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華
(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qū) 洛陽 471003)
回溯情報實踐及其學術研究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情報外延歷經了由軍事獨有向外交、國家安全、科技與經濟等領域的漸次擴張。信息時代加劇擴容中的“情報江湖”一直眾聲喧嘩。因本體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情報學科群尚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內部關系頗像“拼盤”。國內學術界一度將information稱為情報,算是并不美麗的誤會。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擬主動更名為信息資源管理,實現(xiàn)了被誤譯誤用已久的information回歸本義的概念理性,留下了情報學術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空間。
數(shù)字化時代,文字、圖片、影音等信息存貯介質不斷數(shù)字化,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概念與學科實踐早已溢出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與檔案信息檢索、索引、服務形態(tài),稱為信息資源管理,實現(xiàn)了新的內涵與實際外延的高度統(tǒng)一。
與行將設立的信息資源管理一級學科相關的情報學二級學科應怎么辦?總體思路應是,在清理概念泡沫、主動糾偏中,增強危機意識,“在破中立”,設立科技情報學二級學科。與此同時,深化學科本體與學科內涵建設,在交叉學科門類下建設情報學一級學科,加快構建廣義的情報學學科體系。
圖書情報的更名轉型,引發(fā)對科技情報、企業(yè)競爭情報等相關二級學科屬性的學科平臺的反思。“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是否向國家安全情報研究靠攏、融合?是跟隨改名,抑或保持原名?二個選項,只能選一。
1.1情報學的研究對象是科技情報“科學研究的區(qū)分,就是根據(jù)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于某一現(xiàn)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盵1]科技情報學研究的獨特對象是科學技術情報。情報學作為二級學科,其名稱是個全稱概念,而其實際的實踐領域是科技情報,嚴格講,現(xiàn)名的情報學泛化了其主體,是個不嚴謹?shù)幕\統(tǒng)稱謂。為此,本著內涵與外延統(tǒng)一的原則,應更名為科技情報學。再者,圖書、檔案和科技情報學的研究對象并未根本改變,其實踐本質屬性也未發(fā)生質變。歷史上曾將行業(yè)名稱與學科名稱從科技情報改為科技信息,現(xiàn)名稱為情報學,這一方面表明其實踐方式與需求在激烈變化,另一方面說明在需求與政策變化中對其學科核心要素發(fā)生過認知搖擺。更名的益處,一是有助于理清學科邊界,二是有助于實現(xiàn)本學科的內涵發(fā)展與學科要素建設。
1.2情報學的學科門類歸屬是管理學作為二級學科,情報學學科的研究方向應是科技情報(信息)的生產、服務管理。圖書情報既“脫圖”,也“脫情”,走向數(shù)據(jù)管理,是基于其公共服務屬性。科技情報是情報(或稱信息)服務的另一分支,相較于圖書情報,二者均負責知識的生產服務與管理,有著信息與文獻來源于公開渠道的相似性,而科技情報范疇內不排除也有部分灰色文獻??萍记閳髮W的學科本質屬性應是面向科技情報用戶的專門情報(信息)生產、服務管理。
當然,不容忽視的是,科技情報作為研究對象,又實際分為經濟科技與國防科技兩個子領域,二者在研究對象內涵上的差異性不可避免地在相應科技情報生產服務流程上形成了一定差異。為此,在本二級學科下,需要進行分方向的學科建設。
在明確學科劃分與建設原則的前提下理順學科體系,加快一級學科建設步伐。
2.1堅守本位,在強壯“本我”中壯大“大我”,構建統(tǒng)攝性體系基于各自研究對象、專門服務面向(或稱行業(yè)屬性),切割劃清學科邊界,按應用領域設置并發(fā)展各二級學科情報學。各二級學科的健康發(fā)展是加強融合、設立交叉復合的一級學科情報學的前提。
筆者2017年在“華山情報論壇”提出,以國家情報為統(tǒng)領,中國情報學應分為兩大類,一是國家情報學,包含軍事情報學、外交情報學、公安情報學、國家安全情報學,研究指向與國家安全、戰(zhàn)爭相關的對抗性情報;二是社會情報學,一部分是公益的科技情報學,另一部分是基于經濟利益的企業(yè)競爭情報學。在國家與社會情報分類基礎上,各學科壯大學科本體,強化學科本位,尤其是要依據(jù)研究內涵的業(yè)界體量來設置作為行業(yè)情報的情報學學科,加緊科技情報、企業(yè)競爭情報學科體系要素建設。
2.2對抗性是情報的第一屬性信息詞源是Information,情報詞源是Intelligence。將Information稱作情報,盡管有一定歷史合理性,但實屬情報觀的泛化。信息是泛在、公開的數(shù)據(jù),而情報則是專用、排它的秘密信息。軍事情報、國家安全情報和公安情報敵我對抗性激烈,以高度機密方式服務國家安全。因此,我國《國家情報法》只涉及軍事、國安和公安領域的情報。缺乏足夠對抗性的所謂情報學研究,實際是信息學、數(shù)據(jù)學研究。
2.3情報實踐的多樣性、多主體性,呼喚、催生交叉學科門類下的情報學一級學科就學科層級功能而言,一級學科可視為學術的“大集體戶口”,可自主設置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算是學術“家庭戶口”,可自主設置學科方向。移動信息互聯(lián)的智能時代,情報實務主體多、部門多、環(huán)節(jié)多、層次多,整個知識體系的幅度與學科的軍民應用領域跨度,決定了其學術研究體量應足以承載1~2個一級學科。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更名后,我國的一級學科名錄中不再有情報,這與當前激烈轉型的情報實踐發(fā)展熱潮背道而馳,為此建議:經過一定學科建設周期,適時在交叉學科門類下,比照國家安全學、國別區(qū)域學,設立軍事情報學、公安情報學、國家安全情報學(含狹義的反情報學)、科技情報與企業(yè)競爭情報等二級學科相交叉復合的情報學一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