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清清楚楚,當時,我是這樣對母親說的:“論智力,她絕對不比老二差;論性格,她卻遠遜老二。老二做事,有條不紊;她呢,總是臨渴掘井。老二性節(jié)儉,她好揮霍。老二細心體貼,她粗枝大葉。”
我把這些話當作漫不經心的閑談,可是,萬萬想不到,坐在一旁看電視的女兒,居然把每一句話都聽進耳里、氣在心里、傷在骨里。我們雙腳一邁出父母的寓所,她便抽抽噎噎地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媽媽,為什么您老愛拿我和哥哥相比?他是他,我是我;就算我有再多的缺點,我還是愿意做回我自己!”
她的淚、她的話,好像辣椒,狠狠地抹過我的心,有一種火燙般的痛。過去,在自己的成長歲月里,我不也曾有過類似的痛苦經驗,為什么事過境遷,便忘得一干二凈?
我數學特差,求學時代曾碰上一位脾氣火爆的老師,老愛將我和班上其他同學相比,每當他提問而我答不出時,他便以一雙比刀刃更銳利的眼睛狠狠地瞪著我,說:“為什么崇德會,麗華也會,單單你不會?你為什么不能向他們看齊?”幾乎每一節(jié)都罰我站,午夜夢回,想起他那一雙兀鷲般的眼睛,總驚出一身冷汗。我屬于數學差生,需要的是鼓勵和指導,無止無境地拿我和其他成績好的同學相比較,不但無濟于事,而且,還會使情勢惡化得難以收拾。從此,把數學當毒藥,當咒語,當利箭,怕它,恨它,避它;惡性循環(huán),差上加差,致使這位老師一看到我,便分泌出宛如眼鏡蛇般的毒液:“你真笨!”笨笨的我,每次被他罰站時,便神游物外地構思小說的情節(jié),正因為心里有個璀璨的世界,我的自信才不至于徹底被摧毀。
實際上,不論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學校教育,首要大忌,便是將不同的個體互作比較,以制作“罐頭”的方式要求劃一地發(fā)展。
漫畫家蔡志忠說得好:“人不會怪石頭太硬,冰太冷,鹽太咸,水太燙。因為它們的硬、冷、咸、燙只是真實的自己,不需要因為別人而改變。”他又說,“魚在水里悠游,鳥在天空翱翔,石頭獨坐大地哪里也不走。誰也不須跟誰學習,誰也不須向誰看齊?!?/p>
言之成理。鸚鵡雖然沒有百靈鳥美妙的歌聲,但是,它會講話呀!
教育,應該容許不同的個體保持自己的特性,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讓每一個發(fā)出來的聲音,都成為一闋獨特的曲子。
(周光遠薦自《語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