由于當時的住宿緊張,朋友幫忙預定的金川大酒店條件不太理想,便踏著神仙包上次第漫來的暮色,趕回馬爾康。
一晃竟過去整整七年。
一
第二次去金川,有了不得不去的理由。
2022年7月6日,由《草地》雜志、金川縣委宣傳部、金川縣文聯(lián)聯(lián)合舉辦的“喜迎黨的二十大·行筆梨鄉(xiāng)看振興”主題采風活動在烈日炎炎下拉開了帷幕。我應邀參加了活動,期間感動并欣然前往的原因之一是金川縣文聯(lián)主席、文友韓玲的一句話:這有可能是我舉辦的最后一個文學采風活動。
淡淡的一句話表達了韓玲對從事多年文聯(lián)工作的深厚感情。一個筆會和采風活動也是文友們見面交流、相互鼓勵的好機會。
再度踏上金川,感受最深的是它的變化。七年前擁擠、窄小的大街小巷已換新顏。寬闊整齊的迎賓大道,蓬勃翠綠的樹木,高遠神秘的藍天,威武霸氣的樓宇、宜人宜居的氣候瞬間掃去了旅程的疲憊。
變化二是服務行業(yè)的提升,即此次下榻的玉龍酒店。在步入大廳的那一刻,我感覺金川真是今非昔比了。比起那年的金川大酒店,玉龍的格局就堪比是“皇家風范”了。房間設(shè)計和功能都是智能化,貼心的茶果,舒適的環(huán)境,柔和的窗簾以及當?shù)刂囊肮紡浡鴿庥舻奈幕瘹庀ⅰ?/p>
拉上紗窗,把熾烈的陽光關(guān)在窗外。讓空調(diào)的絲絲涼意浸透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翻開行程單,關(guān)于金川的印象,在那一瞬間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毫無疑問,我對它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感。
二
兩天的采風時間其實很短,也很珍貴。頂著三十八度高溫,穿越高山峽谷,村莊園區(qū)、紅色圣地,看金川的發(fā)展,聽金川的變化,溯金川的歷史。來去匆匆卻也收獲頗多。
這趟行走,我對金川的印象是山高谷深,民風淳樸,文化厚重。如果一定要用個詞或一句話來概括金川,我更愿意用“金貴”二字。
這個印象來自第一天的采風點,一個叫新開宗村的高半山村寨。把它作為本次采風活動第一站,是因為它在鄉(xiāng)村振興中有典型代表。
金川屬嘉絨地區(qū),從一個高原人和草地人的眼光來看,凡是叫做嘉絨的地方都在河谷和高山密林之中。氣候和農(nóng)作物都跟海拔三千的高原完全不同。這些居住著藏族或羌族的地方,都以種玉米、小麥為主,還盛產(chǎn)雪梨、蘋果、核桃、車厘子和野果。比如這次出現(xiàn)在歡迎晚宴和房間里的黃刺梅,盡管跟若爾蓋農(nóng)區(qū)的某種野果長得大同小異,但那種獨屬低原山林的果子,讓人在享受味蕾之歡的同時,不得不聯(lián)想起空谷幽林間的鳥語花香、流水淙淙和獵獵山風。
應該說,金川地勢的“金貴”在于它一次次顛覆所有來到它面前的人的慣常思維。那些看似瓶頸一樣的峽谷頂端,往往都有宛若仙臺般的村莊。它們矗立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絕對高地,在曠日持久的歲月里書寫著關(guān)于村莊和人類的歷史。
當中巴車在蜿蜒蛇形的山路向上行駛,刀削般的巖石和峭壁向低處沉降,風靡峽谷兩岸的野百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婆娑多姿的赤樺、松樹、紅柳和各種顏色的野花,淡綠或鵝黃的草甸氤氳著尚未消散的晨霧。
越到高處,地勢就越開闊。仿佛有一塊巨大的祥云正托著我們向上升騰。剛剛進入山區(qū)時“泰山壓頂”的感覺早被甩到萬丈谷底,天空豁然開朗,清涼的微風撲面而來。
