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育紅小學三年級 呂梓萌
指導教師 李 艷
星期天,媽媽買來一大袋蝦。 這些蝦個個長著長長的胡須,身披青灰色外衣,通體晶瑩剔透。咦, 它們跟我以前吃的蝦的顏色怎么不一樣呀?難道這是蝦的新品種?
我正好奇,只見媽媽把蝦洗干凈,把盆里的水控干,然后處理好蝦頭,去掉蝦線,倒進已經(jīng)放了蔥和姜的沸水里。 一眨眼的工夫,那些蝦像變戲法一樣, 無一例外地換上了我熟悉的紅色外衣。
“媽媽,剛剛還是青灰色的蝦怎么現(xiàn)在都變成紅色的了? ”我迫不及待地問。
媽媽笑著說:“小饞貓, 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呀! 你以前只見過熟蝦, 沒有注意過生蝦的樣子。 ”
“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追問道。
媽媽指了指坐在沙發(fā)上看報紙的爸爸, 說:“讓你爸爸給你講講。 ”我跑到爸爸身邊,只見他扶了扶眼鏡,擺出一副學者的派頭,慢條斯理地說:“這個問題嘛,你算是問對人了! ”
“快告訴我呀! ”我急不可耐地催促著。
“一般情況下,活蝦的外殼都是青灰色的。但是,當活蝦經(jīng)過高溫加熱后,它體內(nèi)的大部分色素就會被破壞、分解,只有一種叫‘蝦青素’的色素不易被破壞,而蝦青素本身呈紅色,所以煮熟的蝦就變成紅色了。 明白了嗎? ”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拿起一只蝦剛要剝,又一個問號從腦袋中冒了出來,便問爸爸:“蝦的肚皮為什么發(fā)白呢? ”
此時的爸爸,沒了那副自信的派頭,摸著后腦勺兒,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行,我一定要查個明白!我回屋打開電腦,在搜索框中輸入“蝦加熱后肚皮發(fā)白”這幾個字,按下回車鍵,答案立刻出現(xiàn)了——原來,蝦青素并不是均勻地分布在蝦的身體里,而是在蝦的背部分布較多、腹部很少,所以煮熟后的蝦背部呈紅色,腹部多呈白色。
“終于真相大白啦!”我高興地跑去告訴爸爸答案。 爸爸沖我豎起了大拇指。
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 今后,我要繼續(xù)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遇到不明白的事多問幾個“為什么”,探究到底,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發(fā)現(xiàn)。
知識充電堡
蝦青素廣泛存在于蝦、蟹以及某些藻類中, 能起到一定的顯色作用。 其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可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因此常被應用于醫(yī)藥、保健品等領(lǐng)域。
詞語加油站
慢條斯理 似懂非懂
點 評
小作者有一雙留心觀察生活的慧眼, 能從習以為常的生活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通過詢問、查閱資料等方式,刨根問底,最終解開疑惑。寫法上,小作者巧妙地借助“我”與媽媽、爸爸的對話,并通過對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襯托出“我”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從而很自然地在文章結(jié)尾表明自己從生活中獲得啟迪, 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李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