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娜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學生工作部(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勇于擔當。黨的十九報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雖然簡短,但主題十分明確,厚重而鮮明的責任意識貫徹始終,發(fā)人深省,催人奮進。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不僅要充滿朝氣,富有知識才華,還要有一顆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心。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和中心工作。擔當精神是人才的核心特質之一。擔當精神是指一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突出地表現(xiàn)在對 自然的擔當,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對社會的擔當,對家庭的擔當和對個人的擔當。大學生有無擔當精神關系到大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2]。因此,加強新時代下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培育勢在必行,是培育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務所需,是當前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擔當,體現(xiàn)在面對大事、險事、難事的責任意識,是一種勇于創(chuàng)新、砥礪奮進的狀態(tài),是一股百折不撓、絕不放棄的拼勁,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更是一種“鐵肩擔道義”“敢為天下先”的境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當代青年大學生的使命,決定了他們必須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離不開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大學生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離不開擔當精神,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離不開擔當精神。我國已經邁進新時代,處在新的發(fā)展方位,踏上新的征程。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新時代必能創(chuàng)造新思想。馬克思說過:“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準確地把握并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把理論、思想和人類社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p>
時代創(chuàng)造思想,使命需要擔當。何為擔當?《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擔當的注釋是“接受并負起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致力國際擔當的莊嚴承諾;“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君子圣賢憂國憂民的擔當情懷;“當今之世,舍我其誰”,是有識之士建功報國的擔當誓言;“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是身處困境自我擔當意念的自畫像;“一人做事一人當”,是普通百姓對擔當最樸實的坦露。因此,對于新時代大學生而言,要擔當的是一份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責任,是一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是一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擔當。
新時代大學生的擔當精神主要分為對自然的擔當,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對社會的擔當,對家庭的擔當和對個人的擔當。
對自然的擔當表現(xiàn)為: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科學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自覺養(yǎng)成遵循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觀。
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表現(xiàn)為: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人民。正確認識國家的發(fā)展大勢和人民的期盼,正確認識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在時代的歷史車輪中積蓄能量,保持良好的風貌。具體而言就是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對社會的擔當表現(xiàn)為:積極踐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目標,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努力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道德操守和文明行為。
對家庭的擔當表現(xiàn)為:大力提倡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家庭美德。自覺承擔家庭責任,養(yǎng)成健康的生命觀,重視家風形成和家教養(yǎng)成。
對個人的擔當表現(xiàn)為: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自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文明修身素養(yǎng)以及心理健康素質,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大學生擔當精神的邏輯體系包括“思擔當”“愿擔當”“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要求干部要勇于擔當,他本人就是擔當的典范。他強調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劍,敢于迎難而上,敢于同歪風邪氣作斗爭,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挺身而出。其構成了擔當精神的核心內涵。轉換成大學生的話語體系就是:“忠貞不渝”的信仰擔當;“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義勇?lián)?;“以文化人”的文化擔當;“守望相助”的國際擔當;“以人為本”的情懷擔當。
總體而言,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比一般同齡人強,在“中國夢”的時代征程中勇于擔當。同時也存在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定位模糊、意識淡薄、勇氣不足、能力不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遵循自然的擔當精神不強,愛國憂民的擔當精神不夠,社會擔當精神弱化,家庭擔當精神淡漠,自我擔當精神缺失。具體表現(xiàn)有:“不思擔當”:對擔當是什么認識不清?!安辉笓敗保簩缲摰臍v史使命認識不清,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安桓覔敗保簩υ趺礃訐敳恢獣?,在實際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擔責。“不能擔當”:自身能力不夠,底氣不足,擔當不來?!安簧茡敗保汗ぷ髦胁粓猿掷碚撀?lián)系實際,不講究工作方法。
縱觀上述表現(xiàn),根本原因是認知上不清醒、理論上不自信和行動上不自覺,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擔當精神的認識不足,是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不強的根本原因。內因是變化的關鍵,意識和認識決定行動。從實際情況看,一部分大學生對擔當精神缺乏應有的認識,對什么是擔當,為什么要擔當,怎樣踐行擔當等問題思考不多或沒有思考。即使曾經想過,也是一知半解,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而能夠系統(tǒng)且主動做出踐行擔當精神規(guī)劃的則更少。對擔當不感興趣,缺精神,缺動力,缺信念,不律己,只求索取不愿奉獻,重物質輕精神,要求別人多,要求自己少。
擔當精神教育的弱化,是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淡漠的直接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教育是舉足輕重的因素,是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教育者的教育力度和學習者的認可度存在不同。傳統(tǒng)教育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理論教育針對性不強,引導教育示范性不夠。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不協(xié)同、不銜接。社會紛繁復雜,混淆視聽;家庭立場不定,忽左忽右;學校強調知識傳授,流于形式。擔當教育不入腦,不落地。對什么是擔當、為什么要擔當、如何踐行擔當等不走心,不思考,不琢磨,更無目標,無追求,特別是想個人多而想社會少。