新開宗村,原名云盤村。坐落在三面環(huán)山的巨大臺地,一條峽谷將其隔絕在塵世之外。據(jù)說它背后的山峰有“九把鎖”之稱,當年清兵入侵時怎么都攻不破險象環(huán)生的九宮秘閣。那些背著干糧、扛著土炮、身著鎧甲的清軍將士,至死都沒有弄清楚九把鎖形成的堅固堡壘究竟藏著什么樣的魔咒。
得益于上天饋贈的這道神奇屏障,古老的云盤村就像傲視蒼穹的王道樂土,在行云流水間指點著自己的江山而不受外界的侵擾。
負責講解的是新開宗村第一書記,一個活潑開朗的年輕女子。她講起村寨的情況眉飛色舞。據(jù)說她已經(jīng)擔任了好幾年的第一書記,始終奔赴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第一線。
新開宗海拔高,日照充沛,土地肥沃。適合開發(fā)種植業(yè)。萵筍在這片“孤島”上早已安家落戶,堅固的產(chǎn)業(yè)鏈為下一步的鄉(xiāng)村振興奠定了基礎(chǔ)。
在旁的村支書指著對面蔥郁的山坡,說:“每到五月,漫山遍野的杜鵑競相開放,那是村寨最浪漫的季節(jié),上山賞花、野炊和游覽的人絡繹不絕?!彼鍪謾C里杜鵑怒放的照片給我們看,果真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有幾回聞”。
豐茂的植被、絢爛的杜鵑、繽紛的彩林簇擁著世外桃源般的云盤山。這里必將成為都市人觀花、避暑、寫生、探秘探幽的必然選擇。圍繞已有的萵筍產(chǎn)業(yè),配套打造農(nóng)家樂、避暑山莊、踏青賞秋等旅游產(chǎn)品,進一步夯實鄉(xiāng)村振興的堅固堡壘。
我們跟在村班子后面,聽他們講新開宗的歷史,講脫貧攻堅在這里取得的成就。不難看出,產(chǎn)業(yè)振興正在這個高半山村寨描繪著它更為波瀾壯闊的美好藍圖。不用多久,這些無公害蔬菜就會源源不斷運下山去。老百姓用辛勤汗水換來的累累碩果可以讓所有的日子都鮮活起來。
太陽慢慢升高,墨綠色的群山在陽光下安靜如初。曾經(jīng)山花爛漫的五月帶著經(jīng)久不息的馥郁隨風飄逝,而更多的野花還將風靡盛夏的舞臺。
我驚艷村莊的靜謐和與世無爭,時間在這里仿佛都停了下來。刀耕火種的歲月在流水光影里走過了千年萬年。
兩個小時的時間絕對不夠解讀一個村莊的由來,就像我們無法占據(jù)更多的時間去解惑“九把鎖”暗布的刀光劍影。
我只需記住,這是一個稱得上是世外桃源的美麗之所?;氐竭h古時期,這里一定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破解了“九把鎖”的密匙,就是靠近了財富和權(quán)力。
云盤山人何其幸運,這里從來都是上天庇佑的福地。固若金湯的“九把鎖”使它躲過了多少戰(zhàn)火的浩劫。山高路遠保全了這里的和諧穩(wěn)固,璀璨文化,優(yōu)雅民風。
即使在今天,當“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滲透讓大山與外界只隔一道屏幕時,我們?nèi)耘f能穿越時空,俯瞰古人男耕女織、田園牧歌的神仙日子。
新開宗只是金川眾多高半山村寨中的一個,發(fā)展產(chǎn)業(yè),振興文化,強化組織,保護生態(tài),培養(yǎng)人才是它前進的方向。相信這里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美,越來越強。
我的思緒再次生出翅膀,駕馭著“Z”字形的山路,隨風搖曳的野百合,漸次沒過頭頂?shù)乃{天。云雀們深長的鳴聲被巨大的峽谷吸附而去,那座超然于世的村莊和它的過往都正在淡出所有人的眼眸。
三
金川的“金貴”還體現(xiàn)在它的戰(zhàn)略地位。
“天高皇帝遠”對金川而言不是一句抽象的話。正是這個“地不逾五百里,人未滿三百萬”的地方,卻讓乾隆皇帝經(jīng)歷了整個十八世紀中耗時最長,耗資最巨,動用兵力最多,損失最大的一次戰(zhàn)爭。而促動發(fā)起兩次大規(guī)模戰(zhàn)事的根源是大金土司沙羅奔。
