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秦關楚路”:北周射禮的文學書寫及其影響

        2022-12-27 16:43:39孫寶
        齊魯學刊 2022年3期

        孫寶

        (曲阜師范大學 孔子文化研究院,山東 曲阜 273165)

        北周射禮依托《周禮·夏官·司馬》《儀禮·大射》《禮記·射義》等儒典建制,以大司馬、司射下大夫、小司射上士、射司馬、射正等為職官基礎(1)王仲犖:《北周六典》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382-383頁。,又承續(xù)北魏以來立足實戰(zhàn)、賀慶、祭祀、外交、饗宴等需要而形成的鮮卑騎射傳統(tǒng),從而成為北周禮樂體系的重要內容。北周射禮的制度性遺產雖對隋唐影響有限(2)參見丸橋充拓:《唐代軍事財政與禮制》,張樺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44頁;王博:《唐宋射禮的性質及其變遷》,《唐史論叢》第19輯,第98-118頁;孫寶:《北周射禮及其文學建構》,《文學遺產》2020年第4期,第45-55頁。,卻以其區(qū)別于南朝多將大射、賓射、燕射歸入嘉禮的泛軍事化色彩,與北齊、隋射禮一同推動了唐開元禮“以射禮入軍禮”(3)杜佑:《通典》卷七七,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2109頁。的禮制進程;同時,北周射禮糅合“武士彎弓,文人下筆”(4)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494頁。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不但利于西魏、北周軍、政、文三界的交流互通,還衍生出射禮文學這一北周文學領域中的獨特門類。北周射禮文學一改關中文士倡導“糠秕魏晉,憲章虞夏”(5)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781頁。的泥古風旨,充分吸納清綺典麗的南朝化因素,故而成為北朝、隋唐文運走向文質調和、彬彬大盛的轉關之一。

        一、北周射禮實施的政治動因與關中文風轉向

        西魏、北周政權存續(xù)的近五十年間始終以軍事立國,講武、出征、蒐狩、大射、凱旋等軍禮活動舉行頻繁,其規(guī)格、規(guī)模、影響均非吉、兇、賓、嘉等禮式所能比。因貧下農戶是府兵的重要來源,宇文泰為避免征兵閱武妨礙農務,除夏、秋、冬三季外,并無春季教戰(zhàn)之事。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后,加快用兵北齊、北征突厥的軍事進程,春季正月或三月大射講武也漸趨常見(6)谷霽光:《府兵制度考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0-62頁。。《隋書·禮儀志三》記載了北周四時講武(仲春振旅、仲夏茇舍、仲秋練兵、仲冬大閱)的流程(7)魏征等:《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166-167頁。,正與宇文邕建德三年(574)全年的講武活動相合(8)建德三年正月,宇文邕下詔“初服短衣,享二十四軍督將以下,試以軍旅之法”;六月,“集諸軍將,教以戰(zhàn)陣之法”;七月衛(wèi)王宇文直在京師謀反,八月平叛;十二月,“大會衛(wèi)官及軍人以上……集諸軍講武于臨皋澤”。(令狐德棻等:《周書》卷五《武帝紀上》,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第83-86頁)上述春、夏、冬分別針對“軍旅之法”“戰(zhàn)陣之法”“諸軍講武”展開演練,秋季又有戡亂實戰(zhàn),正與《隋書·禮儀志三》所言北周四季講武的制度相對應。。另外,正史中未見宇文泰、宇文覺、宇文毓實行“大射”的記載,其各自舉行的軍禮活動僅稱作“大閱”“大會”或“燕射”。相反,保定元年(561)正月宇文邕即位之初,嚴格按照《周禮》的政體設計而正式頒行六官制度,并于同月于正武殿舉行大射并頒賜百官。這說明宇文邕遵循了《周禮·天官·司裘》《禮記·射義》以大射簡選公卿德行的傳統(tǒng),意在通過射禮頒賜發(fā)揮獎功賞能的激勵作用。此后,宇文邕于建德元年(572)三月誅殺宇文護。為了更好地實現君權獨尊,建德二年(573)三月宇文邕于華林園舉行大射禮,同月罷省六府諸司中大夫以下官,每府設置四司,以下大夫為長官、上士為副官;六月,省六府員外諸官,“大選諸軍將帥……帝御露寢,集諸軍將,勖以戎事”;十一月,宇文邕親率大軍于長安城東講武,三日后又匯集諸軍都督以上五十人于道會苑射宮大射,“大備軍容”(9)令狐德棻等:《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第83頁。。不難發(fā)現,在建德二年三次講武、兩次大射的過程中,宇文邕也穿插開展了關涉軍政兩界重大的官制改革和將帥任命等事項。大射禮顯然成為宇文邕集中軍權、完善官制的重要政治工具。

