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重申人文學科的意涵及教育特性

        2022-12-27 21:47:40李俏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人文學科人文世界

        □ 文/李俏麗

        尤西林(2006 年)指出,人文學科并非某些文科外在類聚的籠統(tǒng)稱謂,人的哲學是人文學科的本質(zhì)[1]。誠然,人文學科的本質(zhì)是人的哲學,但是人的“哲學”又是什么呢?現(xiàn)今由于受到強調(diào)客觀、邏輯、科學等的思想觀念影響,哲學已經(jīng)力求把“人”剔除在外,從而追求思維縝密、概念堆砌的邏輯大廈建構,誠如胡塞爾所言“人的主體性已經(jīng)被遺忘了”。那么人文學科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們?nèi)祟惒粌H要對“人之異于禽獸者幾?!钡挠篮銌栴}進行意義探尋,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人類還必須對“人之異于機器者幾?!钡臅r代命題做出緊迫性和深刻性的回應。因此,重申人文學科的意涵和教育特性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義。

        人文學科的研究對象:靈明知覺的人心

        一定的學科,總是與特定的學科對象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且特定的研究對象直接決定著這類學科的性質(zhì)、內(nèi)容和方法。主體范疇屬于“人”所特有,而且與“自然”——“物”性之客體相對立,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的主體性是人文學科的研究對象,這具有了人文學科人學的特質(zhì)。然而,“心者人之主宰”,從根本上說,人文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人心。這里的“心”并不是指生理學上“那一團血肉”(雖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本研究所討論的范疇),心乃靈明知覺身之“主宰”,如王陽明所言: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直覺處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視聽,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也。心者身之主宰,目雖視而所以視者心也,耳雖聽而所以聽者心也,口與四肢雖言動,而所以言動者心也(《傳習錄·黃以方錄》)。也如朱子所云:心者人之知覺,主于身而應事物者也(《朱子語類》卷65)。心官至靈,藏往知來(《朱子語類》卷5)。

        所以,作為主體性的人,其視聽言動是“人心”在起著主導作用,如果“心不在焉”,就如魯迅筆下的《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生物體,作為社會這個大機器運轉(zhuǎn)的一顆螺絲釘,作為只會接受編碼指令的“機器人”而活著。因此,人文對象與科學對象的區(qū)分毋寧說是內(nèi)在意向性的,而非外在實體性的,是“人心”的跳動活躍靈明知覺才構成了活潑潑的作為主體性的人,正是人心的充盈靈動才慢慢形成了人文之蘊,繼而衍變?yōu)槿宋闹恚罱K有了人文學科這一說法,如王陽明所指:故有孝親之心,即有孝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無忠君之心,即無忠之理矣;理豈外于吾心邪?晦庵謂“人之所以為學者,心與理而已。心雖主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乎人之一心”(《傳習錄·答顧東橋書》)。

        心是身之主宰、無所不包、無所不通的絕對主體,心靈是主體范疇,但它不是與自然界完全統(tǒng)一的絕對主體或統(tǒng)一主體。心靈作為絕對主體,具有整體特征,它包括知性、情感、意志、意向等,因此從人文學科的范疇上說,此時便是“心即理也”,有此心便有此理,有彼心則有彼理,所以從根本上看,人心是人文學科的研究對象。從王陽明以上這一番話推之:人心的“喜、怒、哀、樂、愁”以及“孝、忠、信、敬、誠”等構筑了豐富的人文蘊涵,“人心”的研究是人文學科的切入口,把握“人心”是人文學科的“入場券”。從文學上看,著名文學史家勃蘭兌斯在其《十九世紀文學主流》中認為,“文學史,就其最深刻的意義來說,是一種心理學,研究靈魂,是靈魂的歷史[2]。從歷史學上看,李凱爾特說:“我們知道,當歷史學研究文化事件時,它幾乎總是也要研究心靈生活,由于這個緣故,把歷史學標志為精神科學并不是完全錯誤的。因此,關于歷史學家,我們習慣于說,他們必須是優(yōu)秀的‘心理學家’。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并不十分關心科學的心理學?!盵3]從哲學上看,按蒙培元(1998 年)的說法,中國哲學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一種心靈哲學(心靈哲學并不等于心理主義,但是與心理方面的問題有密切關系),關切“人心”是中國哲學的最大特點,因為它從一開始就不是把目光投向世界,解決世界的存在問題以及如何認識世界的問題,即所謂本體論、認識論問題;而是指向人自身,解決人的心靈問題[4]。

