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張麗榮 _ 中國傳媒大學附屬小學
法治素養(yǎng)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法治素養(yǎng)包括法治知識、法治觀念、法治能力、法治精神等。其中,法治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以法治知識為基礎,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產生法律認同感,逐漸樹立起崇尚法律、法律權威的觀念。本文以《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中的“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課為例,從指導思想、學習任務等方面分析如何在課堂上落實法治教育。
“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這節(jié)課旨在讓學生了解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理解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部分內容既是憲法教育中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學生樹立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的重要法理基礎。
在進行學情調研時,筆者發(fā)現,學生法律知識較少、憲法意識薄弱,不能明確認識到憲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不清楚憲法與其他法律的區(qū)別與聯系,不能準確、全面地說出憲法成為根本法的原因;而且,不少學生認為憲法距離他們的日常生活太遠,不知道憲法有什么作用。基于以上原因,筆者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以情境激發(fā)興趣、以任務帶動探究的方式,讓憲法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探究任務一”中,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一幅“法律體系樹”圖,讓學生通過圖片分析憲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圖片,學生能夠分析出,憲法好比大樹的根和干,而其他法律則像大樹的枝和葉,從而初步了解了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明確了憲法在法律體系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探究任務二、三、四”中,筆者首先向學生呈現了法律的第一條法律條文,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些法律都有“依據憲法制定本法”的內容,從而認識到“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據和立法基礎”。其次,引導學生分析兩者內容的不同:其他法律都是只管某一方面的問題,而憲法規(guī)定的是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是國家總規(guī)章制度和總章程。最后,再通過毛主席的話——“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總章程,是根本大法”,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確憲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在“探究任務五”中,筆者首先向學生出示“國家廢止收容遣送管理規(guī)定以及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新聞資料,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廢止這些法律法規(guī)?通過分析案例,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規(guī)不得與憲法抵觸;同時,又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從中感受憲法也是一部保障公民權利的愛民之法,初步體會憲法保障公民權利的核心價值,使學生對憲法萌生情感,從而認同憲法、尊崇憲法。
在“探究任務六”中,筆者為學生提供了憲法第二章的部分條款,讓學生將憲法條款與生活中的場景相對應。通過這個任務,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憲法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愿意主動地去學習憲法、宣傳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