        與之相應,宇文邕欽命庾信撰制《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旨在從文化、思想層面擴大該年華林園大射禮的政治影響,以進一步肅清宇文護長期專權的余毒。大射禮賦屬于廊廟撰制,與侍從游宴、碑志請托的交際文字不同。庾信入北后,頗得宇文覺、宇文毓、宇文招、宇文逌的賞識,但其長期擔任司水、司憲、弘農郡守等實務部門官職,終究用非所長。王褒、王克、蕭撝等入降南士的情況亦大致如此。宇文泰曾以“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來安撫王褒,卻不能改變其歷仕宇文覺、宇文毓二帝“賦詩談論,常在左右”的侍從角色;加之北周重事功輕門閥,宇文毓成立麟趾學后,王褒、蕭撝等人不得不“與卑鄙之徒同為學士”(10)令狐德棻等:《周書》,第731、524頁。。宇文憲還稱:“王(褒)、庾(信)名重兩國,吾視之蔑如!”(11)李延壽:《北史》,第2980頁。足見北周上層對降周南士的輕視態(tài)度。當然,庾信、王褒等人不得重用也與宇文護專制朝綱有關。后者“寡于學術,昵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為了凸顯自身異于“同班群品,齊位眾臣”的特殊地位,還曾于保定三年(563)授意出詔“自今詔誥及百司文書,并不得稱公名,以彰殊禮”(12)令狐德棻等:《周書》,第182、169頁。。庾信、王褒卻不甚諛媚宇文護,展現出鮮明的尊君立場。如保定元年五月宇文護上獻玉斗,并命庾信作《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表文中“三才既立,君臣之道已陳。六位時成,禮樂之功斯正……上制其禮,下習其儀,君定其法,臣行其事”(13)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七,許逸民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534-537頁。諸句,僅僅將進獻玉斗視為宇文護履行臣位本分,而未大肆鼓吹其個人勛績。天和四年(569)宇文邕制成《象戲經》,令王褒作注。后者在《象戲經序》中闡發(fā)象戲“忠孝”“君臣”“禮儀”“觀德”(14)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七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82頁。等功能屬性,亦是針對宇文護擅權而發(fā)。正因如此,王褒“建德以后,頗參朝議”,并獲授內史中大夫,“凡大詔冊,皆令褒具草”(15)令狐德棻等:《周書》,第731頁。。這意味著王褒成為宇文邕實施建德新政期間參與決策、出詔的核心成員。

        另外,宇文邕也亟需替換宇文護控御下的禮官系統(tǒng)。保定初,陸逞出任“總轄禮府,佐治春卿”(16)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首,第51頁。的司宗中大夫;自天和元年(566)至建德二年,元偉則三任該職。陸逞深得宇文護賞識,先后被委任為中外府司馬、司會兼納言、小司馬等要職,實為后者心腹,是以“及護誅,坐免官”;元偉“謹慎小心,與物無忤”(17)令狐德棻等:《周書》,第560、689頁。,雖非宇文護黨羽,卻在禮樂文教方面無多建樹。因此,宇文邕于建德二年將元偉由司宗轉為司會中大夫兼民部中大夫,而命庾信相繼撰制《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賀新樂表》及北周一系列郊廟、燕射歌辭,以頌美宇文氏政權“變魏作周,移風正雅”(18)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七,第511頁。的文治業(yè)績。繼而,宇文邕于建德末命庾信為司宗中大夫,使之主掌禮樂建制的具體事宜。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申徽、蘇綽、盧柔、李昶、唐瑾、元偉等人適應西魏、北周軍國草創(chuàng)期的需要,以公文撰制稱雄一時,但其后卻相繼淡出文壇。如蘇綽、蘇亮、李昶、申徽分別卒于大統(tǒng)十二年(546)、十七年(551)、保定五年(565)、天和六年(571),盧柔卒于周孝閔帝時,唐瑾大致卒于天和中(19)嚴可均《全后周文》卷六“唐瑾小傳”說:“天和二年除司宗中大夫兼內史,尋卒。”參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3912頁。,元偉因建德四年(575)出使北齊被扣押,直至建德六年(577)平齊后才返回長安。上述諸人的離世或仕宦變故成為庾信、王褒等南士在北周文壇崛起的基本前提。

        可以說,建德年間王褒、庾信分別掌管北周中央文樞與禮府,是宇文邕破除大冢宰干政的平行政體結構而重建君權獨尊的政治、文化體系的結果;王褒掌詔制冊與庾信奉敕撰寫大射禮賦、雅樂歌辭,則是北周主流文壇秩序由北人主控轉變?yōu)槟鲜恳I的標志。當時北周文壇以蘇綽《大誥》體“糠秕魏晉,憲章虞夏”的復古文風為主流,還對大統(tǒng)年間尚帶有魏晉文氣且親附元寶炬的“洛陽遺彥”形成了政治和文藝層面的雙重壓制(20)李延壽:《北史》,第1386頁。,后者以元偉、呂思禮、崔騰、董紹、薛憕、裴諏之、裴寬、柳虬、柳慶、鄭孝穆等為代表。這一部分文士或者如呂思禮、崔騰、董紹、薛憕“俱以投書謗議,賜死”(21)令狐德棻等:《周書》,第683頁。,或者如元偉謹小慎微、明哲自保,或者如柳虬提出《文質論》質疑大誥體卻落得“脫略人間,不事小節(jié),弊衣蔬食”(22)李延壽:《北史》,第2279頁。的邊緣化境地,關中文壇長期陷于“矯枉非適時之用”的泥古怪圈自不難理解。不止如此,關中文士與“洛陽遺彥”均不善辭賦,缺乏“會須作賦,始成大才士”(23)李百藥:《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第492頁。的多面文才與休容氣度,難以迎合宇文邕在北周守成期鼓吹禮樂、潤澤鴻業(yè)的新型需要。因此,庾信、王褒重整建德以來的文壇秩序,亦是時勢使然。