        人文學科的研究內(nèi)容:生活世界

        中山大學史學教授陳春聲曾在中山大學前校長黃達人(2015 年)的訪談里說到文史哲的起點,他說:我們的祖先在沒有文字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懂得跟女孩子說一些邏輯不連貫但是真情實感的話,這樣的表達方式后來被稱為“詩歌”,那就是文學的起點;一個親密的人過世了,大家覺得很舍不得,一定會舉行適當?shù)膬x式。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在很早期的墓葬中,一個家庭男女老幼會葬在一起,他們的頭顱邊上會擺放一些彩色的石子。這些表明:我們遠古的祖先已經(jīng)在考慮靈魂的問題,考慮人類從哪里來、死后又去哪里,這是哲學的起點;又比如,人們記性有限,時常忘記,所以,我們的祖先會“刻木記事”,這是史學的起點。[5]

        向女孩子表達真情實感、舉行墓葬儀式、“刻木記事”這都是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從陳春聲分析文史哲的起點看,我們可以推之:人文學科的研究內(nèi)容是來源于生活世界的。胡塞爾指出,我們擁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分別是生活世界和客觀科學的世界,生活世界作為原則上可直觀的宇宙,“客觀真實的”世界作為原則上非直觀的“邏輯的基礎”;生活世界中主觀性的東西與“客觀的”“真實的”世界之間的對比就在于,后者是一個理論——邏輯的基底,這個基底在原則上并不是一個可感知的東西,即原則上在其固有的自身存在中并不是一個可經(jīng)驗的東西,與此相反,生活世界中的主觀性的東西在每個人那里恰好是通過他的現(xiàn)實的可經(jīng)驗性才得以表明的[6]。

        進一步,胡塞爾深刻指出,丈量活動先于幾何學,客觀科學世界的知識都是在生活世界的明見性中“建立”起來的。波蘭尼關于默會知識的理論似乎對此作了更深一步的說明。波蘭尼認為,科學問題的建構只能通過默會知識或默會認識的途徑來進行,因為真正有意義的科學問題是那些“暗示”著能夠獲得某種至今未能理解的實在關系的問題,這種問題的確定當然不可能獲得充分的邏輯說明,只能訴諸于非邏輯的默會知識或默會認識。但是默會知識大量存在,其深深植根于人們的一言一行的生活世界中,人們生活于它們之中就像生活于自己的身體之中,生活世界的豐富性、復雜性、多樣性、直觀性蘊含著無限的默會知識,默會知識為客觀科學世界的知識建構起了“暗示”或“隱性”的奠基作用。

        既然如此,作為共在關系的人,作為以現(xiàn)實可感知的生活世界存在的人,以人心為研究對象且具有默會維度上的根源性和先決性的人文學科[7],其研究內(nèi)容就更直接來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其直接源泉。

        1.“挑水砍柴即是妙道”:生活實踐為“理”

        挑水砍柴在生活世界里是一件細小而具體的實踐活動,但禪宗卻精妙地指出“挑水砍柴即是妙道”,可見我們的生活實踐蘊含著人文道理。六祖慧能深刻意識到要“破文字執(zhí)”“破文字相”,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思想,這是他意識到了“道”蘊含在生活世界(這才有后來人們說的人文知識是一種“境域知識”“互惠知識”)。因此,王陽明曾詩“不離日用常行內(nèi),直造先天未畫前”,從灑掃進退的日常生活世界里達致“下學而上達”,這種牟宗三(2005 年)所言的“具體解悟”[8]的思維方式便是從“一葉”的生活實踐中體悟到“菩提”之“理”。