沙羅奔是個權(quán)力欲極強的土司。他對唇齒相依的鄰居小金虎視眈眈。為了吞并諸番,擴大自己的疆土和權(quán)利,他先奪走小金川土司澤旺(沙羅奔女婿)印信,繼而攻打明正土司,不斷把戰(zhàn)火蔓延到諸番領(lǐng)土。搞得各地紛爭四起,動蕩不安。致使乾隆龍顏大怒,立即派重臣張廣泗率兵出征鎮(zhèn)壓。不承想,這一戰(zhàn)竟耗時七年之久。
由于金川山高谷深,地形復雜,民風彪悍,加上沙羅奔以堅固的碉樓和其迷宮般的構(gòu)造作為工事抗擊,占據(jù)了天時地利,打得清軍丟盔棄甲節(jié)節(jié)敗退。
乾隆做夢也沒想到,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金川,竟然讓清軍在第一次出征時遭到重創(chuàng)。他盛怒之下處死了封疆大吏慶復、戰(zhàn)功卓著的名將張廣泗、身為皇親的首席軍機大臣訥親,造成了內(nèi)虛外空的慘痛局面。
在一場戰(zhàn)事中殺這么多朝廷重臣,有清一代,絕無僅有。金川由此也傍上了清政府的“黑名單”?!皟烧鳌钡慕Y(jié)果是結(jié)束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從而使當?shù)氐恼?、?jīng)濟、文化、軍事慢慢趨于穩(wěn)定。
乾隆打金川的歷史給后人留下了很多懸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金川的命運。戰(zhàn)爭讓這個遠離天子腳下的山區(qū)和京都有了聯(lián)系,滿藏民族的交融匯合演繹出金川獨特的人文景觀。戰(zhàn)爭留下的文物古跡隨處可見。
廣發(fā)寺就是在“兩征”后脫穎而出的古跡之一。這個始建于二世紀左右、由苯教大師尼西雍忠創(chuàng)建的雍仲拉頂寺,在平定金川局勢后帑銀重修,被乾隆賜名廣法寺。御書“正教恒宣”匾額,懸于殿堂,被列為清代四大皇廟之一。該寺前身名雍仲寺,“雍仲”寓意萬德吉祥和永恒不變,屬苯教早期著名的三大寺之一。
民間曾有這樣的說法,嘉絨佛徒凡欲進西藏深造,無廣法寺所授名號,入藏無果,有則能優(yōu)厚晉級。由此可見,廣法寺的宗教地位和深遠影響。
下一站的看點是馬奈鎮(zhèn)鄉(xiāng)村振興和馬爾邦紅軍碑,因無緣近距離聆聽它博大精深的起始,便遠遠地觀瞻以示景仰。
在金川,不能忽略的還有御碑,它是乾隆為表彰赫赫戰(zhàn)功而立的碑。據(jù)文化局講解人員介紹,御碑歷經(jīng)兩百多年的磨難方得重見天光。它差點毀于文革時期“破四舊”運動中,是當時縣文化館的領(lǐng)導采取“以動制動”的方式,將紅軍碑遷到御碑亭中,做成“紅軍烈士之墓”,才使得御碑沉睡了幾十年而得以保全。而兩通御碑之一“御制平定金川勒銘勒烏圍之碑”碑身被毀后用于石磨材料,碑帽被改鑿成豬食槽,曠世文物慘遭破壞,令人痛心疾首。
因為在車上已經(jīng)聽講解員介紹了不少關(guān)于御碑的歷史,痛惜之余也感嘆歷史的多災多難,更欽佩那位文化館領(lǐng)導的大智大勇,保全了如此珍貴的文物,也算是功德千秋了。
采風團大多數(shù)文友不止一次來過金川并瞻仰過御碑,因此選擇在服務區(qū)乘涼順便觀賞大渡河沿岸的風景。
我跟在一撥年輕人后邊,揮汗如雨地邁上了臺階。大渡河在巨大的山谷中發(fā)出雄渾的回音,奇特的山形折疊出時光的隱忍。
據(jù)說通往御碑的臺階共有一百七十九級階梯,一個臺階就是一段文字,一段文字就是一次血流成河的殺戮。曾經(jīng)象征恥辱的御碑在滿目瘡痍的山河中已經(jīng)老去。
御碑亭古色古香,庭院四周是蔥郁的山林和高俊的碉樓。春天,這里的千樹梨花是否能喚醒御碑亭下那些鎧甲勇士含恨而眠的鄉(xiāng)愁?雖然他們的靈魂早已寂滅在錚錚鐵蹄下,但他們的骨血卻在這片山谷里得到了重生。
四