        二、庾信大射禮賦與漢晉南朝祓禊、馬射文學傳統(tǒng)的承變

        如上所述,宇文邕于建德二年三月三日在華林園舉行大射活動,且選擇庾信撰制此次大射禮賦,此舉具有深刻的政治、軍事、文化寓意。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克己備于禮容,威風總于戎政”(24)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第3頁。句,即是其高度概括。季春大射的禮式定型,較早可溯源至東漢永平二年(59)三月劉莊于辟雍舉行大射(25)丸橋充拓:《唐代軍事財政與禮制》,張樺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57頁。。《白虎通》論證其禮學內涵說:“天子所以親射何?助陽氣達萬物也……夫射,自內發(fā)外,貫堅入剛,象物之生,故以射達之?!?26)陳立:《白虎通疏證》卷五,吳則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242頁。應該說,東漢三月辟雍大射具有鮮明的嘉禮屬性。至于宇文邕的上巳大射,卻是四時講武制度的一部分。其以振旅練兵、整軍備戰(zhàn)、統(tǒng)一北方為目的,具有強烈的軍事色彩。某種意義上,這應是承襲了北魏拓跋濬太安二年(456)三月觀馬射于中山、拓跋宏太和五年(481)三月至肆州講武于云水之陽的軍事傳統(tǒng)。因此,庾信為揭示北周上巳大射介于“胡禮”軍事性與“漢禮”非軍事性之間的特點,在賦序中采取了“乃命群臣,陳大射之禮。雖行祓禊之飲,即同春蒐之儀”(27)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第5頁。的“含混”表述。其實,這也借鑒了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的做法。元嘉十一年(434)三月上巳,劉義隆于樂游苑舉行宴集。此次活動具有為北定關洛、一統(tǒng)北方造勢的戰(zhàn)略企圖,如序中“將徙縣中宇,張樂岱郊。增類帝之宮,飭禮神之館”(28)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四六,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865頁。句,即是移都洛陽、泰山封禪、類祭天帝、奏凱告廟之義。這就賦予了本屬嘉禮的曲水祓禊以軍事屬性,自然違背了《司馬法·天子之義》“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29)王震:《司馬法集釋》卷上,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78頁。之說。為了調和這種禮制沖突,顏延之開章明義,以“國容眡令而動,軍政象物而具”(30)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四六,第865頁。句頌美劉裕至劉義隆一貫將“軍政”與“國容”同舉的成就,也就回避了不合《司馬法》的矛盾,客觀上為庾信“雖行祓禊之飲,即同春蒐之儀”句提供了思路。

        不僅如此,庾信還不得不為上巳馬射中的“胡禮”痕跡作正統(tǒng)化處理。如賦序說:“立行宮,裁舒帳殿。階無玉璧,既異河間之碑。戶不金鋪,殊非許昌之賦?!?31)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第5頁。所謂“行宮”“帳殿”,即鮮卑君主在外臨時用氈帳、帷幕搭建的宮室。不可否認,東漢至南朝君主上巳郊游均用到帷幕,如張衡《南都賦》“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朱帷連綱,曜野映云”、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緹帷宿置,帟幕宵懸”,等等。不過,據李善注引鄭眾《周禮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鄭玄注“帟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32)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四六,第873頁。來看,帷幕在中華禮俗中主要用于遮陽隔塵,宜居性功能不及鮮卑殿帳。北周據《周禮》設立尚舍,帳殿形制大致包括古帳、大帳、次帳、小次帳、小帳等五種,“帳皆烏氈為表,朱綾為覆,下有紫幃方座,金銅行床,垂以簾”(33)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一一,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329頁。。為了彰顯“帳殿”的獨特性、實用性,庾信徑自將其與漢靈帝玉璧華堂以及魏明帝景福殿相比,從而豐富了華戎對比的文學敘述方式。此后,大業(yè)三年(607)八月楊廣北巡榆林、云中、金河,突厥啟民克汗設置廬帳以犒勞車駕。楊廣作《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賦詩》云:“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氈帷望風舉,穹廬向日開。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索辮擎羶肉,韋鞲獻酒杯。如何漢天子,空上單于臺?”(34)魏征等:《隋書》,第1875頁。楊廣依據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十月北巡至五原而登單于臺的典實,自詡駕乘“翠輦”巡狩,并在“氈帷”“穹廬”中接受突厥朝覲,從而調侃漢武帝只知驅逐匈奴而落得“空上單于臺”??梢哉f,詩中“翠輦”與“氈帷”作為漢、胡政權符號,蘊含了楊廣以華統(tǒng)戎、華戎協和的治疆策略,亦可視為庾信糅合華戎的書寫方式的深化發(fā)展。

        如何在客觀重現上巳馬射過程的同時,從文學角度闡發(fā)宇文邕的王祚正統(tǒng)和軍政愿景,也是庾信必須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庾信處理自身羈宦、悼舊等題材時,一般會調動其以經、史、子、集為根底的文本經驗和仕歷南北的生活經驗,從其“記憶宮殿”中擷取可行、可用的部分,并對既有的文學類型和寫作常規(guī)進行變形和改造(35)田曉菲、寇陸:《庾信的“記憶宮殿”:中古宮廷詩歌中的創(chuàng)傷與暴力》,《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第52-64頁。。上述方式也適用于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的撰制過程。庾信沿用漢晉以來賦序紀實、賦文諷頌的結撰模式,以賦序闡明此次活動的帝德象征、禮樂功用、部署實施、選馬頒箭、司馬論功等政務性內容,賦文則通過對節(jié)令風物、將士軍容、馬射威儀、宴賞歌舞等多種場景作審美化描述,為賦末奏響以射擇賢、振旅揚威的主調作好鋪墊。