經濟全球化以及社會轉型,是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淡漠的時代原因。改革開放40多年,經濟取得顯著發(fā)展,社會發(fā)生深刻變革。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也在深刻調整。心理學研究證明,環(huán)境影響對人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對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形成和鞏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發(fā)現(xiàn),隨著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大學生擔當精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出現(xiàn)價值扭曲,是非不清,道德滑坡現(xiàn)象。
思想觀念的嬗變以及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淡漠的重要原因。思想是時代的反映,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思想主導。經濟結構、利益結構的變革必然引起思想的解構。大學生處在人生“心理斷奶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日益形成并趨穩(wěn)定,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呈現(xiàn)出復雜化、交織化、多元化特點。重視利己,忽視利他,表現(xiàn)在對集體、社會的責任意識不強,導致?lián)斁裣禄?/p>
大學生自身發(fā)展局限,是新時代大學生擔當精神淡漠的自我因素。大學生接觸社會不深不全,看問題片面易極端,不能正確對待個人與社會、現(xiàn)實與理想、現(xiàn)在與未來,認識問題處理問題容易走極端,社會責任感不強。對政治不感興趣的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集體、社會的關注程度不高,擔當意識不強。
(1)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中國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責任倫理,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具有深厚的擔當思想,圣人先賢為我們樹立了擔當的光輝典范,這些都是寶貴財富?!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這一系列錚錚誓言都是擔當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大學生的優(yōu)秀操守根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學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應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用傳統(tǒng)的擔當思想和優(yōu)秀的責任理論武裝頭腦,把外在的使命感、責任感,內化為理論上的自醒、行動上的自覺,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2)擔當精神教育觀念的升級換代。從自我認知、社會責任、歷史使命和世界形勢發(fā)展四個方面來認識擔當是什么。擔當教育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供給側也在發(fā)生變化。我國已經進入新時代,經濟煥發(fā)出新的活力,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極大地激發(fā)了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新時代的大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個性更加鮮明、自主意識更加強烈,這些已經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的主要特征。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要充分肯定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xiàn)、自我風采展現(xiàn)、自我思想表現(xiàn)的合理性,把擔當教育的理念、目標和大學生的追求、價值統(tǒng)一起來,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旗幟鮮明的反對個人極端主義。
(3)革新?lián)斀逃姆绞椒椒?。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鑰匙。新時代大學生獨立意識、批判意識、民主意識強烈,傳統(tǒng)的說教法、灌輸法效果不好,甚至適得其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隱蔽,就越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因此,在大學生擔當精神培育的過程中,要綜合利用聲光電等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情境,將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專題講座、社會考察、實踐調研、理論辯論等方式進行目的明確的擔當精神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知情意的統(tǒng)一。新時代大學生對擔當精神、責任意識有一定認識,但這種認識只存在表面層,只有讓學生真正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才能強化其責任感,明確自身肩負的使命,知道自己缺失什么。
(4)要發(fā)揮高校教師的引領作用。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贝髮W生擔當精神的有無及其強弱,與高校教師有著正向的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學生也會潛移默化模仿。因此,教育者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等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對大學生加以引導,要讓擔當精神教育落實到生活細節(jié)之中,通過一件件平凡簡單的小事,培養(yǎng)大學生對自然、對國家、對真理、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在實踐中增強擔當意識,培育擔當精神。
(5)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和諧的校園文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努力使擔當精神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識和規(guī)范。高校在創(chuàng)建活動時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文化知識為依據,從而在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要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6)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父母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雖然是很樸實的想法,可是很容易扭曲孩子的價值觀。應教育子女有社會關懷之心,責任擔當之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父母同樣要具有大愛無私的精神。
(7)加強自我教育的培養(yǎng),提倡“慎獨”。慎獨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增強擔當精神。大學生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大學生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必須堅持基本的操守,要關心大眾,關心天下的興亡,這是讀書人本職工作。同時要心存感恩。對于正在接受高校教育的大學生來說,感恩之情不僅停留在情感,更多地體現(xiàn)在報恩祖國,報恩社會上,并使這種內在的情感轉化為我們學習的動力。
(8)自覺踐行擔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希望青年“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边@是永恒的真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夢想終究是在實干中實現(xiàn)的。因此,大學生要忠于自己的夢想,忠誠理想是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基本體現(xiàn)。要時刻做好準備,要擔當困難,擔當風險,擔當失誤,擔當責任。有敢于擔當的魄力和智慧。只有大膽負責、敢于擔當的大學生,才能在挑戰(zhàn)中把握機遇,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真正擔負起人民的重托,擔負起歷史的大任。要練就扎實的本領。大學生只有具備令人信服的真本事和細致扎實的工作作風,具有真才實學和極強的工作執(zhí)行力,自身的擔當才有基礎,才更自信。
加強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培育十分重要,也是刻不容緩的任務,應引起廣泛的重視,把培養(yǎng)大學生的擔當精神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全員動員起來,從點點滴滴的小事抓起,潛心培養(yǎng)大學生的擔當精神,使大學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使他們逐漸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真理、對國家、對自然負責,最終成為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并做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