嘎尖的高山牧場和珍稀動植物像上天的后花園,高懸三千海拔,凌駕于群山之巔。
我不再驚訝這些矗立在云端上的村莊和它神話般的由來。河谷地帶的人們灌田地,種蔬菜,釀咂酒。高半山的民眾卻遵循著春播秋種的生存法則,云霧繚繞的大山和黑青稞在日復一日中延續(xù)先祖的勞動號子。而像嘎尖這樣的高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卻開鑿出一道道塵世難以企及的仙山樓閣。
森林、草坪、湖泊、野花、云雀、牛群、牧人是嘎尖的主人。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被陽光加持,一只小小的螞蟻,一株枯萎的小草,一只受傷的鷹,都是嘎尖萬千生靈之一。它們不怕嚴寒,不懼風霜,用堅韌的生命詮釋著四季輪回、萬物之本。
據(jù)宣傳部王仕文部長講,嘎尖山是金川打造最成功的生態(tài)園。在不破壞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推出都市人最喜歡的天然氧吧體驗區(qū)、高山植物觀賞區(qū),探秘探幽等旅游項目。目前山上已經(jīng)修了觀景臺和農(nóng)家樂,所有食材都來自山野和無公害蔬菜。
罕見的高山植物和無以計數(shù)的中草藥、野花構(gòu)成了嘎尖山雄奇壯美的自然美景。每到周末,上山游玩的人特別多。不僅是外地人,金川本地的人也喜歡到嘎尖享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
登高處,可見東西南北截然不同的旖旎畫卷。遠處是峰巒疊嶂的大山,近處是散落著湖水的草坪,四周是密密層層的松林。一座觀音廟在綠樹紅花中閃爍著金色光芒,那種空靈、脫俗的意境讓人瞬間忘卻塵世的喧囂。
喜歡攝影的文友跑到據(jù)說還有更美圣湖的高地,也有人就近聆聽山風在樹梢竊竊私語的美妙,或陶醉于婆娑樹蔭下時時撲來的松香。詩人們?nèi)宄扇旱卣劯录獾拿?,嘎尖的高,嘎尖的傳說和紅葉漫山的秋季。我又是拍照又是歡呼,這種幾乎可以算是電影鏡頭的畫面也只有嘎尖才能呈現(xiàn)。
突然之間,陽光、空氣、藍天、云影都有了語言,它們駕馭著山野的靈光在松果上跳舞,在草叢里淺笑,在花蕊中私語,在牛尾上捉迷藏……
我突然就不想往上走了,最美的風景就在眼前、腳下和目不暇接的驚喜里。雖然牧場在我這個草原人眼里再熟悉不過,可這里離仙界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跨千重山,越萬道海,抑或變成一縷山風,橫掃千軍萬馬,做一回時空逆轉(zhuǎn)的王者。再去王母娘娘的蟠桃園,食仙果,飲瓊漿,扯一把靈芝撒向人間??锤录獾那吧袷雷哌^了多少滄海桑田。
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很奇妙也很神秘,仿佛我們都已掙脫人間煙火,在一朵朵橫空出世的云彩上看大千世界。
而在海拔三千高地下的金川河谷,鄉(xiāng)村振興的號角剛剛吹響。那些發(fā)生過戰(zhàn)爭,爭奪過領(lǐng)土,平定過叛亂的歷史早已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各民族團結(jié)奮進、奮力拼搏、共同富裕的美好畫卷。
我們在飄著淡黃色小花的湖泊旁合影,在一座童話般的木屋里吃山野菜。清涼的山風,空寂的大山,讓我們忘記了三十四度高溫還在塵世肆虐。
五
在金川,最不能釋然的是未能踏足神秘的東女王國遺址。報到當晚,美麗的若爾蓋老鄉(xiāng),現(xiàn)任金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卓瑪帶我去看金川的夜景。同去的還有幾個文友,他們都來過金川并熟悉金川。因此一路上說起金川的文化口若懸河。