        具體來說,庾信賦序主要借鑒了晉宋以降華林園上巳宴集的政治化書寫傳統(tǒng)。東漢以來,“洛中公王以下,莫不方軌連軫,并至南浮橋邊禊”(36)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第63頁。已是官民同舉的重要禮俗。自西晉開始,宮廷宴集、肄射活動則主要集中在華林園進行。如泰始四年(268)二月,晉武帝與群臣于華林園燕射。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說:“于是肄射,弓矢斯御。發(fā)彼五的,有酒斯飫。文武之道,厥猷未墜。在昔先王,射御茲器。示武懼荒,過亦為失。凡厥群后,無懈于位。”(37)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二〇,第375頁。不難看出,西晉建立后長期以征服孫吳為目標,故而此次華林園宴集具有肄射講武、安不忘戰(zhàn)的動機。咸寧六年(280)平定東吳后,晉武帝再次在華林園舉行上巳宴會。我們沒有在參與宴集的王濟、荀勖、閭丘沖、程咸等現存詩歌中發(fā)現肄射講武的內容,其詩歌主題反而多是上巳“洛禊”、頌歌一統(tǒng)等。這代表了西晉由尚武至文治的轉向,同時也是以華林園上巳宴集象征王權歸一的文學傳統(tǒng)的肇端。如蕭綱《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詩序》就說:“竊以周成洛邑,自流水以禊除,晉集華林。同文軌而高宴,莫不禮具義舉?!?38)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第74頁。足見在梁人眼中西晉華林園上巳宴游已上升為宗周文教正統(tǒng)的縮影。此后,劉義隆、蕭賾均為籌備北伐而分別于元嘉十一年、永明九年(491)舉行上巳宴集,宇文邕則為東征北齊而在建德二年舉行上巳閱武,三者前后承繼的關聯性不言自明。因此,宇文邕命庾信為上巳馬射活動作賦,其實也是遵循劉義隆、蕭賾各自命顏延之、王融撰制《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的先例。庾信除了借鑒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外,還汲取了王融詩序的筆法結構。王序用“于時青鳥司開”作提示句,從上巳節(jié)的律歷入手以強調蕭賾順天應民、和律隨時的合法性;庾賦序亦以“于時玄鳥司歷”發(fā)端,顯然遵從了王序由律歷時節(jié)至園林物候的寫作順序。王融作此詩序之前,為迎合蕭賾北伐之志而負責監(jiān)制《漢武北伐圖》,王序表面頌美“厚倫正俗”“導德齊禮”(39)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四六,第872、870頁。的上巳嘉禮,實則為蕭賾北伐張目鼓吹。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雕題鑿齒,識海水而來王。烏戈黃支,驗東風而受吏”及“橫弧于楚水之蛟,飛鏃于吳亭之虎”(40)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第16頁。諸句,亦是為宇文邕建德六年平定北齊埋下伏筆。

        庾信賦文則主要借鑒班固《東都賦》、張衡《東京賦》春季辟雍大射的書寫模式?!稏|都賦》宣揚永平之際劉莊“順時節(jié)而蒐狩,簡車徒以講武”?!吧L狩講武”包含軍騎扈從、中囿陳師、校閱部曲、列隊誓師、伐鼓開獵、清點獲車等環(huán)節(jié),大射所獲獵物則作為舉行“三雍之上儀”(宗廟、明堂、靈臺祭祀)的犧牲。繼而,班賦又詳述劉莊“春王三朝,會同漢京……內撫諸夏,外綏百蠻”(41)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一,第38-39頁。的朝會盛典,從而將春蒐射獵納入選賢參祭、朝會萬國、宮筵觀禮等所構成的禮制體系中。張衡《東京賦》也有對大射饗宴流程的揭示:“春日載陽,合射辟雍……張大侯,制五正……《王夏》闋,《騶虞》奏。決拾既次,雕弓斯彀……因休力以息勤,致歡忻于春酒?!?42)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卷三,第74-75頁。這在庾賦中完全可以找到對應之句:“既觀賢于大射,乃頒政于司弓……洞庭既張,《承云》乃奏?!厄|虞》九節(jié),《貍首》七章……唐弓九合,冬干春膠。夏箭三成,青莖赤羽……司筵賞至,酒正杯來。至樂則賢乎秋水,歡笑則勝上春臺?!?43)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第1-5頁??梢哉f,庾賦踵襲《東京賦》之處甚明。不過,班固、張衡亦深受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揚雄《羽獵賦》的影響。盡管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描寫的是季秋校獵,卻確立了先寫校獵過程,次寫聲色歌娛,末寫棄奢從儉、以禮導俗的模式。其中關于盛儀出獵、將帥指揮、排布陣法、走獸奔突、飛禽殫斃、清點獵物、考評勞績等描寫,井然有序,血脈僨張,對庾信渲染將士騎射的激烈場景有所啟迪。揚雄《羽獵賦序》介紹漢成帝季冬校獵的緣起、圣王傳統(tǒng)、諷諫動機,賦文則在司馬相如筆法結構的基礎上,開篇頌美當世王道治化,繼而詳述校獵部署、盛儀扈從、三軍出狩、水陸獻獲、鴻儒獻頌、群公美政等情節(jié),最后則宣揚頒行善政、漁獵解禁、勸民農桑、砥礪臣節(jié)、復興圣化。綜合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的賦作來看,其賦末無不表明了止獵興仁、化武為禮的批判立場。這與庾賦為宇文邕東征北齊張目的政治動機不合,故庾信賦末未能采取上述賦家的批判性表述,而以“惟觀揖讓之禮,蓋取威雄之儀”句表達了對以射觀德、尊賢尚武的頌美態(tài)度。