        我們在生活世界中已經(jīng)先于理論而具有了直觀和被直觀之物,直觀可經(jīng)驗的生活世界是人文道理之源。當雅斯貝爾斯向胡塞爾請教現(xiàn)象學原理時卻得到了這樣的回答:“你正在正確地使用這種方法!干下去吧,你沒必要認識理解它?!盵1]現(xiàn)象學是植根于“生活世界”的,現(xiàn)象學只有在運用中才能自明并獲得發(fā)展,現(xiàn)象學活動之外沒有真正的現(xiàn)象學!現(xiàn)象學應當成為一個棲息于“事實”本源而又處于無限可能性之中的“無”。胡塞爾反復申明現(xiàn)象學并非什么“學”而只是一種“方法”,方法性即活動性,現(xiàn)象學的方法與學習現(xiàn)象學的方法是同一個方法:學習現(xiàn)象學,就必須運用現(xiàn)象學。運用現(xiàn)象學方法并不以對此方法的知性理解為必要前提。

        莫言曾經(jīng)說過:“作家不必寫自傳,因為他/她所寫的每本小說,都是自傳的一部分?!币簿褪钦f,小說的內(nèi)容情節(jié)是來源于作者所經(jīng)歷的生活世界,作者在生活世界中的人生歷程很大程度上便是文學作品的來源。但是假若人文學科沒有回到生活世界,而是停留在客觀科學的世界,那么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個個毫無生命氣息的概念和符號,作為主體性的人便被遺忘了。誠如李凱爾特分析的:樹上的任何一片樹葉,化學家的蒸餾器中的任何一塊硫磺,都是一個個體,它作為個體,跟任何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是不能完全包括在任何概念之中的。但是,只要我們面前有一些樹葉或許多塊硫磺,我們的確會不由自主地把這些給予我們的單一個體變成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不去注意使之成為個體的那些東西,而且我們也應該這樣做,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硫磺”或“樹葉”。但是,如果談一個人,那就完全不可能不管這種區(qū)別了。在這里,如果把某個人,譬如說,把歌德變成概念,那我們一定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因為那時候我們腦子里留下來的只是詩人、部長和人的概念,已經(jīng)不是歌德了[3]。

        2.“乍見孺子將入于井”:具體生活情景為“據(jù)”

        人文學科和科學有各自特性和適用范疇,如果說科學的論據(jù)是嚴密的概念推論和精準的數(shù)據(jù),那么人文道理則是以生活情境作為例證,就如狄爾泰所說的,“人文科學的敘事的中心將會通過對整個人類世界的生動經(jīng)驗以及它與所有自然感覺經(jīng)驗的不可比性的分析。”[9]人文道理植根于生活世界,這規(guī)定了人文學科不同于科學的特點——人文學科不用概念解釋概念,唯一真正要做的是給出一個語境,給出意義在其中得以顯現(xiàn)的場所。

        “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這是生活世界的一個情景,而前半句是孟子推導出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依據(jù),這是孟子提出性善論的生動而形象的論據(jù)。實際上,類似這樣以生活具體情境為比喻例證,《孟子》全書261 章,有93 章用了生活情景的比喻,共計159 處。(當然,孟子在以生活情境作為自己核心觀點的例證時,其在推論上并非沒有漏洞,如其“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只能說明人有惻隱之心,但從心之一端到四端,則需要更多的分析推論。)因為人文道理本來是從生動可經(jīng)驗的生活世界體悟出來的,人文道理的演繹闡釋必然也得回到生活世界,憑借生活世界的具體現(xiàn)象情境,我們讀者便能以“恕”心“同情”地去理解其意義,雖然現(xiàn)今目擊過小孩墜井的人非常罕見,但是這樣的一個生活情景卻引起了我們置身于其中的心理反應[10]。就是說,人文道理的論證依據(jù)是以生活世界中的具體情境作為展開線索,并且通過這一舉例引用達到“化育”的作用,從而實現(xiàn)人文化成。