亮化工程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地區(qū)的文化品質(zhì)。尤其是地處高山峽谷中的金川,到了晚上,完全是燈火闌珊,詩意涌動的帝都氣場。大渡河洶涌的波濤被五色燈光映照成萬千星辰,天空和大地沒有了距離,白天的熱鬧過渡成夜晚的繁華。聽卓瑪講,由于金川氣候宜人,晚上出來宵夜的人特別多,其中也有納涼的因素。
是的,今年的夏季的確炎熱。各地都出現(xiàn)了反常的高溫天氣。三十四度對高原人來說,不亞于進入了一個火城??稍诖蠖珊舆叄瑫r時吹來的晚風,帶著遠古的氣息撲面而來。此岸看彼岸,燈影灼灼,無限放大的夜晚讓語言瞬間蒼白。
行到橋頭,東女的雕塑靜靜佇立在萬千燈火中。之前我最想聽的也是那個消失在時光里的美麗王國。對它點滴的了解僅來自文友間碎片式的談論。千年之前的東女國真的存在嗎?她們從哪里來?為何留下謎一樣的傳奇后再度消失?
雕塑中的東女雍容華貴,她們長袍加身,衣袂飄飄,她們低眉含笑柔中帶剛,她們本就是天界下凡的仙女吧?因而才有了這脫俗的氣質(zhì)和心性。
第二天在馬奈鎮(zhèn)嘎達山景區(qū),參觀馬爾邦紅軍碑和東女頭像。圖片中的頭像果然栩栩如生,據(jù)說東女國崇尚黑色,以為圖騰。象征莊嚴的黑色頭巾,惟妙惟肖的五官,豐腴圓潤的下巴,凝目沉思的眼眸。雖只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圖案,但已經(jīng)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外的東女國女王的威儀和端莊。
圖片下的文字是這樣寫的:據(jù)民間傳說,當年東女王對這片土地情深義濃,以仁政治理國家,深受滿朝文武和黎民百姓的擁戴和敬仰。執(zhí)政數(shù)載,國泰民安。在臨終前,她曾留下遺言,要將她安葬在嘎達山上與山神共同守護一方圣土。后人按照女王遺囑將其厚葬在山中后,不久其陵墓化成一座高山并在巖上自然生成一尊女王頭像,永遠陪伴在這深山密林中,成為一大絕妙的自然景觀。
而這只是東女頭像的介紹。那個美得無以言說的王朝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那些仙女一樣飄逸,勇士一樣剛強,度母一樣慈悲,智者一樣聰慧的女子是怎樣寫下女兒國的興衰榮辱?又把怎樣一個驚天秘史留給后人?這些我們都無從解讀。
但有一點不用質(zhì)疑,東女國的確存在。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文明。拋開女兒國的神性光芒,她們和世間所有女人一樣,過著放牧和耕種的生活。她們修房舍,打土墻,建城堡,筑碉樓。她們在行云流水間載歌載舞,借大鵬金翅鳥的隱喻歌頌英雄。她們在電光火石中英勇作戰(zhàn),以嘉莫絨谷地的尊嚴趕走侵略者。她們笑時柔情似水,戰(zhàn)時兇猛威武??迺r百花凋零,舞時石破天驚。她們與惡劣的自然抗爭,同貪婪的敵人斗智斗勇。
東女國的存在如同于它的消失,留給后人無盡的遐想和神往。
擁有“千碉之國”美譽的金川,正是傳承了女兒國后裔的無窮智慧,沿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累石為室”的生存方式。集數(shù)學、力學、美學為一體的千座碉樓,與時光同在,與民族共存。它們具有極高的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價值,是研究川西高原歷史、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證據(jù)。
只言片語表達不了東女國宏達的文明走廊,史料和傳說也解答不了后人欲一探女權(quán)王朝隱身塵埃的神奇。那些傳說中的殘缺遺址,出土文物,圓不了我的東女夢。就讓所有想象都化為一粒沙,一束光,靜靜落在女王披荊斬棘的河谷、田園、碉樓和文字抵達不了的遠古磁場。