        另外,庾信也沒有取法馬、揚、班、張摛藻敷陳的修辭方式,而是似乎貫徹《文心雕龍·夸飾》“酌詩書之曠旨,剪揚、馬之甚泰。使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44)劉勰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609頁。的思想,又踐行自身“逸態(tài)橫生,新情振起……論其壯也,則鵬起壯天。語其細也,則鷦巢蚊睫”(45)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一,第656-657頁。的審美原則,追求壯細結合、辯麗新奇的文學風貌。是以庾信充分移植早年在江南撰寫《春賦》以春衣、鳥囀、楊花、香草、游絲等意象營造上巳旖旎春景的文本經驗,使得《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既有“將軍戎服,來參武宴,尚帶流星,猶乘奔電。始聽鼓而唱籌,即移竿而標箭。馬噴沾衣,塵驚灑面”的壯闊驚險,又不乏“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華蓋平飛,風鳥細轉。路直城遙,林長騎遠”“鳥囀歌來,花濃雪聚”“石堰水而澆園,花乘風而繞殿”等生動逸趣,至少從語詞風格角度極大地改變了兩漢以來關于大射、校獵主題偏于豪壯、夸飾的書寫范式。當然,從另一角度來說,庾信在北周正統(tǒng)思維和全新的禮制、政治訴求之下撰制《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也對早年形成的宮體賦寫作經驗進行了自我顛覆。其以政治理性引導個體內傾式的感官體觸、情感領悟,徹底打破了宮體賦一味柔膩清靡的格調。正是通過這種二次革新式的文風裂變,庾信才塑就了暮年詩賦萃集新麗、雄健為一體的風概。

        三、武將碑銘正史化與北周尚武文化品格的塑造

        騎射在北朝政治生活中頻頻與宴饗結合,發(fā)揮出競技性、展演性、娛樂性、獎勵性等諸多功能。不過,與江南通行“弱弓長箭,施于準的,揖讓升降,以行禮焉”(46)王利器:《顏氏家訓集釋》(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581頁。的“博射”相比,北地多用強弓硬弩,在精度之外又追求射程。如魏宣武帝元恪曾于河內懷縣射宮親自執(zhí)射,創(chuàng)下三百五十余步之外而射中靶心的記錄(47)魏收:《魏書》,第589頁。;齊昭帝高演與群臣于西園燕射,“設侯去堂百四十余步,中的者賜與良馬及金玉錦彩等”(48)李百藥:《北齊書》,第543頁。,等等。庾信、王褒降北后,對南北射禮的差異有了深切的體會,加之難以祛除的“猶持漢使節(jié),尚服楚臣冠”(49)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三六,第643頁。的邊緣化心理,都使其觀射詩較之蕭梁同類作品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蕭梁于樂游苑設有正陽堂,具有閱武、校射、奏凱慶功等功能,君臣多在此舉行重陽燕射,并涌現出劉苞《九日侍宴樂游苑正陽堂詩》、丘遲《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蕭綱《大同八年秋九月詩》、庾肩吾《侍宴九日詩》等觀射詩。蕭梁觀射詩雖也涉及“立乘”“倒騎”、競速等騎射競演的描寫,但篇幅往往不及飲宴、賞樂、宴罷、戴恩等情節(jié)多。騎射的軍事性特征因之大打折扣,自難免詩風緩弱、命意單一。即使如劉孝威不乏《行行游獵篇》“之罘講射所,上林娛獵場……高罝掩月兔,勁矢射天狼”(50)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二,第768頁。、《行幸甘泉宮歌》“校尉烏桓騎,待制樓煩弓……材官促校獵,涼秋戲射熊”(51)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三,第777頁。等佳句,也因作者并無入北仕歷,但凡涉及漢地、西北的措辭均非實指。降周南士則不然,其觀射詩中頻繁出現的長安地名因其由南入北的空間轉換而具備了真實的地理學意義。如王褒《九日從駕詩》云:“黃山獵地廣,青門官路長。律改三秋節(jié),氣應九鐘霜……高旆長楸坂,緹幕杏間堂。射馬垂雙帶,豐貂佩兩璜。苑寒梨樹紫,山秋菊葉黃?!?52)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第83頁。黃山宮為漢惠帝所建,在長安興平,“青門”則指長安東南門。上述既是漢地舊名,又是此次侍射的實際場地,具有“所言即所見”的真實內涵以及“歷史亦現實”的象征意義。

        此外,降周南士除了描述戍邊的艱難,對開春的渴盼也成為筆下的重要主題。如王褒《從軍行》其二“代風愁櫪馬,胡霜宜角筋。羽書勞警急,邊鞍倦苦辛??稻右驖h使,盧龍稱魏臣?;氖戳叧遣蛔R春”(53)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二,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82頁。,即為其例。這種筆法影響深遠,如楊素《出塞》說:“歷覽多舊跡,風日慘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絕四鄰。樹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風霜久行役,河朔備艱辛。薄暮邊聲起,空飛胡騎塵?!?54)李昉等:《文苑英華》卷一九七,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973頁。楊詩基本套用了王褒《從軍行》的韻腳,感發(fā)戍邊孤寒與盼春之情的結構安排可謂亦步亦趨。更重要的是,王褒、楊素以冬樹(或荒柳)與春對舉,已著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先鞭;以“胡塵”(“魏臣”)與“柳春”(“草春”)聯韻,也成為唐代邊塞詩、詠懷詩的經典用韻模式(55)如李白《贈張相鎬》“六龍遷白日,四海暗胡塵……澤被魚鳥悅,令行草木春”、劉長卿《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疲馬》“玄黃一疲馬,筋力盡胡塵……猶戀長城外,青青寒草春”、曹唐《羽林賈中丞》“四十年前百戰(zhàn)身,曾驅虎隊掃胡塵。風悲鼓角榆關暮,日暖旌旗隴草春”,等等。。

