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就業(yè)壓力的逐漸增大,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同時也為了給予學生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提高了對學生的課業(yè)要求和綜合培養(yǎng)。而過重的課業(yè)壓力給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由于學生壓力過大而發(fā)生的問題不在少數(shù),從深層次來看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諸多危害。所以,科學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與壓力,確保學生在健康、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成長,才是當下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而“雙減”政策也是立志于解決該問題而形成的有力措施。
一、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想要科學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與負擔,教師首先應該立足于打造高效課堂,通過不斷地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來降低學生在課后的學習壓力,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課后時間放松身心,或者是讓學生進行一些自己喜歡的課余活動。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人文底蘊都能夠發(fā)揮巨大的作用與意義。而想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必須保證所準備的課程內(nèi)容更精準、更凝練,同時也更優(yōu)化。要知道,對于整節(jié)課堂教學來講最核心也是基礎的就是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備課階段必須基于這一理念展開教學,而在課堂實際教學中也必須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高效地完成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晴,要清楚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差異化表現(xiàn),掌握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能力與差別,這樣才利于教師科學地針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具體差異化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只有基于此前提才能夠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同時學生也能夠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圍內(nèi)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最終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達到共同進步。
二、強化課堂檢測,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檢測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普遍會選擇一周一次的小考或者是月考,但是這樣導致教師在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有所誤差,而這種不精準的檢測方式對學生的實際教學成效發(fā)揮的作用并不大。而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通過強化課堂檢測,教師可以利用每節(jié)課的課后幾分鐘針對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小測試,可以是設問互動式的,也可以是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式的。通過這種隨堂檢測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針對知識點加強記憶,以此來達到鞏固與復習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目的。這樣的方式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查漏補缺的作用,幫助學生清楚自己在哪個知識點方面還需要加強,從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這樣對學生來講掌握較好的知識點在課后就不用再度鞏固,學生只需要將自己掌握得還不夠扎實的知識點進行加強即可,極大地減輕了學生課后鞏固基礎的負擔與壓力。這樣的隨堂檢測方式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為接下來的教學內(nèi)容奠定扎實的基礎,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了夯實。值得關注的是,教師進行課堂檢測時,一定要注意隨堂檢測的方式不要單一,一定要多樣化,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這也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基礎與核心。
三、創(chuàng)新作業(yè)管理,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作業(yè)形式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業(yè)往往是以書寫的形式進行,并且各個學科的教師都以大量的刷題作為課后鞏固與復習的唯一手段,這樣的作業(yè)形式是學生最反感的,同時也是給學生造成過多課后壓力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作業(yè)管理形式,通過應用多樣化的作業(yè)形式,讓學生不再反感寫作業(yè),同時也減輕學生由于題海戰(zhàn)術而帶來的過重壓力與負擔。分層作業(yè)與綜合素養(yǎng)式的作業(yè)形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同時也是立足于素質教學與“雙減”政策下比較符合學生需求的作業(yè)形式。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分層式的作業(yè),對于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從穩(wěn)定學生基礎、扎實學生基礎知識的目標針對學生布置作業(yè),這時候可以布置相對簡單但是又能夠強化學生基礎的作業(yè);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知識基礎很扎實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省略基礎題型,針對學生布置一些拔高題型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蛘呓處煵唤o學生布置作業(yè),但是可以讓學生以其他形式來展現(xiàn)作業(yè),如讓學生以手抄報、思維導圖的形式將今天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也可以讓學生以錄制小視頻的形式將自己的閱讀感悟或者是解題思路記錄下來。重視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的體驗型作業(yè),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讓學生在動手與思考的同時完成作業(yè),不會引起學生反感,同時還會收獲不錯的教學成效。
四、完善評價方式,創(chuàng)設分層式的評價模式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存在差異是在所難免的,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日常教學時應該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化表現(xiàn),并且應該針對學生的這種差異創(chuàng)設科學的分層式教學。不論是教學還是實踐操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不應該一概而論,應該在學生的獨立性與差異化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人性化的評價,而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講才是更科學的。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天賦與秉性也存在差異,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制訂衡量與評價標準,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評價所有學生。而教師的格局與眼界更應該放的長遠與寬闊一些,可以從綜合的角度如學生的性格、人際交往、思想品德以及特長愛好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評價,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個性化成長,讓學生健康快樂地做自己,也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才是積極的、正向與陽光的,而這也正是基于“雙減”政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的改革與完善手段。
五、小學教育模式改革
(一)數(shù)據(jù)分析指引方向
小學教學在理論指導方向上要符合正確的科學導向,為此,小學教學應當以國家對小學生提升方面的調查為基礎,將調查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的分析,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必然是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首先,對于小學生的現(xiàn)狀,應當進行綜合的分析,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具體策略與學生的短板,都是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相關教育部門也必然會對學生的相關報告進行具體的研讀,教師可以根據(jù)專業(yè)部門的分析結合教材,在課程實踐當中加強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具體措施,對小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判斷,學習成果測試與過程性評價二者結合,最終對學生能力是否提高做出合理判斷。其次,“雙減”政策提出的目的是以高效的方式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沒有捷徑,為此,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鍛煉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認清這一點,才能在課堂上做到腳踏實地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師生互動共享精彩
小學階段的課程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由此可知,教學方式不局限于單一的教師教學,還可以采用多種互動式教學,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增強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演示,學生學習,之后再由學生相互教學,教師參與評判與指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尤其適用于小學階段的教學。另外,可以增加一些教具,引導學生按照興趣分組,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可以通過應用教具,起到增強學習效果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共同娛樂的過程中,給學生傳授科學、高效的知識,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得到相應的鍛煉,掌握學習技能,在師生互動當中收獲課堂學習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組互動賽,教師首先對學生講解正確的解題方法,在學生多次練習,熟練掌握之后,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參與小組互動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潛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遠不止于此,學習的快樂也遠不止于此,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應該基于此教學理念下,教師應該針對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反思,從而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同時,增強自己的教學水平。而通過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促進教師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模式,推進教師向專業(yè)型、探索型、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先進工作者發(fā)展。身為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帶動者,教師應該在基于全面減輕學生課業(yè)壓力的角度,全面將“雙減”政策貫徹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立志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在快樂學習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