        3.“田野工作法”:回到生活事實為“法”

        “人文科學力圖在人類文化的全部豐富性中來把握人類行為的本質(zhì)和人類文化的變化規(guī)律。即使是一個特定的對象,也力圖在多種因素的統(tǒng)一中來具體地研究?!盵2]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是一種回到生活事實本身的“田野工作法”,它更強調(diào)直接在場所經(jīng)驗的東西,或者強調(diào)在回憶中它本身是所回憶起的東西,亦或者是注重直觀的任何一種別的什么方式使它本身當下化,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實質(zhì)強調(diào)原始明見性,原因就如狄爾泰所言,“只有在內(nèi)在經(jīng)驗中,在意識事實中,我們才能找到思想的停泊地,只有在內(nèi)在經(jīng)驗的意識事實中,我們才能擁有現(xiàn)實本身。”[9]

        早期的文化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瑪格麗特·米德等,往往深入海洋孤島去直接觀察那里的原始民族的生活方式。這些不辭辛苦的學者出沒于高山林莽之中,往返于都市鄉(xiāng)村之間,從民間神話、歷史傳說以及社會風俗、兒童游戲、宗教儀式中去考察人的感情、意愿、個性特征、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回到生活事實本身,文化人類學通過這種“田野工作法”在直觀性體驗中擁有了生活世界現(xiàn)實的本身。

        不僅包括文化人類學,而且文學、宗教學、歷史學(包括語言史、藝術史等專題史)等人文學科都有此特性。例如:當時引起世界范圍轟動且被翻譯成15 種語言全球發(fā)行的《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zhàn)浩劫》這一史書,其背后的形成機理是史學家張純?nèi)缤ㄟ^置身于一個個慘絕人寰的歷史事實中去體驗,如參觀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南京大屠殺的影展,深刻閱讀有關描寫真實大屠殺的《魏特琳日記》和《拉貝日記》,親歷走訪每一處屠殺遺址和掩埋地點,同時找到當年大屠殺的幸存者們,聽他們講述那一段段血淋淋的歷史……盡可能地直接體驗在場所經(jīng)驗的東西。換言之,回到事實本身中去是該史書的原理性研究方法。

        又如:在文學領域,嚴歌苓作為現(xiàn)代著名作家,她的創(chuàng)作方法便是堅持回到事實本身去體驗。每次下筆寫一部作品之前,她都會不考慮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花大量的精力去考據(jù)和體驗:為了《老師好美》,她跑過全國5 所中學,跟學生一起聽課,用最現(xiàn)代的語言跟老師、學生交流,看高中生怎么說話,孩子們?nèi)绾紊?;為了《第九個寡婦》,她直接去鄉(xiāng)下體驗生活,跟河南農(nóng)村老太太同吃、同住、種番薯。為了《小姨多鶴》,因為早年沒錢支持調(diào)查,她醞釀了20 多年。前前后后,她去了三趟日本。嚴歌苓之所以堅持回到事實本身,是想找出人物的魂,通過在日本觀察鄉(xiāng)村老人的一舉一動,以此挖掘出日本現(xiàn)代城市人不可能保留的精神氣質(zhì)。

        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特征:以“以文化人”為圓心,以“行”為半徑

        “因材施教”是孔子留給我們現(xiàn)代人簡樸而深邃的教育智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性進行個性化教育,這無疑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相契合,但隨著現(xiàn)代大學學科分化的加劇、知識類型的增多,在大學階段,“因材施教”也意味著依據(jù)不同類型學科的“質(zhì)料”進行有效的特色化人才培養(yǎng)。目前,大學按照學科知識的特性設置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不同學科自有其自身的發(fā)展邏輯,遵循知識特性與規(guī)律進行“施教”是有效達成教育目的的基本前提。柏拉圖說:“僅本身的東西關系著僅本身的東西,特定性質(zhì)的東西也關系著特定性質(zhì)的東西。”[11]從以上對人文學科的對象和內(nèi)容分析,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也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特征是以“以文化人”為圓心,以“行”為半徑的。