        降周南士觀射詩中還特別關注射箭的技法細節(jié)。如庾信《北園射堂新成》中“轉箭”“調筈”“橫弓”“望堋”“連臂”(56)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三,第276-277頁。等字眼均為射箭的準備與擊發(fā)動作,涉及指法、身法、心眼協調等技術要領。對此,唐人王琚《教射經》有詳細記述。應該說,庾信所觀當為北周將官執(zhí)射,故其所描述的射技大致可歸入“兵射”的范疇。蕭梁“博射”則有所不同,如蕭繹《落日射羆詩》說:“促宴引枚鄒,中園觀獸侯。日度堋陰廣,風橫旗影浮。移竿標入箭,疊鼓送爭籌。附枝時可息,言從清夜游?!?57)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七四,第1265頁。所謂“移竿標入箭”,指移動箭桿以瞄準靶心,并未涉及指法;“附枝”,典出《吳越春秋》,是為張弓射箭之時左手臂彎曲之狀。蕭詩中參與燕射的主體為文士(“枚鄒”),而非庾詩中精于騎射的將官(“王濟”“魏舒”);至于“獸侯”,指標靶,《周禮·考工記·梓人》載:“張獸侯,則王以息燕。”鄭玄注:“燕,謂勞使臣,若與群臣閑暇飲酒而射?!庇芍纱_證蕭詩寫與文僚一同“博射”,其意在以射佐歡,故詞風舒雅優(yōu)容,自不如庾詩健拔緊快。

        其實,庾信觀射詩特重周人射箭技法至少與其大量撰制北周武將碑銘有關。史載:“群公碑志,多相請托。唯王褒頗與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58)令狐德棻等:《周書》,第734頁。射藝是武將或儒將賴以成名或建功的基本軍事技能,故而庾信碑銘中多有述及,如庾信稱道司馬裔精于“逢蒙射法,力牧兵書”,拓跋儉“魏公子之兵書,李將軍之射法,莫不成誦在心”(59)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三,第804、826頁。,普屯威“門多懸胄,箭必中鞍”,慕容寧“艛船戰(zhàn)陣之錄,強弩馳射之書,莫不動會機神,發(fā)符雷電”(60)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四,第882、903頁。,等等。無獨有偶,王褒《太保吳武公尉遲綱碑銘》亦稱頌尉遲綱“逵門射法,遠中戟支。養(yǎng)由箭神,遙穿懸葉。巧極將軍之伎,精窮校尉之官”(61)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六,第828頁。。上述庾、王碑銘足以說明“射法”在北周已是專門之學,武士經過精研施用才得以成為一代名將。由此來說,庾信在觀射詩中強化射箭技法的描寫就很容易理解了。當然,庾、王碑銘中除了突出墓主的射藝外,還將射藝置于忠義、勤政、奇勛所構成的政治人格體系下予以全面塑造。僅以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為例,其云:“立身行己,居安如墜。亡躬徇義,視險若夷……艛船戰(zhàn)陣之錄,強弩馳射之書,莫不動會機神,發(fā)符雷電……是以斬將搴旗,四十三戰(zhàn)。尊官厚祿,三十七年。武彰七德之義,歌誦九功之業(yè)。”(62)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卷一四,第903頁??梢哉f,庾、王筆下的武將基本都是按照慕容寧式的敘述架構展開,模式化的痕跡較為明顯。盡管如此,碑銘經由庾、王染筆后而產生“名人效應”,北周將官的精湛射藝、深謀遠略、忠義貞正、舍生忘死等軍事素養(yǎng)和人格官德更得以樹立與傳播,進而強化了北周社會崇武尚射、尊忠好義的文化品格。

        不僅如此,庾信、王褒的武將碑銘還成為令狐德棻編纂《周書》的重要資料來源。后者于武德五年(622)與歐陽詢、裴矩、陳叔達奉敕撰《藝文類聚》,武德七年(624)成書一百卷上奏?!端囄念惥邸肪硭氖珍涒仔拧短Q汩T公紇干弘碑》、王褒《太保吳武公尉遲綱碑銘》,則令狐德棻必經眼庾、王所撰北周武將碑銘無疑。貞觀三年(629),令狐德棻與秘書郎岑文本共同編修周史。雖然“其史論多出于(岑)文本”(63)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2536頁。,但作為秘書丞的令狐德棻才是主撰者?!吨軙分胁簧傥鋵髅黠@采納了庾、王碑銘的內容及表述方式,如《周書·司馬裔傳》之于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碑》,《田弘傳》之于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尉遲綱傳》之于王褒《太保吳武公尉遲綱碑銘》等等,均資為證。茲以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為例。紇干弘即田弘,因大統(tǒng)年間軍功顯赫被賜姓紇干氏,《周書》立《田弘傳》,當屬于西魏賜姓之后胡姓與漢姓并用的情況(64)葉煒:《從王光、叱羅招男夫婦墓志論西魏北周史二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8輯,第84-93頁。。該傳幾乎全盤吸收了庾信《神道碑》有關紇干弘的仕歷信息以及宇文泰的贊語,只是以散語敘述的形式嚴格按照時間順序剪裁、排列事跡,而不像庾信先總述重要節(jié)點的任職情況,然后以駢對辭句評論紇干弘的勛績。正是藉由《周書》專傳的權威性與《藝文類聚》作為皇家類書的工具性,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或《太保雁門公紇干弘碑》)中有關紇干弘“天弧射法,太乙營圖,并皆成誦在心,若指諸掌”的載述獲得了更大范圍的傳播,從而使北周一代精于射法的名將形象自唐而下得以持久傳承。這當然也適用于紇干弘以外其他武將碑銘被《周書》轉用的情況。