我更愿意相信,金川因了如花似玉的東女才越顯金貴和風姿綽約。我也愿意相信,那些黃燦燦的雪梨,就是東女帶來解乏除困的寶物。她們回眸淺笑的時候,春天就以千樹梨花,萬畝“雪”原獻禮人間了。
在參觀金川種植大戶劉維建的梨園時,我的思緒依舊繞不開東女們婀娜多姿的身影和明眸皓齒的絕世容顏。夜色中看到的東女雕塑,在我的心里定格了,永恒了,涅槃成勤勞、善良、堅強、智慧的金川兒女。
梨園深處,仿佛還有她們蹁躚起舞時的聲聲鼓樂。白色的帕子,醇香的咂酒,莊重的儀式,舉手投足都代表著一個女性王朝的赫赫神威和光耀千古。
無論這些水靈靈、嬌嫩嫩的果子是否來自東女國,它們和東女的歷史一樣厚重。它們見證過馬奈鍋莊的跌宕起始,經(jīng)歷過兩征金川的血雨腥風,撫慰過山川河谷向死而生的傷痛。
無數(shù)棵老梨樹老去了,無數(shù)棵新梨樹誕生了。如今的金川雪梨,也貼上了時尚的標簽,跟上了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快車道。
劉維建的果園,由原先的五畝地擴大到現(xiàn)在的二十畝。是地道的雪梨大王。談起他的種植生涯,劉維建有說不完的辛酸和驕傲。
當農(nóng)村人突然流行起外出打工,熱鬧的村寨變成一座空城時,劉維建也矛盾過、糾結(jié)過。他每天都去寨子周圍轉(zhuǎn)一圈,看著一片片梨樹也像村莊一樣寂寞時,他的心痛了。他不忍心看著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寶貝被時代淘汰。于是,他打消了打工的念頭,用東拼西湊的錢承包了二十畝地。種上了當?shù)氐睦吓衫鏄浜托乱M的外地新苗。
十年磨一劍,雖然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劉維建也經(jīng)歷了很多波折和失敗。可憑著不成功絕不退縮的干勁,劉維建硬是讓自己的果園壯大了。他不僅種金川雪梨,還種外地引進的紅香蜜梨、黃金梨、脆冠梨這樣的新品種。他早出晚歸地守候著自己的果園,像撫育孩子一樣撫育著棵棵心血。
冬去春來,梨花開了,梨樹高了,果兒熟了。用十年心血澆灌的果園開始回饋劉維建了。
二十畝果園采摘的果子上市了,換錢了。豐厚的經(jīng)濟效益帶給這個誠實農(nóng)民的是無盡的欣慰和幸福??伤⒉粷M足自己的果園只停留在賣雪梨上,他找來技術(shù)人員,潛心研究,多方考察。又制作出雪梨膏、雪梨酒,讓雪梨物盡其用。雪梨系列產(chǎn)品也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代表著金川土特產(chǎn)的雪梨火了,紅了。來劉維建的果園參觀打卡取經(jīng)的人多了,他毫無保留地傳授養(yǎng)殖知識,把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都分享給鄉(xiāng)親。
產(chǎn)業(yè)興,百姓富。金川的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鄉(xiāng)村振興將在這個宏偉藍圖上繼續(xù)描摹它美好的未來。
金川金貴,貴氣十足,儀態(tài)萬方。這片交織著多元文化和民族歷史的美麗城市,將為每一個來到它面前的人講關(guān)于戰(zhàn)爭,關(guān)于御碑,關(guān)于東女,關(guān)于創(chuàng)業(yè),關(guān)于新時代賦予金川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宏偉征程。
責任編校:鄔彥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