        人文學科是關于人的學問,它跟物理、化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這些學科不同,這些學科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非常具體的好處。例如:物理學可以給我們帶來各種新的動力來源,經(jīng)濟學可以告訴我們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回報,但是人文學科與人的本能聯(lián)系在一起,它的存在是人性發(fā)自內(nèi)心的本能需求,文史哲,包括宗教、藝術,就是源自人性[5]。在人還沒有很理性地知道要干什么的時候,他就有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本能需要,誠如狄爾泰所言“理解或感知它并不是一種手段,而是它自身的目的;因為造成這一理解的需要是不可根除的,它屬于我們?nèi)祟愔凶罡叩臇|西?!盵9]因此,如何安頓人的身心便是人文學科關注的根本問題。

        心乃身之主宰,人心是靈明知覺的,“人之一身,知覺運用莫非心之所為,則心者固所以主于身而無動靜語默之間者也”,以“人心”作為切入點的人文學科是以人的終身成長為歸旨的。按照蒙培元的解釋,心靈作為完滿自足的絕對主體,只是就其潛在性、可能性而言,并不是完全現(xiàn)實的。就是說,它是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因此,需要返回自身,進行自我反省、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成。而且人心具有內(nèi)向性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反思上,“心曰思,思曰?!薄靶闹賱t思”,它并不重視向外致思,而是主張思其“在己者”?!霸诩赫摺本褪侨酥詾槿苏摺R虼?,人文學科就是“為己”之學,“成己”之學,“反身內(nèi)求”“反而思之”成為人文學科的根本特點。但“人心”具有內(nèi)在無限的潛力,一般并不認為“圣人境界”就是現(xiàn)成的,相反,還需要不斷努力去實現(xiàn),并且認為,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4]。因此,終身成長,不斷提高人的心靈境界便是人文學科的歸旨,我們對待人文知識的態(tài)度應該是“通過歷史想象設身處地地體會過去的事情,我們會通過我們在自己的生命中的體會而塑造自身,擴展自身,超出我們自身的精神力量從而提高我們的存在?!盵9]

        因此,“以文化人”是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始終不變的“圓心”,特別就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來說,這是我們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現(xiàn)實之需。涂又光先生說:“西方高等教育,由教會管人文,管靈魂,管德育;由大學管科學,管知識,管智育。西方大學本是行會,是教師行會,是學生行會,是考究職業(yè)技能、保護職業(yè)利益的行會;后來不是行會了,卻保持和發(fā)展了管智育的傳統(tǒng),與教會配合,構成西方高等教育的整體……清朝末年開始,中國搬來了西方大學,沒有搬西方教會,只搬來西方高等教育整體的一半,即科學這一半,丟下另一半,即人文那一半。就科學這一半,也創(chuàng)造出空前的成績,使近百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堪稱‘科學’階段而無愧??墒?,人文那一半呢?[12]”就如錢穆先生所言,中國自己有幾千年的人文,這人文管靈魂、管德育,中國的道德是靠人文的教化,我們的道德文明不是通過宗教,而是通過教育,特別是人文教育傳承下來的。即是說,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只有堅定“以文化人”的圓心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尊德性”與“道問學”的現(xiàn)代君子。