        四、北周燕射歌辭、射禮詩賦對隋唐文壇的影響

        北周承襲北魏的軍政傳統(tǒng),將射禮視為構建治國方略的重要一環(huán)。早在太和三年(479),高閭為抵御蠕蠕等邊患就提出“文德”“武功”“法度”“防固”“刑賞”等五條為國之道。就“武功”方面,其主張設立征北大將軍府,下置官屬分為三軍:二萬人專習弓射,二萬人專習戈盾,二萬人專習騎槊(65)魏收:《魏書》,第1201-1202頁。。高閭將弓射、騎槊部隊作為獨立軍種旨在提升作戰(zhàn)效能,并將其視為實現其他四條治國之道的軍事保障。這種騎射強軍、軍政合一的治國思想在北周也得以延續(xù)。宇文邕在位期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禮官建制,完善宮廷禮樂體系,并命庾信主撰《周祀五帝歌》《周祀圜丘歌》《周宗廟歌》《周五聲調曲》等雅樂歌辭。其中《周五聲調曲》就屬于燕射歌辭。總體上來說,《周五聲調曲》集中探討了北周武力“治亂”與仁德“治心”的關聯及其實施路徑。如《羽調曲五首》其一以西周文武之道為北周王霸雜用尋求依據:“樹君所以牧人,立法所以靜亂。首惡既其南巢,元兇于是北竄。居休氣而四塞,在光華而兩旦。是以雨施作解,是以風行惟渙。周之文武洪基,光宅天下文思。千載克圣咸熙,七百在我應期。實昊天有成命,惟四方其訓之?!?66)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一五,第215-216頁。其化用《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與《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以強調北周順天應命、立法靜亂、弘文德治的重要性。繼而,《角調曲二首》其二、《商調曲四首》其三、《徵調曲六首》其二、《羽調曲五首》其五均宣揚禮仁義信的道德感化、止戈為武功用,并強調以流宥五刑、推行信義作為杜絕戰(zhàn)爭之法。庾信還追求禮樂建制所產生的華戎和合的王道效應,《徵調曲六首》其六就構建了以圣王、義民、君子、仁吏為主體的理想政權體系,其以寬仁、信義為施政之本,以實現異域綏撫、四海歸心為終極目標。此詩借用漢成帝建始三年(前30)十二月詔“天生眾民,不能相治,為之立君以統(tǒng)理之。君道得,則草木昆蟲咸得其所”(67)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07頁。的政治邏輯,足見圣君才是庾信理想中政權體系運行、存續(xù)的核心所在。正因如此,隨著宇文赟即位后“事不師古,官員班品,隨意變革”(68)令狐德棻等:《周書》,第404頁。,庾信燕射歌辭中所寄托的德治盛景自然歸于湮滅。

        隋承周制,包括射禮文學在內的北周禮樂建制成果不少都為隋所用,牛弘《大射登歌辭》就多仿照庾信的射禮詩賦而來。其云:“道謐金科照,時乂玉條明。優(yōu)賢饗禮洽,選德射儀成。鑾旗郁云動,寶轪儼天行。巾車整三乏,司裘飾五正。鳴球響高殿,華鐘震廣庭。烏號傳昔美,淇衛(wèi)著前名。揖讓皆時杰,升降盡朝英。附枝觀體定,杯水睹心平。豐觚既來去,燔炙復從橫。欣看禮樂盛,喜遇黃河清?!?69)魏征等:《隋書》,第371頁。此詩有關大射初始階段場景布置、弓箭選用、以射觀德,以及禮畢時饗宴飲食、鐘磬歌舞等描寫,顯然以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為范本。同時,詩中“附枝觀體定,杯水睹心平”句是有關射姿的描寫,也是考核軍容的重要方面。唐王琚《教射經》總結騎射四種“威容”,即“猛武方騰”“封兕欲斗”“懷中吐月”“弦上縣衡”;亦有四種射姿拙劣的“骨髓疾”,即“頤惡傍引,頸惡卻垂,胸惡前亞,背惡后偃”(70)杜佑:《通典》卷一四九,第3817頁。。因此,射姿不僅能判定將士射術高下,亦可作為銓敘武官的資格條件?!洞笊涞歉柁o》詩末“欣看禮樂盛,喜遇黃河清”句,又仿擬庾信《周五聲調曲·徵調曲六首》其三“圣人千年始一生,黃河千年始一清”(71)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一五,第213頁。而來?!包S河清”,指太寧二年(562)五月北齊青州黃河與濟河水體變清一事,北齊由此改元為河清元年,亦即北周保定二年。此年五月,宇文邕因山南眾瑞并集,大赦天下,南陽宛縣因貢獻三足烏而蠲免當年徭役、租賦減半。由庾詩來看,北周無疑也將“黃河清”視之為本朝祥瑞。王劭入隋后,又以保定二年五月楊堅曾出任隋州刺史為口實而將河清附會為隋之祥瑞,并在大量的讖緯圖集的基礎上撰制《皇參持》《帝通紀》,以佐證隋朝王祚的正當性。故《大射登歌辭》不僅宣揚隋朝射禮遵循《周禮》以射取賢、以揖讓擇材的原則,更宣揚隋朝順天應民、制禮作樂的合法性與必然性。這與隋朝《凱樂歌辭》述帝德、述諸軍用命、述天下太平的政治邏輯相同,也與庾信《周五聲調曲》構建治世圖景的動機一脈相承。

