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冰
在培智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生活能力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實際上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形成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師的諄諄教導,需要教師以更多的耐心去進行引導。所以,培智中學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活能力培養(yǎng)時,既需要從培智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也應當采取科學的手段,從而才能更好地達成目的,促進培智中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生活能力,這對于培智中學生大有裨益。
從實踐來看,當培智中學的教師能夠真正意識到進行生活能力提升的意義之后,自然就會更有動力探索提升生活能力教學的策略。實際上培智中學生主要指的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疾病導致其智力存在一定問題的初中生,[1]通常表現(xiàn)為智力殘疾或者智力智障形態(tài)的人,在智力層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實他們就是不能正常進行生活的學生,所以難以對其展開常規(guī)性的教育,他們不僅無法有效地進行自主生存、自理,同樣也很難參與到社會生活中。所以對于培智中學生而言,教師需要降低對他們的要求,提升他們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他們能夠做一個好家人、好公民,做到“好出行”。具體而言,就是要讓他們能夠在家庭生活中確保身體不受傷害,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要做遵紀守法的公民,以及自己能夠?qū)崿F(xiàn)安全出行,這樣一來培智中學生才能夠向普通人靠攏。
在對培智中學生進行生活能力養(yǎng)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安全方面的引導,要確保培智學生在生活中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這是因為生命安全是培智學生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chǔ),只有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證,才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實際上培智學生由于智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障礙,導致難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者難以意識到生活中潛在的危險因素,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對培智學生展開相應的安全教學,讓他們能夠基本識別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繼而避免發(fā)生意外事故。[2]例如,培智中學的教師可以通過勞動教育的方式,告知學生生活實踐中容易出現(xiàn)安全隱患的地方,以此來逐漸增強培智學生的自主判斷意識,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具體而言,在指導培智中學生使用剪刀的過程中,要事先告訴他們使用不當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同時也要將剪刀的使用準則和方式方法編織成兒歌或者順口溜的語言,讓培智學生展開相應的學習并記憶,通過這種方式讓培智中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使用剪刀,保證培智學生在正確使用剪刀的同時,避免因為使用不當而帶來的安全隱患,從而提升生活質(zhì)量,這樣還有助于讓他們在家中能夠成為一個好家人
在針對培智中學生進行生活能力培育的過程中,鑒于培智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還需要積極開展重復教學,這樣才能夠讓這部分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可以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能夠獨立生活。詳細來說,教師可以通過手把手重復的教學法,讓培智中學生形成條件反射,讓他們產(chǎn)生思維上的定勢,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生活上的自理。[3]例如,在晚上睡覺之前必須要洗臉和刷牙,在早晨起床后要把被子疊得整齊,等等,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多的耐心去重復不斷地向培智中學生進行演示。具體的措施是,培智學校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與生活自理能力相關(guān)的視頻,如洗臉、刷牙,如何疊被褥、如何系扣子、穿衣服等內(nèi)容,然后為培智中學生進行循環(huán)播放,讓他們對這些方法產(chǎn)生深刻的記憶,同時教師也要手把手地去進行重復教學,不間斷地為培智學生進行演示,為他們示范正確步驟,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帶領(lǐng)他們進行正確操作。最終就會讓培智中學生自己掌握洗臉、刷牙、疊被褥、穿衣服、脫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能力,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chǔ)。
作為培智中學的教師,要想更好地提升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還需要積極整合校內(nèi)與校外的資源,形成教育合力。這就要求教師意識到在培智教育中,除了課堂和校園外,家庭也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間,而父母又是學生生活能力獲得的重要來源,所以學校要與培智中學生的父母進行積極協(xié)作,以達到對其生活能力的培育。例如,教師在與培智中學生的父母交流過程中,可以通過組建移動即時通訊的“微信群”,把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表現(xiàn)發(fā)布在群里,讓父母隨時知道自己孩子的情況。與此同時,如果培智學生在家中出現(xiàn)了異常行為,父母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和教師進行及時交流,討論如何做出應對。[4]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群中公布關(guān)于培養(yǎng)培智學生生活技能的建議,如讓他們在家中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不能太過干涉,也不能太寵溺,要懂得放手;父母也要通過語言或動作來鼓勵培智中學生積極自主地生活,同時也讓他們嘗試自己出行,從而使之通過鍛煉最終能夠?qū)崿F(xiàn)自主出行。除此之外,培智教師也可以定期舉辦家長會,讓不同學生的父母可以互相溝通,分享自己提升孩子生活能力的方式,從而讓更多家長掌握如何培養(yǎng)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促使培智學生更好地接受生活技能培訓,真正展現(xiàn)出校內(nèi)與校外資源整合的優(yōu)勢。
培智中學的教師也應該強化教學目標管理,這樣才可促進培智中學生高效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制定行為規(guī)范,讓培智學生能夠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要圍繞生活能力培育的重點內(nèi)容,制定不同的目標,從而讓培智學生在每一個階段都取得進步。例如,第一階段的管理目標可以設(shè)置為讓培智中學生在一個月內(nèi)掌握洗臉的生活能力;第二階段的管理目標則是在下個月內(nèi)掌握擺放物品的生活技能等,讓培智中學生在生活中不斷訓練,向著目標前進,隨著訓練次數(shù)的增多,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另外,教師還要在班級中頒布行為規(guī)范準則,要讓培智學生像普通學校的學生一樣遵守紀律、有規(guī)可依,在此期間,教師也要讓培智學生認識到行為準則的重要性,要通過這些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他們的行為,這樣才能讓培智學生取得顯著的進步,更好地增進自身的生活能力。
總體而言,在對培智中學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注重生活能力的培育,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很多意外和不順利,但這注定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所以培智中學的教師需要端正態(tài)度,積極優(yōu)化自身觀念,借助各種有效的手段,對中學培智學生進行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也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