        不僅如此,“以文化人”是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邏輯遵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 世紀的教育應該注重的四個知識維度:一是學習認知(Learning to know);二是學習做事(Learning to do);三是學習怎樣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包括怎樣與自然、與動物相處;四是學習怎樣成就自己(Learning to be)。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2003 年)指出,“就這四個知識維度來說,科學的知識有助于學習認知(Learning to know)和學習做事(Learning to do),但未必有助于學習怎樣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以及學習怎樣成就自己(Learning to be)。”[13]對人本身,對人間社會的理解與掌握,對美、善的品味與體認,對信仰、價值的承諾與執(zhí)著,這些都不是科學、理性的知識所能擔當,更不能壟斷的,而這恰恰是人文知識、人文教育能夠提供的。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經(jīng)過人文教育熏陶的人很大程度上區(qū)別于、優(yōu)于“機器人”。

        以上為人文學科教育提供了一種界定,即人文學科是以主體性的人為內(nèi)在目的的教化活動的準則[14]。以直觀可經(jīng)驗的生活世界作為來源的人文學科,它不是知識性的、技術性、實用性、時尚性的——雖然它與這些方面有關,人文學科的實質(zhì)是精神性、智慧性、肉身性的。它試圖解決的不是“頭腦”問題而是“心”的問題——盡管我們常常需要通過頭腦的“高度”而達致“心”的“深度”。即是說,大學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必須緊繞“以文化人”的圓心,即以人類、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來啟迪、激活青年一代豐盈的人性,使得人類、民族文化精神轉(zhuǎn)化為個體生動的經(jīng)驗生成,并逐漸提升為個體優(yōu)良的生命實踐[15],這不僅決定了大學人文學科的位向而且成為人文學科區(qū)別于自然科學而存在的合法性依據(jù)。

        “以文化人”是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圓心,這是一個不動點,但是這個“圓”能否落實,這要看“圓規(guī)”的另一個“腳”是否“行”了,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應以“行”為半徑,知行合一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原則[16]。因為不同知識類型跟個體自身的相關性大不一樣,負荷著價值性的人文知識,其人文精神本身所包孕的不可替代、不可轉(zhuǎn)讓和不可停歇的特點[17]意味著人文心靈果實的獲致必須“行”“to be is to do”[18]。人文知識作為意會型的知識,其根本立足點乃是個體本身,轉(zhuǎn)識成智、化識為德,這意味著個體身心的整體融入,長期浸潤其中感同身受,才得以轉(zhuǎn)化成個體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行”并不是冥行妄作的無知之“行”,而是知之真切的篤實之行,它蘊含著理念與行動統(tǒng)一性的實踐。

        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以“以文化人”為圓心,以“行”為半徑,圓的大小取決于半徑的長短,這意味著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質(zhì)量高低完全取決于“行”的程度,不“行”便無以“化”人,不“行”便無以成己,不“行”便無以成人,不“行”這個“圓”便始終是一個“夢”。因此,人文學科人才培養(yǎng)要以定點“圓心”而“行”以致“圓”達致“遠”,而且“行”需要教師的“行”和學生的“行”共同合力,即“教行合一”和“學行合一”。

        本文系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 規(guī)劃2019 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項研究項目“粵港澳大灣區(qū)背景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教育機理研究”(項目編號:2019GXJK115)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人文學科人文世界
        人文
        北京紀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人文價值再思考與中國的人文學科體系構建研究”專題研討會
        中國音樂學(2021年3期)2021-11-20 05:40:24
        別再這樣為人文學科辯護了
        博覽群書(2017年12期)2018-01-15 08:11:38
        人文紹興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39:47
        奇妙有趣的數(shù)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人文社科
        全國新書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人文學科文化及其影響大學生發(fā)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文教資料(2015年21期)2015-12-02 02:54:28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三个黑人插一个女的视频|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大全|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蜜柚|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亚洲一道一本快点视频|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高清|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欧美h久免费女| 国产亚洲熟妇在线视频| 亚洲熟妇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青青草视全福视频在线| 亚洲成人av一二三四区|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色| 国产视频一区2区三区|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av有码在线天堂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粤语|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网|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三区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一区 |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乱码少妇中文字幕| 午夜影院免费观看小视频| 免费网站看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