        不僅如此,北周射禮文學也大致對唐代文壇產生了三方面影響:其一,為唐代皇家射禮賦提供范作。元稹《觀兵部馬射賦》多有借鑒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之處。雖然元稹所呈現的大司馬主考、司射主旗、夏官司馬監(jiān)考、五方外使觀禮、天子考績等射禮程式,較之北周射禮更為嚴密,但其細描騎射技藝,筆法雄健,氣勢勁峭,卻與庾賦風貌接近;賦末描述“天子垂衣,儼鴆行于北闕”及“我有筆陣與詞鋒,可以偃干戈而息戎旅”(72)元?。骸对〖肪矶?,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325頁。,也與庾賦“況復恭己無為,《南風》在斯。非有心于蜓翼,豈留情于戟枝”標舉以禮止戈的思想相似。其二,確立了以“馬”“射”為形式要素的軍戎類、擬樂府類詩歌的書寫楷則,并樹立了止射為武的哲學思維慣式。唐代涉及馬、射內容的詩歌多可歸入邊塞、樂府類題材,且量大質優(yōu),其筆法風調雖遠宗漢魏,其中也不乏師法北周庾信、王褒等“近代”作家之處。如果從射禮哲學層面來看,更是未能跳出后者既有的思維層次。如膾炙人口的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說:“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73)杜甫撰、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22頁。此詩推崇強弓勁射而非“博射”,同時又宣揚止戈為武,適與庾信《角調曲二首》其一、《商調曲四首》其三的止戰(zhàn)思想一致。其三,從警策、秀句的修辭層面為唐代序文寫作提供范本。如前所述,王褒《從軍行》所開啟的戍邊盼春情結、以“胡塵”與“柳春”或“草春”聯韻的定式,都在唐詩中有廣泛的實踐;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與春旗一色”句首開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先聲(74)孫寶:《北周射禮及其文學建構》,《文學遺產》2020年第4期,第45-55頁。,亦是古今通識,毋庸多言。

        總之,北周胡漢二元的政體機制決定了其禮法建制涵納鮮卑舊俗與華夏法度的雙重屬性,這是北周射禮兼具軍事性與非軍事性的根源所在。令狐德棻曾斷言,李唐“受禪于隋,復承周氏歷數,國家二祖功業(yè),并在周時”(75)劉昫等:《舊唐書》,第2597頁。。就文學層面來看,北周與隋唐射禮制度的延續(xù)性決定了彼此之間射禮文學類型、風格的趨同性和承變性。庾信、王褒承續(xù)漢晉南朝閱武、校射、田獵、游放、宴射、祓禊等文本傳統(tǒng),將北周射禮中的胡俗正統(tǒng)化、權威化,從而樹立起北周射禮賦、觀射詩、燕射歌辭等文學典范。與此同時,庾信、王褒所撰制的一些武將碑銘在唐代實現了正史化,使得北周崇射尚武的文化品格得到了更為持久、廣泛的傳播。不過,北周射禮文學書寫遠宗漢魏,近法晉宋、齊梁,正與宇文氏政權“依《周禮》建六官……多依古禮,革漢、魏之法”相左,體現出北周禮法建制與文學書寫相悖反的歷史特征。宇文赟即位后,“雖行周禮,其內外眾職,又兼用秦漢等官”(76)令狐德棻等:《周書》,第404頁。,加快從政治制度層面由周禮向秦漢官制的轉變,客觀上印證了庾信、王褒射禮文學書寫以漢晉為宗的合理性與必然性。清人趙翼說:“周時雖暫用古體,而世之為文者駢麗自如。風會所開,聰明日啟,爭新斗巧,遂成世運,固非功令所能禁?!?77)趙翼:《廿二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330頁。其實,正是庾信、王褒等降周南士積極融入關中騎射社交網絡,改變自身江南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習、審美旨趣,他們才能重整建德以降的北周文壇秩序,并一掃大統(tǒng)至天和年間的“古體”主調而走出了“駢麗自如”“爭新斗巧”新路。當然,這既是關中文壇“大誥”體行政文風難以為繼的直接結果,也是古代多數王朝文壇由草創(chuàng)期“以質救文”到守成期“以文糾質”的規(guī)律性反映。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路二| 一二三四五区av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 国产AV无码无遮挡毛片| 亚洲国产最新免费av|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做无码| 免费xxx在线观看| 麻豆密入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av天堂久久资源|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久久少妇高潮免费观看|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蜜桃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又黄又爽又高潮免费毛片| 在线你懂|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在线|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人妻黑丝| 亚洲夫妻性生活免费视频|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 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无码av在线a∨天堂毛片| 羞涩色进入亚洲一区二区av|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少妇特黄a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av纯肉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欧美熟妇性xxx交潮喷| 久久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我和闺蜜|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裸身视频69| 日本黄色3级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下载 | 久久一二区女厕偷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