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加大對新型教學方法研究的力度。文章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取得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方法
作者簡介:宋鴻雁(1975—),女,山東省滕州市荊河街道西關(guān)小學。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要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優(yōu)化升級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策略,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作用
第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內(nèi)容,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豐富自身的詞匯量,從而在寫作時能夠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更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能夠顯著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第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不僅以現(xiàn)實生活為核心,而且拓展、延伸生活的內(nèi)涵,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有關(guān)知識,并能夠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1]。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
如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以教學大綱為核心,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來組織閱讀教學活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閱讀失去興趣,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部分教師將學生的成績放在第一位,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灌輸語文知識,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受影響,從而造成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大受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比較小,社會生活經(jīng)驗比較匱乏,理解起抽象的課文內(nèi)涵有一定的困難。而部分教師沒有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沒有足夠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更沒有恰當?shù)剡x擇閱讀教學活動的材料。如此,使得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受影響,學生難以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甚至出現(xiàn)閱讀教學活動課堂鴉雀無聲的情況。這樣,使得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失去本該有的價值。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效率遵循的原則
(一)高效性
教師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就要將高效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保證閱讀活動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要科學調(diào)控教學的速度,確保能夠高效地完成教學設(shè)計中安排的教學任務。此外,教師充分做好閱讀教學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也發(fā)揮積極作用。
(二)主體性
主體性原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師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落腳點,全面地掌握班級每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知識儲備等情況,從而確保選擇的閱讀教學活動材料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要與班級的每一名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從而采取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在教師科學地引導下,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知識儲備也會隨之增加。同時,教師也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讓學生及時地反饋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為教師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三)循序性
南宋學者朱熹曾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循序漸進是學習的規(guī)律,更是教學的規(guī)律。因此,教師要遵循循序性的教學原則,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不拔苗助長,不急于求成。教師要在全面了解班級每一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chǔ)上,關(guān)注閱讀教學活動材料的選擇。如果閱讀材料的難度過高,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如果閱讀材料的難度過低,學生就會覺得閱讀活動索然無味。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儲備的角度出發(fā),靈活地挑選難度適中,并且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材料,為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鋪平道路。此外,教師在選擇閱讀教學活動材料時,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上閱讀。
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效率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教學理念
第一,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教師需要緊跟其步伐,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扮演著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能夠推動閱讀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合理、高效。
第二,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深刻地認識到課堂不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的場地,而是被賦予新的重要內(nèi)涵。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積極營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地嘗試,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3]。
第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給閱讀教學活動效率的提高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正確的教學理念可以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問題,為提高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二)完善教學方式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效率,教師需要完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一直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難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這會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最終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教師能夠以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為核心,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就能夠促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得到提高[4]。
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為例。正式上課之前,教師使用多媒體設(shè)備將關(guān)于秋天的視頻和圖片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秋天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學生被秋天的美景深深吸引以后,教師適時地導入文章,并提出問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和同學交流你最感興趣的部分?!睂W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文章,能夠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授閱讀技巧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自身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影響,能夠通篇閱讀文章已屬不易,因此他們并沒有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缺乏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在新課程改革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雙重影響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開始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具體來說,教師要將閱讀的技巧詳細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文章、自主思考問題等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5]。根據(j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經(jīng)驗,教師教授學生粗讀法、通讀法、精讀法以及誦讀法的閱讀技巧,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完成閱讀活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
第一,粗讀法。從字面上的意義來看,粗讀就是粗略地閱讀,這也是一種語文閱讀預習的基本方式。一方面,學生利用粗讀法,能夠以比較快的速度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提高閱讀活動的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利用粗讀法,結(jié)合字典和詞典來查閱生字、生詞,能夠?qū)ξ恼碌闹饕獌?nèi)容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基本的文章結(jié)構(gòu)框架,從而為后續(x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通讀法。通讀法指的是教師讓學生自主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而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以后,可以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此時教師再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竹節(jié)人》為例,教師先讓學生使用通讀法自主閱讀文章,學生在對文章大意有所了解以后,對文章中竹節(jié)人的制作材料、制作過程、玩竹節(jié)人的樂趣等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最大限度地減低了后續(xù)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難度。
第三,精讀法。精讀法指的是教師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詳細的閱讀,同時指導學生標記出文章中優(yōu)美的短語和句子,再讓學生反復地閱讀自認為精彩的段落,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加深。精讀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誦讀法。誦讀法指的是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同時注重對學生想象力、語感和語言駕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比較高的境界。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為例,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篇文章,讓學生對新中國成立時全國人民激動、歡悅、自豪的心情有深刻的體會,促進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營造閱讀氛圍
教師要想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就要營造閱讀氛圍,讓每一名學生受到感染,從而能夠體驗閱讀帶來的無窮樂趣。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教師使用多媒體設(shè)備,播放有關(guān)輪船在大海上遇難的影視作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災難的可怕,并感受當時船上的人們的驚恐、混亂。此時,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閱讀的熱情空前地高漲。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提問學生:“‘諾曼底號’遇難時,哈爾威船長是怎么做的?你從中感受到他怎樣的品質(zhì)?”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回答:“哈爾威船長在崗位上忠于職守,在災難前鎮(zhèn)定自若,面對死亡舍己救人,是一個偉大的英雄?!比绱?,在教師營造的閱讀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并能夠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豐富閱讀形式
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時,不僅需要有教師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有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而不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強壓下被動地完成閱讀活動的任務。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6]。因此,教師要不斷地豐富閱讀的形式,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先讓學生通讀整篇文章,在學生掌握文章大意后,教師組織學生分別扮演文章中的狐貍、老虎、野豬、小鹿、兔子等角色。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把狐貍的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老虎的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野豬、小鹿、兔子的納悶等表現(xiàn)得十分精彩。如此,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角色的理解,而且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率。
結(jié)語
教師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效率的過程中,要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靈活地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并且,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不僅要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參與閱讀活動,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秀娥.淺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吉林教育,2016(38):117.
[2]邵立會.淺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3(09):84.
[3]劉婕.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9(8):66.
[4]吳光兵.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舉措[J].散文百家(下),2019(5):48.
[5]仲召虎.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7(25):35.
[6]陳進.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