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麗娜 沈 晶 姜閣閣 伍建林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放射科 (遼寧 大連 116000)
患者女,41歲,3年前體檢發(fā)現“雙側多發(fā)肺結節(jié),較大者居右肺上葉尖段”,無任何癥狀,未采取治療措施。近期為求進一步診治而入住我院,此間患者無任何癥狀,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及腫瘤標記物均正常,全身骨顯像未見異常。
胸部CT檢查:平掃顯示右肺上葉尖段見不規(guī)則狀實性結節(jié)影,界限較清,最大層面大小約1.28cm×1.01cm(較一年前CT略增大),CT值約34HU;病灶邊緣見分葉征和血管集束征,鄰近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稍變窄;增強CT示病灶動脈期CT值約36HU,靜脈期CT值約48HU,呈輕度延遲性強化;縱隔內未見明顯增大淋巴結。余雙肺微結節(jié)未見明顯變化(見圖1~圖3)。診斷:“右肺上葉肺癌可能性大”。
圖1 肺窗CT示右上肺結節(jié),邊界清晰,CT值約34HU,病灶邊緣見分葉征及血管集束征,鄰近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稍變窄(紅箭↓)。圖2 MPR 冠狀位示右上肺結節(jié),病灶局部緊貼血管(藍箭↓)。圖3 增強CT靜脈期示右上肺結節(jié)輕度強化,CT值約48HU。圖4A 病理片鏡下(×100)示腫瘤細胞呈條索狀、巢狀排列,細胞圓形或多角形,基質呈粘液軟骨樣,伴凝固性壞死,部分瘤細胞的胞質內形成空泡;腫瘤細胞緊貼血管(紅▲)分布,鄰近支氣管局部受侵犯(藍▲)。圖4B 免疫組化結果(×100)示:CD34陽性,腫瘤細胞緊貼血管(紅▲)分布,鄰近支氣管局部受侵犯(藍▲)。
手術與病理:術中可見病灶位于右肺上葉尖段,大小約1.5cm×1.0cm×1.0cm,質硬,呈球形,位于肺實質內,表面胸膜無皺縮,剖面呈灰白色“魚肉”樣,4R區(qū)見腫大淋巴結,直徑約1.0cm,黑色質地硬。病理鏡下顯示腫瘤細胞呈條索狀及巢狀排列,鄰近支氣管局部受侵犯(見圖4A);4組淋巴結見碳末沉積。
免疫組化:TTF1(+)、CK5/6(-)、P63(-)、CK7(+)、CK20(-)、Napsin-A(+)、Ki-67(5%)、CK(+)、EMA(+)、S-100(部分+)、CD34(部分+)(見圖4B)、CD31(灶+)、CD68(組織細胞+)、CgA(-)、Syn(-)、ALK(-)。病理診斷示:右肺上葉上皮樣血管內皮瘤。
上皮樣血管內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種起源于血管內皮細胞的罕見腫瘤,發(fā)病率低于百萬分之一[1],為低至中等惡性血管腫瘤,有潛在轉移能力[2]。該腫瘤可發(fā)生于全身多器官,以軟組織(四肢)、骨骼[3]、肝臟和肺臟為主[1]。但肺部單獨發(fā)生EHE十分罕見。1975年,該病首次由Dail和Liebow[4]提出,由于病灶侵犯鄰近小血管和小氣道,故命名為血管內細支氣管肺泡瘤。1982年,Weiss和Enzinger將其更名為EHE[5],2015年WHO肺腫瘤分類將EHE歸為低至中等級別惡性血管腫瘤[2]。
目前肺EHE的相關研究中,女性患者約占80%[6],好發(fā)年齡40歲左右[6],缺乏典型臨床表現,約半數無任何癥狀,多體檢時發(fā)現;部分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偶伴胸痛、胸腔積液[7],少數患者可出現咯血、貧血等癥狀。該病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一種假說是基于EHE的細胞分子遺傳學研究,有報道[8]稱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可刺激內皮細胞血管生成,促進腫瘤的發(fā)展;另一種假說是慢性巴爾通體氏桿菌感染可誘發(fā)惡性血管腫瘤形成[9]。
肺EHE的CT影像學特點:(1)位置:雙肺隨機分布,較多為沿著支氣管及血管束的走行分布;(2)大小和數量:雙肺可呈多發(fā)大小不等結節(jié),直徑約1.0~2.0cm,也可呈孤立腫塊型,直徑達5.0cm[10];(3)形態(tài):邊界多清晰,也可見磨玻璃影,小葉間隔增厚等表現,部分可見“分葉”征;(4)密度:多均勻,可發(fā)生鈣化;(5)增強CT:病灶輕度強化,部分呈延遲性強化[11];(6)其他:若侵及胸膜,可出現胸腔積液、胸膜增厚等。本例患者呈雙肺多發(fā)直徑小于2.0cm結節(jié),最大者位于右肺上葉,沿支氣管及血管束走行,邊界清晰,見分葉征,密度均勻,增強CT呈輕度延遲性強化。
肺EHE的臨床及影像表現缺乏特異性,術前多被誤診。應與以下疾病鑒別:(1)肺癌:老年吸煙者多見,CT上多見“毛刺”征、“分葉”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惡性征象,增強CT呈中度強化。(2)轉移瘤:有原發(fā)惡性腫瘤病史,多發(fā)肺結節(jié)呈隨機分布、大小不等,邊緣清楚等表現,病灶進展迅速。(3)結節(jié)病:雙肺多發(fā)小結節(jié),沿支氣管血管束周圍的淋巴管走行分布,以雙上肺多見,多可伴有對稱性肺門淋巴結腫大。
綜上所述,肺EHE的影像表現及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確診需依賴組織病理及免疫組化(CD31、CD34、ERG和Fli-1作為血管內皮標志物[12])。當肺內出現單發(fā)或多發(fā)結節(jié),邊界清晰,病灶沿小支氣管及血管走行,且病灶進展緩慢時,應考慮此病可能。